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環境下的計算機技術論文
時間:2022-10-30 03:56:56
導語:網絡環境下的計算機技術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1感染速度快,擴散范圍廣。通常在單機情況下,計算機病毒只能以磁盤為媒介進行傳播,然而在網絡環境下,病毒可以在網絡通訊機制下迅速得以擴散,且擴散面廣。網絡病毒不僅僅能迅速感染局域網,且能夠通過遠程互聯網計算機將病毒傳至千里之外,而過程只需要一瞬間。在當前環境下,越來越多的病毒開始利用互聯網的各個渠道進行快速的傳播,并且新型的惡性病毒沒有潛伏期,在感染系統之后會立即發作。在現代網絡情況下,一個新病毒的產生便可以在數小時內傳至全球。
1.2傳播方式復雜化、多樣化。網絡病毒通常是以“工作站,服務器,工作站”的傳播途徑進行傳播,然而由于互聯網的過于龐大,造成了病毒傳播形式的復雜多變。目前很多病毒采用高級程序語言進行編寫,較容易進行編寫以及修改,產生很多病毒變種。例如:“熊熊蟲”病毒在十幾天內,產生了三十多種變種,“美麗殺”病毒也產生了很多變種,且在日后很多宏病毒在傳染機理上都采用了“美麗殺”的傳染機理。
1.3清除難度大。因為計算機病毒具有極強的隱蔽性,可以在計算機中進行潛伏。而在單機上的計算機病毒可以進行刪除帶毒文件、低級格式化硬盤等方法將計算機病毒進行徹底刪除,而網絡病毒卻不同,只要有一臺工作站沒有清理完整,就有可能繼續被另一臺帶毒工作站傳染。因此針對工作站的病毒清理,并不能從根源上解決病毒問題,因而必須是對整個互聯網進行清理,顯而易見這樣做的難度非常大。
1.4破壞性強。破壞性強是計算機病毒的重要特征之一,其能使計算機病毒占用系統資源,從而干擾計算機系統的正常工作由于網絡病毒直接影響網絡工作,情況較輕的會降低計算機運行速度,影響工作效率;然而嚴重的則會刪除或修改系統數據使系統崩潰,同時破壞服務信息造成網絡資源丟失。
2網絡時代計算機的病毒種類
2.1蠕蟲病毒。蠕蟲病毒是一種利用網絡缺陷進而進行繁殖的病毒程序。蠕蟲病毒無須計算機使用者操作便可運行的獨立病毒程序,能夠進行自我復制與傳播,通過在存有漏洞的計算機上獲得控制權進行傳播。它在本質上已經成為黑客入侵的自動化工具,每一個流程都是由蠕蟲病毒自身完成。基于任何計算機都存在系統漏洞,因此蠕蟲病毒利用系統的漏洞獲得相應權限進行自我復制與傳播,進而搜集擴散系統的敏感信息,從而導致網絡安全隱患。
2.2木馬病毒。傳染的木馬病毒通常是指正常程序表面的病毒程序,比如密碼竊取病毒,病毒會偽裝成系統登錄框,當用戶輸入密碼等隱私信息時,病毒就會將隱私信息通過網絡進行泄露。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木馬病毒也有了很大的發展,現在的木馬病毒通常情況下會通過利用系統漏洞將用戶的全部信息進行暴露。現代網絡環境下,很多黑客程序服務器端都為木馬病毒。
2.3黑客程序。黑客程序歷時相對悠久,從前,黑客程序被認為是一種工具,沒有傳染性。而現在,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人們對于網絡的安全要求,應當重新看待黑客程序。由于黑客程序具有攻擊性,經常會利用系統漏洞進行控制遠程計算機,甚至對計算機系統進行直接性的破壞;黑客程序通常會在計算機中植入木馬病毒進而對計算機構成安全威脅,因此黑客病毒也是一種網絡性的病毒。
3現代網絡環境下的計算機病毒防治措施
3.1網絡病毒防治。由于網絡本身提供了注冊、權限、文件服務器和屬性四級安全保護措施,因此計算機病毒防治首先應該從管理角度考慮問題,在這方面應當利用上述安全性保護措施進行網絡管理功能的加強。加強依法制毒這是網絡安全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環節之一。同時也應加強對計算機病毒的防護意識,加強對工作人員的計算機病毒危害性教育,了解計算機病毒帶來的損失,進而自覺加強計算機病毒防護意識,并建立健全計算機使用制度,規范員工的行為。其次應該加快建立預警機制,一旦發現計算機病毒或者有異常情況出現則應立即中斷網絡并迅速隔離受感染的計算,防止其成為傳播源進而感染其他計算機,然后盡快采取有效的查殺病毒措施。根據計算機病毒的傳播特點建立一種快速的預警機制,使其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掃描并捕獲病毒,并發出警報,提供高效的防治方案。因此需要切實落實網絡病毒防治機構以及工作人員。最后應該制定病毒防范技術規范,并加以嚴格實行。通過提高全員的防護意識,加強對于日常工作的每個環節的嚴格把關。
