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化發展畜牧養殖論文

時間:2022-08-04 04:33:44

導語:機械化發展畜牧養殖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機械化發展畜牧養殖論文

1塔城地區畜牧養殖業發展概況

塔城地區一直以來被稱作新疆的糧倉、肉庫、油缸,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為畜牧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基礎。全區擁有天然草場面積706.6萬hm2,占新疆草場總面積的12.3%,其中:可利用草場面積572萬hm2,占新疆可利用草場面積的11.9%。2012年,全區牲畜最高飼養量848.5萬頭(只),年末牲畜存欄451.01萬頭(只),增長2.7%;全年繁殖成活幼畜326.47萬頭(只),出欄各類牲畜394.89萬頭(只);家禽623.45萬羽;肉類、奶類和禽蛋總產量分別達到16.43萬t、22.57萬t和2.46萬t;實現畜牧業總產值58.53億元,比去年增加2.67億元,增長4.8%,占到大農業總產值的31.86。牧民人均收入達到6227元。人均收入中來自畜牧業收入5547.4元。全區已發展養殖專業鄉31個、專業村198個,規模化養殖小區364個,專業牲畜交易市場19個,各類中介組織13個,組建養殖專業合作社201家,其中,養牛合作社58家,養羊合作社76家,其他合作社67家。已基本建成100萬只巴什拜羊、20萬頭優質牛、30萬羽特禽養殖基地。

2發展畜牧養殖機械化必要性分析

近幾年,按照地委、行署確定的“三個下來,七個起來”中的牲畜存欄多起來、牧民定居富起來的總體部署,進一步加大了標準化養殖小區、規模化養殖場的建設力度,同時依托區域內蓋瑞乳業、海川乳業、萬通活畜、綠草原等畜牧產品加工企業,推動養殖小區向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方向發展,把畜牧養殖業培育成農牧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因此,要實現規模化、標準化養殖,充分利用地區豐富的飼草資源,降低作業成本,減輕農牧民的勞動強度,增加牧民收入,提高畜產品品質,改善牧民生產、生活條件,大力發展畜牧養殖機械化已迫在眉睫,推廣畜牧養殖機械化勢技術在必行。

3發展畜牧養殖機械化的優勢與不足

3.1發展畜牧養殖業的優勢

(1)區位優勢明顯。烏蘇、沙灣兩縣(市)地處新疆天山北坡經濟快車帶,全區五縣二市都在新疆沿邊境線、沿鐵路線開放的前沿,擁有國家級經濟合作區和對外開放的一類口岸—巴克圖口岸,它距塔城市僅12km,是新疆離城市最近、通商條件最好的陸路口岸。在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有與塔城地區相連或相近的12個工業城市,那里的居民對農副產品的需求量很大。口岸輻射俄羅斯、中亞并可通過第三國進入歐洲市場,為內引外聯提供了便利條件。(2)自然條件適宜。塔城地區屬暖溫帶半干旱氣候區,光、熱、水充足,全年無霜期130~190天,年降水300mm,既適宜種植各類農作物及牧草生長,又適宜牛、羊、鴨、鵝等畜禽生長。(3)飼草飼料資源豐富。全區擁有天然草場面積706.6萬hm2,其中:可利用草場面積572萬hm2,還有11.3萬hm2小麥、13.3萬hm2玉米、12.6萬hm2棉花、2萬hm2打瓜產生的秸稈可以開發利用;全年秸稈總產可達350余萬t,為發展畜牧業提供優質飼料資源。豐富的飼草飼料資源,為現代畜牧業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

