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海洋污染與漁業資源保護
時間:2022-02-23 08:29:22
導語:淺析海洋污染與漁業資源保護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海洋資源是人們生產生活中所需資源的主要來源,隨著社會的發展,在大力發展經濟建設的同時人們向海洋中所排放的污染物越來越多,例如工業生產過程中排放的廢氣、污水以及工業廢渣等物質對海洋造成的污染越來越嚴重,導致海洋生態平衡逐漸發生變化,尤其是對于海岸水域污染嚴重,使得近海岸的漁業生產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海洋漁業資源日漸惡化。對海洋漁業資源的正常生產與繁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一些魚類的生存環境遭到破壞,為了生存不得不遷離原來的繁殖地尋找新的場所繁殖,使該區域的漁汛無法形成,降低海洋漁業的產量,甚至有些魚類因為海洋的污染出現大批量死亡以及生長畸形的現象,進而使得一些魚類失去了原有的食用價值,造成經濟與資源的嚴重損失。
關鍵詞:海洋漁業資源保護;海洋污染;沿岸水域;食用價值
我國是一個經濟發展中國家,對資源的使用量也相對較多,作為我國資源開發及研究的重點戰略之一,海洋資源的深入研究對我國經濟建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研究過程中,對海洋漁業資源的保護及使用是新時期發展海洋經濟建設的重要內容。然而,隨著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現階段我國海洋漁業資源的總產量卻呈現逐年遞減的現象。因此,研究海洋污染及海洋漁業資源保護已經成為目前重點研究課題。
一、海洋污染與海洋漁業資源保護的研究
海洋產業的發展主要經歷了初起發展、基礎研究、快速發展以及新興發展四大階段。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海洋資源發展不斷上升的態勢,海洋產業鏈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以及沿岸建設的支柱型產業。然而,在近幾年間,隨著海洋環境污染的嚴重,使得海洋漁業資源這個第一產業的產值出現銳減的現象,迫使海洋產業發展結構逐步朝向海洋工業與海洋服務業方向轉變,這使得海洋漁業的產值受到了海洋污染與政府支持方向轉移的重大沖擊。此外,我國沿海水域特別是海灣以及河口等已經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海洋環境的污染不但破壞了海洋中的生態平衡還破壞了魚類多樣化的種類繁殖,造成海洋漁業資源變得種類單一、特色魚種減少、漁業生產產品數量降低等諸多問題的產生,嚴重制約了海洋漁業經濟的快速發展。
二、海洋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我國海域面積十分遼闊,資源儲備量相當巨大,是一個穩定性相對較強的生態系統。然而,人們在向海洋索取資源的同時也給海洋環境造成了污染。海洋污染主要是由于人類直接或者間接地將工業生產、農業生產以及日常生活中所產生的廢棄物質或者有害能量引入到海洋環境之中,進而對海洋生物、水質環境、人類健康等帶來嚴重的危害。如海灣及港口等海岸線之間的水流交換不暢通、海水PH值、含鹽總量、水體溫度、生態物種種類及數量、透明度等性質均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導致海灣及港口部分海域生態環境出現了嚴重的失衡。目前。我國海洋環境污染主要表現在重金屬含量、化學需氧量、石油濃度等有害物質超標,表現最為明顯的為渤海海域,因海岸環境污染嚴重,進而導致赤潮現象頻頻發生,甚至有些灘涂養殖場以及漁場常年荒廢亦或是被迫遷移到外海區域,使得很多珍貴的海洋資源逐步消失。針對海洋環境的污染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1)開發石油導致海域污染:由于海洋中富含豐富的石油資源,故而海岸近海域地區便成為石油開發的重點區域,為了能夠深入開采石油,很多鉆井平臺及鉆井船等被大量投入到海洋石油開采中,使得大量的廢棄物及污油被隨意的排放到海洋之中,進而造成人為污染;(2)廢棄物對海洋的污染;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人們對生產生活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滿足人們物質生活的同時,各種生活垃圾、生產廢物等數量也在急劇增加,導致海洋環境污染嚴重;(3)船舶污染:該類污染主要產生原因為行船事故、操作失誤以及船舶在行駛中向海洋中傾倒有害物質導致,破壞海洋生態系統平衡。
三、海洋漁業資源保護的措施
(一)加大對漁業水體污染整治。海洋水體污染是造成海洋漁業資源損壞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加大對海洋污染源的整治力度,加快沿海城鎮以及海洋兩岸污水及固體廢棄物的處理設施建設工作,進而完善海洋生態環境監測系統與評價系統的管理體制。同時鼓勵非政府等職能機構開展的海洋環境保護工作,建立科學、合理的海洋漁業資源監測制度等。近幾年來隨著工業企業漁業水質污染加劇,有些海域污染事故每年都發生,使得海岸線旁的海洋及生態資源漁業養殖的魚類大批量的死亡。此外,因為海洋環境污染時間的不確定性,導致后期研究取樣工作難得較大。因此,要大力機構“快速反應”機制,加大污染事故的處理力度,進而保證海洋漁業資源有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二)控制近海水域捕撈,養護漁業資源。要增加對進海岸漁業資源的保護力度,結合實際需求,積極開展產業結構調整,鼓勵開發海外新漁場。限制近海岸水域魚類的捕撈工作。要嚴格執行國家下達的漁船馬力控制標準,同時對于未經批準的船舶不得駛入海洋。(三)做好人工放流增殖工。為了實現經濟建設與生態平衡的可持續發展,保護和增殖海洋漁業的資源,很多沿海地域已經連續多年開展江河海洋魚類增殖放流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及生態效益。但是,所放逐的魚類多數都是一些常見種類,缺少一定的多樣性。因此,要加大對江河海洋地區魚類人工繁殖種類的研究工作,進而擴大繁殖、流放種類的選擇性。此外,結合海洋、江河水體污染情況,有針對性的投放一些濾食性魚類,利用物理性整治方法來降低海洋水質富營養化的速度,改善水體質量。
四、結語
總而言之,我國是資源需求大國,海洋作為資源儲備豐富的區域,其漁業被視為我國海洋產業的一項重要的經濟建設,其發展的好壞主要取決于海洋環境的優劣,因此,想要保證海洋漁業資源的健康發展,就要加強對海洋環境的保護工作,以此實現生態環境與經濟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
參考文獻:
[1]黃徐晶.淺析海洋漁業資源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J].農業與技術,2018,38(16):102.
[2]卜芳.內蒙古水土污染防治法律運行機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5.
[3]程兆麟,曾孟佳.廣東省海洋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現狀及制度安排[J].價值工程,2013,(20).
作者:付奕奕 單位: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 上一篇:生態豬養殖技術及發展工作趨勢
- 下一篇:畜牧養殖疫病多發原因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