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發展和民商法探討
時間:2022-02-10 03:50:10
導語:電子商務發展和民商法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網絡技術的進步,商品貿易形勢出現了新的格局變化。電子商務作為新興的貿易模式,不僅增加了商品貿易的渠道,還挑戰了傳統貿易模式和現有民商法條款。為了確保電子商務的有序開展,就必須對民商法相關條款做補充和創新,以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文章簡述了電子商務的運行進程,討論了民商法在電子商務發展中的重要性以及所面臨的挑戰,并就民商法的創新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民商法;電子商務;民商事主體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和推廣,網絡交易已經逐漸為社會所廣泛接受。電子商務不但將線下交易轉變為線上交易,還擺脫了傳統貿易中時間和空間的束縛。在電子商務的交易中,電子數據的交換取代了傳統交易中的商品實物、圖像、文字等交易元素,使得交易的主體、環節和形式產生了許多的變動。需要對民商法有關條款做出補充和創新,以確保電子商務規范有序的發展。
一、電子商務發展中民商法創新的作用
民商法包括民法和商法兩部分,前者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基本法律規范,其作用主要在于保障個人利益;后者是由商事交易習慣形成的商品交換規則,可以將其視為民法的特別法。通過民法和商法的共同作用,商品經濟交易的關系能夠合理的調整。當前,電子商務已逐漸融入社會的各個角落,也給人們帶來了便利。為了順應時展的需求,民商法就必須應經濟發展的需求而進行改進和完善,要對那些不符合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條款做創新性調整,以降低和杜絕相關條款中存在的漏洞,確保社會經濟活動的有序開展。
二、電子商務的運行過程
(一)買賣雙方交易之前的信息交流。在商品交易之前,交易雙方需要就交易的細節進行充分的溝通,以避免因細節的疏漏而造成交易失敗。在網絡交易不斷發展的形勢下,買方可根據自身的采購計劃來決定采購的商品及目標價,然后將這些商品采購需求上傳到電子商務的交易平臺。賣方根據電商平臺提供的商業線索,來對買方的商品采購信息進行分析和研究,然后篩選出符合買方采購計劃的商品并發起交易,買方核實賣方的商品符合采購需求后支付貨款,賣方通過物流配送將貨物交付至買方,從而完成交易。(二)談判和簽訂合同。買賣雙方在商品交易時,需要就商品信息、貨物交付、款項支付等相關事項進行磋商,并在誠信、自愿的基礎上完成談判并簽訂合同。交易雙方在談判時,要對各種交易細節和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磋商,以確保交易的成功完成。合同內容中的每個條款都要做到清晰無歧義,例如,商品的質量和數量、價款、交易保證金及尾款的支付方式、商品的交付條款、商品的售后條款等。交易雙方要明確交易可能涉及的各個問題之后,方可決定是否訂立合同。(三)合同履約過程中的監管。當交易合同簽署以后,賣方要根據條款約定履行合同,安排生產和發貨,同時還要辦理相關的手續,比如繳納物流保險、繳納稅金、商品質量第三方檢測等等。然后,將商品打包完畢后交由物流公司運送到買方指定收貨地址。在電子商務的交易過程中,由于買賣雙方沒有像傳統交易那樣當面驗貨并支付貨款,而是通過電子商務平臺來進行操作。因此,要強化對合同執行狀況的監管,要按照合同規定對違約方給予相應的懲罰,以確保交易雙方的合法權益。