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初審和外審工作要點

時間:2022-09-10 03:03:14

導語:科技期刊初審和外審工作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技期刊初審和外審工作要點

一、引言

科技期刊的編輯工作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工作,由于科技期刊的專業性較強,涉及的專業術語多、公式多、圖表多、參考文獻多等,所以對編輯人員的要求較高,期刊編輯不但要對編輯的標準化知識非常熟悉,還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目前國內大多數科技期刊都遵循三審制,即初審、外審、終審,三者缺一不可,而初審是編輯工作最基礎的環節,初審是編輯根據辦刊方針、專業范圍、學術水平、稿件的寫作質量等對稿件進行篩查,決定稿件的退稿、修改再投或發給專家外審。初審工作可以淘汰不符合本刊刊登要求的劣質稿件,保證給專家送審的是質量較好的稿件,減少了審稿專家的工作量;需要送審的稿件減少,也能減少編輯的工作量,節省編輯部的開支;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縮短稿件的處理時長。外審是指由編輯部請其他單位的同行學者進行審稿,從學術和專業的角度為編輯部判斷稿件的學術水平、技術先進性、創新性、內容的實用性等,從而幫助編輯部做出判斷,如稿件是錄用、修改后錄用還是退稿。本文結合自身的工作情況,對科技期刊稿件初審和外審工作的主要內容和遇到的問題進行總結分析。

二、初審工作的主要內容及應注意的問題

初審時應對稿件進行認真細致的審讀,了解稿件的內容、章節結構,分析稿件的優缺點,對稿件的技術先進性、創新性、實用性等進行初步評價分析。稿件初審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一)對收到的稿件進行學術不端檢測

結合本刊的情況,目前,稿件都是通過投稿系統進行收稿,從投稿系統收到的稿件首先要下載并進行學術不端檢測,登錄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上傳稿件進行比對,查看稿件是否存在重復發表、抄襲等情況,檢測系統對抄襲的文字標紅,文字復制比率較高的稿件直接退稿或根據情況讓作者根據檢測報告單修改后重投。對于文字復制比率,每個科技期刊的標準不同,《電力信息與通信技術》雜志初審時要求是文字復制比率小于30%,大于30%的有抄襲嫌疑。但應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遠大于30%的稿件,一般直接退稿;30%左右的稿件,則根據文章內容和檢測報告單的情況退稿或者讓作者修改后重新投稿,對照檢測報告單,如果文字重復的部分涉及文章的核心內容,則直接做退稿處理;對于選題符合要求的,如果文字重復的部分是一些常用的定義或者常規的方法,則建議作者改成引用文獻的方式或者刪除一些不重要的內容,從而降低文字復制比,再進行投稿。

(二)進一步閱讀整篇文章進行取舍

通過學術不端檢測系統檢測的稿件,不一定符合要求,還要進一步對稿件的內容進行審核。(1)首先看稿件的選題是否符合本刊的刊登范圍,對于不符合刊登范圍的稿件直接退稿,建議其改投他刊。(2)看稿件的字數是否達到期刊要求,對于字數較少但選題較好的稿件,建議作者擴充內容后重新投稿;選題一般且字數少的文章直接退稿。(3)看稿件是否規范,首先看摘要、關鍵詞是否符合要求,摘要是否能夠表達論文主要內容,是否是按目的、方法、結果、結論的結構寫的;再看圖表格式是否符合要求、是否規范,最后看參考文獻的著錄是否符合規范,文獻數量是否達到本刊要求,文獻是否在文中相應位置標出。如果文章內容格式較亂,不符合期刊規范,建議作者下載雜志投稿模板,按照規范修改后重新投稿,或者通過電話與作者溝通,指導作者如何修改文章。(4)閱讀全文,看文章標題是否與主要內容一致,是否能反映文章中心論點,文章是否重點突出。文章標題不能反映中心論點的,可讓作者修改后重投或者根據情況退稿;看文章的語言表達是否流暢,結構是否層次分明、設置合理,對于結構不夠合理、層次不清楚的地方,給作者提出相應的修改意見或者退稿;還要注意文章中一些數據和圖表是否涉密,應提醒作者這些內容是否需要保密。

