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棗生產(chǎn)技術(shù)研究
時間:2022-01-04 11:20:07
導語:紅棗生產(chǎn)技術(shù)研究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棗(學名:ZiziphusjujubaMill.),鼠李科棗屬植物,大多見小喬木,樹皮褐色或灰褐色,葉片互生,葉片卵形、卵狀橢圓形,著生在脫落性枝上,葉柄短,有托葉,在有刺品種的托葉變?yōu)獒槾蹋诿撀湫灾ι先詾橥腥~。花黃綠色,兩性,無毛,具短總花梗,單生或密集成腋生聚傘花序。花期5—7月,果期8—9月。核果矩圓形或長卵圓形,長2~3.5cm,直徑1.5~2cm。種子扁橢圓形,長約1cm,寬8mm。生長于海拔1700m以下的山區(qū)、丘陵或平原,廣為栽培。
1栽植技術(shù)
開好的溝內(nèi)挖定植穴,長×寬×深均40cm見方,土壤板結(jié),土質(zhì)差,土層薄的園地,定植穴擴大到長×寬×深均80cm見方,以便進行土壤改良。成品苗4月20日到5月10日為最佳栽植時期。株行距(1.5m~2m)×(3m~4m),定植1665株/hm2左右。以小冠疏層形、紡錘形、開心形為主,樹高控制在3m以內(nèi)。栽植時應使苗木根系舒展,邊埋邊踩,埋土深度比苗木原土印深二三厘米為宜,栽后隨即澆透水。定植后10d左右于第二次灌水風干后于溝底溝側(cè)全覆地膜,規(guī)格1.4m寬×0.008m厚。出現(xiàn)未成活苗,應及時移除,用事先準備好的容器苗及時補植。5月下旬仍未發(fā)芽的苗木,可在根莖上部10cm處平茬,促隱芽萌發(fā)。
2管理技術(shù)
大苗定植成活后從80cm處剪平定干,促進側(cè)枝萌生,小弱苗待次年再定干。兩年生以上紅棗植株,果實采收后至土壤封凍前進行。改良和培肥土壤允許和限制使用物質(zhì)見附錄A。以腐熟農(nóng)家肥為主,與磷酸鈣混合施入,施入農(nóng)家肥30~45m3/hm2,磷酸鈣1500~2250kg/hm2。采用挖溝深施,第一年在樹行的一側(cè)距樹40cm處挖深50~60cm,寬30cm溝,把肥料和土混勻后回填溝內(nèi);第二年在另一側(cè)距樹50cm處挖溝施肥;第三年距樹60~70cm處開溝施肥。堿性土壤結(jié)合基肥施入150kg/hm2農(nóng)用硫酸亞鐵。澆越冬水,灌水600m3/hm2。主要以整形為主,盡快擴大樹冠,培養(yǎng)牢固的骨架:對骨干枝、延長枝適度短截、對非骨干枝輕剪長放,提早結(jié)果,逐漸培養(yǎng)各類結(jié)果枝組。修剪的主要任務是前期保持樹勢平衡,培養(yǎng)各種類型的結(jié)果枝組。中后期要抑前促后,回縮更新,培養(yǎng)新的枝組,防治早衰和結(jié)果部位外移。結(jié)果枝組要不斷更新。冬季修剪,在果實采收后至翌年四月間,植株葉片自然枯落后進行;夏季修剪,6月至8月初,一般在棗頭長出5cm開始。對一年生棗頭枝需要再延長時可剪去該枝1/3的梢端(稱短截),并把剪口下需要萌發(fā)芽上的二次枝從基部疏除,促該枝延長生長。對樹膛內(nèi)無法利用且影響通風透光的直立枝、交叉枝、重疊枝、枯死的棗頭或二次枝,全部從基部剪掉。對各級枝萌生的無用芽及剪口下多余芽及時摘除,以減少養(yǎng)分消耗。在生長季節(jié)(7月上旬前)對棗頭頂端嫩枝頭摘除,促進棗頭枝發(fā)育充實。一般長有四五個二次枝時進行摘心。對二次枝和棗吊摘心,以減少養(yǎng)分消耗,促進花器發(fā)育,提高座果率。成年樹在盛花期對所有的新棗頭,保留3~6個二次枝摘心。同時對位于空間較小處的棗頭留5~10cm進行強摘心,促進其基部的棗吊木質(zhì)化。在初花至盛花期或新棗頭上長出2~4個二次枝時,及二次枝達到6~8節(jié)時,摘除其頂端細嫩部分,對二年生枝上的結(jié)果基枝,留6~8節(jié)短截。初花期或棗吊長到20cm以上時,在棗吊上8~10片葉處或從棗吊一半處摘心。在棗吊50%花朵已開放,如遇干旱高溫天氣,應對果園噴水,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60%~65%,一般1~3d噴一次,連續(xù)噴三四次。初花至盛花期,噴0.3%尿素加0.3%磷酸二氫鉀配成混合液,每隔7~10d噴施一次,有利坐果和幼果膨大,果實膨大期,噴0.4%尿素加0.1%的硼砂。初花至盛花期,噴一二次10~20mg/L赤霉素三(GA3);棗果膨大期噴一二次10mg/LGA3;采摘前25~40d期間,噴1次50~80mg/L的萘乙酸或30mg/L的防落素,防止或減輕采前落果。對10年生以上或主干直徑達9~12cm以上的旺樹,可進行環(huán)剝。一般在盛花期進行。即棗吊開花量達到棗吊上花蕾總數(shù)的30%~50%,或棗吊上平均有5~8朵花已開適時進行為宜。初次開甲,多在主干基部距地面20~30cm選較光滑的部位,先將開甲部位粗裂的老皮刮掉,然后剝?nèi)?.3~0.5cm的一圈皮層及韌皮部,勿傷木質(zhì)部。在干旱的地方開甲后應用塑料膜包嚴甲口,以利愈合。以后每年向上移3~10cm再剝。逐年直剝到接近第一主枝時,再從下而上反復進行。一般在初花期或盛花初進行。在主干直徑達4cm以上的幼樹和粗度達2cm以上并具有10多個結(jié)果基枝的大枝上應用。從棗樹基部開始,每隔15~20cm環(huán)割一圈,深達木質(zhì)部,共環(huán)割二三圈,有利于促進坐果;在坐果后遇陰雨天,對主干、主枝再次環(huán)割,有利于防落果。
3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shù)
主要害蟲有食心蟲、蛀果蛾,5月下旬到8月下旬,成蟲發(fā)生期,0.67~1hm2棗園懸掛誘捕器1個。高度為樹冠外圍1.2~1.5m、誘芯離水面1.5cm,誘殺雄成蟲,這是一種物理防蟲法。6—8月,選擇2.5%溴氰菊酯EC3000倍液、10%的天王星EC4000~10000倍液、50%辛硫EC1500~2000倍液噴灑樹體。每隔7~10d噴灑1次,連噴三四次,這是一種化學防治法。另外還有對于蚜蟲防治方法,選用50%抗蚜威WP1500~2000倍液噴霧防治或10%吡蟲啉WP1500倍液噴霧防治。對于棗粉蚧、棗粉虱防治,6月中旬至7月中旬。用30%乙酰甲胺磷EC5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EC2000倍液、10%吡蟲啉WP1500倍液等化學農(nóng)藥葉面噴霧防治。
作者:馬曉燕 張鴻發(fā) 安婧榮 單位:1.甘肅省古浪縣治沙林場 2.甘肅省古浪縣平頂山林場 3.甘肅省古浪縣林業(yè)技術(shù)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