所以在民商法條款創新過程中,首先需要合理界定電子商務的主體范圍;其次,要根據電子商務的交易特點,對買賣雙方及時履約作出相應法律規范及違約的制裁條款等,如此才能保障電子商務的有序開展。(四)合同的履行和補救情況。在合同履行過程中,賣方要提前為商品辦理保險及質量檢測,并交納相關稅費,然后由物流公司來完成商品的配送。在商品配送過程中,交易雙方可使用相關的電子跟蹤設備來進行追蹤。當合同履行完畢后,銀行或第三方支付平臺方可按照合同約定來支付貨款。在電子商務的交易過程中,合同貨款的支付必須處于銀行或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嚴格監管下,當合同順利完成時方可完成支付,同時出現的違約問題應給予相應的懲罰。由此可見,電子商務的交易流程并沒有脫離傳統的民商法范圍,而只是對交易的形式做了一些變動。所以,在對電子商務的民事主體實施認定時,民商法要對所涉及到的交易關系予以完備,以確保買賣雙方的經濟利益。
三、電子商務的發展對民商法提出的挑戰
(一)出現新型民事主體。電子商務是一種新興的經濟形式,與傳統形式相比有著許多的不同。就民事主體而言,增加了中間交易平臺、物流配送等人員。這些交易主體在電子商務中的法律地位并沒有得到相關法律的明確界定,從而可能造成他們的正當權益受損,也可能因為缺乏對他們行為的法律約束而導致其他交易方的合法權益受損。同時由于網絡交易的虛擬性,商品交易的安全性也存在安全隱患。(二)電子商務中的商業行為不夠規范。電子商務的交易流程大多建立在互聯網的基礎上,比如電子合約、網絡支付等各種交易形式的應用。這些盡管和傳統交易形式有所不同,但其交易的本質確是一致的。但是,電子商務在發展時也出現了許多問題,首先是合約文件的保存問題,傳統交易的合同及相關單據大都以紙質文件的形式保存起來,合約雙方都可以妥善保存這些紙質合約文件,并在必要的情況下依據合約內容進行磋商。與紙質合約文件相比,電子商務的電子合約缺乏適合的載體,在合約保存及合同效力上存在一定欠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1.簽字環節。在傳統交易模式中,交易雙方要在紙質合約文件上簽字確認。在電子商務的簽約環節中,買賣雙方使用通信設備,就交易雙方的權利、義務、交易細節等合同條款進行磋商,然后通過數據信息交換來實施簽約及數字簽名。在這一簽約環節中,并沒有完成紙質文合約件的簽署,其簽字形式的合法性存在一定的爭議。2.支付方式。在傳統交易模式中,合同款項通常是以現金或支票方式支付,而電子商務的交易支付方式一般是網上銀行和電子貨幣,這種網絡支付方式在法律方面還有著一定的不足,同時還存在交易的風險。(三)交易范圍的擴展和交易方式的轉變。電子商務是扎根在網絡的基礎上,由于互聯網有著虛擬性、無地域性等特點,交易雙方只要具備網絡交易的技能,就可以進行電子商務,而無需進行面對面的交易磋商,這使得網絡交易的范圍在不停擴展。但是,不管是買賣雙方的交流磋商,還是商品交易的具體操作流程,其全部過程都需要互聯網技術來實現。電子商務如果離開了互聯網,其交易就無法進行。然而網絡交易中有些安全方面的漏洞,如果使用的通信設備出現安全性問題,可能會給交易帶來安全方面的問題,而相關法律條款的不完善,也不能確保交易雙方的經濟利益。
四、電子商務引起的民商法的創新
(一)電子商務民商事主體地位的明確。電子商務是新型的商品交易模式,在其交易過程中牽涉到多個方面的經濟利益。例如,電商平臺服務商、供貨商家、采購方、物流配送等。這些新民商事主體的形成,也帶來了新的法律問題。首先,電商平臺準入條款的不健全,在平臺商家的準入條件、主體資格、經營范圍等方面有所欠缺。在傳統的交易模式中,經營主體需要經工商部門登記注冊并取得營業執照,才能在經營許可范圍內從事商業活動。因為互聯網的虛擬性特點,商家在網絡上是以虛擬的方式存在,人們無法確定其經營主體是否符合經營資質標準。因互聯網的無地域性特征,其經營范圍能夠脫離行業、區域等束縛,實現多樣化的經營活動。