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閑觀光農業發展思路
時間:2022-04-02 03:27:06
導語:休閑觀光農業發展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垣曲縣亳清河休閑觀光農業的發展立足垣曲“三農”實際情況,以農業產業為基礎,以農民增收為出發點,以農村經濟的發展為目的,準確把握國內外休閑農業發展的大趨勢,深化、優化全縣休閑農業產業相關產品的開發,構建產品豐富、品質高端、產業鏈完整、競爭力強大的現代農業生態休閑產業體系,形成品質服務體系和網絡,把亳清河流域休閑農業打造成為垣曲縣休閑農業先行示范區和窗口展示區。
關鍵詞:休閑;觀光;農業;發展;思路
亳清河是垣曲縣第二大河,縱貫新城、皋落、長直、王茅至古城注入黃河,流域面積占縣域面積近1/2。本次研究范圍是亳清河流域范圍,即長約30km的干流和兩側濕地、河灘、林帶、山體以及重點村鎮區域,沿亳清河北至新城鎮瓦舍水庫,南至古城鎮濕地公園,東西至亳清河兩岸山脊線的區域。
1發展原則
休閑農業的發展立足“三農”,以農業產業為基礎,以農民增收為出發點,以農村經濟發展為目的,同時強化第一產業與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融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準確把握當前休閑農業有利的發展趨勢,準確把握未來休閑農業市場消費需求的變化和對休閑農業服務品質的要求,分析垣曲縣休閑農業旅游者來源,把休閑農業產品、服務和游客體驗做到極致。在開發中要注重差異、突出特色,以精品建設、特色建設、重點項目建設為抓手。深化、優化全縣休閑農業產業相關產品的開發建設,促進休閑農業的現代化、集約化,保障休閑農業配套的“吃、住、行、游、購、娛”協調發展。
2發展條件
2.1客觀條件成熟。垣曲縣委縣政府對亳清河流域發展休閑觀光農業高度重視,提出的“全景垣曲、全域旅游”發展思路,為休閑農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基礎條件。立足于垣曲獨有的山水風光稟賦和歷史文化底蘊,打造以亳清河流域綜合開發治理為主線的生態旅游長廊,旅游公交全線運營,為休閑農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條件。亳清河被評為“國家水利風景區”,已成為垣曲一道靚麗的風景,沿亳清河流域已成功舉辦了以“皋落桃花節”“王茅荷花節”“古城露營節”為重點的各類慶節活動,對休閑農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2.2發展趨勢有利。伴隨著休閑度假時代的來臨,在城市生活的人們可以利用周末、節假日等閑暇時間到鄉村去呼吸新鮮空氣,進一步親近自然環境,參加露營、野炊、農家樂或采摘等活動。近幾年,休閑度假已成為城市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隨著休閑度假的不斷升級,也會促進休閑農業的進一步發展。2.3旅游帶動有力。休閑農業的發展可與全縣傳統旅游市場做到有效融合和相互促進。2019年垣曲縣旅游景區、景點共接待游客32.3×104人次,直接收入1400×104元,相關產業收入8000×104元。未來,垣曲縣將按照全域旅游規劃要求,發揮垣曲生態優美、環境宜人的優勢,積極謀劃以森林康養、鄉村康養、中藥康養等一系列康養產業和基地,主要以養心、養生、養老為發展方向,開發融合旅游、居住、康養、醫療、護理為一體的產業集群,以康養拉動旅游產業發展,優化旅游供給結構,豐富旅游產品,促進深度旅游。隨著垣曲大旅游的不斷升級,也給休閑農業發展帶來新的發展機遇。2.4準入機制轉型。由于土地屬于不可再生自然資源,在今后的項目發展中政府會進一步加強監督和監管,限制沒有發展潛力項目的盲目投入,并加快對現有休閑農業企業的提質改造,提升行業的品質和品位,逐漸將垣曲休閑農業引向“規范化、標準化、精致化”的可持續發展方向,使之能成為高效帶動、強農富民的新型產業體系。2.5產業貢獻增大。休閑農業能夠最大程度地利用和開發農村資源,使傳統農業自發進行結構調整和優化,農業生產的產業鏈和農業功能被拓寬延長,可形成農業多產化、農村景區化、農民多業化、資源產品化,帶動當地農產品加工業、服務業、交通運輸、人文創意等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高度融合,有效拓展農民就業增收空間,促進農民增收。
