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平臺”在包裝設計共享教學中的應用
時間:2022-11-24 09:45:28
導語:“微平臺”在包裝設計共享教學中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微信不僅僅是現代通信工具,也可以應用到現代教育實踐中,特別是其免費、快捷、多人互動溝通模式,突破了時空局限而為現代教學提供了優越的輔助平臺。包裝設計課程教學資源與微信平臺的融合,能夠在突出課程教學特色,突出課程資源共享等方面,從知識單向傳授到學習者自主獲取的轉變,增進了包裝設計課程教學的普適性、綜合性、交互性發展。
關鍵詞:微平臺;包裝設計;課程資源;共享平臺
包裝設計作為藝術設計的重要分支,隨著包裝材料、包裝結構、包裝功能的不斷發展,對于包裝設計課程教學資源的整合提出更高要求,藝術院校在傳統教學方式上,多從圖書、學術文獻、網站資源平臺等方面來拓寬教學資源,缺乏對學習者黏度的吸引。微信平臺作為現代通信技術的免費溝通工具,在包裝設計課程資源整合上提供了嶄新的輔助平臺,更有助于提升學科教學的實效性。“微平臺”與包裝設計課程教學的融合,將師生交互、生生交流與學習共享成果作為教學特色,增強了學生對包裝設計的學習黏度,也營造了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實現了對包裝設計課程教學的有利補充和擴展。
1“微信平臺”在包裝設計課程資源共享中的作用
微信平臺在包裝設計課程資源共享中的應用,主要從包裝設計的軟件學習、包裝設計結構、平面構圖、色彩搭配等方面,立足學科知識內容來搭建豐富的、多樣化的學習資源共享平臺。如在包裝產品設計中,將不同類型的包裝材料特性進行資源整合,形成專門的知識體系,便于學生從中來選擇和學習。同時,針對課堂教學需求,教師可以從包裝設計教學內容優化上,對相關知識點進行拓寬與延伸,學生通過微信平臺來對相關文獻、資料進行下載、閱讀和分享,從中發現疑難并進行互動溝通與交流,教師、學生的共同參與,從不同見解、觀點的探討中形成有效的互動環境,增進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深層次理解。同時,微信平臺的應用,貼近學生日常學習實際需求,隨著移動手機通信技術的普及,網絡化交互平臺在課程資源共享中的應用,教師可以通過具體的案例、教學課件發送到微信平臺上,學生可以在課下根據自我實際來學習。如對于包裝設計軟件的使用技巧進行匯集,讓學生能夠從中來學習和應用。對包裝設計中的表現作品創意、理念的相關資源進行傳送,引導學生從中來獨立思考,深化主題交流與討論,增進包裝設計技能的學習和掌握。
2微信平臺在包裝設計課程資源共享中的搭建
包裝設計課程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建設,主要是利用“微信平臺”公眾號,將與之相關的包裝設計教學資源與網絡課程教學資源進行對接,拓寬了包裝設計課程教學資源渠道,實現了與課堂教學的緊密關聯。如通過構建“包裝設計微課堂”、“包裝設計軟件”平臺,利用不同包裝設計資源、設計賽事、教學資料、視頻再現等功能,增強學生對包裝設計的學習興趣;利用包裝設計相關教學中的問題解決方案,搭建師生互動交流平臺,便于學生及時從中發現問題,增強對相關問題的理解和解決能力。微信平臺作為即時性通信工具,利用其資源傳播特點,可以將包裝設計教學資源進行快速傳遞,便于學生從中搜尋和整理,獲取與課堂教學相關的資源信息。以“三維建模3DSMAX”軟件微信交互平臺為例,根據該軟件教學特色,在整合軟件資源共享中,結合當前包裝市場常見的設計案例資料,并從調查分析、設計思路、資源學習、設計討論、方案寫作等方面來建立資源體系,突出包裝設計創意。以包裝設計概念設計分析為例,一要做好設計需求的分析,特別是根據包裝產品特性,來研究和深化包裝設計的價值體現。二要細化包裝結構設計,從概念到創新技術參數確定上,來細化包裝設計的流程,突出包裝設計的競爭力。