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科技服務組織機制研究
時間:2022-06-05 11:26:18
導語:農業科技服務組織機制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農業技術服務是我國發展現代農業的關鍵,是聯系農業科研單位和基層農業從業者的橋梁。針對現階段我國農業科技服務組織的運行機制存在的突出矛盾,本文提出了提升農業科技服務組織的運行機制活力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農業科技服務;運行機制;服務創新
1前言
面對我國農業科技服務組織的運行機制中制度不健全、工作效率不高的問題,如何探索農業視角下的農業科技服務組織機制創新新思路,提升農技推廣服務新途徑,具有重要的意義。
2我國農業科技服務組織的運行機制存在的主要問題
2.1農業科技服務缺乏經費保障機制
盡管目前基層科技服務機構的經費有所增長,而且大部分來自政府撥款(約占70%~80%),但是仍然滿足不了科技服務的需要。(1)財政投入嚴重不足。農業科技服務工作是一項社會公益性事業,財政投入應是農技服務經費的主要來源。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農技推廣投入占農業總產值的比率平均只有0.2%,大大低于發達國家1%和發展中國家0.5%左右的水平。由于財政困難等原因,部分地方政府單純從減輕財政負擔出發削減事業費,不切實際地對科技服務體系實行拆并,致使其缺乏經費保障。(2)投入結構不優化。經費多頭管理,不能集中使用,同時很少考慮推廣的最后結果,導致資金的使用效率低。基層農技服務機構經費的絕大部分用于人員工資和部分退休人員的退休金,甚至部分科技服務公司資不抵債,難以維持正常運轉。經費緊張的直接結果就是部分單位基礎設施不完備,人員離崗情況嚴重,出現了重視經營,淡化公益服務的不良傾向。
2.2農業科技服務隊伍建設相對滯后
中國現階段從事農業科技服務的工作人員相對匱乏,許多偏遠鄉鎮受制于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主管部門領導意識,部分基層組織和工作人員被裁撤,業務素質較強的骨干人員離崗創業,造成真正從事服務的人員不足。另一方面,在崗人員的素質整體水平不高,本科以上學歷人員比例過低,相當一部分的農業科技推廣人員沒有接受正規的農業科技服務培訓教育,還有少部分人員雖然接受了一段時間的業務培訓,但是不夠系統,培訓時間也相對較短。很多偏遠地區和經濟不發達地區多年來沒有大學生補充編制。以上種種是導致農業科技服務組織工作效率不高的重要因素。
2.3各部門之間缺乏有效的協調機制
首先,各地區的農技推廣組織機構設置不合理,現階段我國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實行的是按行業劃分的模式,雖然各行業體制內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系統,但是行業之間的交流互通偏少。同時按照行業進行劃分的模式,使得很多機構重復設置,降低了整體的辦事效率。其次,農業科技服務的基層力量配置不合理,現行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是一個五級制的體系,具有專業研發能力的高技術人才大多集中于科研院所和中央、省級的農技服務單位內。但是真正與農民交流并傳遞農機技能的是縣鄉一級的工作人員。這樣的階梯狀配制中間環節過多,農業研發力量呈現倒三角形的結構,嚴重制約了先進農機成果的傳播。最后,農業知識教育、科研力量和農技推廣系統之間的整合較少,各部門各行其是,相互之間的聯系太少。
3提升我國農業科技服務組織工作效率
3.1分類構建農技服務系統
對于不同性質的農業技術,應實行有差別的分類管理和推廣機制,這樣才能最大程度調動各方積極性。(1)建議公益性的農技服務應該由政府主導,政府是整個農技服務組織的主體,需要建立一個公益性質的政府主導的農技推廣服務體系,針對偏遠地區、經濟不發達縣鄉、資金投入巨大的農技進行有計劃的分批次的推廣應用。(2)經營性的農技成果采用市場化的運作方式。現代企業所追求的是利益的最大化,作為現階段農技研發的重要力量,如何調動社會企業的力量投入到農業技術的服務中,就需要建立市場化的模式,農技服務的“私有化”、“市場化”是全球范圍內一場新的革命。(3)對于準公共性質的農業科技成果建議采用政府協調市場參與的新機制。這一類農技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和非獨立性,企業想參與又缺乏大規模運作的資金,政府單獨從事又不能達到預期效果。
3.2創新資金投入機制
資金投入是提升農技服務水平的必由之路,建立一個完備的、充滿活力的研發、推廣投入機制,是推動農業科技發展的基本前提。為此,建議在以下幾方面進行工作:首先,加大政府資金投入,政府預算資金是農業科技服務的主要力量;其次,完善多元化的投入回報機制,讓更多的社會資金進入這一領域;最后,完善資金的監管和使用機制。
3.3建立激勵和約束機制
長期以來我國農技服務發展較慢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獎懲機制,無法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為進一步提升農技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建議實行人員聘用和準入機制,完善考核評價機制。
4結語
農業生產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石,但是與發達國家農業生產相比,我國農業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農業科技服務組織是快速提升農業生產水品的重要途徑,需要廣大科研工作者和農技推廣人員的共同努力。
作者:吳劍楠 單位:云南農業大學
【參考文獻】
[1]吳春良.農業科技園區組織管理與運行機制研究[J].財經界(學術版),2016(10):34-35.
[2]高道才,林志強.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制和運行機制創新研究[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1):93-97.
[3]甄若宏,鄭建初,劉華周,周建濤.農業科研院所科技服務項目運行機制研究——以江蘇省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資金模式創新項目為例[J].江蘇農業學報,2014(04):890-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