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輔助論文
時間:2022-04-24 11:21:22
導語:計算機網絡輔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主要針對口譯教學的特殊性,結合自主學習的理論,從模型構建的設想、支持重點、主要模塊以及如何實現技術支持等方面探討了要如何建立一個有效的計算機輔助的口譯自主學習模型,并論證了該模型的理論和實踐指導意義。
關鍵詞:自主學習;計算機輔助;譯員自主學習模型
1.口譯學科教與學的獨特性
和傳統教授式的學科不同,口譯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技能型學科,因此口譯課堂的主體是學生,而教師的角色更多的是輔助者。和知識的傳授相比,口譯課堂更重視的是口譯技能的培養和學生綜合語言技能的提高。根據王斌華和葉亮的觀點,口譯課堂教學與傳統課堂教學相比,其區別主要體現在:首先,目的不同。口譯教學旨在“提升學生的口譯能力以及培養學生從事口譯工作的相關素質”(王斌華、葉亮,2009)。其次,內容不同。口譯課堂主要“以口譯技能培訓為中心”。再者,教學的要求不一。由于其對學生的外語能力要求較高,一般建議本科高年級階段及研究生階段開設。同時,王葉二人也指出口譯教學的三大特點:1)技能型。技能包括“口譯聽解技能的教學、口譯記憶技能的教學、口譯轉換技能的教學、口譯表達技能的教學、口譯過程精力分配技能的教學”。2)實踐性。鑒于口譯的實踐性,二人提出“口譯學生要達到一名合格譯員的水平,其口譯練習量必須達到800~1000磁帶小時(tapehour)”。3)仿真性。口譯教學語料“最好是原汁原味的口譯現場錄音、錄像”(王斌華、葉亮,2009)。但是,在口譯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口譯課堂仍然存在諸多的問題,包括:首先,許多口譯課堂的教和學仍然集中在傳統的語言習得模式,即課堂教學中仍以語言知識、語法知識和詞匯的習得為中心。教師仍然充當口譯課程的主體,課堂講授仍然是主要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參與甚少,練習時間遠遠不夠上文所提及的800~1000磁帶小時。同時,市面上大部分口譯教材由于出版時間滯后等問題,都存在材料較為陳舊,分類不夠明確,練習材料不足等問題。同時,大部分教材的錄音都是朗讀的,而不是原汁原味的現場錄音,無法滿足口譯課堂教學仿真性的要求。其次,大部分口譯課程是專業選修課程,由于學分的限制,一般一周只能安排兩個學時的課程。另一方面,語言能力的提高和技能的習得需要花費的時間是巨大的。同時,大部分本科階段的口譯教學無法實現小于10個人的小班制,因此課堂上教師能夠分配到每個學生身上的時間和關注也是有限的。這種時間和關注力的限制與口譯習得需要的時間和教師的關注力相去甚遠。這也就要求能夠有一個師生可用的遠程系統可以在課后彌補這些差距。
2.自主學習理論以及對口譯教學的意義
美國自主學習社會認知學派的代表人物Zimmer-man把自主學習定位為學生自主運用自己的行為和各種策略,通過自我控制和自我反省的不斷調整來實現自己預先設定的目標的過程(Cleary,2004)。Zimmerman提出自主學習的三個周期性階段,包括籌劃、表現控制和自我反省。籌劃階段包括目標設定、策略選擇以及其他一系列的動機設定,包括自我效能感、目標取向、內在興趣以及對結果的預期,等等。其中Zimmerman認為自我效能感是最有效的動機。在表現控制階段,學生通過一系列策略的使用來實現自我控制和自我觀察,從而最大化地完成某個特定的學習活動。在自我觀察過程中,自我記錄被認為是最有效的取得學習效果反饋的方式。而在自我反省階段,學生將對自我監測的學習表現結果進行反省并在未來的學習中做出調整(Zimmerman,1989)。Zimmerman認為自主學習過程具備以下三種特征:第一,系統地使用各種策略進行自我監督和控制。這些策略包括元認知策略、動機策略以及行為策略。第二,一個以自我為導向的反饋過程。