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生態養殖改善措施

時間:2022-05-14 09:28:12

導語:水庫生態養殖改善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水庫生態養殖改善措施

1創造良好養殖環境及選擇合適魚種

漁業養殖環境中水溫是最為關鍵的要素,通常情況下水庫的溫度保持在0℃~28℃,彭山區水質良好,符合養殖標準,在一般情況下會保持穩定的水況,周圍并沒有污染水源的產業。彭山區為平原丘陵地帶,水庫周邊植被環境良好,而且每年降水量豐富,交通條件便利,水庫面積廣,為養殖業提供良好的生產環境[1]。水庫管理人員應經常清理水庫底部的雜物,在農業灌溉高峰期應該保持水庫的最低水位線,不要影響魚類的存活。定期檢查水庫的堤壩以及溢洪道和水閘,出現問題及時修復,在春季應該建造排水溝,以應對秋季的多雨,定期清理溢洪道等排水管道中的雜物,當汛期來臨時不會影響排水,提升抗洪能力。同時水庫管理人員應該注意在水閘等地方設置相應的設備,放置在排水工程中防止魚種逃走。在魚苗放養之前應該適當減少水庫中兇猛的魚類,防止魚苗減少,并對水庫消毒,減少水中影響魚類生存的危害。放養魚苗之前應該將不同種類的魚苗數量與水庫的可容納量做出分配,達到最佳養殖效果,可以根據水質增加草魚、鯉魚等數量,這些魚種能夠轉換食物鏈,還能清理水庫中的雜質,水庫旁邊就能解決食草類魚種的飼料問題,還可以引進魚種提升收益。同時要注意水庫中魚苗的投放密度,如果水草資源豐富可以投放食草類魚種,根據實際情況投放大規格的魚種。注意放養時間,一般在春季或者秋季,彭山區春季回暖快,秋季降雨多并且溫度下降迅速,選擇天氣晴朗以及避風處投放魚苗。當水庫面積過大時應該注意魚種消毒,使用小蘇打與鹽混合物消毒,禁止使用魚藥,觀察記錄消毒過程以及投放之后魚類的生長情況,控制水庫水質并且進行安全監測,在操作過程中不斷提升養殖技術,確保魚類的健康。

2改善水庫養殖魚類與投放細菌

彭山區政府為了能夠保證水庫淡水養殖的收益提升,保證生態養殖,提倡漁民正確合理的選擇魚種和細菌。養殖者需要選擇生長速度快并且能夠混養的魚種,以飼養抗病能力強的種類,在水庫中投放細菌時應該注意,如果使用人工培育的方法要經過檢疫部門檢查后才能投放,如果是從天然水域中捕撈,應該檢查此水域的水質問題,確保無誤之后再投放使用[2]。在人工培育細菌過程中,應該選擇正規的培育基地,經過嚴格審查后才能投入市場中供養殖戶選擇,養殖戶可以根據水庫水質的情況選擇適合的細菌投放,保證水質健康適合魚類生長,一旦發現任何問題應及時上報并且派專業人員進行檢查,防止造成大面積病害影響水庫中魚類的健康而降低收益,從而影響水庫生態環境的持續發展。

3改良水庫的養殖方法

為了能夠保證綠色生態養殖,彭山區水庫嚴禁投餌和施肥養殖,采用人放天養,利用天然餌料,投放微生物制劑,使水質變好,減少魚類患病機率。用生物手段解決魚類的病害問題。有專家研究,如果將魚類與植物放在水庫中,會降低魚類的病害率,因為植物能夠吸收魚類在生存過程中產生的糞便以及剩余的飼料,制造出無病菌的生存環境,植物能夠利用光合作用釋放氧氣,保證魚類在水中的正常呼吸,保證水質的安全穩定,減少魚類生病的概率[3]。水庫中養殖的魚類品種越少,魚類生病的概率就越高,魚類在種類豐富的環境中會因為食物鏈而提升魚類的抗病菌能力,復雜生態系統中魚類的生存幾率大大提升。鯽魚在覓食過程中會挖水庫底的淤泥,將病菌的生長環境破壞;體弱的魚類會被一些肉食性動物吃掉,阻止病菌的傳播,因為生態環境中會有自動防御病菌的功能,所以越復雜的生態系統會讓魚類更健康的成長。養殖者在養殖過程中應注意對養殖魚類進行無污染的防病操作,農業部頒發相關規定嚴令禁止漁民使用抗菌藥物,禁止將抗菌藥物投放到水庫中,必須使用科學的養殖方法,用有益生物的藥劑進行魚病防治。如果情況緊急必須要使用抗菌素藥物時,可以使用有針對性的藥物,以保證其他物種的安全[4]。同時,可以根據情況向水庫中投放天然無毒副作用的草藥,加強水質并且環保。

4結語

彭山區已經走上了生態養殖的道路,水庫養殖中需要養殖戶提高生態保護意識,在生態系統的自我防御功能中發揮重要作用。淡水漁業在養殖生產過程中會對水庫的養殖方法以及魚類選擇產生影響,要加強管理手段,用科學的手段保護水資源,使淡水養殖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參考文獻

[1]張愛芳,金秉榮,傅義龍,等.淺析淡水養殖面臨的問題及健康發展對策[J].江西水產科技,2016,(04):46-48.

[2]周世嶸.淺談淡水水產養殖對水域環境的影響[J].山西農經,2017,(12):37.[3]于洪波.淡水漁業養殖生產現狀問題淺析[J].南方農業,2015,9(36):167.

[4]韓紅梅.試論集約化淡水漁業生產對水庫水域的影響[J].農業與技術,2015,35(14):180.

作者:呂煜 單位:眉山市彭山區農業和畜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