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苗高效栽培技術分析

時間:2022-08-30 10:37:09

導語:豌豆苗高效栽培技術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豌豆苗高效栽培技術分析

豌豆苗,即豆科蝶形花亞科豌豆屬豌豆(PisumsativumL.)的幼苗,又稱龍須菜、豌豆尖、荷蘭豆苗、龍須苗,是以豌豆幼嫩莖葉、嫩梢為食的一種綠葉菜,原產地中海沿岸及亞洲西部,當前國內幾乎各省均有種植,以四川省種植面積較大。豌豆苗營養豐富,含粗蛋白4.4%、粗脂肪4.7%,還含人體必需的17種氨基酸。其味鮮美清香、質柔嫩、滑潤適口,可以用來炒、作湯、涮鍋,近年來備受廣大消費者青睞。筆者將多年栽培豌豆苗的經驗總結如下,供種植戶參考。

1植物學特性

豌豆為一年生纏繞草本,高90~180cm。植株綠色,主蔓上有一層淡淡的粉霜。葉片對生,長圓形、心形、扁圓形、橢圓形等,葉片長2~5cm、寬1~3cm。果莢長扁形,果實長5~10cm、寬1.0~1.5cm,內部有堅固的纖維層,果實表皮外有較為細小的毛,長2~3cm,果實內含種子2~15粒,種粒的數量與品種有關,果實成熟后可烹飪食用。

2對環境的要求

豌豆苗屬長日照耐寒性作物,喜涼爽而濕潤的氣候,種子發芽最適溫度為18~20℃,莖葉生長最適溫度為15~18℃。能耐5℃低溫,當高于25℃時,種子發芽速度加快,但幼苗長勢弱,植株易早衰;若溫度低于播種適溫,種子發芽及植株生長緩慢,不利于獲取高產。豌豆苗對土壤要求不嚴,在新墾地上也可栽植,以透氣性好、有機質含量較高的中性(pH值6.0~7.0)土壤為好,有利于獲得優質高產。若土壤pH值低于5.5時,豌豆苗易發生病害。豌豆苗根系深,稍耐旱而不耐濕,生長期排水不良易爛根,因此在低洼地應高畦栽培。

3栽培技術

3.1品種選擇及播種方法

①品種選擇生產上應注意選擇莖葉肥嫩、纖維少、生長旺盛、無卷須或卷須不發達的品種,種子要求顆粒大、無病蟲、無破損、籽粒飽滿、發芽率高。目前生產上使用較多的豌豆苗專用品種主要有翠玉、豐優1號(無須)、德華。a.翠玉。為福州金苗種業有限公司從美國進口,早熟,無須或卷須不發達,生長速度快,耐熱、耐寒性中等,苗菜嫩綠,多次采收不易變老,抗病能力強。b.豐優1號。為成都仲衍種業有限公司選育,早熟,無須,葉片肥厚,纖維含量少,幼苗嫩尖粗壯,葉色深綠,主蔓采收后萌芽能力強,側枝生長快而粗壯,采收期長,商品性極佳,產量比普通豌豆苗高30%左右,適宜秋季種植,保護地栽培可以提早上市。c.德華。為香港德華蔬菜種子有限公司選育,無須,植株緊湊,莖稈粗壯,葉片厚嫩,蛋白質、維生素含量高,口感甜而清香,抗病、抗逆性強,適應性廣。其他可作為豌豆苗生產的品種有饒平豌豆、中豌4號、604豌豆、四川籽緣大無須、重慶肥仔三號等,其中饒平豌豆、中豌4號產量高、抗性強、開花早,適合南方地區生產;604豌豆抗性強,開花遲,適合延遲栽培。無須豌豆中前期產量高。②整地播種選擇晴天將地翻曬1周以上,種植前3天開溝整畦,整畦前每667m2施腐熟有機肥(如堆渣肥等)500kg左右、過磷酸鈣25kg、硫酸鉀8kg,然后將肥和土混拌均勻后作成寬1.2m(含溝)的平畦。豌豆苗宜直播,一般采取條播或撒播的方式,適當密植。條播按行距15cm開溝,溝寬10cm左右、深5~8cm,每畦種3行,在溝中撒施三元復合肥(15-15-15)20kg/667m2,然后用水澆透,待水略干后按株距5cm左右播種,每667m2用種量約4kg,播好后可在畦面撒一層草木灰,然后蓋土,蓋土厚度以填滿溝為宜。撒播方法同條播,每667m2用種量10~12kg,播種后蓋疏松泥土3~4cm。2種方法播后667m2均用900g/L乙草胺乳油40~50mL對水30~40kg防除雜草,噴藥時應做到不漏、不重,噴濕地面為宜。