3.2發展畜牧養殖業的主要制約因素

(1)對畜牧業機械化發展認識不足,資金投入少。目前,由于畜牧養殖都是小家小戶的家庭飼養,沒有形成規模,人力就能解決養殖需求,而且購買機具要比購買良種牲畜一次性投入大,對于大多數農民來說,難以承受購機負擔,認為沒有必要投資購買畜牧機械。同時,畜牧機械的引進、試驗、示范、推廣等工作都需要資金支持。(2)新機具推廣手段單一,示范帶動效果不明顯。目前,全區技術推廣人員,對畜牧養殖機械的推廣僅停留在對機具外形結構宣傳的層面上,沒有對運用先進高效的畜牧養殖機械化技術所產生的效益進行綜合機算與分析,示范帶動效果不明顯。導致大部分養殖戶,因看不到采用先進高效的養殖機械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不愿增加投資更新養殖業的機械裝備的現象。(3)畜牧機械裝備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畜牧業機械裝備結構整體不平衡,機械化生產能力差異大,畜牧業機械裝備整體水平的提高受到限制。表現為低檔次機具多、高性能機具少,動力多、配套機具少,飼草生產與收獲機械較多,飼草料投喂與舍飼環控機械發展緩慢等現象存在。(4)畜牧養殖產業化、商品化水平低,機械化發展速度遲緩。全區畜牧養殖業仍處于管理模式粗放,飼養方式落后,效益低下的發展階段。尚未形成規模化養殖,產業化經營的發展模式。全區規模化養殖場,乳產品、肉產品加工企業不多。導致了全區畜牧養殖機械發展速度緩慢、更新力度不強、綜合作業水平不高等現象。(5)畜牧養殖業生產組織化程度不高。農牧民經濟合作組織、養殖合作社相對較少。養殖分散、規模小、管理還比較粗放,機械化程度低,勞動強度大,畜產品加工環節單一,產品附加值低,受市場環境影響較大,抵御市場及自然災害的風險能力有限,不適應標準化、產業化發展的要求。

4畜牧養殖機械化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1)解放思想,完善措施,提高對畜牧養殖業機械化發展的認識,樹立發展畜牧養殖業,機械化先行的觀念,把發展畜牧養殖機械化作為解決農牧民增收的突破點和提高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加快畜牧養殖機械化的發展,把畜牧養殖業培育成農民特別是牧區新的經濟增長點。詳細了解大型養殖場、專業養殖戶養殖圈舍建設、牲畜養殖現狀、養殖機械的應用以及今后對養殖機械的需求。梳理分析存在的主要問題,制定并完善塔城地區發展畜牧養殖機械化的方法措施。

(2)調整裝備結構,提高畜牧業機械化水平。協調農牧區和半農牧區畜牧業機械化發展布局。在半農牧區圍繞“糧、經、草”三元種植結構,重點發展農作物秸稈收獲、加工、貯藏、投喂和畜產品采集加工機械化裝備;在牧區重點發展以草原改良、草原建設和牧草播種、田管、收獲、貯藏和飼草料投喂、畜產品采集加工機械化裝備;采用基地+農戶的模式,全面提升畜牧業機械化裝備結構。

(3)依托龍頭企業鼓勵和引導養殖大戶發展畜牧養殖機械。依靠龍頭企業拉動,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創造更好的投資環境吸引大型企業,積極發展畜牧養殖加工業,帶動畜牧業向規模化、產業化、商品化發展。依托農機購機補貼政策,積極引導養殖、種植大戶對先進畜牧養殖機械的應用,推動畜牧養殖機械的快速發展。

(4)建立畜牧養殖機械化作業示范區。采用引進技術、引進資金、示范推廣、政策扶持等手段,建立畜禽養殖場青飼料機械化處理技術、牛羊混合飼料飼喂及新飼料資源開發利用機械化技術、畜禽廢棄物機械化處理技術、畜產品采集加工機械化技術、畜禽舍環境控制技術為重點的農區機械化養殖示范區。結合園區建設取得的成效,加強宣傳示范。一是要利用科技之冬、科技下鄉、農機培訓、復訓、鄉村趕集日等有利時機,通過廣播電視、報刊雜志等新聞媒體大力宣傳飼草料生產與收獲以及舍飼養殖等方面的機械化技術。二是要認真收集整理示范園區建設取得的各種效益,幫助農牧民朋友算賬,講解采用機械化技術的優點,分析投入的成本及取得的經濟效益等,以此提高農民采用機械化技術的積極性。

(5)建立和完善畜牧業機械化作業規范。目前,農機部門僅注重加強種植業農機標準化和作業質量管理,而忽視畜牧機械作業標準化,形成管理死角。所以,要制定和完善畜牧業機械化作業標準,組織廣大畜牧業機械使用人員和技術人員嚴格按照作業標準和作業規范進行作業,進一步提高畜牧業機械化水平。

(6)多方整合,加強交流與合作。在示范養殖區建設中,一是主動加強與畜牧、科技部門等部門的聯系,開展畜牧機械技術與畜牧養殖技術的融合,確保示范養殖戶的效益。二是積極開展與疆內外科研院所的技術交流,加大飼料攪拌、飼喂機械的開發應用力度。整合技術、人員、資金等方面資源優勢,推進畜牧機械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

作者:賈朝陽工作單位:塔城地區農機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