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職能文化內涵及影響
時間:2022-11-15 08:18:36
導語:司法職能文化內涵及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清初,河南地區不設總督,以河南巡撫統領豫省各級官吏。河南巡撫節制布政、按察二司,對地方行政、稅賦征收、刑名司法等領域具有領導權威。河南巡撫擔負著統領地方政治的職權,司法職責是重要方面。在豫省地方司法實踐中,河南巡撫的司法職能具有突出地位,作為地方最高級別的審判機關,統領整個地方司法機關,責任重大。其司法職能的文化內涵對地方政治產生深刻的影響。
一、清初河南巡撫設置及其司法職能
河南地處中原腹地,人口眾多,土地肥沃,是農耕文明發源的重要地區,唐宋以來承載著輝煌的政治文明,進入明清更成為傳統政治文化的堅強堡壘。加之境內民族關系較為單一,滿蒙貴族與漢族民族觀念差異以及傳統社會中內在矛盾已相當突出,故中原之地是清廷入關后著力經營的地區,是最早設置巡撫的省份之一。清承明制,清廷在河南先后設置巡撫與提督,順治元年,羅繡錦任河南巡撫。乾隆五年(1740),領河南巡撫兼提督銜。清初河南巡撫已由明代朝廷臨時派遣而變為固定常設之封疆大吏,佩戴欽差式關防,分寄著朝廷重任,綜治一方。地方督撫與部院官僚形成完整的體系,維系著國家政令統一。“所謂中央官廳,總括一切政務,酌定國家制度典禮以頒布付之督撫,督撫遵照其準則,施行于該地方之政務,是為原則。”[1]228河南巡撫是“分省設撫,跨省置督”體制的早期代表。河南巡撫作為豫省的最高地方長官,轄區固定,職責明確。“掌宣布德意,撫安齊民,修明政刑,興革利弊,考核群吏。”[2]卷116職官志.3336承擔著執行國家典章制度和統領地方的重任。除此之外,地方巡撫的司法監察職能非常重要。在司法活動中,豫省地方官員出現違法尚不構成犯罪的行為,河南巡撫對其具有處分權力,除主要參照《六部處分則例》和《大清會典》中的“吏部”部分外,在律無明文、例無實載的情況下,巡撫可以自由量裁,原則遵守例無正條則引律,律無正條則比議,無可比則酌議。巡撫的司法行為更多地是一種外力,作為中央權威在地方的代表,作用在地方司法實踐中。不但省一級的布、按二司要受督撫的節制,就是道、府長官于重要事情也要請示督撫而定奪[2]卷116職官志.3356,豫省官方權力強大,巡撫對地方司法活動的干預能力尤為突出。
二、清初河南巡撫司法職能的文化內涵
河南巡撫司法職能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代表中央朝廷實現對地方的統治權威。河南巡撫直接處理的司法案件較少,但此類司法案件意義重大,影響著地方司法活動的形態,推動地方司法朝著政治需要方向發展,是地方司法文化的風向標。河南巡撫嚴格執行案件的結案、上報程序,監督地方司法機關按時按律迅速結案,掌控著案件的時空分布,成為地方司法活動的內在引擎。1.河南巡撫親自提審案件是地方司法文化的風向標。河南巡撫親自提審案件,維護司法活動的基礎,嚴厲處置挑戰政府合法性的逆案,是地方司法文化的內在核心。河南巡撫關注的案件非常具有時代性和典型性,此類案件成為地方司法監控的重要對象。明末農民軍、地方土寇、反清復明之士的顛覆性有目共睹,他們的活動足可以撼動整個河南的穩定局面,在司法力量微弱的情況下,他們的傾覆性最為彰顯,而司法案件的正面效果也就最弱。