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養殖動物疾病病因及對策2篇

時間:2022-06-19 09:36:21

導語:畜牧養殖動物疾病病因及對策2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畜牧養殖動物疾病病因及對策2篇

第一篇

1畜牧養殖動物的常見疾病

在養殖過程中,動物由于發生疾病而造成機體結構和功能的損傷,動物與其環境的動態平衡被打破,從而致使動物疾病惡化甚至死亡等嚴重的后果,給畜牧養殖戶帶來不小的損失。養殖中常見的疾病主要由以下幾種:

1.1普通病

普通病主要有內科、外科以及產科等疾病,疾病種類較多,其中,動物產科疾病最為復雜,根據生產期時間的不同,給有產科疾病的動物分成懷孕期疾病、分娩期疾病和產后期的疾病。外科疾病是指包括外傷和口蹄疫等的疾病。

1.2寄生蟲病

原蟲、節肢動物和蠕蟲等的寄生蟲病,其生長條件主要是對動物身上的營養物質進行吸收。在動物疾病中,動物產生寄生蟲病,最多的是動物體內原蟲和蠕蟲,而節肢動物是寄生在動物體外的。一般,寄生蟲都會有固定的宿主,宿主身上的營養物質是寄生蟲賴以生存的必需的營養,寄生蟲的傳播方式主要是接觸等方式產生。

1.3傳染病

是由微生物病原體引起的一種人與人、人與動物、動物之間相互傳播的常見疾病,產生傳染病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病原的作用。傳染病一般都具有較強的傳染性,畜牧養殖戶一旦發生動物的傳染病,很可能所有的動物都會被傳染,給養殖戶帶來巨大的經濟風險。誘發傳染病的病原主要包括真菌、病毒以及細菌等,與寄生蟲病相比,傳染病更容易傳染給其他動物,并且,我國傳染病的預防與治療技術水平相對落后,對傳染病的防治有一定的難度。

2畜牧養殖的動物疾病病因

2.1人為因素

人為因素造成的動物疫病在畜牧業養殖中是較為常見的情況,比如,養殖戶用藥不當造成的疾病。一般,養殖戶對動物用藥知識并不專業,在用藥或者是配藥的過程中,沒有掌握好藥物的機理和毒性,那么,對動物就會產生不利的影響,嚴重的話會造成動物中毒或者當場死亡。大多數養殖戶對養殖配套設施和養殖技術重視度不夠,或者沒有專門的渠道進行這方面知識的學習。因此,在相關配套設施和養殖技術不具備的情況下,沒有采取科學的辦法,使養殖環境惡劣。因此,容易造成動物胃腸道或者呼吸道等疾病的產生。

2.2生長環境

生長環境是最容易在畜牧養殖過程中引發動物疾病。動物在生長發育階段,生長環境或者是活動環境惡劣,就會造成動物機體失衡,容易產生新陳代謝失調等疾病,從而致使動物產生不適,并且會使動物機體功能受到損傷,發生一系列疾病。環境因素是導致動物產生疾病最主要的原因,在動物疾病因素中,占有比例最大。

2.3飼喂不科學

大多數飼養人員對動物的飼養方法沒有充分的認識,而進行盲目的飼喂,如果長時間不科學的飼喂,對動物身體機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從而產生疾病。

3畜牧養殖的動物疾病防控對策

在養殖過程中,動物一旦發生疫情,對養殖戶甚至整個養殖產業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所以,針對動物疾病產生的原因,對動物疾病防控,下面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敘述。

3.1加強對飼養人員的培訓

要對飼養人員培訓關于動物飼養、用藥、疫病防治等專業知識,要飼養人員能夠在具備專業知識的情況下進行飼養工作,能夠有效預防動物疾病的產生。在發生疫情時,飼養人員要做好疫情工作和善后工作,在動物發生群體的疾病時,要第一時間進行淘汰或者隔離,按照病情進行專業的配藥,并進行記錄。并且當地的獸醫要做好對動物進行規范的疫苗注射,從而提升動物疫病的免疫力,預防動物疫病的產生。還要嚴格控制動物的進出程序,對有疫情地區的動物不能引入。

3.2對飼養環境的控制

在養殖過程中,一定要對飼養環境定期的進行消毒、清洗與通風等,防止病菌的滋生。并且還要做好排污工作,及時清理動物的糞便,保證動物居住的衛生環境,降低動物發生疾病的幾率。要完善養殖場設施,特別是通風設施和排污設施,因為動物很多疾病都是由于空氣的傳播而產生的,空氣流通能夠有效減少動物疾病的產生。排污設施可以將動物糞便及時排出,從而保證場內環境的清潔,降低動物發生疾病的發生幾率。針對動物飼養中發生的疾病,對養殖場要建立嚴格的檢疫制度,并通過檢疫制度來保證檢疫工作的操作規范、準確,提升飼養人員的執行力。要嚴格規范動物流動情況,避免動物產生疾病,在動物疾病的多發季節,要加大對動物檢疫的力度,保證檢疫工作的工作效果。

