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養殖動物疾病病因及策略

時間:2022-04-12 09:19:35

導語:畜牧養殖動物疾病病因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畜牧養殖動物疾病病因及策略

摘要:現階段,隨著畜牧養殖業的不斷發展,在很大程度促進了社會經濟的增長。但是在養殖的過程當中,往往會出現一系列的動物疾病,不僅影響著動物的生長,而且極易給養殖戶帶來損失。基于此,本文首先概述了畜牧養殖中動物疾病類型;其次分析了動物感染疾病原因;最后探討了畜牧養殖的動物疾病防控對策。

關鍵詞:畜牧養殖;動物疾病;病因;防控對策

隨著畜牧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由于受到眾多因素的影響,極易導致動物感染疾病,如不及時進行治療,極易導致動物死亡,給養殖戶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在這種情況下,積極的做好疾病防控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1動物疾病類型

1.1傳染性疾病。傳染性疾病有著較強的傳染性以及危害性,在很大程度上威脅著畜牧養殖業的發展。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會感染大量的動物。由于致病因子的不同,動物在患病之后,會表現出不同的癥狀,現階段,傳染病的傳染渠道也越來越多,例如:空氣傳播以及接觸傳播,都有可能導致發病。1.2寄生性疾病。導致動物感染寄生性疾病的因素主要就是因為體內有寄生蟲所導致的,例如:原蟲、蠕蟲等等,他們長期寄居在動物體內,吸收動物的血液以及營養物質,這一疾病主要是通過接觸傳播患病。1.3其他疾病。其他疾病主要包括四肢疾病、腦科疾病以及產科疾病,這些疾病同樣有著非常高的發病幾率,導致出現這一系列疾病的因素主要有自身的免疫力以及環境等等。

2感病原因分析

2.1生長環境。動物在生長的過程當中所處的生長環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健康狀況。如果生長環境非常惡劣的話,就會導致細菌滋生,長期處于這樣的環境當中,就會患病。據相關研究表明,生長環境導致動物患病的概率約為70%左右。2.2人為原因。養殖戶在養殖的過程當中,如果存在不規范養殖的話,也會加大動物患病幾率。人為因素導致動物患病主要指的就是:養殖戶養殖規律不當,導致動物機能失衡發病;還有部分養殖戶由于使用藥劑不當,進而導致動物發病。2.3違背科學喂養規律。動物和人類一樣,需要遵循一定的成長規律。如果養殖戶在養殖的過程當中,違背了科學喂養規律的話,就會導致動物機能不斷下降,在這個時候,細菌病毒就會趁虛而入,導致動物發病。

3對策探討

3.1做好疾病檢疫工作。要想最大限度的確保動物健康的成長,積極的做好疾病檢疫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在引進新動物的時候,要及時的做好消毒工作,并將其進行隔離,確認其健康之后再將其放入到養殖區當中。與此同時,在疾病高發期,養殖人員必須要做好預防工作,接種免疫疫苗,使得動物產生免疫力。一旦發現動物出現異常,就要在第一時間內將其隔離進行治療,并及時的進行消毒,避免傳染其他動物。如果動物患病嚴重死亡的話,就需要進行無害化處理,禁止出現隨意丟棄的現象,避免給我們的生態環境帶來影響。3.2科學喂養動物。養殖戶在飼養動物的過程當中,首先要確保飼料的質量。飼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動物的身體機能狀況,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確保飼料的干凈、衛生,從根本上來降低動物發病的幾率。其次,在實際的喂養過程當中,養殖戶需要采取科學合理的喂養方式,確保營養均衡,更好的滿足動物的生長需求。最后,養殖戶應積極的做好對動物生長環境的消毒工作、確保通風良好,在寒冷的冬季,要做好防寒工作,在炎熱的夏季,要做好降溫工作,為動物的生長,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確保其健康生長。3.3加大防控投入,完善防疫監督體制。上級相關部門應積極的做好對動物疾病防治宣傳工作,使得廣大養殖戶能夠充分的意識到這一項工作的重要性所在,積極配合做好動物免疫接種工作。與此同時,相關部門還應為廣大養殖戶提供技術支持,使得養殖人員能夠掌握科學的養殖管理模式,確保動物的健康生長。除此之外,還要加快構建一套完善的動物疾病防疫監督體制,真正做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將疫病防疫監督工作落實到實處,最大限度的降低動物疫病的發生幾率。

4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隨著畜牧養殖業的不斷發展,動物疾病發生幾率越來越高。在這種情況下,只有積極的通過做好疾病檢疫工作、科學喂養動物、完善防疫監督體制等有效對策,才能提升動物疾病防控水平,促進畜牧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玉才.畜牧養殖的動物疾病病因及控防對策分析[J].中國農業信息,2017(4S):142.

[2]劉惠平.畜牧養殖的動物疾病病因及控防措施研究[J].中國農業信息,2015(11):139.

作者:王霞 單位:鴛鴦鎮動物疫病防控與畜牧技術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