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奩藝術對現代包裝設計的影響

時間:2022-03-28 03:21:54

導語:漆奩藝術對現代包裝設計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漆奩藝術對現代包裝設計的影響

1對包裝形態設計的影響

漆奩的發展過程是我國古代梳妝用具包裝形態設計的歷程,不管是單層漆奩、雙層及多層、多子漆奩都具有每個時代鮮明特征,也反映出了人們生活觀念、審美情趣的變化;不同胎體的涌現及制作工藝、技術的改進,也體現人類文明與技術的進步。形態是包裝最直觀的表現形式,其豐富的形體變化讓人們在方便地使用商品的同時,更可獲得美的感受以及藝術的熏陶。[2]漆奩的形態是由材質、造型、色彩紋飾、工藝技術等諸多直觀元素組成的立體形態,并將分散的化妝用具收納整齊統一豐富了其形態,使人們在使用的過程中方便,獲得美的享受。這為現代包裝形態設計提供參考。多子奩的出現,是古代包裝設計中對器物形態分割與組合造型的再設計,它體現現代包裝設計中經常提到形式美法則和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各個不同形態的子奩組合在大的漆奩當中,給人一種和諧的美,秩序的美,并以動態的形式力求平衡發展體現造物思想的一致性。在包裝設計中形態的分割與組合尤為重要,它不僅能加強包裝設計的功能實用性,還可以增添人與物品的互動性,增加樂趣性。如圖一是馬王堆漢墓出土雙層九子漆奩,高19.2厘米,直徑33.2厘米,器身分上下兩層,連同器蓋共三部分。上層放置手套三雙,絲綿絮巾、組帶、絹地“長壽繡”鏡衣各一件。下層底板厚5厘米,鑿凹槽9個,槽內放置9個小奩,內放化妝品、胭脂、絲綿粉撲、梳、篦、針衣等。[3]雙層及不同形狀小子奩的設計體現了設計者注重器物形態設計的結構與功能完美結合,拓寬使用空間,使器物形態變化多樣,易于人們使用。小子奩的設計相當于現代包裝中的內包裝,它起到保護、區分產品的作用。古人采用削、砍、刨、剜、鑿等做法對木胎進行分割組合形成一個整體的空間包裝,從不同的包裝形態形成視覺美,這對現代包裝影響深遠。如圖二是日本設計師高橋篤為巧克力設計的禮品包裝,他的多層設計和內部不同形態分割組合設計思想和古代漆奩設計思想如出一轍。在古代漆奩設計中,形態的構成是由不同材質塑造胎體,使形態分割組合服務于功能,就像九子奩中有馬蹄形、橢圓形、長方形、不同大小的圓形小子奩組合在大的奩中,它們都有獨自的性能與用途,分別裝銅鏡、首飾、粉餅、胭脂、眉筆、梳篦、花椒等以增加漆奩的使用功能,并且節約材料、方便攜帶,給人一器多用的感受,這很符合現代多功能包裝設計的理念。

