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工業遺產保護與利用

時間:2022-07-11 11:34:29

導語:談論工業遺產保護與利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談論工業遺產保護與利用

工業遺產作為人類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因其特殊的價值而在世界范圍內得到廣泛的關注。到目前為止,已經成立的各種國際工業遺產保護組織主要有:國際工業遺產保護協會(TICCIH)、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ICOMOS)、世界遺產委員會(WHC)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等。第一個致力于促進工業遺產保護的國際性組織,是1978年成立于瑞典的國際工業遺產保護協會(TICCIH)。該協會在2000年成為ICOM0S在工業遺產方面的專門機構,對世界范圍內的工業遺產項目的鑒定、評審與保護工作也主要由上述二者共同承擔。

1工業遺產概念的界定

1.1TICCIH對工業遺產概念的界定

國際工業遺產保護領域的綱領性文件—《關于工業遺產的下塔吉爾憲章》(以下簡稱《憲章》)在2003年7月由TICCIH組織起草。《憲章》共分為八個部分:“序言”、“工業遺產的定義”、“工業遺產的價值”、“確認、記錄與研究的重要性”、“法律保護”、“維護與保護”、“教育與培訓”和“表述與闡釋”。此《憲章》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通過,從三方面詳細揭示了最為權威的關于“工業遺產”的定義:“工業遺產包括具有歷史、技術、社會、建筑或科學價值的工業文化遺存。這些遺存包括建筑物和機械、車間、作坊、工廠、礦場、提煉加工場、倉庫、能源產生轉化利用地、運輸和所有它的基礎設施以及與工業有關的社會活動場所如住房、宗教場所、教育場所等。”

1.2中國對工業遺產概念的界定

相對于世界工業發達國家來講,中國對工業遺產的研究起步較晚。進入21世紀后,伴隨國家產業結構的革命性調整與城市的迅速擴張,中國城市中的眾多工業建筑失去了原有的生產使用功能,但其建筑壽命遠未到頭。此時,在建筑理論研究與設計領域內“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被眾多業內人士認可,那些曾經被“廢棄”的工業遺存正被重新發現其價值并得以復興。2006年4月,“中國工業遺產保護論壇”在江蘇省無錫市舉行。此次會議響應了國際遺產日“重視并保護工業遺產”的主題,會上通過了旨在加大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力度的《無錫建議》。自此,中國工業遺產的研究、保護與再利用工作開啟了歷史上新的篇章。來自于各方面的與會代表及專家學者一致認為中國的工業遺產應該是:“具有歷史學、社會學、建筑學和科技審美價值的工業文化遺存。包括工廠車間、磨坊、倉庫、店鋪等工業建筑物,礦山、相關加工冶煉場地、能源生產和傳輸及使用場所、交通設施、工業生產相關的社會活動場所、相關工業設備,以及工藝流程、數據記錄、企業檔案等物質和非物質遺產。”中國的近現代工業化道路并不算久遠,留下來的各具特色的工業遺產建筑,絕大多數誕生于鴉片戰爭以后。它們見證了近現代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變革,其歷史價值彌足珍貴。因此,中國工業遺產構成的主體應該包括“中國開埠之后國外資本工業興建的近代工廠、洋務派官員以及民間資本家興辦的中國民族工業、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工業等。”此外,工業遺產還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工業遺產基本包括了工業革命前后所有的手工業、加工業、采礦業等遺址以及與其相關的橋梁水利等工程的遺址等,而狹義的工業遺產僅指工業革命后所建成的各類工業遺存。通常人們所講的工業遺產大多指的是狹義的概念。這里還要說明一下“工業歷史地段”的概念:“工業歷史地段”或稱“產業歷史地段”,主要是指由于產業結構的調整或產業更新換代所導致某些地區存在的空間相對集中的工業歷史建筑或工業歷史遺存等,其單獨或并不能成為工業遺產,但其整體價值比較高。

2工業遺產具有的多重價值

工業遺產是城市化進程的特殊遺存,對工業遺產進行保護的意義就在于其本身具有珍貴的、獨特的價值。每一棟建筑自誕生之日起就經歷著產生—發展—衰落的過程,工業建筑亦不例外。然而,工業遺產是文化遺產的一個部類,是人類工業文明發展的載體和見證,作為一種“懷舊景觀(LandscapeofNostalgia)”,其自身擁有不可估量的多重價值,包括:歷史研究價值、科學技術價值、人文社會價值、建筑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等”。

