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期刊發展和變革分析

時間:2022-06-17 05:10:26

導語:少兒期刊發展和變革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少兒期刊發展和變革分析

摘要:期刊在目前的出版市場中份額呈現逐步下滑的態勢,零售類期刊更是斷崖式下跌,近年來,很多知名期刊停刊、延長刊期的新聞屢見不鮮。而作為出版業中相對蓬勃的少兒領域,少兒期刊也面臨著同樣的困境。作為期刊出版從業人員,本文從四個方面對少兒期刊在當前環境下的發展變革做簡要探討。

關鍵詞:少兒期刊;出版環境;發展;變革

少兒期刊一直到21世紀的頭十年,都還有著相對不錯的市場環境,大量的訂閱用戶、枝繁葉茂的零售端、雪片般紛至沓來的讀者來信,讓期刊從業者有著較高的從業信心,內容質量上也有不少亮點。但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快速發展,互聯網、社交網絡的興起,商品經濟的極大豐富,物流、快遞行業的普及,無論是電子出版物、各類學習、娛樂軟件,還是同樣作為紙質出版物的圖書,都對少兒期刊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力。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大部分刊社或期刊,都把過去求增長、求利潤的發展方式,轉變為求生存、求突破的發展方式,力爭找到一條既可以發揮過去自身優勢,也可以跟上時代脈搏的變革之路。作為期刊從業人員,本人從四個方面,對少兒期刊的發展和變革拋磚引玉,探求未來的發展。

一、緊抓內容質量和作者資源,樹立品牌意識

探討少兒期刊的發展和變革,必須注意到,內容質量和期刊對應的作者資源,都是極為重要的。近年來,很多期刊由于自身效益下滑,稿費多年不變,造成編輯力量持續流失,作者資源的層次也在下滑。在動輒大手筆的互聯網新銳勢力夾擊下,很多作者追求更能體現自身價值的平臺,也是人之常情。因此,很多期刊陷入了發行量下滑和經營效益下降,導致編輯和作者穩定性不足,引起內容質量下滑,進而造成發行量探底的惡性循環。對于少兒期刊來說,只要有內容,作譯者、畫手資源都是至關重要的。在當前的期刊出版大環境中,作為經營者,要清醒地認識到,輕松就能約到專業資深少兒創作人員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互聯網的蓬勃發展、各種知識付費熱日益興起、各類直播講座鱗次櫛比,有能力的專業人士往往選擇更容易展現自己、回報方式更好的新興模式,而不是埋頭寫稿,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偶爾為之或許能夠憑借自己的個人魅力或是私交為期刊引來優秀作者的稿件,但作為連續出版物,需要長期而穩定的作者資源,以上這種方式,不具備可持續性。因此,在相對穩定而又可靠的作者隊伍建設上,一方面應該更多地尋找年輕的、有專業背景的作者隊伍。少兒期刊的讀者對象是青少年,年輕作者在語言風格、生活方式上更接近讀者群,加上有一定的專業背景,稍加訓練,就可以寫出合格乃至優秀的少兒文章。而這類作者,對在正軌出版物上發表自己的原創作品有一定名譽上的期待,自身社會活動也不太多,對雜志的稿酬比較容易接受,從而成為穩定的資源。從少兒期刊的特點來說,一篇文章往往不過一兩千字,不會過多影響全職崗位的作者日常工作和生活,因此,對于堅持做原創類少兒科普期刊的編輯來說,這類作者往往是穩定而優質的作者資源。另一方面,提升作者的稿費,也至關重要。實際上,在期刊出版物中,作譯者、畫手的稿費大部分是一次性,只要發行量企穩,其所占的比例并不大,因為幾百塊錢的稿費,而損失了一些優質的資源,對于長期的發展來說,是得不償失的。

