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兩季馬鈴薯微型薯生產技術研究
時間:2022-06-25 08:57:53
導語:春秋兩季馬鈴薯微型薯生產技術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為進一步促冀中南地區馬鈴薯微型薯生產,本文從棚室要求、脫毒試管苗定植前的準備、脫毒試管苗定植、生長期管理、收獲與貯藏等幾個方面對冀中南二季作區馬鈴薯微型薯生產技術進行了總結。
馬鈴薯是我國重要的糧菜兼用作物[1]。據統計冀中南適宜馬鈴薯種植的面積在20萬hm2以上,目前種植面積在2萬hm2左右,且呈逐年增加趨勢;供應時間在4月底至8月底,可以補充馬鈴薯市場供應淡季,發展潛力巨大。近年來,冀中南二季作區部分農民開始自繁種薯,但由于用來繁育馬鈴薯原種的微型薯基本來自外地,且來源不明,造成微型薯質量參差不齊[2-5]。為此,當地農民急需適合冀中南二季作區馬鈴薯生產特點、保持脫毒馬鈴薯優良種性的微型薯種薯生產技術。因此,本文從棚室要求、脫毒試管苗定植前的準備、脫毒試管苗定植、生長管理、收獲與貯藏等方面總結了冀中南二季作區春秋兩季馬鈴薯微型薯生產關鍵技術,旨在為冀中南地區馬鈴薯微型薯生產提供借鑒。
1棚室要求
河北二季作區馬鈴薯微型薯生產應選擇遠離馬鈴薯種植田的溫室或冷棚,溫室或冷棚需具有良好的灌溉條件,且具備防蟲和遮陽功能。防蟲網應使用60目的網紗,設置在棚室的門口及通風口處,遮陽網使用常規規格即可。
2脫毒試管苗定植前的準備
2.1苗床和基質的準備
苗床用平畦、高畦(用鐵架和鐵絲網制作,畦面離地)、移動苗床,要求具有保、排水功能,深度15~20cm,為方便操作,苗床寬度1.2~1.5m為宜,長度根據設施情況而定。畦內鋪園藝地布后再鋪基質。基質一般用蛭石加馬鈴薯專用三元復合肥即可。將苗床清理干凈,上鋪園藝地布后,畦內鋪7~8cm厚蛭石,在蛭石內拌入1kg·m-3復合肥作為基肥,混合均勻,徹底澆透水,肥料充分溶解。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等廣譜性殺菌劑對整個環境消毒殺菌,消毒后,通風2~3d后栽苗。
2.2脫毒試管苗煉苗及出瓶將瓶苗
由組培室轉移至棚室內,并將瓶口打開,使脫毒試管苗暴露在外界環境中,煉苗2~3d。注意防止晴天中午強光直射,適時使用遮陽網阻擋強光。從培養瓶內取出脫毒苗洗凈培養基,洗苗時不要折斷、碰傷苗莖,保證苗體完整無損。洗后根朝下放入預先消毒的專用箱中,放置在冷涼處待用。定植前在吲哚丁酸300倍液中涮根處理,以促進生根。
3脫毒試管薯定植
春季:溫室內定植時間為2月1日-4月10日,冷棚內定植時間為2月15日-4月10日;秋季:溫室內定植時間為8月20日-9月15日,冷棚內定植時間為8月20日-9月5日。選用健壯脫毒苗定植,定植時植株露出基質2cm左右,種植密度一般為株行距6cm×8cm左右。定植完成后澆蹲苗水,促進基質與植株根系充分接觸。如溫度較低,澆水后搭小拱棚扣膜,保溫保濕;如溫度較高,嚴防太陽直曬,應在定植7d內使用遮陽網遮陽,既可降低棚內溫度,又利于植株生根,促其盡早成活。在定植好的棚內插品種標簽,標明定植時間,掛上誘蚜板滅蚜蟲。
4生長期管理
4.1水肥管理
緩苗期盡可能不澆水,以保持地溫促進植株生根。植株成活后根據基質含水量及苗情安排肥水,苗期最大持水量為60%,塊莖膨大期為70%~80%,收獲期為60%~70%;營養液或葉面肥(磷酸二氫鉀和中微量元素)每7~10d追施1次,一般2~3次,收獲前7d停止澆水。肥水交替進行,按照基質濕潤而不積水,施肥少量多次的原則合理安排肥水。
4.2溫濕度管理
根據馬鈴薯生長時期進行溫度、光照、濕度的調控。移栽時注意室內或棚內溫度不低于15℃,早春注意防寒。緩苗期需要較高的溫濕度,以利于成活;幼苗期和生長期最適溫度20℃左右,根據天氣情況通過加蓋保溫被、遮陽網、及時通風等措施調節溫度;結薯期需要保證光強和較大的晝夜溫差利于薯塊發育。整個生長期間溫度不超過30℃,一般控制在18~25℃。相對濕度對微型薯產量具有重要作用,77%的相對濕度利于微型薯的高產。
4.3病蟲害防治
溫室或冷棚種植馬鈴薯由于溫濕度適宜,病害極易發生流行,應及時噴施殺菌劑進行預防。用75%代森錳鋅、25%醚菌酯懸浮劑溶液、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劑等藥劑交替使用,每隔7~10d噴藥進行防治。蚜蟲預防,棚內每667m2懸掛28張25cm×30cm黃色粘蟲板,高度距植株頂部20cm左右。隔7~10d交替噴施70%吡蟲啉或10%氟啶蟲酰胺殺蟲劑等藥劑。
4.4培基質
在塊莖形成期培蛭石1~2次,厚度2~3cm,確保結薯層次,提高結薯的數量。培土時避免因操作不當而造成植株損傷。5收獲與貯藏在植株變黃,60%以上小薯大于5g時開始收獲,冀中南二季作區種植的早熟品種一般80d左右采收。將莖蔓全部清理出棚,再用網篩收集微型薯。待微型薯收獲完畢,將其存放于有通風設備或通風良好的庫房內預儲存15~20d。微型薯表皮老化后將病、爛薯,蟲蛀、畸形薯等去除。按照薯塊大小1g以下、1~2g、2~5g、5~10g、10~20g,對微型薯進行分級;包裝并加注標簽,標簽內容包含:品種名稱、規格、粒數、收獲日期等[6]。入庫前,貯藏室用甲醛消毒,貯藏室溫度保持在2~4℃,濕度為70%左右,貯藏室通風,定期檢查,清除爛薯。
參考文獻:
[1]張淑青,樊建英,張鐵石,等.二季作區馬鈴薯地膜覆蓋栽培技術規程[J].中國瓜菜,2018(1):45-46.
[2]張淑青,樊建英,相叢超,等.2016年河北二季作區馬鈴薯生產現狀、存在問題與建議[C]//中國作物學會.2017年中國馬鈴薯大會論文集,畢節,2017.
[3]丁建國,葉巍,魯文娟,等.二季作區薯麥輪作繁育優質脫毒種薯技術[C]//中國作物學會馬鈴薯專業委員會.中國作物學會馬鈴薯專業委員會會議論文集,恩施,2019.
[4]楊玉田.魯南二季作脫毒馬鈴薯種薯生產繁育技術[J].中國馬鈴薯,2007(3):175-176.
[5]趙國慶,崔文法,金保玲,等.中原兩季作區脫毒馬鈴薯種薯高倍快繁技術[J].中國種業,2001(2):27.
[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馬鈴薯脫毒原原種繁育技術規程:GB/T29376-2012[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3.
作者:相叢超 樊建英 李東玉 封志明 賈明飛 胡金雪 張淑青 單位:石家莊市農林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