3存在的問題
3.1產業支撐體系薄弱。目前,休閑企業的示范帶動作用不夠突出,企業之間未能形成良性的利益聯結機制和大規模的休閑農業產業集群,難以形成核心競爭力。各地基礎設施建設重復率較高,沒有突出產業發展重點,不利于產業的均衡化和持續性發展。3.2經營管理水平不高。現階段,大多觀光休閑農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經營管理措施滯后、市場發展效率低、發展模式單一、發展內容重疊等問題。在實際的產業發展中,也存在扎堆投入的現象,如個別項目掙錢,就會出現參與經營的農戶短期內激增,容易造成非良性競爭,導致盈利能力減弱。3.3綜合配套基礎薄弱。目前,亳清河流域休閑農業基礎設施薄弱,部分設施建好后沒有很好地維護與宣傳,日漸破舊;休閑農業資源開發的深度和廣度還不夠,項目建設特色不鮮明、產品檔次低、內容單一、對游客缺乏吸引力。休閑農業景點市場促銷普遍薄弱,信息渠道少,與旅行社配套連接不夠充分,缺少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休閑農業景點,沒有與縣內及周邊娛樂休閑設施、知名景區(點)等相互融合,主要靠自然散客、回頭客。3.4品牌建設推廣不力。目前,垣曲縣的品牌建設基本上還是停留在依靠口碑宣傳的初級階段,沒有形成以垣曲獨有的自然風光、農事活動、農耕文化、民俗風情等資源為基礎的主題文化和企業文化,不能給消費者留下獨特且深刻的印象,造成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度下降。3.5產業發展受到制約。受傳統思想的制約,多數人沒有形成休閑農業是一種新興產業的認識,后期發展還需要政府部門加強引導、大力培育和扶持。
4發展方向及措施
立足垣曲縣自然山水、農業產業優勢以及濃厚的特色文化,緊抓國家休閑農業產業推進熱潮及全國休閑農業示范縣創建契機,堅持“做精品、深融合、精服務、強營銷”的發展理念,通過全新的農業改革、全新的資源整合、全新的價值評估,以農業科普娛樂、鄉村觀光休閑、親水文化體驗為主打產品,經過5年努力,構建產品豐富、品質高端、產業鏈完整、競爭力強大的現代農業生態休閑產業體系,形成品質服務體系和網絡,把亳清河流域休閑農業打造成為垣曲縣休閑農業先行示范區和窗口展示區。4.1做精品。根據垣曲縣的實際情況,按照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利用當地旅游資源、農業資源、交通資源等各類資源的有效整合,充分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設計和規劃上重點依托田園和生態景觀,同時要兼顧養生和休閑的關系,深入挖掘農村民俗文化和農耕文化資源,使生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突出特色,培育亮點,形成規模,做出品牌。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休閑產品,推進休閑農業產品的多元化,形成完善的休閑農業產品體系,以點帶面,促進亳清河流域休閑農業的健康持續穩定發展。4.2深融合。大力發展“農業+旅游+工業+科技”產業模式,構建以休閑農業為平臺的復合型產業結構。4.3精服務。整合規劃區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構建休閑農業公共信息服務體系、休閑農業交通集散服務體系、休閑農業行政服務體系、休閑農業惠民便民服務體系、休閑農業安全保障服務體系,建設定居者和移動者雙向核心的社會服務系統。4.4強營銷。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注重營銷策略和方向,根據自身特點創造行之有效的營銷手段,提高營銷的科學性。同時在營銷方向上,注重以城市游客為主,同時多元化和市場化相結合,達到團隊與散客并重。
作者:關亞萍 單位:垣曲縣農業農村局
- 上一篇:休閑農業園展陳規劃設計與案例探析
- 下一篇:建筑工程室內環境空氣檢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