順治十五年(1658),河南“光山叛仆妄傳奉旨放仆,糾聚黨類,挾刃操戈,通主退約,延至商、固等縣,群起效尤。猖狂之勢,幾同倡亂”[3]312。反清活動嚴重地影響和腐蝕了司法活動的權威基礎,遵守法令的意識未能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同。為改變這一局面,河南巡撫首要問題就是要嚴厲鎮壓。時河北初定,河南五府余寇未靖。寶豐宋養氣、新野陳蛟、商城黃景運等各聚數千人,侵掠城邑。景道檄總兵高第、副將沈朝華等分道捕治,誅養氣等。四年,鄖陽土寇王光泰率千余人犯淅川,景道遣參將尤見等與總兵張應祥合兵擊卻之[2]卷240吳景道傳.9540。河南巡撫彰顯打擊反清勢力案件的正面效果,將其外在表現置于其他所有案件之上,不只是凸顯逆案的優先處置地位,而且是司法重要性的外在表現,案件出現的頻率、重視度都要求巡撫加以干預。中期以后,各種力量的角逐加強了巡撫親自提審案件的復雜程度和社會影響度。河南巡撫田文鏡主政河南時,就與地方士紳發生激烈的矛盾,又與直隸總督發生爭執。乾隆二十二年(1757)的彭家屏案,突出顯示巡撫在地方司法場域方面的支撐作用,使得原本常規的案件演變成為驚天大案。某些司法案件在地方司法體系中具有獨特的文化內涵,地方巡撫多親自追查審理,充分發揮此類案件的政治含義。這些案件在司法案件中被正面凸現出來,招來大量人力、物力的關注,并持續保持優勢,直到別種性質的案件重要性被顯現出來。巡撫是地方司法場域的基石,保證司法案件重要性鮮明地彰顯出來。2.河南巡撫在文牘行移過程中是一個強有力的支點。司法案件在文牘行移過程中受到監督,是有法可依的重要方面。河南巡撫督促地方迅速結案和監督刑罰執行,維護司法公正,促進文牘行移產生結點,巡撫是監督文牘行移的一個強有力的支點。總督、巡撫的司法職能是:督促所屬按限結案;督促、查檄地方終審、具題等項;審批徒刑案件及按察司經復核沒有異議的案件,確無異議即可執行。另外,對于軍流刑的案件復核,如無異議,報告刑部;對死刑案件,進行復審,作出“看語”,專案向皇帝具題。[4]224督促審案迅及、詞訟速結,遵循對狀詞持“不輕準”這一原則,意圖是促進民間和解息訟而抑制訟師借訟興風。至于講求審案迅及、詞訟速結,則是從訟者的利益著想。清代河南巡撫尹會一在《撫豫條教》“飭速結案”中說:“本都院報閱各屬案件,命盜等事,例限綦嚴,尚知邑勉辦理。至于外結事件,一詳之后,累多不覆,則州縣自理詞訟更可知矣。不知事犯到官,原被證佐有數人,各有生理,訟事一日不結,即一日不能脫身。差役借此索詐,書吏從中舞弊,土棍構釁生波,莫不由延擱而起,故訟未結而家已破者有之。”[5]卷1.6提出延遲詞訟結案造成的巨大社會危害性。巡撫常常督促地方官迅速結案,以減少案件文牘在行移中的種種弊端。清初河南巡撫重點打擊地方土寇、叛民,帶動了地方司法關注社會秩序的穩定,滿足了清初地方政治的需要。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穩定的基本實現和地方司法文化秩序的構建,河南巡撫不斷地提審一些新的案件,地方司法文化發生改變,社會重要的監控對象由反清活動逐漸轉為不同階層的紛爭。在這種轉變過程中,河南巡撫對地方司法的執行力和地方司法文化的重構有推動和強化作用,體現出法在于行,避免司法廢弛和流于形式。
三、河南巡撫對清初豫省地方司法的影響
