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網絡化建設對策論文
時間:2022-07-03 09:03:00
導語:獨家原創:網絡化建設對策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摘要】以計算機科學技術為代表的現代科技迅速發展,不斷改變著人類社會的生產、生活方式。實施政府上網工程,建設“電子政府”,推進政府辦公電子化、網絡化、現代化,全面實現國家公共信息資源共享、政府公共行政事務公開,已成為各國政府建立面向21世紀廉潔、高效、務實政府機構的共同目標。本文針對近年來我國政府網絡化建設的狀況和存在問題,通過分析制約政府網絡化建設的主要因素,提出今后政府在規劃網絡建設、實現政府網絡化的主要對策。
【關鍵詞】政府網絡化建設對策
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不斷進步和IT(InformationTechnology)產業的迅猛發展,推進政府部門辦公自動化、網絡化、電子化,全面實現國家公共信息資源共享、政府公共行政事務公開,已成為各國政府建立面向21世紀廉潔、高效、務實政府組織的共同目標。“通過信息網絡技術應用以改進政府組織,重組公共管理,實現現代辦公自動化和信息共享”,是今年聯合國經濟社會事務部推進發展中國家政府信息化的重點工作之一,以政府上網為標志的政府信息網絡化建設,已經成為各國政府轉變職能和改革機構的首要任務和主要途徑。
(一)實施政府網絡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加快政府信息網絡化建設步伐,有利于政府提高辦事效率,簡化手續,有利于健全政府政務公開、群眾監督機制,有利于促進市場經濟新形勢面向21世紀的國際競爭與合作。在世界各國積極倡導的“信息高速公路”(NII)建設中,政府上網,建立“電子政府”是NII發展社會信息化五個領域之中(其他四個領域是電子商務、遠程教育、遠程醫療、電子娛樂)最重要、最基礎的工作。政府上網包括組織信息、網絡安全、網站建設、應用系統、OA辦公系統、系統集成等方面的內容。實施政府上網工程可以實現:公共信息資源的開放性共享與二次開發。政府是信息資源的最大擁有者,我國政府部門掌握的有價值的社會信息資源占信息資源總量的80%以上,政府上網可以使這些數據資源“活”起來,并得以最大程度地共享,充分發揮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建設電子政府、實現公共信息資源二次開發利用與共享,是政府信息化建設的根本意義所在。
(二)中國“政府上網”的現狀
公共通信基礎設施建設是實現網絡化的根本保證。近年來我國電信公用數據及多媒體信息網的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為實施政府上網工程奠定了基礎。公用信息網絡已覆蓋了全國2000多個城市及發達地區的鄉鎮,覆蓋全國的公用ATM寬帶網絡即將建成開通。目前電話網通達的地區用戶基本上都可以撥號上網,1999年公用信息網絡用戶凈增200萬,總數達到350萬。逐步形成了以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中國科技網(CSTNET)、中國教育科研網(CERNET)、中國金橋網(CHINAGBN)和中國聯通互聯網(UNINET)為骨干的1234M。連接的國家有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德國、法國、日本、韓國等。IP電話出口帶寬總量為56M,網絡連接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入到人們的日常工作、學習、生活和消費中。
從目前情況看,政府上網工程在各級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下取得了巨大成就,外交部、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科技部、水利部、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公安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等單位都先后上網。全國34個省(含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級人民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在可公開信息資源數據庫開發、網上便民服務、網上招商引資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探索,涌現出國家經貿委、外經貿部、北京、廣州、昆明、青島等一批優秀政府網站,建立了法律、法規庫,建成了縣志(市志)、政府動態新聞、領導電子信箱、交通實時監控、網上報關打擊走私、電子報稅、政府網上招標等大量值得推廣的網上應用項目。北京各區、縣政府和委、辦、局上網率已達94%,江蘇省65個縣、市已全部上網;山東全省有276個政府職能部門建起了網站;河南省實現了省、地(市)、縣、鄉全部上網。
(三)、制約我國政府網絡化建設的主要因素
電子政府的建設是一項非常繁雜的工作,它涉及從政府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受各種因素的制約。近年來在實施政府上網工程過程中暴露出了很多問題,而嚴重制約我國政府網絡化建設的問題主要是:
1.部分政府部門缺乏對政府上網、建立“電子政府”目的、意義的系統認識和理解。各級政府部門特別是縣、鄉兩級政府對政府信息網絡化建設缺乏應有的重視,盡管按照國務院和省級政府的要求設立了上下對口的政府信息化建設辦公室,但大多沒能切實履行其職能,有的形同虛設。部分領導對政府上網建設工程的認識不到位,不了解此項工程所蘊含的社會意義和服務潛力。
