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職業道德建設論文
時間:2022-03-18 08:55:00
導語:法官職業道德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法官是法律的守護神,代表著法律,承載著維護社會公正的使命。法官這一獨特的社會角色決定了法官不僅要有高超的專業技能,更要有相應的職業道德與之配適,需要通過法官職業道德來保障法官職業技術理性中的道義性發揮到最高程度,需要通過法官職業道德來抑制其職業技術中的非道義成分,使之控制在最低程度。建立完善的法官職業道德制度,旨在確保法官在完備的制度下執行職務,維護社會公平,使法官獲得民眾的信任,構建和諧社會。一、國內外法官的地位論文國外法官享有極高的社會地位,西方國家認為法律是至高無上的,他們對法官實行的是社會精英化,人們普遍對法官表示出最大的尊敬,甚至給予他們非常尊貴的稱謂,法官也不負眾望,他們不但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經驗,廉政狀況也非常令人滿意。德國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幾乎沒有法官犯案。英國全國有250名法官,犯案者極其罕見。美國自立國200年以來只有40名法官犯案。在日本,上世紀初,日本立法和行政部門都曾發生過許多受賄丑聞,但法官瀆職的記錄一件也沒有。因此縱觀法治發達國家,盡管行政官員也腐敗嚴重,但法官一般都能保持清廉。法官的清廉進一步強化了司法的公信力。使法官職業往往成為法律生涯的頂峰。人們總相信法官的判斷猶如神授的力量,法官是上帝行使世俗法的使者,法官應該效法上帝,因他們就坐在上帝的審判席上。中國傳統的司法是行政合一,行政官同時是司法官,行政首長兼具司法裁判權,所以在傳統上并沒有形成現代意義上的法官這一特定職業。現今的中國司法仍然呈行政化管理。法官對其從事職業的自覺意識,也缺乏社會對法官職業的普遍認同。法官不認為自己在從事一項神圣的職業,既無獨立超然的地位且收入也不高。也就是說,制度設計本身就否定了司法的社會權威。這種先天權威不足之下運行的司法實踐,如果再加上法官自律不足,又缺乏有效的外部約束機制,必然導致一些法官在案件審判過程中對與自己有某種利益關系或情感關系的人予以偏袒,甚至誘惑大時將手中的司法權力變成背叛正義的手段。近年被曝光的法官腐敗“窩案”層出不窮,社會上還出現因法院判決后執行不到位而公開拍賣判決書的“怪事”。據統計,1998-2002年全國法院系統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員受到黨紀、政紀及刑事處分的1998年為2512人,1999年為1450人,2000年為1338人,2001年為1080人,2002年1至7月有378人,5年中,全國法院系統處分“害群之馬”6700余人,故社會上普遍存在公眾質疑司法的公信力的現象。因此,中國的司法制度設計及司法實踐使中國法官不具有西方法官的神壇地位,而法官的道德的匱乏使法官的社會公信力極差,很難高貴起來。二、我國法官職業道德制度缺失的現狀長期以來,我們都將法官視為政法干部,強調其行政性而忽視了其技術性和專業性,盡管我國《法官法》對法官的任職條件也作了規定,但總體來說門檻較低,沒有形成完善的法官準入制度,尤其是對法律工作經驗的要求不高,對道德修養的要求也不具體。這些原因嚴重影響了法官隊伍的整體素質,不少法官既不是法律的專家,也不是道德的楷模。司法警察可以轉干當法官,軍隊專業干部可以當法官,工人可以當法官,許多人都沒有在政法院校和大學法律系接受正規的法律教育和培訓,便匆匆上崗獨立辦案。這些法官大都缺乏共同的利益訴求和價值目標,在針對實際案情的時候,不同法官的處理意見往往會產生較大的分歧,甚至完全就是靠個人好惡來辦案。這無疑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司法的質量和權威。近些年司法實踐中出現的諸多問題與法官素質不高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同時,法官的行為規范、管理體制等也與一般公務員沒有多少實質的區別。