清初,豫省地方社會動蕩,民生凋敝,社會秩序亟待恢復。河南巡撫在恢復豫省社會秩序上發揮重大作用,其一舉一動都牽動整個地方社會,起到示范和形塑作用。河南巡撫具有崇高的司法權威,同時具有統攝整個司法系統,對清初豫省地方司法影響巨大。1.穩定社會秩序,為司法活動提供有利的環境。河南巡撫擔負著維護地方社會秩序的責任。在歷任巡撫的努力下,清廷對河南地方的統治得以確立,巡撫在地方社會中積極作用逐漸凸顯。河南巡撫維護社會穩定。社會穩定,是社會正常運轉的前提和基礎。一個良好的司法環境,對于統治者和社會都有重大意義。有清一代,河南巡撫都在不遺余力地以保持社會穩定為己任,爭取本土居民的支持,擴大清廷的統治基礎,清初,清軍勢力剛剛在河南地方扎根,最為迫切的是統治穩定問題。一方面調兵征討各地土寇,一方面搜羅薦舉河南各地人才,就連負有誤國之罪的前朝兵部尚書張縉彥也被河南巡撫推薦[2]卷262魏裔介傳.9888。順治二年(1645),吳景道就任河南布政使,不久擢巡撫,維護地方秩序,打擊土寇最為得力,其平定河南地方匪亂,《清史稿》中有詳細的記載。羅山土寇張其倫據雞籠山寨,景道遣都司朱國強、佟文煥等督兵討之。曹縣土寇范慎行等煽寧陵、商丘、考城、虞城、儀封、蘭陽、祥符、封丘諸縣土寇,并起為盜。景道檄第督兵討之,殲寇數千,獲慎行誅之,余眾悉潰散。八年,商州土寇何紫山等掠盧氏,走商南。景道檄應祥督兵討之,寇盡殲[2]卷240吳景道傳.9540。清廷對地方武裝反叛的嚴厲鎮壓,清除了危害社會穩定的不安因素。不僅如此,還進一步加大對頹廢地方政治的整頓力度,革除地方弊政,消除政治方面的危害因素。徐潮,康熙三十九年(1700)授河南巡撫,在赴任之前,皇帝對他提出要求:“河南火耗最重,州縣多虧欠,爾當籌畫禁止。”徐潮就任河南巡撫后,“令火耗無過一分,州縣私派,悉皆禁革。南陽承解黑鉛,衛輝辦兌漕米,向皆假手胥吏,恣為侵漁”[2]卷276.徐潮傳.10070。徐潮悉心籌畫,宿弊悉除,地方吏治得到刷新。巡撫擔負懲治腐敗的責任。腐敗是社會痼疾,是導致社會結構衰退的重要根源。“明諸臣方尚貪酷,虐民罔上,必有圣主應天而興”,“明文武將吏皆以賂得,無謀無勇。又以貪故,餉減器窳,兵不用命”[2]卷237.孟喬芳傳附張文衡傳.9481。前朝以貪酷亡國,新興的統治者必然借鑒教訓,多次提出立法懲貪。順治時,皇帝也發出上諭,“朕以有司貪虐,命督撫察劾。乃閱四五月之久而未奏聞。毋乃受賕徇私,為有司所制,或勢要挾持,不敢彈劾歟?此盜賊所由滋,而黎民無起色也。其即奉行前詔,直陳無隱”[2]卷5.世祖本紀二.125,鼓勵地方督撫懲貪。為了加強懲治社會蠹政,中央朝廷也想通過派遣巡按巡察地方吏治,但是制度不健全的情況下,派遣手握重權的中央官到地方,有時候反倒不能很好地整頓吏治,順治年間巡按屢興屢廢。地方吏治更加倚重督撫大員。河南巡撫維護吏治清明,宣揚公平、正氣,剔除官場黑暗,是維護社會公正的重要防線。只有在一個公正的環境中,社會才能和諧穩定、健康發展,人民才能安居樂業、各得其所。巡撫吳景道,“敦行儉樸,慎守廉隅,吏治肅清,民生樂遂也”[2]卷268.田六善傳.9982。巡撫的表率帶動了地方政治局面的好轉和司法的公正,同時,州縣官處理地方政務也逐漸注重追求公平與正義。2.引導豫省司法機關,保證地方司法有序開展。河南巡撫在本省司法領域具有崇高的地位,擔負有統領豫省司法機關的職責。清初,地方上保留巡按一職,特別注重于審判事務,每省一名。凡案件由按察司復核后,報巡按審核,巡按審核無異,再聯銜督、撫上奏。鑒于撫按職權疊加,容易發生矛盾,順治十四年(1657),有官員建議將督撫的司法職能轉移給巡按。