二、積極介入新媒體內容運營,建立品牌平臺

近五年來,新媒體經濟在收益和眼球上都大有斬獲。少兒期刊要利用自己的內容優勢,積極介入,讓自己成為新形勢下的配角,并逐步成為主角,而不是旁觀者。少兒期刊的數字化出版,就目前的技術背景來說,和其他大眾類讀物有不同之處,原因在于少兒期刊大多圖文并茂,直接數字化、電子化后,放在手機屏幕上,并不會有好的閱讀效果,而重新調整版式,又等于重新編排了一本刊。科學研究證明,東亞地區人群的近視發病率很高,而中國的現代化也不過是近些年的事情。新一代父母多為80、90后,雖然接觸電子產品、網絡產品已習以為常,但對于這類產品所造成的近視、成癮問題仍有刻板印象。家長給孩子學習的首要選擇仍然是紙質出版物。而利用內容優勢,積極制作音頻、視頻,和AR、VR等科技公司洽談合作,利用抖音、快手等平臺,傳播內容,引導讀者了解期刊,擴大影響力,無疑是一種更可行的方式。例如,故事類期刊的很多內容,制作成有聲書,是非常適合進行二次推廣的,利用微信公眾號和期刊內頁的二維碼鏈接,是一種非常行之有效的操作方式,讓讀者在訂閱期刊或是購買一本期刊后,通過其中有用的音頻,產生再次訂閱和購買的欲望。同理,利用內容積極建立在讀用戶的平臺,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讀者品牌平臺,如微信公眾號、抖音號等,再利用平臺進一步經營,無論是前期宣傳期刊,還是中后期利用粉絲群宣傳其他產品、游學、培訓活動等,都有一定的幫助。

三、提升期刊的社會效益,積極申請各級資助

北京市自2019年開始,開展對期刊的社會效益考核,在嚴把導向性、正確性的基礎上,還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內容的考核:輿論引導與社會責任、出版與管理、規模與效果、黨的建設與人才培養。除了一些宏觀方面的要求,具體的操作細節上也值得少兒期刊進一步學習,如公益廣告、主題出版、新媒體應用、國際傳播力等等。而這些方面,過去很多少兒期刊沒有意識到,或者不夠重視。在當前社會效益考核日益嚴謹的今天,需要拿上議程。從另一方面說,市場化的期刊,也需要走好教育和社會意義的路。提升內容的剛需性,將社會意義提升到辦刊宗旨的層面。只有走好社會效益,在期刊各項評獎活動以及基金資助活動中,發揮自身的優勢,才有可能得到國家對于優質內容出版物的各項評獎和基金認可。2019年,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就開展了科普期刊分級和優秀期刊評選的活動,顯然在這類活動中,最看重的并不是銷售量和推廣活動的力度,更多的是內容精品化,以及前面所說的社會效益。而在未來,這些評選所帶來的直接投入和間接支持,是值得期待的。

四、拓展營銷渠道,延伸出版物形式

傳統的期刊銷售渠道,無外乎訂閱和零售兩類。訂閱主要包括郵局、校網,零售主要是分布于全國的報刊亭。但近五年來,郵局的業務規模急劇萎縮,校網經銷商也存在大量轉行和萎縮的趨勢。報刊亭隨著各個城市整頓市容市貌,數量和在報刊的銷售規模上,可以說是斷崖式下跌。這也是造成目前期刊困境的主要原因。對于這種普遍性的情況,多數刊社往往難以承受。但另一方面,也要主動求變,找到新的機會和方向。比如,近三年來,筆者主編的《環球探索》期刊,就通過雜志鋪線上訂閱和社群渠道的團購,拓展了每期近三萬冊的銷售,僅增量而言,在全國期刊目前的銷售狀況來說,也算不俗。同時,期刊也應該跟進出版物的形式,近年來,全國的少兒圖書銷售仍然是穩中有升,應該利用這種態勢,積極將期刊中的內容做成期刊書或整合為少兒圖書,利用資源開拓新的市場。

五、結論

少兒期刊要想在當前環境下生存、發展乃至突破,更多的是要認清方向,樹立品牌,融入新媒體生態圈和提升社會效益,同時,要在渠道資源上,跟進出版物形式,積極拓展新渠道,探索期刊出版和發行的新形式。

參考文獻:

[1]譚雪靜,陳溥遠.關于我國科技期刊發展現狀的思考[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9-15.

[2]張翠,陳蘇.本土經典少兒期刊的困境與對策[J].編輯學刊,2015-03-15.

作者:何況 單位:童趣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