事實上,只有懂法的人才會信仰法律,信仰公正司法;只有具備良好的品行的人才會把法官職業當作一件有益公眾的事業去追求。目前各級法院的法官司法倫理水準基本處于同一位級,上級法官的道德素質并不見得比下級法官經受過更多的考驗,往往是法科學生畢業后分別進入各級法院,而他們的司法倫理教育背景基本相同,從本科到碩士、博士都無針對性的司法倫理課的設置,盡管統開政治課,但畢竟不能代替職業道德課程。對上下級法院在同一層面上招考法官的作法有悖于審計制度設立的初衷,即上級法院的法官無論是在專業素質上還是在司法倫理素質上應該較初級法院的法官應更嚴格。專業知識的多少、學歷的高低不見得與道德水準成正比,司法道德品質的形成需要經過多年的教育熏陶。對法官職業道德的監督和處置制度不健全,缺乏科學的法官道德評價與獎懲機制,不能形成對法官有效的監督與約束,無法建立法官的職業榮譽感。當前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健全,市場機制產生的負效應使職業道德滑坡嚴重,整個社會風氣欠佳。法官作為社會的一份子,不良的社會道德環境也影響了法官良好的道德品質的形成。鑒于這些現狀,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10月18日向社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職業道德基本準則》。但我認為僅此一舉并不能讓我們一勞永逸,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每一天都向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時俱進,在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中,建設完善的法官職業道德制度迫在眉睫。三、我國法官職業道德的制度構想當下司法不公等腐敗問題,不僅與有些法官的私心、追求個人利益相關,更為重要的原因還在于制度本身設計的不完善。在司法領域,不能僅將權力之公正行使寄希望于法官的道德自覺。因為個人的道德意志力有限,權力和利益的誘惑往往會沖破人們的道德堤防。單純的道德說教與心性教育難以高效地解決社會生活中所產生的現實道德問題,必須借助于制度化的力量來建立和維系符合社會道德要求的公共秩序。公正的實現需要制度的保證,從制度方面解決實踐中的法官職業道德問題,亦即將法官道德的原則性要求,具體化為具有可操作性和外部強制力的具體活動規則。將公正的價值要求具體化為規范和約束法官司法活動的行為規則,通過制度化的倫理約束,保證法官在行為層面上公務活動的公正性,具體地規范法官的司法活動,以預防和減少道德風險,制約司法權力濫用。教育制度:司法倫理只有通過專業的訓練才能獲得,也只有通過法律教育才能統一。現代西方許多國家都把司法倫理教育列為法學院學生的必修課。這有助于學生在成為法官之前就對司法倫理有著良好的理解與信仰,樹立牢固的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我國大多法學院均未開設這一課程。因此我們的法學教育應彌補這一缺陷,同時各級法官培訓學院應負責對在職法官進行司法倫理再教育,不斷強化法官的職業道德素養,激發出社會提倡的道德需要。由此使得法官真心誠意地為人民服務,在追求崇高目標中實現自我超越,在自我超越中實現自我完美,使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這些有助于法律共同體的形成,有利于維護司法的社會地位和聲譽。法官身份保障制度:法官的生活需求、維持家庭生活及子女教育、日后的養老保障等,都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而法官職業的特點決定了薪金是法官幾乎唯一的收入來源,法官不可能、也不允許從事營利性或創收活動。因此,必須由政府提供高薪。有了高薪,法官才沒有后顧之憂,同時也沒必要貪污受賄、權錢交易,廉潔就有了物質基礎。法官是代表國家行使司法權,必須有其于職務相適應的尊榮,只有足夠的薪金,才能使法官享有特殊尊榮的基礎。給法官以高薪,是法官維護其榮耀至少是必要的體面所必需。