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閑養生旅游與生態農業產業鏈研究
時間:2022-11-29 09:19:14
導語:休閑養生旅游與生態農業產業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休閑養生旅游強調養生和改善健康,生態農業注重農業系統的生態功能,休閑養生旅游與生態農業產業鏈融合的本質是原產業鏈的解構及重新組合。休閑養生旅游與生態農業產業鏈融合是生產與消費、內在與外在驅動共同作用的結果;投入產出聯系、技術知識關聯等生產性關聯與市場治理、科層治理、混合治理等制度性關聯構成休閑養生旅游與生態農業產業鏈融合的互動關聯機制;兩者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形成協同效應與耦合效應。
[關鍵詞]休閑養生旅游;生態農業;產業鏈;融合互動
一、引言
休閑養生旅游本質是旅游的類型之一,從旅游的定義出發,結合旅游產業以需求為界定產業的特質,休閑養生旅游產業是指為滿足人們休閑放松、健康養生及療養護理需求而從事休閑養生旅游產品及服務工作的組織和部門的集合。我國休閑養生旅游市場逐漸擴大,除了老齡化加快,工作壓力大、城市環境擁擠使得越來越多的都市居民處于亞健康狀態,尋求悠閑舒適、平衡放松、身心健康的狀態。休閑養生旅游產業亟待豐富供給,實現供求均衡。生態農業是以傳統農業為基礎,運用生態友好的技術體系及管理模式,追求農業生產及效益的生態性、可持續性的農業方式[1]。2015年以來,我國政府日益重視生態農業的發展,相關生態技術及方法也得到了深入研究,但仍面臨人均糧食產量不足、農民及農業企業對生態保護的積極性弱等問題。生態農業與休閑養生旅游業融合有利于緩解產業自身面臨的困境,激發鄉村經濟發展活力[2]。
二、休閑養生旅游與生態農業產業鏈融合互動理論基礎
(一)相關文獻回顧。近年來,學者們就生態農業與休閑養生旅游產業鏈融合展開了相關研究。伍婷[3]、姚展鵬等[4]基于模塊化理論,運用“長板整合”和“黑箱操作”原理,構建了農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產業鏈。魏玲麗從產業自身的特征出發分析了生態農業與農業生態旅游產業鏈融合的主要影響因素,從產品、項目、營銷模式開發等方面提出產業鏈建設路徑,并認為構建產業鏈戰略聯盟是產業鏈建設的關鍵[5]。張海東從產業耦合性、政府重視程度、鄉村休閑旅游發展環境分析了熱帶特色農業對海南旅游產業鏈拓展的有利因素;認為熱帶特色農業對海南旅游產業鏈拓展有利于促進新型城鎮化、保護農業文明、拓展景區物理空間[6]。何海真從產業鏈延伸和融合的視角對休閑農業產品開發提出建議[7]。李永安等認為需求結構、政策支持、產業特性的契合性是生態農業和休閑養生旅游融合的動力,兩產業之間要素交互融合能夠降低交易成本、豐富“游”的內涵、促進城鄉一體化和社會均衡,并分析了兩產業的延伸路徑[8]。學者們基于產業鏈理論、模塊化理論等對農業與旅游產業鏈融合的影響因素、價值及產業鏈構建展開了相關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但突出旅游的休閑養生特性、農業的生態性以及休閑養生旅游與生態農業產業鏈融合的互動關聯及相互作用機制研究并不多見。因此,本文從探索休閑養生旅游與生態農業產業鏈互動融合的有效路徑出發,在分析休閑養生旅游、生態農業自身產業鏈特性的基礎上,借助生產消費驅動理論、產業關聯理論,同時融入產業互動性視角,深入探討休閑養生旅游與生態農業產業鏈融合互動機制。(二)休閑養生旅游與生態農業的產業特性。準確界定休閑養生旅游及生態農業的特性是分析兩產業融合區別于廣義農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的重要前提。在休閑養生旅游相關研究中,都強調改善和促進健康,治療疾病,身體、感情、精神、靈魂平衡與和諧[9],以良好的自然環境為依托,注重空氣、氣候、水體、山地、綠化率、噪音、負氧離子含量等大自然本身的環境條件[10],產品以休閑養生產品和醫療養生產品為核心,包含溫泉養生、森林養生、運動養生、農事養生、佛教養生等。因此休閑養生旅游的主要特征是旅游產品及項目的健康與養生、旅游資源環境的高質量。休閑養生旅游產業作為旅游產業的一種,本身具有旅游產業所具有的產業特性———強關聯性,易于與其他產業產生融合,同時又是養生產業與旅游產業的融合形成的產業,產業關聯性更強。此外,資源異質性是休閑養生旅游產業發展的前提條件,依托不同的資源條件,形成多種形態的休閑養生旅游產品。