農機服務機制建構及作用
時間:2022-07-23 05:04:32
導語:農機服務機制建構及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產業化是我國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農業產業化的實現必須有完善的社會化服務體系來支撐。這是因為,按照市場經濟的需求組合起來的農業產業化經濟與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有著本質上的區別。農業產業化經濟層次較高,經營規模大,對配套服務的要求也很高,并且對這種配套服務的需求是全過程的,多方面的;它應包括產前服務、產中服務、產后服務,包括政策、法律、技術咨詢服務,包括市場預測和農產品營銷服務,包括各種勞務中介服務等。隨著我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農業產業為適應生產市場經濟需求,就必須進行農業產業結構性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對農機服務體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現有的機耕、機播、機收等農機服務已遠不能滿足發展現代農業產業的需要。因此,如何加強、壯大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適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已成當務之急。
農機部門是政府管理農業機械的行政職能部門,在國家機構改革的大形勢下,農機部門如何轉變職能,變單純的行政管理為全面的經營管理服務?如何加快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步伐?如何在農業產業化發展進程中發揮農機的主導作用?這是我們農機部門急需研究解決的問題。《中共中央關于農業和農村工作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推進農業科技革命,要在廣泛應用農業機械等工業技術成果的基礎上,逐步建立起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工業科技成果要想轉化成農業生產力,就必然要依靠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來完成。現結合吐魯番地區農機化工作的實際情況,就農機部門如何適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加快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談幾點看法。
一、實施社會化服務的必要性
1、農業產業化需要農機社會化服務的支撐。農業產業化必須實行農業生產的區域化、專業化和一定的規模經營,才能充分發揮農業產業化的優勢;農業產業化要求有各種完善的社會化服務,以實現專業化生產,專業化生產首先要實現機械化生產,這種機械化生產不能靠一家一戶的承包經營去實施,只有通過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提供的專業化服務去完成。
2、農民收入的增加,是建立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的基礎之上的。而作為科學技術結晶和載體的農業機械,正是生產力不斷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提高農村勞動力水平,需要農機社會化服務。提高農村的生產力水平,加大土地的產出率,實現高效優質農業的必要條件,就是實現農業機械化生產;而土地經營者由于受資金、技術等的限制,無法配備農業生產所需的各種農業機械,而實施農機社會化服務可順利解決這一問題。
3、實現農機經營高效、低耗,需要農機社會化服務。據統計資料,吐魯番地區現有農機總動力48.5萬千瓦,畝產均農機動力達0.5千瓦,從農機動力配備水平來看,已具備了實現農業機械化生產的基本條件;但目前我地區農機化工作的實際情況是,農機總體利用系數低,大部分農機具閑置時間長,造成農機經營經濟效益相對較低,限制了農民購置農業機械的積極性,也延長了農業機械更新換代的周期,只有實施農業機械化服務,才能更好的發揮農機機械的作用,增加農機經營者的收入,促進技術更新。
4、農業機械化能促進農村科技進步。先進的工業科技成果要應用于農業生產,必須有一個推廣示范的過程,也有一個了解認識(你讓他用)到熟悉喜愛(他主動要用)的過程,農機社會化服務從業人員大都技術熟練,又專門從事農機操作工作,有利于新型適用的農業機械在農村的推廣運用,從而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步伐,提高農業產業的科技含量。
二、目前實施農機社會化服務的可能性根據吐魯番地區農機化事業的基礎和發展狀況,我認為具備以下幾個重要的有利條件。
一是2003年底,地區農機擁有量達到各類拖拉機14716臺,農用運輸車6370,大型機引農具4031部,小型機引農機具17162部,動力植保機械1941臺,農產品加工動力機械1891臺。
二是現有鄉鎮農機管理服務站20個,農機管理人員556人,農機使用者(駕駛、操作人員)達2萬人,部分鄉鎮農機管理服務站已建立了農機服務隊。
三是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后,約有25%的農業機械失去原有的農機作業市場;另據抽樣調查分析,我地區約有35%的農戶擁有農業機械,且機具配套程度低,開展農機社會化服務的能力十分有限;也就是說,農機社會化服務的市場前景十分看好。
因為具備以上三個有利條件,如果能夠很好地組織現有的農業機械,形成各種不同的專業化農機服務組織,并充分利用現有的農機管理服務網絡體系,就一定能夠實施好農機化服務工作;加上我地區現有4所農機化技術培訓學校,4個農機化技術推廣站,形成了較完備的教育培訓、示范推廣體系,因此,實施農機社會化服務是完全可能的。
三、實施好農機社會化服務的幾點設想。
1、以鄉鎮農機管理站為依托,逐步建立各種類型的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首先要加強鄉鎮農機管理站的建設,按照《農業技術推廣法》和吐魯番行署《關于貫徹“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加速發展農業機械化的決定”的實施意見》精神,一要鞏固鄉鎮農機(農技)推廣機構,確保機構不亂,人員不散,網絡不斷,經費不減;二是要完善鄉鎮農機站的“三定”工作,確保鄉鎮農機站的資產不流失;三是加快鄉鎮農機推廣站的掛牌工作,要在農機管理服務站的基礎上,實現一套人馬,兩塊牌子的管理體制,要依托鄉鎮農機管理服務站,組建各種形式的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其次要以鄉鎮農機管理站為紐帶,組建村級的、聯戶的和私營的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確保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類型齊全、服務完善、自成體系,實現優質服務,有序競爭。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向廣大農民宣傳好的典型,樹立好的樣板,使農民提高認識,增強創辦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的主動性。農機部門要在管理、政策、資金等方面提供便利。在管理方面,避免對服務組織過問不多造成任其自生自滅的狀態或由于介入過深,行政干預色彩過濃,使其發展受到制約而過于形式化。在政策方面,要對農民組織興辦的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制定相關的扶持政策,如購機補貼、稅費減免。在資金方面,政府部門應在每年的財政支農資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支持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的發展;銀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門應積極給予信貸支持,提供各種低息貸款,幫助解決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流動資金的不足。
2、加強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的隊伍建設。機械作業是一種技術工作,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操作技能,機械作業的質量和效率取決于使用者的技術水平;因此,要充分利用現有的農機化技術學校,對農機社會化服務隊伍進行全方位的科技知識培訓和實際操作培訓,以保證優良的服務質量,使經營者獲得應有的服務經濟效益。
3、采取以點帶面、示范推廣的辦法實施農機社會化服務。農機社會化服務業務的開展,需要一個過程,也就是農民從不接受到了解到樂于接受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做大量的宣傳示范、組織協調工作;不可能你提供什么項目服務,農民都樂于接受;因此,實施農業機械化服務,要先辦好示范點,讓農民了解投入和產出的關系;要有對比,讓農民心悅誠服。示范點的選擇一要看當地農機化基礎條件,二要選擇農民科學文化水平相對較高一點的地方,力爭把示范點辦成實施農機社會化服務的樣板,從而全面推廣。
- 上一篇:現代工程知識與經濟學概念
- 下一篇:公務員局走訪指導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