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學生早戀問題
時間:2022-04-08 11:51:00
導語:小議學生早戀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老師最為頭疼的就是學生的早戀問題,但又是無法回避的。到目前為止,好象還沒有特別有效的辦法,這也是老師們感到困惑的地方。
對于早戀,一旦發現并核實以后,傳統的解決方法就是請來雙方的家長,請家長幫忙做工作。這樣做似乎對家長有個交代,告訴家長我們已經盡力了,至于結果如何,似乎與我們無關。如果做通了工作,那是我們盡職盡責;如果做不通,似乎也只能說家長沒有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如果不告訴家長,那便是我們做老師的失職。仔細想一想,這樣做有這樣做的道理,一旦學生有個好歹,我們誰也承擔不起如此重大的責任。當家長責問我們為什么不及早通知家長時,我們真的是啞口無言;另一方面,我們還要受到良心的譴責,責問自己為什么不早點把家長請來?也許還有無限的悔恨。
而上述做法,其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現在的學生很具有叛逆性,他們普遍認為自己已經長大,已經具備與大人同等的權力與能力,不再需要家長的監督和老師的過多指導。家長和老師要禁止他們談戀愛,在有些同學看來,簡直是非常可笑的,如果強行干涉,甚至會走向極端;也有的轉入地下活動,讓你防不勝防;有的就輟學在家;有的就以不上學要挾家長,家長無奈,只好答應孩子。當然,也有成功的案例,有的家長和老師配合比較默契,不采用簡單粗暴的行為,而是與孩子很好地交流,孩子也比較能夠理解,不再往前行進,于是步入正軌,于是皆大歡喜。
一般情況下,家長做不到非常理性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通常會是愛之切則責之深,會限制學生接電話、限制學生的正常交往、偷看學生的日記甚至張口閉口地責備。而這一切恰恰是學生最為反感的。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會是怎樣的心態呢?有的雖然迫于家長的壓力不再談下去,但內心充滿了對老師與家長的憤恨,在這種心態下的學生,還會健康地發展嗎?有的學生則干脆嘴上答應,內心是抱著不再信任老師與家長的思想,行動上則變本加厲。無論哪種情況,都是我們不愿意看到的,都是我們教育的失敗。
因此,通常情況下,我都會心平氣和地與之交談,了解他們的真實情況。如果真的是純真的友誼,那倒不用著急,但可以提醒他們注意交往的分寸,交往時應注意的問題,如:語言不要曖昧、行為上要注意男女有別、要廣泛交往、舉止大方得體等等。
這時,他會心悅誠服地接受。如果已經超出了友誼的界限,也不用心急,要搞清楚他們已經到了什么程度,然后從生理、心理、生活實踐等方面逐一幫他分析,因為他們畢竟還小,許多問題想得比較簡單不能理性地面對自己的情感,需要我們給予指導。
有的同學想不明白,我們只不過交往多一些,為什么學校、老師、家長會如此反對?于是,我利用講評作文《談男女生交往》的機會,為他們耐心講解,使學生明白:從生理學上來講,已經與成人一樣了,但是,從心理學上來講,還缺乏對未來生活的足夠認識,而且對事物的認識變化很大,現在認為好的,可能過一段時間就會認為不好了。從時間上來講,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把心思分散到對方的喜怒哀樂與一舉一動上,學業必然受到影響;在學習生活中,早戀具有傳染性,甚至發展到誰沒有“戀人”誰就沒有尊嚴而爭相找“戀人”的地步,這對學習該有多大的影響?從法律上來講,法定結婚年齡是男22歲、女20歲,而晚婚年齡是男25歲、女23歲,因為這時你已經具備了成熟的思想,能為對方負應有的責任。而處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對愛的理解較為朦朧,把異性理想化,男性必定灑脫大方,女性必定溫柔多情,而且受娛樂節目、文藝作品、社會環境的影響較大,意識不到愛是責任、是付出、是奉獻。作為一個社會人,應該做符合自己年齡、身份的事,不然,所發生的后果是你無力承擔的,將給你自己、對方以及雙方的家庭帶來巨大的痛苦。因此,“愛”是不能輕易說出口。因為愛一個人就要為對方負責,就要為對方的前途著想,而不能因為現在一時的快樂耽誤雙方的學業耽誤雙方的前途。如果真心喜愛對方,就請將這一份美好的情感珍藏在內心,不斷地激勵自己、不斷進步,待到蘋果成熟時,再享受美好的生活。講解時,我將從教多年來的教育案例穿插進去,學生震動很大,一些同學頻頻點頭。但也不能奢望一次講解就會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需要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耐心細致的教育。
我想,這種方法應該是學生愿意接受的。也許,在你和他談過之后,他還會出現反復,這時也不用急,應該了解這也是正常現象。只要我們耐心細致地做工作,并給予理解,相信能取得一定的成效。即使需要家長的配合,也要事先做好家長的工作,要求家長注意孩子的生活習慣、關注孩子的思想動態、多與孩子交流,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而不是僅僅關心孩子的學習。要讓家長明白,如果孩子感受不到來自父母的無微不至的關懷,就容易從異性身上尋找感情的寄托。同時,從教育方法上要與家長達成共識,絕不能采取簡單粗暴的方法,要于無聲無形之中,實現對學生的幫助。只是采用這種方法,教師要承擔很大的心理壓力,來自家長的和學校的壓力。
- 上一篇:有關日本人民的就業問題分析
- 下一篇:分析金融風暴的幾個基本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