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科技創新對生態農業的價值

時間:2022-05-03 03:34:25

導語:農業科技創新對生態農業的價值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科技創新對生態農業的價值

對策

靠科技創新驅動,引領支撐生態農業建設突出農業科技創新重點,穩定支持農業基礎性、前沿性、公益性科技研究,明確農業科技創新方向。打破部門、區域、學科界限,有效整合科技資源,建立協同創新機制,推動產學研、農科教緊密結合。支持發展農業科技創新基金,積極引導和鼓勵金融信貸、風險投資等社會資金參與農業科技創新創業,強化基層公益性農技推廣服務。充分發揮各級農技推廣機構的作用,著力增強基層農技推廣服務能力,推動家庭經營向采用先進科技和生產手段的方向轉變。引導科研教育機構積極開展農技服務。引導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成為公益性農技推廣的重要力量,強化服務“三農”職責,鼓勵科研教學人員深入基層從事農技推廣服務,培育和支持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3-4]。

改進灌溉方式,建立節水型農業總的來說,在大農業的范疇內,種植業是最重要的,灌溉對于種植業至關重要。傳統的灌溉方式受季節地域條件影響,浪費嚴重,容易破壞土壤環境,造成土壤鹽堿化等問題,這顯然不符合生態農業發展的要求。因此,必須改變傳統的灌溉模式,向節水型農業發展。灌溉方式的改進要求灌溉系統設計合理,注意工程、管理與農業措施的相互配套,對畦田的規劃要因地制宜,符合當地的實際,同時良好的灌溉技術也較為關鍵。

在循環經濟思想指導下,發展綠色種植業種植業除了要改進灌溉方式,還應改進原有的生產模式,走綠色種植業的道路。近代農業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生產過程中投入大量的化學肥料和農藥,一切生產活動都圍繞著高產出進行。這不僅超出了自然環境的承載能力,使農業活動陷入惡性循環的困境,還嚴重威脅著人類生存支持系統的生態安全。有關病蟲害、農藥中毒和各種食物污染的報道接連不斷,給人類的生態安全保障敲響了警鐘。必須推行生態耕作,禁止使用礦物肥料,少用有機肥和生物農藥,并對上市產品貼生態標簽。通過一系列措施的實行來實現生態系統內閉合循環、防止土地退化、增加農作物品種、防止轉基因新產品,使農業生產不再單純追求產量和擴大耕地面積。

加快建立更加有效的科技創新激勵機制進入“十一五”以來,國家更加重視對農業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經費投入大幅度增加。如何抓住機遇,盡快凝聚創新力量,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效率,建立有效的科技創新激勵機制至關重要。建設激勵機制是一個系統工程,要在具體單位真正營造起尊重人才、尊重知識、尊重創新的環境氛圍,不僅僅是工作生活條件的改善和獎金的多少,更重要的是建設健康向上的單位創新文化、激勵文化,進一步改進適合農業科技創新特點和廣大科技人員認可的人才評價機制、課題審批辦法、成果評價標準和職稱評定方式。

結語

農業科技創新是確保我國生態農業建設的基礎支撐,是突破資源環境約束的必然選擇,也是生態農業建設的決定力量,具有顯著的公共性、基礎性、社會性。必須緊緊抓住世界科技革命方興未艾的歷史機遇,堅持科教興農戰略,把農業科技創新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下決心突破體制機制障礙,大幅度增加農業科技投入,推動農業科技跨越發展,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繁榮,建成生態農業注入強勁動力。

作者:鄭潔單位:河北農業大學科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