生態農業具有綜合性、資源異質性、高效性、持續性等產業特性[11];強調農業生態系統整體功能,兼顧生態、經濟、社會效應;因各地不同的資源稟賦形成不同的生態技術及模式;注重循環利用、利益合作共享,實現高效發展;維護生態環境,減少污染,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三)休閑養生旅游與生態農業產業鏈融合。休閑養生旅游與生態農業產業鏈融合是基于產業鏈理論探討兩產業融合,實質是原有產業鏈分解,通過模塊化組合,形成新產業鏈的過程。在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因市場需求、企業利益追求、產業分工等原因,兩產業鏈之間相互碰撞,使得原有的休閑養生旅游產業鏈與生態農業產業鏈發生裂變,最開始產生一個新的融合企業,再而衍變成企業群,然后形成不同的模塊,模塊之間相互組合形成新的產業鏈。休閑養生旅游與生態農業原有產業鏈以自身產業中的領先企業為核心,以產品、資本、技術等為紐帶,在其互動融合過程中通過要素及能量的交換與傳遞,突破固有產業邊界,形成新的具有競爭力的融合企業,產品、技術、資本、市場等之間實現互補或替代。
三、休閑養生旅游與生態農業產業鏈融合的驅動機制
(一)產業自身生產瓶頸與消費需求驅動。Gereffig運用生產與消費驅動來分析全球商品鏈[12]。產業鏈實質是產業從生產到消費的過程,從功能要素對產業鏈進行模塊化,可分為產前設計、生產、配送、銷售等功能模塊。因此,本文首先從生產驅動和消費驅動兩個方面分析休閑養生旅游與生態農業產業鏈融合的驅動機制。從生產驅動視角看,休閑養生旅游產業產品存在創新缺乏,目前多以既有景區為依托,休閑功能相對較為完善,但養生功能及模式缺乏創新、不夠完善,可借助生態農業既有的田園風光及農耕樂趣,豐富休閑養生旅游內容;生態農業發展面臨生產效率低、糧食產量不足、各方利益主體參與生態保護積極性不強等問題,可通過與休閑養生旅游融合減少閑置資源浪費,帶動農民就業,將生態保護與自身利益掛鉤,調動農民及相關利益主體參與生態保護的積極性。從消費驅動看,休閑養生旅游消費群體對旅游項目的多樣化、個性化要求越來越高,對鄉村田園風光、農事養生的需求越來越多,亟待與生態農業融合發展,以增強產業內在發展活力;生態農業消費群體范圍更廣,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意識增強,人們對農產品的生態性產生懷疑,這種不信任需要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產生一種聯結來破除,與休閑養生旅游融合可以較好地解決這個問題。(二)企業內在利益競合與外在政策技術支撐驅動。事物發生變化的驅動因子既來自內部,也有來自外部,從內在驅動與外在驅動視角分析休閑養生旅游與生態農業產業鏈融合的驅動力是對生產消費驅動視角的補充和完善,以求更全面地分析休閑養生旅游與生態農業產業鏈融合的驅動機制。從內在驅動看,構成產業的個體———企業的變化是兩產業發生融合的內在動力。其一,企業對利益的追逐是休閑養生旅游與生態農業產業鏈發生融合內部動因,休閑養生旅游與生態農業融合可以拓展生態農業價值,獲得額外收益;可以拓展提升休閑養生旅游內涵及質量,增加旅游收入;兩者融合可以降低交易成本,產生范圍經濟。其二,企業之間的競爭與合作影響著休閑養生旅游與生態農業產業鏈發生融合。企業之間由于競爭加劇,企圖從其他產業尋求突破,從而使得產業之間產生滲透融合。從外在驅動看,政府管制放松及政策支持是重要的動力因子。近年來,政府對農業與旅游產業融合日益重視,供給側改革、農村產業融合、全域旅游、鄉村振興等都倡導農業與旅游產業融合。其次,技術進步是重要的推動力。生態農業與休閑養生旅游融合離不開大規模田園風光打造技術、農業科技展覽技術、農產品新興保鮮技術、中醫養生、平衡養生等技術的支持。
四、休閑養生旅游與生態農業產業鏈融合的互動關聯機制
(一)休閑養生旅游與生態農業產業鏈之間的生產性關聯。休閑養生旅游與生態農業的生產性關聯是指兩產業鏈互動融合過程中的生產性特征。休閑養生旅游與生態農業產業鏈之間的生產性關聯主要體現在生態農業資源成為休閑養生旅游的投入要素———投入產出關聯,以及兩產業技術、知識之間的關聯———技術知識關聯。其一,休閑養生旅游與生態農業產業鏈之間的投入產出關聯主要表現在:空間依賴、時間依賴以及生產經營過程的介入。生態農業是休閑養生旅游重要的資源條件,由于旅游生產與消費的同步性,休閑養生旅游企業對生態農業的空間區位依賴較大。同時,旅游服務生產與消費的同步性、旅游本身對時間的依賴性、農業作物生長觀賞的季節性使得休閑養生旅游對生態農業時間的依賴也較強。此外,休閑養生旅游企業的提供的產品或服務也會介入生態農業企業的流程,如園林設計、食品營銷及創新服務等。其二,休閑養生旅游與生態農業產業鏈之間的技術知識關聯主要表現在產業之間企業技術知識的交互與轉移,從而使得共用技術增加,知識技術的外部性及溢出效應增強。