加強法官的職業保障,法官一經任用,除正常工作變動外,非因法定事由和非經法定程序,不得被免職、調離或提前退休,有了這種保障,法官才會建立職業榮譽感和使命感,會很小心的維護法官的職業形象,依法公正的行使審判權。職業道德規則:法官不僅要主持正義,而且要人們明白無誤地,毫不懷疑地看到法官是在主持正義,這是極為重要的。這就對法官的職業道德水準要求極高。在我國法官缺少自主品格,法院制度設計甚至扼殺這種自主能力的情況下,制定比較完備的司法職業道德規范一方面可確保法官職業道德的統一有利于公正判案,另一方面,也可強化法官的職業道德素養,提高法官的職業榮譽感。《法官職業道德基本準則》的頒布使司法倫理道德從一些原則、原理具體化為可操作的法律細則,使法官的倫理道德有法可依。盡管用規范進行控制可能會令法官生厭,甚至出現不得不服從卻無法進入內心的情況。但在當前法官道德素質普遍不高的情況下,外在的規范可以迫使法官在現實活動中遵守它。從而逐漸轉化為內在的倫理規范。因此、應該賦子《法官職業道德基本準則》較高的位置,將其作為法官的職業道德“圣經”。完善法律:社會關系的發展變化與法律的相對穩定之間總是存在著矛盾,再高明的立法者在立法時的預見能力都有局限性,法律條文無法窮盡所有的行為和事件。另一方而,即使是既不超前又不滯后的法律條文,也會因法律語言的局限性為法官留有許多自由裁量的空間。總之,在法律的實施過程中,滯后立法與自由裁量權的存在,導致了司法權的擴張,使法律正義的實現面臨挑戰,對法官的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法律的完善是確保法官公正執法的外部條件。法官道德考評制度:對法官道德考評內容應當明確化、具體化。對有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有廉政意識、職業道德素養,辦案文明公正,人民群眾、社會團體對審判作風、服務態度給予好評的法官給以獎勵,法官有下列行為應當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貪污受賄、徇私枉法、刑訊逼供、泄露國家秘密或者審判工作秘密、濫用職權,侵犯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玩忽職守,造成錯案或者給當事人造成嚴重損失,拖延辦案,貽誤工作,利用職權為自己或者他人謀取私利,有違法亂紀行為等。對經考核確定為不合格的,違紀、違法、犯罪的法官應當依法提請免除其職務。法官業外活動約束制度:法官在司法工作的各個環節和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受到人民群眾的關注,因此法官要時刻保持人民法官文明司法的良好形象。法官業外活動中要在各方面約束自己:要遵紀守法,遵守社會公德;要注重著裝儀表,嚴格執行著裝規定,保持良好形象。工作時間不濃妝艷抹,不佩帶與法官身份不相稱的飾物。開庭時按規定著法袍或者穿制服;要謹言慎行,不得有任何損害司法公正和法官形象的言行;要樂于助人,不得粗暴對待群眾,禁止對群眾冷、橫、硬、推;參加社交活動要自覺維護法官形象,嚴禁乘警車、穿制服出入營業性娛樂場所;要潔身自好,加強修養,杜絕與法官形象不相稱的、可能影響公正履行職責的不良嗜好和行為。對違反規定的,堅決予以制裁、懲罰,直至清退或追究法律責任。毫無疑問,法官職業道德制度的確定、完善、實現還存有諸多障礙,還有許多工作要做,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它需要法律工作者和法律學者的共同努力。我們相信完善的法官職業道德制度能夠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使法官職業道德真正成為法官的道德。參考文獻[1]田雨,翟偉《.解讀高法報告:人民法院扼守正義關口清除害群之馬》,《檢察日報》2003年3月12日.[2]高洪賓.《談法官倫理之構建》,《人民司法》2002年.[3]鄭偉《.法官職業道德建設之管見》,《人民司法》2001年
- 上一篇:公益環境訴訟與構建論文
- 下一篇:礦產資源補償征收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