3.3科學的飼喂

在畜牧業養殖過程中,要以“預防為主”的理念來對養殖過程進行防治,建立科學合理的飼喂標準制度,針對動物不同時期來調配飼料,從而保證動物能夠營養健康的成長,增強抵御疫病的能力。并且要保證飼料的營養性,為動物提供更好的營養。

4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畜牧業迅速發展,對動物疾病病因和防控對策進行討論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對動物疾病病因進行分析,然后對動物進行有針對的預防措施和應急措施,從而保證動物在養殖階段健康的成長,能夠確保動物產品的質量,還能夠提升畜牧業養殖的經濟效益,并能夠促進我國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劉春南 楊加宏 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嘉澤鎮畜牧獸醫站

第二篇

1畜牧養殖動物疾病發生的病因

1.1關于傳染病

當動物感染特定微生物病原時,則會造成大批量動物死亡,一般情況下,傳染病的傳播途徑有空氣、風等介質,動物的機體免疫力逐漸下降,最終因病毒侵染嚴重而死亡。該傳染病傳播特點有:疾病癥狀明顯、傳染性強、預防難度高。

1.2關于寄生蟲病

常見寄生蟲種類有蠕蟲、原蟲以及節肢動物等,而寄生蟲因素整個畜牧養殖過程中最為常見的疾病。一般情況下,寄生蟲會依附于動物的身上,其會吸收動物體內的營養,造成動物營養成分流失,最終影響到動物的發育問題而使其出現異常生長狀況。另外,動物疾病病因還與其內科疾病或外科疾病相關,從而嚴重影響到動物的生命健康以及生長情況。

1.3出現不當飼養情況

當飼養員缺乏一定的飼養技能以及藥理知識時,其對動物疾病的發生而感到束手無策,甚至因藥物給予方法不當而造成動物死亡。另外,動物所生長的環境條件也很重要,當對動物養殖的選址存在不當或設計不合理情況時,動物的生存環境條件就不會滿足其生長需求,由此造成大量病原菌傳播的動物死亡情況。

1.4外界因素

外界因素包括自然災害、氣候條件等,當動物遇到不可逆轉的自然環境災害時,會造成批量動物死亡,如果此時不對這些動物及時處理,那么動物體內的病原體就會通過空氣、風等介質傳播給其他健康的豬,由此引發各類疾病,最終造成另一批動物死亡。

2做好畜牧養殖動物疾病防控工作的相關措施以及建議

2.1合理且科學的選擇畜牧養殖位置

畜牧養殖者需要注重對動物養殖場所地理位置的選擇,綜合氣候條件、通風條件、動物生長特點等各因素來進行。一般情況下,會選擇通風條件優質、地理位置高、排水暢通的地區作為畜牧養殖場所,從而保證在生長的過程中能夠享受到安全性、舒適性以及健康性。最后,值得注意的是,畜牧養殖場所需要與居民區保持一定的距離,以降低動物排糞對居民生活污染的程度。

2.2加強對動物疾病的檢疫工作

首先,制定一套完善且科學的動物檢疫制度,然后根據動物的實際生長情況而認真、落實疾病檢疫工作,從而使得動物各種疾病能夠從源頭上得以有效控制與預防。另外,畜牧養殖者還需要定期對動物進行消毒與檢查工作,并且嚴格按照相關規范要求來對動物進行疫苗注射處理,從而提高動物的免疫力。此外,針對動物的飼養方面,也需要嚴格按照相關標準規定來進行,以防止出現因飼養不當而對動物機體產生的危害,由此控制疾病發生。

3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以上將畜牧養殖動物實施疾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意義進行了簡單的概述,并且將畜牧養殖動物疾病發生的病因進行了分析與介紹,最后,本文針對做好畜牧養殖動物疾病防控工作提出了幾點相關措施以及建議,從而使得畜牧養殖動物避免遭受疾病的侵襲而死亡,由此提升動物的成活率而贏得更高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另外,筆者希望通過本文的敘述能夠為相關研究學者以及畜牧養殖者提供一定的參考借鑒意義,從而做好畜牧養殖過程中的動物疾病防控工作,由此有效緩解社會需求與動物類食品供需矛盾。

作者:白建生 單位:甘肅省卓尼縣畜牧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