在該過程中,學生自我監督其學習方法的有效性,并對其得到的反饋做出各種回應,以進行改善和調整。第三,一個自我激勵的過程,即學生運用不同的動機來激勵學習的過程(Zimmerman,1989)。與此同時,Zimmerman認為自主學習是自我、行為以及環境三者互動的過程。除了個體的自我控制,自我監控和自我調整行為以外,他強調了環境對自主學習的作用。自主學習者可以充分利用環境中的資源最大化自主學習的效果(Zimmerman,1989:81)。從以上理論可見,口譯教學中自主學習系統的建立必須滿足幾個條件。首先,作為一種口譯自主學習的環境,它必須提供足夠多的資源輸入,來幫助學生,即自我通過行為來實現口譯自主學習最大化的效果。其次,在資源的選擇上以及活動的設計上,必須考慮到每個學生在認知風格、動機以及自信心、興趣等智力和認知層面的個體差異。因而,必須提供不同主題,不同難度或者不同傾向性的訓練材料和方式。再者,它必須具備學習表現記錄、反饋和評價的功能,幫助學生實現自我監控和調整。
3.CAIT工具輔助的自主學習模型的構建
3.1設想口譯自主學習模型的建設無疑必須要以學生為核心,在學生的自我動機的刺激下,通過提供大量不同的多主題分難度的口譯任務實現學生的自我控制,最后通過各種口譯評價工具,來促進學生的自我反思。劉夢蓮提出的計算機輔助口譯自主學習環境的設計中包括幾個原則:其一,遵循學生為中心,一切從學生的個體差異出發;其二,以技能訓練為主線,圍繞不同的技能訓練設計相關的口譯活動;其三,學習資源和策略的多樣性;其四,多向互動(劉夢蓮,2010)。根據以上理解和原則,我們可以提出基本的口譯自主學習模型的設計設想:1)以技能訓練為主線,圍繞交替傳譯和同聲傳譯的不同技能,設計不同難度和程度的分級訓練。采取分級訓練的模式有利于學生根據自己的程度選擇不同的訓練模塊。材料選擇多樣性和實效性。2)訓練活動和評價相結合。學生可以根據自我練習的在線錄音進行自我評價,而教師也可以根據錄音對學生進行評價,并提出有效反饋。教師同時可以查看學生的學習記錄。3)自我練習可以和正常課堂教學相結合。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針對本周的訓練技巧進行講解,針對典型錯誤進行點評和反饋。同時,還可以根據每節課的講解重點布置相關的訓練任務,使課上和課外的訓練有效結合。4)自我學習檔案的生成。自我學習系統可以自動記錄和保存學生的練習錄音、學生和教師的評價和反饋,以便自我反思的持續。3.2支持重點CAIT工具輔助的口譯自主學習模型主要支持以下模塊的專項訓練:3.2.1專項技能訓練根據仲偉合(2001)(仲偉合,2001)對口譯技能的劃分,交替傳譯活動的主要技巧包括即時記憶、理解分析技能、言語類型準備、譯前準備、口譯筆記、目的語信息重組,等等;同聲傳譯活動技能則包括復述技能、雙耳分工和精力分配、預測等。自主學習模型旨在通過不同的訓練任務設計,幫助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這些技能。在設計中,可以先在指導性模塊為學生呈現某一相關技能的主要知識、評估標準和實例示范。接著進行相關技能的分級訓練,從易到難以此往上地指導學生的階段性訓練。在每一階段,設置大量主題各異的不同訓練活動,并設置晉級標準,根據學生自我評價的分數以及教師評價的分數來決定學生是否晉級下一階段的訓練。未達到標準的學生必須停留在該階段進行反復訓練。此外,還可以在每個階段設立討論專區,便于學生間的自我交流以及教師給出反饋意見。3.2.2應對策略訓練鑒于大部分本科階段口譯學生缺乏臨場實踐經驗的特點,應對策略的訓練能很好地幫助他們克服緊張等心理因素,更好地為將來的口譯職業生涯做好準備。臨場的突發狀況包括由于緊張導致的怯場,說話人的個人說話風格令譯員無法適應,譬如口音、語速太快、邏輯混亂或者長句太多超出了譯員的短時理解和記憶能力,等等。參照劉夢蓮提出的應對緊張等信息因素的建議,自主學習系統的口譯任務設置可以使用“譯語啟動計時”(劉夢蓮,2013),即訓練音頻或者視頻播放完畢后,界面上出現計時統計,記錄譯員的目的語翻譯啟動的時間。一方面,計時有利于給譯員人工施壓,創造一種現場的氛圍感,提醒譯員盡快開始口譯。同時,計時有利于譯員的自我評估。