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撰寫論文要求及原則
時間:2022-06-27 02:51:12
導語:科技期刊撰寫論文要求及原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期刊是編輯的產品,編輯的知識和技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期刊的質量。編輯的知識和技能主要體現在2個方面,一是對稿件的鑒別能力,二是指導或幫助作者對論文進行修改,兩者比較,后者的意義更大。寫給作者的修改建議是編輯知識技能的綜合表現,其產生的外溢效應遠大于編輯的其他技能。當前,科技期刊學研究中尚未見到對編輯修改建議學術價值和重要性的研究,而這很可能是提升期刊質量的途徑之一。本文試圖對這一問題進行闡述。
1寫好修改建議的重要意義
提供給作者的論文修改建議是編輯知識、技能、責任心3種資源的投入,而寫好修改建議,在這個問題上做足文章,主動權就在期刊和編輯自己手里。所謂核心技能是指此項技能在編輯流程中占主要地位、起關鍵作用,抓住這一點,重視這個環節的研究就抓住了提升原稿質量的關鍵。1.1編輯量的投入最多。科技期刊編輯工作流程主要涉及的環節有編輯初審、同行評議、編輯加工。前2個環節要耗費一定的編輯精力,但只是初步決定稿件是否錄用,編輯量的投入并不多;相對于此,編輯加工時提供給作者論文修改建議并與之溝通、配合完成全部修改,則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編輯在構思和撰寫修改建議時,一要細讀全文、全面理解論文內容,二要找出論文的創新點和不足,三要分析論文如何修改,四要構思修改建議如何撰寫。這4道工序的編輯量做足,修改目標才能全面實現。1.2編輯知識技能和責任心的展示平臺。在編輯流程的3個環節中初審、送審一般由編輯或編輯配合審稿專家完成,只有第3個環節編輯與作者進行聯系,而聯系的唯一載體就是編輯寫給作者的論文修改建議。基于此,編輯的修改建議是編輯向作者展示技能、責任心和寫作才能的唯一平臺。好的修改建議不僅能直接提升稿件的修改質量,而且能提升期刊及編輯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從而增強修改信心。1.3編輯實現勞動價值的載體。編輯勞動形式上是“為他人做嫁衣”,實質是讓原稿學術價值升值,這升值的部分是編輯勞動創造的;但不是創造在編輯自己對論文的修改中,而是創造在提供給作者的修改建議中。編輯的修改意圖、意圖所體現的編輯水平通過修改建議傳遞給作者,作者修改達到了編輯的修改要求就等于實現了編輯的勞動價值。1.4編輯價值增值的追求。如果說編輯對原稿中的不足提出修改建議從而提高稿件質量是一般編輯勞動價值的轉移,那么研究修改建議的科學價值則是對編輯勞動價值升值的追求。一份高水平的修改建議不僅能指導作者進行一般意義上的修改從而實現編輯一般勞動價值,而且有可能超越價值即讓編輯價值增值。比如在作者的原稿中有可能存在著具有開拓性的思想,這些思想很可能對科學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產生積極的影響[1];但是,因為此類思想只具雛形或只能稱之為“幼苗”,不一定受到作者的重視,若編輯能在修改建議中反映出對“幼苗”的重視和扶助,其編輯價值當然會超越一般。
2撰寫修改建議的相關要求
修改建議是編輯、作者、審稿專家三者智慧的結晶,編輯對文稿的理解、質量評價、修改要求,對作者修改能力的預判,審稿專家對稿件學術質量的評價都要融合在修改建議中,這也把三者緊緊聯系在一起。撰寫好修改建議有難度,要做的事情很多,以下幾項應是基礎。2.1正確理解修改建議的含義。建議不是意見,更不是指令,從字面理解“建議”是一種軟約束,受眾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還可以提出不同見解供雙方討論;但其實質內容則要強化照此辦理的編輯意圖。