如對包裝設計風格的確立、對包裝設計色調的確定,對包裝物品特性、包裝材料、包裝方式、包裝層次的細化,體現包裝設計的合理性。三要細化包裝設計方案,從方案的提出、匯總意見、優化包裝設計,特別是包裝外觀、細節、顏色、特征等方面要素。四要做好數字建模環境,通過虛擬模型來進行設計和修改,突出對包裝設計不同需求的改進與協調優化,最終確定包裝設計方案。在創建包裝設計教學資源共享微信平臺過程中,要突出信息化及時交互優勢,在借鑒傳統教學設計課程資源整合網站的特色,來創建微信平臺的共享性、免費性、及時性、交互性。如對于傳統教學資源網站訪問量不足問題,很多包裝設計資源利用率不高,且需要投入較多的人力、時間、精力來進行優化,缺乏教學資源的空間快速適應性與傳播性。利用微信平臺,可以實現對包裝設計教學資源共享的同時,還能促進持續性教學服務目標的達成。利用微信開放免費的端口,將包裝設計教學資源進行充分共享,并幫助學生提供教學參考與借鑒、學習,增強微信平臺的教學黏度。學生能夠從自主學習上,自覺參與到微信平臺教學資源的訪問與交流中,還能從探討中增進知識點的學習,特別是在服務課程教學、延伸課下教學實踐中,利用微信平臺能夠最大化的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與在線服務。通過微信平臺來推送包裝設計教學資源,學生雖然是被動接受微信資源,但卻可以從資源推送的持續性、持久性上,突出教學資源共享性,再者,利用微信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學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來自主學習,以多種方式的閱讀來輕松地獲取知識,增進對包裝設計教學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另外,在微信平臺朋友圈功能的應用中,可以通過轉發、收藏等能夠,還可以對自己關注的學習資源進行再轉發、再學習,利用對不同教學資源的內容評論,來突出信息交互功能,滿足不同學生、不同層次的學習需求。
3微平臺在包裝設計課程資源共享中的三維空間向度
包裝設計課程資源共享微信平臺的設計,旨在從包裝知識三維向度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特別是在延伸知識閱讀,優化學生關注趨向,拓寬包裝設計知識維度等方面,來營造廣博、開放的知識空間。對于微信平臺自身的通信特色,結合學生手機移動終端,來自行建立對包裝設計知識空間的關聯,引導學生從中獲得學科知識認知,特別是在綜合性、立體化、全方位人際關系協同中,結合不同學生對不同設計知識的不同觀點,來增加知識維度的交融,從而獲得更深的知識滲透與能力養成效果。
3.1實現包裝設計知識性資源普適性推廣向度
包裝設計所涵蓋的知識體系較廣,而微信平臺以其便捷化傳播方式,受眾面更廣、及時性更強,加之微信服務公眾號的獨特展示方式,既能夠突出包裝設計知識點資源的整合,還能夠從包裝作品的設計細節,來對相關文字、圖片、圖例、視頻等專業知識進行直觀呈現,因此更具吸引力和受知度,拉近了學生對包裝設計專業的情感認知和學科體驗,增強了學生從知識資源的分享與交流中獲得學習趣味。
3.2拓寬包裝設計行業資訊的綜合性宣傳向度
包裝設計本身具有較強的行業性特征,既有包裝設計理論研究、也有包裝設計行業資訊,利用微信平臺,可以從包裝設計的學科定位、包裝行業領域資訊等資源共享中,針對不同學習者的實際來進行推送相關信息,增強學生對微信賬號的學習關注度和使用黏度。如利用微信平臺“裂變式”資訊推送平臺,可以結合包裝設計行業內的發展資訊,技術研究前沿知識、設計課程教學創新等信息進行快速、有效的傳播和更新,便于學生從中了解行業現狀。同時,在宣傳向度上,微信平臺以其共享課程的方式,對學科教學內容進行拓寬,有效補充了課堂知識,突出了信息媒介傳播優勢,增進學生與行業的關聯。
3.3個性化操控平臺實現了包裝設計資源的傳承向度