3.2田間管理

①水肥管理出苗前忌澆水,過濕易爛種,雨后注意及時排澇,防止田間濕度過大誘發病害。追肥以速效氮肥為主,齊苗后每667m2澆施10%腐熟人畜糞水250~300kg加尿素2kg,以后視土壤干濕情況澆施清水,保持土壤濕潤,以促進豌豆苗嫩梢部肥大,提高產量。一般10天左右澆1次水,雨天和晴天適當調整,每次澆水量不宜過大,小水勤澆,防止土壤過干、過濕,每采收2~3次后隨水追肥1次,以氮肥為主,每667m2施尿素10~15kg。春、秋季節保護地生產需蓋遮陽網降溫,棚內溫度宜保持在18~24℃,以利于苗菜莖稈粗壯,纖維含量少,口感細嫩。南方豌豆苗一般露地栽培,北方地區可露地和保護地生產,保護地內采收時間較長,單季產量高。但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夏季6~8月氣溫偏高,自然條件下不適合生產。②病蟲害防治豌豆苗病蟲害較少,應采用綜合防治措施,以防為主。應選用抗病品種,與非豆科作物實行2~3年輪作;清潔菜園,減少病蟲基數,做好土壤和種子消毒工作。豌豆苗病害主要有白粉病、根腐病等,蟲害主要有蚜蟲和潛葉蠅。白粉病多發生在生長中后期,應在采收前10天噴藥預防,每667m2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2500~3000倍液或50%硫磺懸浮劑600倍液噴霧;根腐病用77%氫氧化銅(可殺得)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灌根防治。蚜蟲為害常致葉片卷縮變黃,嫩梢失去商品價值,此外其易傳播病毒病,使新葉黃化變小、皺縮卷曲,植株矮小枯死,應重點防治;潛葉蠅又稱“鬼畫符”,潛于葉膜下或莖稈中,致使植株水分和養分運輸受阻及光合作用下降。蚜蟲可用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13000倍液或3%啶蟲脒可溶性液劑1000倍液輪換噴施;潛葉蠅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1.8%齊螨素(阿維菌素)乳油2000倍液噴霧,保護地栽培可采用防蟲網封閉和懸掛黃板誘殺的方法進行物理防治。③采收豌豆苗主要靠人工采摘,正常情況下一人可采摘3.0~3.5kg/h。豌豆苗在氣候條件合適時生長迅速,應及時采收,防止老化。當幼苗長到7~8片葉時開始采收植株上部嫩梢,以后根據生長情況及時采收,溫度適宜時4天就可采收,溫度低時15天左右采收。豌豆苗脆嫩、易老化、不耐儲運,采收時菜苗不能過濕,最好以訂單形式有計劃生產。④留種根據豌豆苗花色,莢形和坐莢節位,選擇種性純正、生長健壯、分枝多的豌豆植株作留種母株。株選后,選形狀規則的豆莢作種莢,其他種莢摘除。當豌豆開花結莢時,每667m2追施三元復合肥30kg,以供豌豆果莢成熟期的養分要求。當藤蔓高20~30cm時在畦面設立支柱,拉好繩索以防植株倒伏。冬季時用稻草覆蓋植株保溫防凍,當作種的豌豆種莢變硬、顏色變黃時,選擇晴天將整株留種豌豆拔起晾曬,待種莢曬干,脫粒揚凈后置于陰涼通風處貯藏。收種時要密切掌握天氣情況,于早上露水未干時進行(陰天可整天收獲),搶晴收獲。

參考文獻

[1]賴正鋒,張少平,吳水金.不同品種豌豆苗的比較試驗[J].江西農業學報,2010,22(2):53-54.

[2]唐坤寧.豌豆尖種植技術[J].農村新技術,2013(10):10-11.

[3]劉中華,劉雪瑩,賈東珍,等.豌豆苗(尖)菜專用品種及其栽培技術[J].中國蔬菜,2016(10):101-102.

作者:賴正鋒 鞠玉棟 林建華 練冬梅 林碧珍 姚運法 洪建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