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計算機互助教學模式探析
時間:2022-12-05 10:27:53
導語:高職計算機互助教學模式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作為高職教育中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要求極高的專業,計算機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要求更加嚴格。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推動,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已經在計算機教學中引入了互助教學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首先對該教學模式進行了概述,其次結合實際分析了將該模式應用到高職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最后針對問題提出了幾條建議性措施,望對我國高職計算機教學帶來幫助。
關鍵詞:高職;計算機教學;互助教學模式;運用
與傳統教學模式不同,高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為國家培養技能型人才。然而傳統的計算機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人才培養目標,因此應用互助教學模式是一項創新性的教育改革。互助教學模式是一項人性化的、符合社會人才培養需求的新型教育模式,將該模式應用到實際高職計算機教學中,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增加了學生學習自主能力和創新能力,為我國培養高素質的全面發展型人才帶來幫助。
1互助教學模式概述
互助模式是指教師在了解學生個性特點和學習情況的基礎上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并與其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為學生創建一個民主的學習氛圍。與此同時,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相互進行交流、學習與幫助。該教學模式能夠將拉近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并且將學生置于教學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和教師有機會了解彼此的特點,進而提高教學效率[1]。通常情況下,互助教學模式的主要實現方法為小組合作學習,該學習方法能夠使學生之間共同幫助、全面發展。
2高職計算機教學中互助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2.1在實際教學中缺乏針對性:互助教學模式的應用已經相對普遍,但收效甚微。筆者結合實際對這一現象進行了深入調查后發現,教師對互助教學模式的應用過于“生搬硬套”,使其缺乏一定的針對性。不同的科目有其獨特性,不進行針對性應用只能使其難以發揮出應有的效果[2]。計算機教學中,學生進行上機操作是教學內容的重要部分,因此與其他科目不同的一點是學生在上機時會形成一個個獨立的空間,嚴重的阻礙了互助教學模式的實施。所以,高職計算機教師在進行備課時應該考慮到計算機課程的特殊性。
2.2在實際教學中缺乏創新性:教師在開展互助教學模式時,往往按照傳統的既定步驟進行,只注重教學形式,不重視學生小組合作的具體內容,缺乏高效互助內容的互助教學模式只是空有其表的形式性外殼。計算機教學比較重視動手實踐能力,因此高職計算機教師應該將互助教學模式與培養動手操作能力結合起來,對具體的合作內容進行創新,確保互助學習模式的有效性。
3提高高職計算機教學中互助教學模式教學效率的策略
3.1提高教師互助模式的運用素質:互助教學模式的本質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開展合作學習活動,但實際上教師是整個活動的引導者,因此教師對該模式的運用素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該模式的運用效果。首先,教師應該加強自己的計算機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的學習,進而才能展開對科學的互助教學模式設計,并且在實際小組合作學習中對學生進行充分指導。同時,教師還應該注重新型網絡平臺的研究,開展計算機教學中互助教學模式活動時將多媒體網絡資源進行充分利用,確保互助內容和形式的多樣性和創新性。
3.2確定互助項目時確保針對性:在計算機課程中開展互助教學的目的必然是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因此在確定計算機教學互助項目時一定要保證其針對性。計算機實踐能力主要體現學生的上機操作能力上,因此教師在設計互助項目時應該以需上機操作的合作項目為主,確保學生共同參與,協助完成任務。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該不斷地向學生傳遞互助理念,確保學生在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首先想到的就是互助學習,進而提高學生的協作能力和,增加學生間的交流,使其在不斷地克服困難的過程中掌握操作技能,全員共同提高。
3.3營造適合互動學習的課堂氛圍:開放活躍的課堂氛圍能夠讓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接受知識,并且增加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從而形成一個良好的循環。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該注重課堂活躍氛圍的建立,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中。例如,在進行計算機難點教學時,教師應該先將學生按照優差互補的原則進行分組,讓其討論明確共同存在的問題,之后教師可指出相應的解決途徑,再讓學生按照教師的思路進行討論并提出正確的解決方案[3]。在這個討論過程中,學生協作探討,共同幫助,整體的課堂氛圍相對輕松,便于學生思考。
3.4建立互助教學平臺:互助教學模式的主要思想是實現學生全員參與到日常教學活動中,但事實上由于學生自身性格、實力等因素的影響,部分學生并不能積極參與到互助學習模式中去。因此教師可以設立一個互計算機課程互助教學的平臺,例如微課、微信公眾號等。這些平臺能夠確保學生線上線上互助學習,并且能夠實現全員參與的目標。學生可以在平臺上對自己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提問,其他學生可以對此問題進行討論回答,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深化理解,還能提高學生的參與度,確保互助教學模式的教育目標能夠實現。
3.5運用評價體系分析互動效果:教師應該對互動模式的教育成果進行定期評價,主要目的是幫助教師找到該模式在實際教學應用中存在的具體問題以及考查學生的實際學生成果。從學生的角度看,其需要教師對自己的肯定,因此教師應該選用多種教學評價體系對學生進行評價[4]。鼓勵、肯定學困生,以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同時還需要對成績優異的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確保所有的學生都能夠自信、輕松的心態指引下進行計算機學習。
4結束語
互動教學模式是一項較為新型的教學模式,因此在其實際應用中仍存在較多的問題。教師應該對實際互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并且不斷提高自身的計算機素養水平,加強互動教學模式中探討內容的合理性,為學生營造一個相對輕松的互動環境,確保所有學生共同提高,并且提高教學效果。
作者:范麗 單位:濰坊市技師學院
參考文獻:
[1]顏秉學.試論高職計算機教學中互助教學模式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3,92:112.
[2]劉玲萍.高職計算機教學中互助教學模式的運用探究[J].科技展望,2014,21:57.
[3]王睿穎.互助教學模式在高職計算機教學中的運用[J].技術與市場,2015,06:378.
[4]周瑾.互助教學模式在高職計算機教學中的運用淺析[J].才智,2015,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