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幼蟲在水產養殖的危害與防控

時間:2022-11-17 11:21:35

導語:蜻蜓幼蟲在水產養殖的危害與防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蜻蜓幼蟲在水產養殖的危害與防控

蜻蜓幼蟲,學名水蠆,漁農習慣稱之為“水中老虎”“吃魚虎”,它是昆蟲綱蜻蜓目昆蟲稚蟲的一種統稱。在露天水產養殖中,蜻蜓幼蟲對魚、蝦苗種危害極大,還會侵襲南美白對蝦秋茬苗,造成嚴重損失。現將蜻蜓幼蟲的習性、危害及防控方法介紹如下,供廣大養殖戶參考。

一、蜻蜓幼蟲的習性

蜻蜓幼蟲體色一般呈暗褐色或稍帶綠色,尚未性成熟的幼蟲和成蟲的外形相似,無翅。蜻蜓幼蟲性情兇猛,肉食性,下頜有“面罩”狀口器,捕食時能迅速伸展,將獵物牢牢鉤住,然后大口咀嚼,同族之間也會互相殘殺。蜻蜓幼蟲正常潛伏在河道、廢舊池塘底泥或殘枝敗葉底下。在水產養殖的苗種池中,一般注水7天左右蟲卵就會長成危害魚蝦苗種的幼蟲。

二、蜻蜓幼蟲的危害

蜻蜓幼蟲喜歡捕食小型水生昆蟲及其幼蟲,能捕食小魚、小蝦和蝌蚪,尤其喜歡捕食稚嫩的魚苗和蝦苗。蜻蜓幼蟲稚蟲期進食量非常大,1天能侵害3厘米以內的魚苗或蝦苗10尾以上,對魚苗水花和剛放養不久的蝦苗傷害最大。

三、蜻蜓幼蟲的防控

1.重在預防。一是魚蝦苗種放養前,用100~150千克/667平方米生石灰或敵百蟲(按產品說明書使用)等藥物徹底清塘消毒,殺滅潛伏在池底淤泥中的幼蟲或蟲卵。二是池塘注水時,用60目以上的篩絹網制成3~5米長的網袋,套在進水口管上,防止蟲卵在進水時進入池塘。三是清除池塘邊的雜草,減少蜻蜓在池邊活動的機會。四是盡量縮短苗池的存水時間,尤其是低氣壓天氣要特別防止蜻蜓在池水中產卵繁殖。五是在放苗種前用密眼網多拉幾次空網,撈除已繁殖的蜻蜓幼蟲。2.強化苗種前期管理。蜻蜓幼蟲對3厘米以上的魚、蝦苗種的侵襲危害程度會大大降低。因此,魚、蝦苗種下池后必須投足餌料、增加溶氧、調節水質,以充足的營養和良好的生態環境使魚、蝦種在短時間內長到3厘米以上的規格。3.物理處置。魚苗種培育或成蝦養殖池一旦出現大量的蜻蜓幼蟲,因此時魚、蝦苗種嫩小體弱,也沒有特效藥物殺滅蜻蜓幼蟲,就要采用物理方法處置。處置方法:其一,利用蜻蜓幼蟲有聚光的習性,在池中設置木框,框內灑上幾滴柴油,然后用燈光引誘蜻蜓幼蟲進入,使其破水呼吸然后吸入柴油窒息而死,此法可多次使用,誘捕后用勺子等工具將柴油和蜻蜓幼蟲尸體撈出池外。其二,在魚、蝦苗供應方便或蜻蜓幼蟲過多的情況下,可排塘放棄,重新清塘消毒再放苗。

作者:戴翠娥 單位:江蘇鹽城市鹽都區水產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