“督臣之設原為剿寇。若刑名錢谷,藩臬司之,撫按核之,足矣。請自今督臣宜責以專意辦賊,不效則治其罪,庶寇氛平靖有日也。”[6]卷112.順治十四年冬十月庚午朔條沒有獲得批準,“章下所司”,督撫官員的司法職能不容動搖。順治十八年停止巡110按,中央問刑官廢止。巡按廢止之后,康、雍、乾歷朝都有人建議恢復“恤刑”(巡按)一職“詳察”各省已結命案有無冤抑,或為州縣增設副職專司命案,但被部駁斥,沒有實行[7]卷93刑政四,陸祚蕃《請復差恤刑之官疏》.3305。省級具體的司法職能由按察使司執行,主管一省刑獄案件。按察使司行使職權,在程序上必須通過督撫認可,方才有效。按清朝的有關規定,按察使司負責審理自理案件,“限一月完結”。其自理案件有兩個方面:一是審理督撫、藩司、學政、提督及本司衙門書吏、差役等人的輕微刑事案件;二是審理所屬州縣上控的詞訟。按察使司最為重要的司法職能是復審府級上報的刑案,對徒刑案卷進行復核,對軍流、死刑犯進行復審,書寫“看語”,上報督撫。此外,按察司還主持全省的秋審和管理獄政事務。這些職責都必須上報督撫,接受督撫統領。巡撫與巡按職責疊加與矛盾,最終以巡撫取代巡按而告終。巡撫對地方司法的統領權確立,領導地位不容置疑。省級司法機關———按察使司行使職能時,必須接受巡撫的管轄。河南巡撫統領豫省按察使司,監控本省司法系統各環節。3.整頓吏治,通過考核權干預地方司法。清代首位河南巡撫羅繡錦在清除戰時臨時委任在屬各官,如蓄謀叵測之李尤龍,違旨查盤之王夢桂等后,開始糾察庸玩有司,以懲吏治事,參劾州縣官多員。武陟知縣周應選“才疏四應,遇事張皇,且于量地之荒熟不明,致民屢吁”。溫縣知縣薛溥,“當豫王遣運金帛之日,需車需牛,漫無措備,任道府之疾呼褒如充耳,致令他邑代勞”。新鄉縣丞喬如岳,“撫字乖方,且刑多鍥急”。內河縣縣丞黃正遠,“委之取稅市行,輒多科索,雖所斂未得入私囊,已見奉行之不善”。所參各員被分別改用、降調、革職處置。此外,對于委屬官員,羅繡錦還嚴立考成,分別賢與不肖,行各道府按月核報[8]101。河南地方官員畏懼巡撫嚴厲的考核,對巡撫唯命是從。督撫也負責考核學政。康熙五十四年(1715)規定:“各省學道報滿后,該督撫于一月內考核具題,如逾一月者,將督撫照違限例處分。”[9]卷8,學政事宜.176乾隆五十三年(1788)要求督撫于年終“將學政等有無劣跡,陳奏一次。若至別處發覺,則此不舉之督撫當得何罪?著自審,非朕不教也”[10]卷368,禮部,學校,學政關防.724。督撫監督學政,與其具有連帶責任,河南巡撫的職責延伸到地方學務領域。
綜上所述,清初河南巡撫在豫省地方司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河南巡撫統領豫省地方司法,是地方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親自提審案件滿足了清初社會穩定的需要,反映了豫省遵照政治統治的要求與中央的互動關系,說明了司法文化側重點的變動是與各地區民生經濟的發展及政治問題的解決密切相關的。河南巡撫對地方司法的影響重大,既是巡撫職責的表現,又是行政制約司法的地方政治結構的必然結果。
作者:陳二峰 單位:南陽師范學院文史學院
- 上一篇:國家治理現代化司法治理初探
- 下一篇:淺談陶瓷古彩與現代陶藝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