“建議”的含金量全在說理,編輯要在建議的形式下用最簡練的語言列出充足理由說服作者照此辦理,這是撰寫修改建議的難點之一,也是對編輯的才華和責任心的一種考驗。2.2將論文的修改權歸還作者。編輯修改建議的立意是要把論文的修改權還給作者。在編輯實踐中有2種傾向值得注意,一種是編輯越俎代庖,另一種是只選用無須修改或無須進行較大修改的稿件,這2種做法都使作者失去修改權。歸還修改權的首要目的是提升原稿的學術價值,這只有作者自己能做到。其一,作者自行修改可以看作是寫作的繼續,由作者自行修改完成的論文仍屬于“原裝”,而經編輯修改的論文,不論編輯水平有多高也屬“組裝”;其二,編輯的修改建議包含編輯和審稿專家的共同智慧,交與作者完成方可稱為三者智慧的結合;其三,如果說科技期刊編輯的原創是發現人才[2],那么把修改權歸還作者就是在培養人才,這與“原創”的價值相比毫不遜色。2.3準確評估作者的修改能力和文稿的可修改空間。一般科技期刊錄用稿件都有一個相當寬的學術質量域,其域值可能從100分下取至60分,只有60分以下才一刀切掉。這個域值或許并不明確設定,但在編輯審稿中常有“此稿寫得真好”“此稿還可以”等判斷,其中“真好”稿學術質量可能接近100分,“可以”稿學術質量可能只有60多分。此外,從后的實際影響力也能證明這個質量域是客觀存在的。學術質量100分的文稿無須修改,但鳳毛麟角。從61分到99分這個質量域值內編輯的修改建議可能起關鍵作用,多增1分是編輯追求,能增1分是修改建議的貢獻。正因為有這樣一個域值的存在,使得“評估作者的修改能力”和“評估文稿的可修改空間”成為必要和可能。2.3.1準確評估作者的修改能力不能準確評估作者的修改能力,編輯在撰寫修改建議時就會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對作者修改能力估計過高,必然會對作者提出不切實際的修改要求,修改后的論文當然也不能達到預期目標。但如果評估過低,作者本可以繼續發揮的才能失去了發揮的機會,人未盡其用;稿件通過修改能夠提升的學術質量未能提升,文未盡其用。準確評估,使人盡其能、文盡其用,是“評估”追求的主要目標。編輯要幫助作者提升發表價值[2],幫助的著力點是評估,提升的空間就是作者的修改能力,理想境界是把作者才華“擠得水干油盡”[3-4]。當然,評估不是測量,更不是憑空猜想,所謂準確也只是編輯精益求精的主觀追求,而要達到此目標就要通過對稿件的仔細研讀,跟隨作者的寫作思路、分析作者的修改能力,需要耗費一番精力和思考。2.3.2測評論文可修改空間和內容測評論文的可修改空間是指編輯對論文的創新性和科學性進行總體評價,針對的是科研水平,以確定其有無或有多大提升空間。論文的可修改內容是指論文在寫作方面進一步完善的可能性有多大,針對的是論文的寫作水平,追求的是表達的完善。前者是從整體層面對論文的修改進行評估,目的在于形成一個可以指導具體修改的總體觀念作為指導性原則;后者是從具體內容切入,目的在于規范論文表達,在此基礎上分清哪些方面必須由作者自行修改,哪些方面編輯可以代為修改。原則上是修改任務應全部由作者完成,編輯只進行出版方面的規范化處理。在實際工作中編輯在構思修改建議時,首先要考慮文稿的可修改空間,即原稿有沒有修改價值、修改的價值有多大,進行整體判斷,在此基礎上再對作者的修改能力進行評估。一般認為屬于研究中的問題如創新不足或沒有創新性或科學性差其可修改空間不大,屬于寫作技巧問題如邏輯結構問題、語言表達問題則可修改空間較大;但從編輯價值增值的角度而言,前者若能找到修改空間其學術價值反而更大,在編輯實際中由于寫作技術問題掩蓋了文中的學術價值造成誤判的事例也時有發生,因此,正確評估文稿的可修改空間要在準確把握論文學術質量的基礎上進行。2.4快速讀懂,抓住要點。編輯要處理的稿件多,一篇文稿不可能耗費太多時間和精力,因此在全面理解原文的同時還必須要求快速,這其實也是編輯的基本技能之一。編輯在構思修改建議之前一定要快速且準確理解全文內容,而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把握全文要點。所謂要點,是指論文的創新性和科學性,這是科技論文學術質量必須具備的2個要素。