(三)初審工作應注意的問題

(1)在初審過程中,有些稿件第一印象感覺不符合要求,格式不規范,編輯在初審時要對這樣的稿件仔細閱讀,不要隨意退稿,要把內容質量尚可但寫作質量不合格的稿件讓作者重新修改后再送專家外審,這樣使文章更加規范,也讓審稿專家能輕松地審閱文章,縮短專家的審稿時間。同時,也可減少編輯在后期對文章進行編輯校對的工作量。(2)初審時對稿件的取舍要松緊適度。如果初審時對稿件的審核不嚴,會導致一些質量不好的稿件進入外審階段,不僅會增加編輯和審稿專家的工作量,也會讓質量較好的稿件沒有得到及時的處理,對后續期刊刊登文章的質量也會產生一定影響,進而影響到期刊論文下載和被引等指標;審稿專家花費大量的時間在質量較差的稿件上,可能會讓專家對期刊的稿件質量標準和編輯部的工作態度產生懷疑。如果初審時審核較嚴,可能會使待刊登的稿件減少,稿件較少時甚至將影響出刊,也可能會讓作者覺得期刊比較難被錄用,進而轉投其他期刊,使期刊收稿量減少。

三、外審工作的要點及應注意的問題

(一)選擇合適的審稿專家

初審通過的稿件,可進入下一階段,即專家外審。專家外審是確保期刊質量的關鍵。送專家外審的稿件,首先要刪除作者姓名和單位,再通過投稿系統發送給專家外審,在選擇外審專家時,找與文章專業最相近的專家。通過搜索關鍵詞在采編系統的審稿專家庫中查找專家并送審。當審稿專家庫中沒有相關專業的專家時,可以參考稿件后面的參考文獻,有時參考文獻中會有相關專業的專家,找到相關的專家,通過中國知網或其他文獻收錄網站搜索該專家已發表的文章,了解該專家的研究方向,進而找出合適的審稿專家;也可以讓作者推薦合適的專家;或者找期刊的編委推薦合適的審稿專家。經過給專家經常送審稿件,可以了解到該專家的審稿范圍、是否按時返回審稿意見、審稿態度和審稿意見是否翔實,決定以后是否可以經常送審。

(二)擴充和更新審稿專家庫

審稿專家庫要不斷完善和更新,在日常的工作中,可以關注一些投稿的作者,了解他們的研究方向和學術水平,并從中挑選出一些有較高學術水平及態度認真的審稿專家;本刊給專家送審稿件的審稿單中,有一項是讓審稿專家推薦相關專業的專家,有的專家返回審稿意見時會推薦相關領域的專家,并有該專家的聯系方式,編輯部與專家聯系,經這些專家同意后,將他們加入審稿專家庫中。大部分專家都能認真的完成審稿,但也有少數的專家對審稿工作不重視,審稿意見不夠詳盡,缺少對稿件如何改進的意見;有的專家可能是工作太忙無法按時返回審稿;有的專家可能年齡大而對審稿工作力不從心。所以要在平時的送審中,及時總結分析各專家的審稿情況,對那些不能按時返回審稿或不認真的專家進行調整。審稿專家隊伍的擴充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應根據實際情況及時進行調整,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反映多學科、多專業交叉和技術手段不斷創新的學術論文越來越多,在平時的工作中應多積累,把專業基礎扎實、知識面廣、工作效率高、公正無私的專家和學者們吸收到審稿專家隊伍中。

(三)應注意的問題

(1)給專家送審文章時,稿件不宜過多。每次有相關稿件,編輯想到的都是那些審稿速度快、審稿質量高的專家,但專家平時工作較忙,審稿只是利用業余時間,如果送審的文章過多,會給專家的正常工作造成影響,也會影響稿件的審稿周期和審稿質量。因此,送審時要掌握好給專家送審稿件的數量。(2)送審的稿件的專業范圍應符合專家所研究的方向。給專家的稿件如果不是他所研究的范圍,專家拒審,編輯再重新找專家使稿件的處理時長變長。(3)稿件送審后要及時提醒專家審稿。對每篇稿件限定審稿時長,本刊要求專家一個月內返回審稿意見,但有時專家可能工作太忙沒及時查看郵件或送審郵件根本沒發送成功,所以要在兩周左右時郵件或電話及時提醒專家查收郵件并審稿,在一個月左右時催專家按時返回審稿意見。(4)還要給予專家們一些精神鼓勵,每年年底根據各專家的審稿情況對那些審稿時間短、審稿意見詳盡并認真負責的專家發放證書,肯定專家們的工作。

四、結語

編輯工作是一項實踐性較強的工作,做好這項工作需要有豐富的知識及經驗。初審和外審工作對稿件的后續編輯校對以及最終出版都會產生一系列影響。作為科技期刊的編輯,要有強烈的責任心,要不斷地積累經驗,向有資歷的同事及科研專家請教,提高自身對稿件的判斷力,不斷優化初審和外審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審稿流程。也要不斷地學習新技術、新知識,緊跟時展,掌握最新技術發展趨勢,用嚴謹的態度對待每一篇稿件,為期刊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