微信作為現代教育技術的創新載體,其及時性、快速回應性、個性化操控性提升了微信平臺的應用深度,特別是在包裝設計資源共享教學中,利用微信平臺來挖掘個性化知識信息呈現方式,突出包裝設計學科知識資源的共享特色,從獨具創意、個性化服務方式來強化微信平臺在知識構建與學習交互中的黏度。正是憑借微信平臺的普遍性、快速交互性特色,才讓包裝設計知識得以深度挖掘與傳播。當然,對于包裝設計課程教學資源的共享,還需要從傳承設計知識的教學模式與傳播方式是行,利用學生用戶群的訂閱和參與,拓寬朋友圈等信息傳播載體,提升微信平臺在包裝設計課程資源共享中的服務質量。
4包裝設計課程教學資源共享微平臺的建設理念
4.1強調微平臺教學服務與課程教學資源的互補與共享
包裝設計學科課程教學資源的共享,需要從多個維度來拓寬優質課程資源渠道,尤其是在共享資源建設上,要能夠實現微平臺資源與學科教學的互為補充。如利用微信平臺來融入行業名家、名師的學術講座資源;利用微信平臺來統合同類專業優質教學視頻資源;利用微信平臺來豐富本校學科教學資源情境,特別是通過對國內外包裝設計專業教學設計資源的融入,使其能夠從資源平臺化、資源系統化中不斷更新和完善。同時,借助于包裝設計學科專業教學資源共享微信平臺,實現對傳統課堂教學及網站教學資源的并行發展,實現對包裝設計領域行業知識、設計知識、教學資源的綜合運用。
4.2強調微信平臺課程資源共享的交互性建設
知識的傳播與傳授是兩個問題,課程教學與課程資源共享也是兩個問題。課堂教學多依賴于教師的組織,來對相關問題進行探討與交流,而微信平臺作為獨立的教學方式,其根本在于顛覆了傳統課堂教學的單一模式,突出了教師、學生各自的主體性。教師利用微信平臺來整合相關教學資源,并進一步延伸學科教學領域,豐富微信平臺課程資源的共享方式;學生利用微信平臺,通過關注和自主學習,變被動知識傳遞為主動知識獲取,尤其是在教師、學生、知識三位一體化交互過程中,教師以“教”來呈現知識,學生以“學”來參與學習,并通過三方多層次、多元化的整合,從知識資源的共享與管理中重構了課程教學資源要素,提升了課程教學資源的利用效率。
4.3實現課程教學資源混合式學習模式的轉變
以微信為載體的包裝課程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可以滿足不同學生不同學習模式的需求,尤其是在知識資源共享課程教學上,以其短小、靈活、集中、全面的知識傳播模式,便于學生在線閱讀、課下學習等自主選擇。微信平臺上,學生可以根據自我時間,自主參與到課程教學資源學習中,查找相關的課程教學背景資料,對關注的學習專題進行深入探討與交流,并從實時互動交流中來獲得知識的學習與分享。教師也可以通過微信平臺來融入課前預習資料,便于教師從微信輔助教學中來構建動態化、綜合性、普遍性教學。另外,利用微信平臺這一獨特的學習空間,便于學生參與專題學習,增強獨立思考與創新能力。
作者:彭光榮 單位: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蘇弘揚,趙義泉.教師微課學習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16(09).
[2]程思岳.微信公眾平臺:網絡教育平臺的延伸服務[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04).
[3]沈卓婭.對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的思考與實踐——以《包裝裝潢設計與制作》課程為例[J].創意設計源,2013(05).
[4]張國民,郭福春,吳國平.網絡教學交互視角下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和應用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23).
- 上一篇:茶葉包裝設計中中國繪畫元素價值分析
- 下一篇:現代花茶包裝設計技術發展趨勢及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