期刊用稿的學術質量閾值既然在60到100分之間,“懂”就是不但要知道文稿已經說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它還能說什么。2.5尋找文中潛在的學術價值。尋找論文潛在價值是編輯價值升值的主要途徑。所謂潛在價值,是指隱藏在文中未被作者重視編輯也難以發現的學術價值。雖然這種價值不具有普遍性,于多數稿件中可能并不存在;但科學史研究表明,科學發現甚至重大科學發現有時具有偶然性,尤其是對于創新不足的學科來說科研中的任何蛛絲馬跡都不能放過。從另一個角度看待作者報道的科研成果、挖掘文中潛在的學術價值是編輯職能之一[5],這是編輯的難點,但也是最有價值的編輯行為,而且只有編輯才有這個機會。如果說作者是原創,編輯量的投入就是繼創,而科學史也證明繼創一點也不比原創遜色。例如,華羅庚撰寫《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時遇到的難題是受到《科學》雜志編輯的“暗示”得以解決的[6-7],此后學界再沒有報道過能起這種作用的編輯事例,是再沒有出現過這樣的編輯,還是再沒有人對編輯的這種職能重視過,很值得深思。暗示雖不等于挖掘,但其作用卻是間接的、前置的挖掘潛在價值行為。總之,想要把論文的可修改空間擴大就不能放棄文中任何有價值的東西。潛在價值有大有小,或有或無,但構思修改建議時這道工序不可省略。2.6科學對待同行評審意見。同行評議是科技期刊的通行慣例,科學對待專家的評審意見簡言之即是尊而不唯。審稿專家對相關科研領域知之較深,其評審意見具有權威性,最大值是可作為修改建議的根據,最小值是可供修改建議參考,編輯應當尊重。專家審稿不但能補足編輯知識的不足,作為第三方評價機制還可使稿件評價更客觀公正;但專家也會由于研究深度或學術偏好使評審意見產生偏倚,所以唯專家意見是從似不可取,而原封轉發專家意見、自己不置一詞的做法更值得商榷,這種做法不包含任何編輯價值,更談不上編輯價值增值。當然,另一種不考慮專家意見或干脆不請同行評議,完全從自己想象出發構思修改建議的做法亦不可取。總之,專家評審意見是編輯構思修改建議極為重要的知識資源,應當用好。2.7建議以書面形式為主口頭解釋為輔編輯給作。者提供修改建議時一定要以書面形式表達,因為高水平的修改建議能閃爍出激發作者靈感的火花,以書面形式提供可供作者反復閱讀、仔細斟酌。與書面形式相對而言,口頭表達即使經過深思熟慮也難免具有隨意性。之所以主張以口頭解釋為輔,是因為無論書面修改建議寫得多么完美,作者很有可能還存有疑問,在溝通中編輯需要口頭答疑解惑。
3修改建議的寫作原則
修改建議要以針對每位作者的修改能力、作品的可修改空間、可挖掘的潛在價值和便于作者理解的行文用語方式撰寫,兼有議論和說明2種功能,沒有也不可能有固定格式,但有3條原則在寫作時應當遵循。1)說理充足。要使建議起到比指令更強悍的作用,編輯可使用的最好工具就是說理。理由充足一方面可說服作者按照建議修改并堅定修改信心,另一方面也彰顯了編輯對論文的透徹理解及負責任的態度。2)語言要有較大感染力。編輯與作者是平等關系,修改的理由充足也不一定能起到所想要的作用,加上語言的較大感染力則有望取得最佳效果。所謂感染力就是語意上要顯示出說理的威嚴,語氣上要顯示出對作者的尊重,語言藝術上要有吸引力。3)文字表述要準確、簡練、易懂。準確就是編輯把自己的修改意圖準確傳達給作者,而編輯要想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在語言文字的組織上還需下一番功夫,關鍵不在于編輯自己想要做什么,而是能讓作者按自己的意圖去做。簡練,簡是簡短,編輯修改建議不是長篇大論,不宜過長;練是精練,最精練的程度是不能增損一字。實踐證明,編輯用語言文字表達自己的思想不難,難的是能針對“一文”、能讓“一人”具體理解自己的思想。好的修改建議的最佳境界是不僅一次退修成功,而且要修改至完美超值,同時要讓作者感覺修改難度不大。
- 上一篇:母嬰安全保障自查報告
- 下一篇:PDCA管理模式在電力工程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