3.2實現工作站網絡病毒防范技術。由于工作站是網絡病毒的一大突破口,因此對于工作站網絡病毒的防治進行加強在某種程度上防治病毒入侵非常有效。首先安裝專業的防毒軟件進行全面的監控,將殺毒軟件的各種防病毒監控始終打開,如郵件監控和網頁監控等功能都是簡單有效的措施,還應該對殺毒防毒軟件進行經常性的升級,并定期檢查清殺計算機病毒。其次使用防、殺毒軟件,目前具有防、殺毒的軟件主要有瑞星和kv300等。這些軟件價格便,方便快捷,能夠進行實時監測并能夠發現清除部分病毒。再其次,安裝防毒卡或防毒芯片,將防毒程序在芯片上進行集成并將芯片安裝在計算機上以便加強對病毒入侵工作站的阻止。主要有兩種形式:其一是如果工作站采用Boot片上網,那么可以講防毒程序放在Boot的余下空間里,且不需要再插卡:其二如若工作站網卡中沒有安裝Boot片,那么可以單獨使用防毒卡。
3.3NLM防病毒技術。目前,在基于服務器的防病毒技術上,一般都采用了NLM可裝載模塊技術,進而進行程序設計,用以增加實時掃描病毒的能力。這種技術一般是通過提高實時在線掃描或者是對服務器進行掃描等功能來完成對病毒的掃描。以NetWare為例,在NetWare中,其提供了目錄和文件訪問權限和屬性,而屬性優先于訪問權限,因此根據用戶對目錄和文件的操作能力進而分配不同的訪問權限和屬性。例如對公用目錄中的系統文件和根據軟件,設置為只讀屬性,系統程序所在的目錄不予授予修改權和管理權。這樣病毒就無法對系統程序進行感染和寄生,其他用戶也就不會感染病毒。
3.4建立多層次網絡防病毒體系。在網絡環境下,必須將網絡看作一個整體,進行檢測和清除,因而病毒防護體系的建立是非常有必要的,且需要形成多層次的、立體的防護體系。在大型的塊區域的企業廣域網內部,首先應該確局域網的安全,進而根據每一個局域網的對于防病毒的要求建立健全局域網防病毒控制系統,設置具有針對性的防病毒策略,最終形成具有立體型、完整性以及多層次的廣域網病毒防護系統。下圖為多層次防護的結構示意:
3.5建立健全數據備份系統。由于當前的防病毒軟、硬件并不能自動防止和清除所有病毒,這樣會造成病毒進一步的攻擊。因此建立防病毒系統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樣可以降低新病毒攻擊的頻率,以防歷史性病毒的復制變幻并對其進行重新感染,然而這樣只是降低了病毒攻擊的概率。要想從根源上防治病毒,則必須建立健全科學的數據備份系統,這樣方便系統在經受病毒攻擊時能夠做出迅速有效的反應,且能進行自行的進行數據恢復,從而使得損失達到最小化。建立良好的安全習慣,不要輕易執行從Internet上下載的未經殺毒處理的軟件等,也不要輕易打開一些不熟悉的網站,同時對一些來歷不明的郵件及附件也不要輕易打開,隨后立即刪除,此外,由于許多網絡病毒就是通過猜測簡單密碼的方法來對系統進行攻擊的,因此要學會使用復雜的密碼,從而大大提高計算機的安全系數。
3.6計算機病毒防治實踐——以木馬病毒為例。木馬病毒是當前網絡系統中非常常見的一種病毒,其更新速度較快,影響范圍較廣。對于該病毒的防治主要可以從用戶端和服務器端進行分析。(1)用戶端的防范措施。當前普通用戶對于木馬病毒的防范都是會選擇安裝防毒芯片。這種硬件防毒技術可以同計算機操作系統進行良好的結合。不論是AMD還是Intel公司,他們對于病毒防范的工作原理都相近。用戶也可以通過創建緊急修復盤以及緊急引導盤也可以達到病毒防治目標。對于計算機系統要及時做好補丁,例如XP系統停止更新,可以利用我國360公司提供的技術支持,根據數據顯示,360能夠有效防止XP系統遭受病毒攻擊,其他措施也包括有用戶自身做好關鍵文件的備份保護、健康瀏覽網站等。(2)對于服務器部分,則多是采用NLM即防病毒可裝載模塊。具體實踐包括完善必要的防毒體系,采用先進的防火墻技術。網絡防火墻會對用戶的網絡數據包進行過濾,避免受到網絡病毒、木馬病毒的侵害。
4結束語
通過對計算機病毒類別的了解,闡述了計算機病毒防護的措施,全員防治是減少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手段;同時病毒防護的有效方法即為建立健全網絡防病毒系統,而減少新病毒的攻擊時應當及時升級病毒庫,其次為了抵抗病毒破壞的最后方法即為恢復數據庫。計算機網絡的飛速發展提供了安全的渠道,給人民群眾的生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于網絡計算機病毒的防護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和開發使用互聯網這一人類歷史上了不起的文明成果。
作者:楊春紅單位:湛江市技師學院
- 上一篇:高等院校財務管理論文
- 下一篇:初三年級組組長先進事跡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