生態農業與休閑養生旅游產業擁有自身的專業知識及技術,休閑養生旅游擁有專業的養生服務、旅游服務技能及休閑相關知識,能夠掌握旅游者需求及旅游產品特性等專業信息;生態農業專業化從事農業生產,對農業生產方式及生產關系的掌握最為專業。兩產業之間技術及知識的不均等分布使得產業之間在融合過程中在技術知識上互相依賴。(二)休閑養生旅游與生態農業產業鏈融合的制度性關聯。休閑養生旅游與生態農業的制度性關聯是指兩組織在相互滲透、融合過程中形成的組織關系及管理結構。休閑養生旅游與生態農業在互動融合過程中企業降低交易成本是重要的驅動因子,因此他們之間形成的制度也是為了降低交易成本,增加企業利益。威廉姆森按照交易頻率和資產專用性程度將交易分為六種類型,并在此基礎上將企業之間的組織治理分為市場治理、科層治理和混合治理[13]。對于休閑養生旅游和生態農業而言,兩產業之間的交易存在特殊性,這三種治理結構主要表現為:其一,休閑養生旅游和生態農業之間通過市場來完成交易,即市場治理,如農事養生旅游產品銷售;其二,休閑養生旅游橫向延伸進行生態農業旅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或者生態農業橫向延伸進行休閑養生旅游產品的生產與銷售,即科層治理;其三,休閑養生旅游與生態農業之間形成企業聯盟或一體化企業,兩者之間緊密融合,即混合治理。
五、休閑養生旅游與生態農業產業鏈融合的相互作用及效應機制
(一)形成優化資源、降低成本、振興鄉村等協同效應。協同理論是系統自組織理論之一,將休閑養生旅游與生態農業產業鏈融合作為一個系統整體,休閑養生旅游、生態農業兩個子系統之間通過物質、能量、信息等交換,使得自身產業鏈條分解與重新組合,形成協同效應。協同效應簡而言之就是系統“1+1>2”,休閑養生旅游與生態農業產業鏈融合可如下產生協同效應:首先,實現資源互補,優化資源配置。休閑養生旅游與生態農業產業鏈融合可以使得農業資源最為旅游產品的資源條件,優化農業產業效率。其次,將農產品的供給主體(農民)與部分需求主體(旅游者)直接對接,降低彼此的交易成本,增強信任。最后,休閑養生旅游與生態農業產業鏈融合可以有效調節政府、企業、農民等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機制,將旅游要素滲透到鄉村經濟發展中,其乘數效應有利于激發鄉村經濟活力,振興鄉村,促進新型城鎮化,從而促進城鄉一體化,統籌城鄉發展。(二)利于社會、經濟、生態的耦合協調與產業互依互促。耦合是指兩事物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同時強調事物發展的一致性。休閑養生旅游與生態農業產業鏈在互動融合過程中要素交互,產生耦合效應。一方面,休閑養生旅游與生態農業產業鏈融合的最終共同目標在于生態環境的保護及社會、經濟、生態利益的耦合協調發展,因此其互動融合將促進生態環境的改善及農村農業和諧發展。另一方面,閑養生旅游與生態農業產業鏈融合有利于促進兩產業共同發展,形成互依互促的關系。生態農業的光、空氣、土壤、水體等自然要素及選種、播種、育苗等生產環節作為休閑養生旅游資源,能夠豐富休閑養生旅游內容,創新休閑養生旅游產業業態,促進休閑養生旅游健康發展。同時,休閑養生旅游對生態農業的滲透介入有利于促進農業多功能發展、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推動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機制是事物構造、功能及其相互關系的一種外在表現與結果。在分析休閑養生旅游與生態農業理論基礎的前提下,從驅動、互動關聯、相互作用三個方面構建休閑養生旅游與生態農業產業鏈融合互動機制,剖析休閑養生旅游與生態農業產業鏈融合互動的本質、原因、產業鏈關聯及相互作用,能夠對休閑養生旅游與生態農業產業鏈融合發展提供理論指導。在此基礎上,認為休閑生旅游與生態農業產業鏈融合的有效路徑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第一,政府與企業相互借力共促融合,政府應抓住企業對利益追逐的特性,在出臺政策時關注企業發展,企業應敏銳捕捉政策,敢于創新,積極參與;第二,在融合過程中,善于利用和開發新技術、創新經營理念、共享技術知識,減輕休閑養生旅游對生態農業的空間和時間依賴,豐富休閑養生旅游產品;第三,休閑養生旅游與生態農業融合互動應注重生態發展,強調社會、經濟、生態的耦合協調發展,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作者:祖鵬 單位:湖南商務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