2.大多數政府部門缺乏既懂業務,又精通或者熟悉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國家公務員。在建立政府網站期間和建成之后,網站的實效性、安全性、長期性,以及信息資源的收集、整理、維護的復雜性特征,客觀上要求上網部門必須有一批既懂業務、又懂電子計算機技術的國家公務員適時進行網站的在線維護,及時處理各種突發故障。而現實情況卻是:一方面計算機專業人才在整個社會人才需求中呈供不應求的狀況,需求缺口大。
3.部分政府部門在規劃、部署信息網絡建設過程中缺乏科學論證和合理規劃。合理地制定系統方案在整個建設工程中尤為重要,但在決定政府是否上信息網絡建設項目時,絕大多數決策人往往不懂現代網絡通信技術,即使是部門技術主管,也不具備對本部門上網工程的設計論證能力。因此,在實施政府上網工程之前,應該邀請有關專家和專業技術人員組成專家組進行可行性論證。然而實踐中很多政府上網工程,往往是本級政府領導班子或主要領導憑主觀意愿指定某一網絡公司去做。這樣一來網絡系統建設不成功,反而造成高投入、低效用,既浪費了大量的資金和設備,又達不到預期目的。
4.政府部門與網絡系統集成商/開發商(ISP/ICP)各自的不足造成了雙方的矛盾。由于政府部門不具備自主開發系統和規劃網絡建設的能力,通常情況下只能求助于網絡系統工程公司,即先由政府部門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履行職責、完成工作任務的需要提出具體要求,網絡系統集成商/開發商按照政府部門的要求進行網絡系統的集成與規劃,完成建網任務,實現政府上網。這也是國外政府組織上網通常采用的方式。在這種情況下,政府部門與網絡工程公司之間建立良好的協作關系尤為關鍵。但現實情況往往是網絡工程公司承建的項目達不到政府部門的期望值,加上政府部門傳統的官僚作風,繁瑣的財政審批制度,對技術處理的陌生,使得網絡工程公司不得不花大量時間和大批技術人員進行各種維護,大大增加了公司的額外投入。這樣對承擔項目的系統網絡公司的積極性和熱情無疑是一個沉重打擊,導致雙方的合作產生種種矛盾,網絡建成后維護變得十分困難。正是由于這種原因,使得政府對信息化、政府上網的效用產生很大的懷疑,阻礙了信息化建設步伐。
5.網絡的安全性阻礙了政府信息化建設進程,特別是對那些涉及國家安全和政府機密的部門更是如此。互聯網不僅互連,而且互動,它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匿名性與隱秘性的結合。加之網站(網頁)自身仍然存在技術上難以解決的問題,使得一些不法分子更容易進行政治和刑事犯罪活動,如偷稅漏稅等。盡管今年5月頒布實施了有關互聯網安全性的法規和規章,國內的軟件公司也不斷推出大量網絡安全性保護軟件和系統解決方案,但是網上非法入侵者(網絡黑客)仍然經常對政府部門的網站進行大肆攻擊和破壞。嚴重地影響了政府網站的正常運行,甚至破壞政府網站的體系結構,導致“網上政府”癱瘓,損壞了政府作為社會服務提供者、管理者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
(四)、政府信息網絡化發展的對策
針對現存各種問題,在實施政府上網,建設信息化網絡過程中,特別應注意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轉變觀念,加強政府網絡化建設的組織領導。政府部門掌握著大量信息資源,應該盡快從“官本位”的行政觀念轉變到“民本位”的服務宗旨上,更新觀念;建設政府網絡平臺,向公眾開放一切可以公開的信息,改傳統的行政手段為現代化手段。為此各級政府信息化辦公室要真正履行好自己的職能,協調好各部門之間的關系,并從技術部門、科研院所、系統網絡公司聘請專家組成政府信息化建設專家咨詢委員會,摒棄“外行領導內行”的弊端,實現建設“電子政府”論證的規范化、決策的科學化、建設的優質化。另外,信息產業部及各地的電信部門,要加強對政府信息網絡化建設工程的技術業務指導,注意推介成功的典型,搞好交流合作。
2.以人為本,“外引內培”建設高素質的國家公務員隊伍。“政府上網”對國家公務員的思想觀念,知識結構、知識存量、應用技能都提出了嚴峻挑戰。政府網絡化建設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國家公務員整體素質的高低。因此,加強以復合型人才為標準的國家公務員知識更新、電子計算機應用技能等方面的培訓,提高國家公務員的整體綜合素質是政府網絡化建設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
3.加快制定政府信息化建設管理的技術規范和相關法律、法規。首先,對“政府上網”、“網上政府”,必須用法律、法規來保證其網站信息資源的正常運轉,保證政府有效地處理反饋信息,提供網上服務,實現政府、企業、公民在網上相互之間的雙向互動,對那些應該公開公共信息資源卻沒有公開的政府部門要追究責任,以此維護政府網站(網頁)的嚴肅性、權威性。同時還應制定相應的法律和法規,規范政府網站(網頁),首先確保政府公共信息資源無償地向公眾公開,無論是公民還是企事業單位,在不違反國家保密法的前提下,都可以獲得政府信息。
4.引入競爭機制,建立健全政府招標和采購制度。實施“政府上網”工程,涉及大量項目資金的利用和投入。應采取政府采購的方式進行各種形式的招投標;讓更多的系統網絡公司公平地參與到網絡化建設中,使政府能夠選擇最優的“性能價格比”,花最少的錢建最佳、最實用的網,這樣既體現了政府的開放性,又可樹立廉潔的政府形象。
- 上一篇:工商局領導班子述職述廉會的講話
- 下一篇:縣區紀委書記反腐倡廉建設會議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