假如使用傳統民商法來界定電商的經營領域,則會對電子商務的便利、高效的特點構成負面影響。其次,網絡交易涉及到的民商主體之間的關系不夠明晰,權責劃分不夠明確。從民商法的角度而言,電子商務在本質上和傳統交易是相同的,其本身也是民商事主體之間就某個商品或服務而進行的權責約定。由此可見,現有民商法有關民商主體權利義務的法律規范,也可以適用于電子商務模式。但由于電子商務在交易空間、交易主體、交易行為方面的虛擬性,使得其權利義務關系難以實現法律的確認,對此,民商法應針對電子商務的這一特點在立法上加以補充和完善,使得發生糾紛時能夠有法可依。(二)安全認證方面的問題。雖然電子商務擺脫了時空的束縛,讓人們能夠享受到網絡交易所帶來的方便快捷。但由于電子商務模式建立在網絡的基礎上,其交易的安全性也會受到來自互聯網的威脅。首先,由于網絡交易中,電子合約等取代了紙質的合約文件,當出現交易糾紛時難以取得具有法律效力的依據;其次,電子商務的數據信息在真實性方面存在不足,許多數據信息并沒有相應的實物做參考,能夠被輕易修改,其信息的有效性得不到保障。另外,電子貨幣在完成交易時具有不可逆性,如果發生交易糾紛很難追回,導致出現了各種網絡欺詐問題。針對電子商務中遇到的安全問題,許多國家采取了通過認證中心來解決,但認證中心的地位及其所承擔的義務必須得到法律的認可,因此,民商法需要按照電子商務的特點做出相應改進和完善,對交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出認證,以確保網絡交易的順利完成。(三)權利救濟的仲裁機制。由于電子商務擺脫了區域的物理束縛,網絡交易的主體可以來自于世界各個地方,這種交易方式擴大了交易的范圍,推動了社會經濟的進步。但是,由于網絡交易本身所具有的安全威脅,一旦出現違約情況,就較難收集到足夠的法律依據來保障自己的正當權利。因此,國家有關部門需要健全網絡信息實名的相關法律規范,并實現網絡數據信息安全方面的監督管理。另外,要對民商法中的書面合同做創新式改造,從而推動電子商務的前進,確保網絡交易的安全性。(四)加強電子商務法的制定。法律能夠規范和保障社會經濟行為的有效性。目前,國內有關電子商務的法律法規還需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要擺脫民商法中陳舊條款的束縛,按照電子商務發展的特點對相關法律法規進行改進和完善,制訂出適合國情的法律規范,以確保電子商務法律規范的實時性和有效性。另外,在電子商務技術方面,要構建嚴格的識別系統和相關監管體系,以便提高網絡交易雙方真實身份識別的有效性,推進電子商務的規范有序發展。(五)堅持電子商務法律建設與國際接軌。由于互聯網本身沒有國界,電子商務的貨物、服務的交易范圍不僅僅局限于國內,其交易的主體、內容、方式還有著國際性的特點。因此,在健全相關的民商法條款時,要對國際上成熟的法律體系進行引入和借鑒,以WTO規則為依據明確安全認證、單據、支付規則、交易條款等,從而實現與世界電子商務的接軌。
五、結語
電子商務的出現補充和完善了國內的社會經濟體系,也為民商法的創新帶來了機會和挑戰,民商法要順應時展的需求,對法律適用的范圍、調整主體、權利義務關系、救濟機制等不斷調整和完善,從而起到規范市場經濟交易行為,推動電子商務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杜可清.電子商務的發展與民商法的創新.法制與經濟(下旬).2014(6).
[2]陳佩利.電子商務的發展與民商法的創新.法制博覽.2015(35).
[3]劉甄論.高科技時代民商法的創新.經營管理者.2014(8).
作者:于巧 單位:山東元鼎(城陽)律師事務所
- 上一篇:電子商務消費者權益合同法保護探討
- 下一篇:林業種植在環境改善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