2對包裝色彩設計的影響

在遠古時期,人們最初選用色彩是為了裝飾器皿,而使用不同顏色的材料在器物上涂畫。最古老的彩色漆器要屬距今7000多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紅色髹漆木碗,“在器物上所施的朱漆,很可能是原始人為了審美需要,樸素地利用了漆的黏合、加固特性,用其調和色料,涂抹原始用具,使色料能牢固地與載體結合而不易剝落,從而展現持久的色彩魅力。”[4]這種色彩設計反映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審美情趣和社會心理。隨著社會生產水平的提高和人們對工藝的認識不斷加強,色彩設計變得至關重要。由于漆液自身因素限制,漆器始于素髹即單色涂,隨著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和技術的掌握,彩繪髹漆慢慢出現。黑地繪朱,或朱地繪黑逐漸成為漆奩裝飾色彩的主色調。漆黑是大漆的原有色彩;朱紅是大漆的豐富色彩,紅黑相互襯托,對比強烈,熱烈而又穩重。漆奩之美,很大程度在于它的色彩美。春秋戰國時期隨著髹漆工藝的發展,人們把各種礦物質顏料、金、銀與生漆調制勾兌成多彩的顏色漆,描金彩髹,桼彩紛呈,如:紅、黃、綠、赭、金、銀等以線描、平涂技法繪制紋樣,精美生動。隨著金、銀、銅冶煉技術的提高,貼飾金銀、鑲嵌金屬、珠寶、瑪瑙等,豐富其裝飾色彩的多樣性,也迎合了貴族階層的審美趣味和生活追求,促使漆器裝飾色彩的大力發展,千文萬華。古時人們對漆奩用色還是很講究的,他們除了運用紅、黑兩色外,注重色彩之間的對比,一般多選用暖色調為主,很少運用冷色調,藍、綠等色都是為了更好的與暖色對比,施加點綴和襯托,就像現代女性化妝用品包裝設計一樣,大多選用暖色調,采用溫馨、高明度的色調,符合女性審美情趣和心理特征,這也為后人研究包裝色彩奠定了基礎。漆奩色彩裝飾的發展對現代包裝設計的色彩運用影響深遠。在包裝設計中色彩尤為重要,它是引起人們注意并獲得第一感官印象的前提條件。現代包裝設計多以批量生產,色彩以印刷、噴繪、燙金印銀等技術制作,與古時手工藝大有區別,色彩的多樣性和豐富性使得現代的包裝盒五彩繽紛,但其設計理念還是以人們的審美意識,思維方式和社會心理為主,在用色方面不會因材料受限,它會根據包裝產品和市場需求更加科學的來運用色彩,使色彩發揮自身的感覺要素,使人們心理和生理上產生感知和聯想,而且不同地域、不同國家對色彩的人文特性理解也是不同的,比如,在漢初尚黑色,繼承了秦人尚黑的傳統,后來改色以黃色為正色,到東漢時紅色成為正色。[5]還有黃色在我國古代是帝王的象征,它象征權威、莊嚴,而在外國人的眼里就比較忌諱黃色。在現代包裝色彩設計上,設計師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利用計算機技術改變色彩數值,出現幾百種乃至上千種色彩變化,使得包裝色彩具有鮮明的個性和識別性,給人視覺和心理上帶來愉悅和享受,使色彩發揮自己的特性,賦予包裝更多的生命力和時代感。

3對包裝材料設計的影響

漆液材料的特殊性,使得漆器在制作過程中也呈現出它自身的獨特性,它與別的工藝不同,漆液在任何可塑材料上都可髹涂,胎骨的質地選擇對漆器的制作有不同的要求。在《髹飾錄•質法》中記載,楊明注曰:“有篾胎、藤胎、銅胎、錫胎、窯胎、凍子胎、布心紙胎、重布胎,各隨其法也。”[6]從出土的漆奩來看,其胎體以木胎最多,還有夾纻胎、竹胎、陶胎、皮胎等。在漆藝發展初期,木胎最易加工塑形,人們以挖、斫、鑿、削、相互扣合、鑲嵌、粘接等制作胎體,再進行髹繪。由于木胎形狀相對笨重、容易開裂的缺陷,人們在改進技術的過程中,夾纻胎體開始出現。夾纻胎是用麻制品和漆灰復合的胎體,相對木胎來說要薄、輕,可任意塑型,與現代塑料、紙制品很相似。春秋戰國時期金屬冶煉技術的提高,使得扣器也在漆奩中大量運用,起到加固漆器和裝飾作用,不同材質的對比,使得漆奩更加富麗堂皇。漆奩胎體材質的演變過程是人們對包裝材質的認識過程。古時漆奩中所運用的胎體材料在現代包裝設計中也廣為運用,它可以折射出現代包裝設計材質的演變軌跡和不同時代人們的審美情趣。對于漆奩而言,材料美是其重要的審美范疇,是創作者的重要基石,也是欣賞者探索和研究的入口;由于大漆的自身局限性“長于黑,卻短于彩”[7]使得人們在制作過程中,會經常加入金、銀、螺鈿、鋸末、蛋殼等天然材料豐富其色彩和視覺肌理,給人不同的美的享受。在現代包裝設計中設計師也會根據不同商品定位選擇相應的質地材料做包裝的“胎體”,就像漆奩的胎體一樣,是設計的第一物質基礎,胎體的塑造不僅會呈現出不一樣的外觀特征,還會給人不同的視覺享受和肌理觸覺體驗。多子奩和雙層奩的出現使得漆奩的設計在包裝設計中增添了亮麗的一筆,它即是容器又是包裝,特別符合現代包裝設計所講究的多功能設計,使用方便、容易攜帶、綠色環保和回收利用,具有材料的人性化。

4小結

漆奩的設計不管是從其結構、色彩還是從材料都是符合現代人機工程學和人的生理需求的,它是人性化的包裝設計,這也是我們現代包裝設計師所要學習的。目前我國包裝過度與包裝浪費是現代包裝設計師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我們應該學習古人推崇自然和利用綠色材料的設計理念,讓消費者在感受包裝自身所具有的保護、便利和銷售功能的同時,能夠讓人們真正體驗大自然給現代包裝設計帶來的便利與健康,將現代包裝設計的結構、色彩、材質做得更加人性化。

本文作者:葉杰胡玉康工作單位:陜西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