啟動時間越短,代表譯員目的語的輸出越快,心理素質越好,反之亦然。同時,劉還建議在每次練習放音完畢,屏幕可以出現系統提示對話框,提示譯員“點擊后即開始練習錄音,您準備好了么?”以讓學生做好充足的心理建設再開始練習,保證其任務完成的質量(劉夢蓮,2013)。針對說話人的口音問題,學習系統可以專門設置專項練習,選擇不同口音的材料供學生自主訓練。同時,系統可以提供變速插件,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程度,對長句復雜句進行加速或者減速的練習,以提高自己長句處理的能力。此外,系統可以配置轉譯軟件,讓學生將自己的口譯錄音轉譯成文本形式輸出,同時將文本和原文進行比對,主要著重邏輯上是否進行了調整,是否出現漏譯或者概括。區分這些行為是譯員錯誤還是有意的翻譯策略的運用,以此提高譯員的現場信息處理技巧。3.2.3自我評價能力自我反思能力是自主學習能力中重要的一個環節,包括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包括預設訓練目標的實現情況、運用的自我控制策略、出現的問題以及調整方案,等等。CAIT工具輔助的口譯自主學習模型中對譯員自我反思能力的建設主要體現在以下環節:ⅰ)在指導性模塊放置各個階段的口譯評價內容,包括評價目標、標準以及相關的評價計算公式,讓學生先全面了解關于口譯評價的知識和操作方法。ⅱ)在專項技能模塊放置相應的評級標準、范本。ⅲ)如果適用的話,后臺評價程序中寫入評價公式,以便學生在提交錄音后進入自我評價界面根據相應的公式對自己的口譯結果進行評價。不同技能應有不同的評價公式,對每個模塊的側重點進行區分。ⅳ)系統自動保存自我評價數據,學生可以隨時查看自己的評價記錄,就此進行反思和學習策略的調整。教師亦可隨時查看學生的評價數據,對其各個階段的訓練進行跟蹤,并參照學生錄音,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反饋引導,增強師生互動,引導學生對計劃進行調整,加強訓練的有效性。3.3主要模塊綜合相關文獻的研究并結合模型設計的原則和構想,本CAIT工具輔助的口譯自主學習模型主要分為以下幾大模塊:3.3.1用戶信息模塊。該模塊主要記錄學生的個人信息,包括注冊個人信息、學習成績以及學生系統使用情況,即使用頻率、學習進度、學習結果和評價等。該模塊主要用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跟蹤,也可用于教師跟蹤監測學生情況,并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進行有效反饋和引導。3.3.2習題模塊該模塊是本系統最重要的一個模塊。首先根據交替傳譯和同聲傳譯的口譯模式進行區分。在交替傳譯和同聲傳譯模塊下再進行細分,分為技巧訓練模塊和專題實踐模塊。技巧模塊根據交替傳譯和同聲傳譯所要求的不同技巧進行設置。在每個技巧模塊進行分級設置,先易后難、循序漸進,以供學生對某個模塊的技巧進行強化訓練。學生在達到一定的分數基礎上系統自動晉級下一個分級訓練。專題模塊主要針對不同的口譯專題進行設置,可包括商務口譯、政治外交口譯、法庭口譯、科技口譯、旅游口譯,等等。該部分材料搜集注意仿真性,盡量選擇原汁原味貼近口譯現場的練習材料,譬如教師在口譯現場的錄音或者視頻材料,網絡或者影視媒體上的會議、會談、采訪、記者招待會、演講,等等。同時,教師需要對原始語料進行轉譯,語料必須具備音頻和文字稿兩種形式,便于學生通過對照來進行有效自我評價。專題模塊也采取分級設置,達到一定標準后自動晉級。3.3.3Web錄音模塊該模塊通過嵌入錄音軟件,對學生的口譯結果進行錄音。生成的錄音自動保存在服務器上,學生無權限刪除或者修改。以便于學生和教師進行回放進行自我反省,以及教師通過錄音回放,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監督和提出有效反饋。3.3.4評價模塊學生可以根據錄音回放以及寫入的口譯評價標準和公式進行自我評價,系統自動計算當學生分數達到某一標準時,自動晉級到下一個分級模塊。