2.1歷史研究價值

工業遺產是人類社會工業文明的見證,也是“全球化背景下維系空間歷史感的一種力量”。其歷史研究價值就在于它見證了工業時代的生產、生活方式,記錄了工業發展對人類社會歷史發展所產生的深刻影響。相對于其他古建筑遺跡來講,中國工業遺產的歷史并不長,但是,那些廠房、機械、交通運輸設備、加工工藝生產線——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經歷過戰爭年代炮火的洗禮,記載著社會動蕩年代的烙印,真實的再現著中國近現代工業的發展歷程。它們是承載中華兒女艱苦奮斗歷程的重要載體,是研究近現代歷史的重要依據,是研究城市化進程的重要資料之一。

2.2科學技術價值

工業的核心是技術,這也是工業遺產區別于其他文化遺產的關鍵特征。是科學技術決定了社會生產力水平的高低,從而才會存在相應的社會生產方式、生產關系與之相適應。工業生產是科學技術實踐的具體表現形式,工業遺產的科學技術價值在生產工藝選定、廠房設計、生產器具革新等多方面得到體現,其中凝結了人類在工業發展中所付出的聰明才智,是研究科學技術史的直觀參照物。

2.3人文社會價值

工業遺產是社會中個體成員從事生產活動的場所,它記錄了某一個國家、某種工業生產的發展,包含了相關人群對生產、生活的記憶:大體量的工業廠房、煙囪、晾水塔、庫房、礦井架--不僅早已成為該地區內人們的心理地標,并且使人們對其產生較為厚重的場所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

2.4建筑藝術價值

不同時代誕生的工業建筑設計、建造技術及其內部空間的設定,形成了特殊的城市肌理--甚至會成為本地區的標志性建筑,它們集中體現了工業遺產的建筑藝術價值。那些工業建筑曾經是先進工業技術的載體,工業時代簡潔、明快的特征被充分體現。工業建筑產生于不同的歷史年代,其本身呈現的是它所處時代的獨具特色的美學觀點及設計理念,其蘊含的建筑藝術價值有待于后人深入挖掘。

2.5經濟價值

工業遺產的經濟價值屬于一種可再生性價值,是通過對其進行保護與再利用而實現的。工業遺產中的工業建筑物與構筑物結構堅固、耐久性能優良,對其進行保護與再利用不僅可以大大減少拆建成本,而且能夠避免建筑資源的浪費。工業建筑往往具有跨度大、層高大、空間大的特點,其建筑內部的可利用靈活性較強,適于改造成其他使用空間。通過對它們進行改建,可以大大減少新建結構的土建成本,其實體本身蘊藏著巨大的經濟價值。對于那些已經失去原有生產功能的水塔、廠房、高爐、料倉、油罐等設施,通過多種改造再利用方式轉換其使用功能,將獲得極強的藝術表現力與可觀的經濟價值。北京798近現代建筑群(原798工廠)的保護與再利用已經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3工業遺產保護與再利用的意義

工業遺產是工業時代留給每一座城市的寶貴財富,其本身具有的歷史研究價值、科學技術價值、人文社會價值、建筑藝術價值與經濟價值不可估量。所以,對工業遺產進行重新篩選,有計劃的開展保護與再利用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中國的工業遺產是中國近現代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物證,其所承載的關于中國社會發展的信息極為豐富,是歷史發展的“見證者”。進入新世紀后,一方面,中國城市化的進程大大加快,城市中的許多工業遺產都面臨著被拆毀的命運;另一方面,土地資源的稀缺、社會各界對待舊建筑態度的轉變,使工業遺產的保護與再利用成為可能。

工業遺產的保護與再利用旨在強調城市歷史文脈的延續性,并在城市空間建設和城市生活中重新發揮其新的活力。工業遺產是構成城市歷史風貌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有重要歷史價值的工業遺產進行保護并加以合理利用,可以延續城市的記憶,活躍城市的面孔。工業遺產正默默承擔起塑造城市個性、記錄城市故事、凸顯城市精神的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