同時,教師可以隨時查看學生的自我評價,結合錄音提出有效反饋,指導學習的學習方向,做出有效的學習策略的調整。3.4主要技術環節3.4.1音視頻材料搜集、整理分級和編輯練習的音視頻材料的主要來源包括互聯網上的國際機構網站、主流媒體官方網站、口譯學習和考試網站和論壇、會議網站、訪談、演講以及教師參加的各類會議現場錄音。搜集的主要包括音頻和視頻材料。接著對搜集到的材料進行分類整理,先按照技巧和實戰兩個大模塊進行整理。技巧部分再根據不同技巧進行細分,實戰部分根據主題細分。最后再按照難度進行高中低三個等級進行分類。同時,利用轉譯工具對音視頻進行轉譯。音視頻材料的編輯處理是很關鍵的一個環節,首先根據任務的需要對音頻和視頻的長度進行剪裁。接著,為了適應FlashMediaServer的需求,根據視頻轉換工具,把文件全部轉換為后綴名是“.flv”格式的音頻和視頻文件。3.4.2系統結構設計系統主要由客戶端、網絡服務器和數據庫服務器組成。客戶端界面的處理主要通過HTMI編輯器、Dre-amweaverUltraDev和JavaScript來實現。在頁面上,學生可以通過點擊各個模塊進入系統,進行在線訓練和交流,并能自我評價,查看老師打分以及接受教師的點評。互動環節主要通過Web頁和ASP技術結合,將用戶留言添加入數據庫,并動態生成頁面供用戶查閱和回復。FlashMediaServer(FMS)作為流媒體服務器。客戶端使用FlashMediaPlayer嵌入頁面,通過Flash腳本(ActionScript)與FMS進行通信,加載后獲得視頻流并在瀏覽器中播放。錄音部分的功能也主要基于FMS構建。FMS音頻和視頻統一采用FLV格式。Web錄音控件包括錄音、放音、音量調節等功能。Flash播放器除了上述的播放功能以外,還具備語言采集的功能,可以利用麥克風進行實時語音搜集,并傳輸到流媒體服務器,實現錄音功能。數據庫可以使用MySQL2005數據庫語言,數據的存儲以樹形結構為主。主要儲存記錄所有學習資料和學習檔案。后臺數據庫建立后,通過建立數據源來指定數據庫驅動程序和路徑。同時,通過ASP程序,執行指令來進行后臺數據庫的添加、修改、刪除、查詢和更新等操作。錄音部分的功能主要基于FMS構建。FMS音頻和視頻統一采用FLV格式。Web錄音控件包括錄音、放音、音量調節等功能。Flash播放器除了上述的播放功能以外,還具備語言采集的功能,可以利用麥克風進行實時語音搜集,并傳輸到流媒體服務器,實現錄音功能。
4.結語
毋庸置疑的是,無論是對譯員訓練還是口譯研究來說,CAIT工具輔助的口譯自主學習模型的開發都具有巨大的現實意義。對于口譯學習來說,自主學習的能力至關重要。課堂教學的練習時間對于一個合格譯員的養成是遠遠不夠的。借助自主學習模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程度、興趣和個人動機,選擇適合自己的訓練材料和訓練節奏來進行自主訓練。同時,該模型可以充當一個巨大的語料庫,解決了學生不會尋找合適的訓練材料的問題,為學生提供了涵蓋不同主題,口音各異、難度各異的訓練材料,節省了學生不少時間。再者,該模型培養了學生的自我反省能力,該能力對于自主學習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此外,它還提供了一個學生之間以及師生之間多向互動的平臺,通過自評、學生間互動評價以及教師評價來實現有效的評價效果以及下個學習階段的策略調整。而對于口譯研究而言,鑒于傳統口譯課堂教學數據搜集分散的特點,該系統中搜集的學生錄音、學生自我評價資料以及對學生學習進度的跟蹤數據對于口譯教學研究都具有重大的實踐意義。關于大型CAIT工具輔助的口譯自主學習模型的研究和實踐,翻譯研究領域和教學界都做出了一定的理論和實踐探索,但是實踐的范例有限,而且大部分集中于國家重點高校的口譯專業。本文嘗試討論了該自主模式在二級學院中運用的設想,希望借助其后期的實踐結果,能為二級學院口譯專業的建設和探討起到一些拋磚引玉的作用。
作者:鄭宇帆 單位:廈門大學嘉庚學院
- 上一篇:計算機在電子信息工程的運用
- 下一篇:汽車服務工程人才培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