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經典陶瓷產品設計可行性概述

時間:2022-02-14 09:41:36

導語:紅色經典陶瓷產品設計可行性概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紅色經典陶瓷產品設計可行性概述

摘要:目前,國內對“紅色經典”元素在陶瓷產品設計應用研究方面還處于剛起步階段,開發層次較低,數量比較少并且形式較為單調,文化內涵挖掘也不夠深,除了紅色旅游外,創意陶瓷設計與其他產業間聯系較少,缺乏協調與統籌。這些問題制約著紅色題材在設計中的發展,將紅色經典文化融入到裝飾瓷、日用瓷等產品設計中進行研究,對于陶瓷藝術的創新具有重要的意義。陶瓷具有材質的特殊性,在設計表現上又有別具一格的審美形態,將紅色經典文化融入陶瓷藝術作品的設計中,可以產生獨特的審美情趣與文化價值。

關鍵詞:紅色經典;陶瓷設計;創意設計

文化創意,即以文化為元素、融合多元文化特征、綜合相關學科、利用不同載體而構建的再造與創新的文化現象。亦指在文化領域內創出新意,或指文化創新的成果。實際上文化創意最核心的便是人的創造力及其最大限度的發揮?!皠撘狻彼傅氖钱a生新事物的能力,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是“原創”,是前人和其他人未曾有的,完全是自己的首創。第二就是“創新”,雖然是他人首先創造的,但將其進一步地改造,形成一個新的、可以讓人耳目一新的東西。從這一視角來看,陶瓷設計對“紅色經典”的傳承與再造是以智力為“資本”,在“紅色經典”文化繼承的基礎上不斷發揚光大,從而煥發出新的生命活力,這種活力一方面體現為繼承創意文化產業化運作的持久動力;另一方面又克服了資源的有限性,有效地避免了因資源被過度使用而帶來的破壞性影響。

一、“紅色經典”文化之流行成因探析

“紅色經典”實際上是“后”詞匯,在20世紀80年代時指稱的是“”中出現的革命題材樣板戲。20世紀90年代后在逐漸風行的懷舊情緒驅使下,逐漸泛化并推廣到指稱在1942年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的精神指導下創作的、反映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社會政治運動和普通工農兵生活的典范性作品。不同時期的作品被冠以相同的稱呼,說明兩者在基本理念、價值取向(社會理想、道德繼承)、創作范式、美學風格上存在著某種內在統一性。“紅色經典”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應該是自20世紀初以來經過幾代中國人不斷努力、奉獻、犧牲的結果。評定是不是經典,應具備一些大家共同認可的標準。諸如經典文本所應具有時間超越性、內涵普適性、民族文化史詩性等品性。就紅色經典而言,之所以要求其具有時空上的超越性,是因為其不可避免地或深或淺地打上了那個時代的烙印。紅色經典作品在認識結構、知識水平、世界觀、價值觀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體系、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紅色經典并未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被人們所遺忘,也沒有因思想原則、輿論環境的變遷而過時;紅色經典文化以經典的方式觸及、思考和表達了人類生存的基本問題,展示出鮮明的時代精神,同時又具有“超越而開放的人類文化品格”,滲透著人類、民族和個人命運的深層內涵,揭示了人類精神探索的偉大歷程,是推動人類走向文明的強大力量。任何一個文化都有其經典,然而經典的產生都要經過相當漫長的時間,通過歷史的積淀與考驗,大浪淘沙,千錘百煉,終成正果而被后人景仰供奉,反復歌詠誦讀,成為文化傳統中的瑰寶和精華,成為文明的象征。

二、相關研究現狀與現階段存在的問題

總體而言,首先國內關于紅色經典對文化的影響研究主要集中在影視制作、文學作品、繪畫創作、旅游產業等方面。在湖南、陜西等具有悠久革命歷史與眾多革命遺跡的地區,都開辟了紅色旅游線路,并制作售賣相關紀念品,也有研究紅色旅游產業與紅色旅游紀念品的先例。從已有的資料來看,期刊文獻中宋軍撰寫的《江西紅色旅游紀念產品設計研究》,魏曉英撰寫的《紅色旅游紀念品的開發與設計》以及劉晨撰寫的《井岡山紅色景區旅游紀念品設計探究》等都對本研究方向做出了一個較為系統的概述,這些文獻大多研究的是紅色旅游紀念品的設計、如何使旅游業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以及關注其革命精神內涵、教育功能等方面。而對材質使用和設計實踐的研究不是很多,總體來說對于“紅色經典”對陶瓷藝術設計的影響則涉及較少。其次,提起陶瓷藝術設計自然就會想到舉世聞名的瓷都江西景德鎮,創意產業在景德鎮由來已久,并具有無可比擬的特色與優勢。盡管景德鎮在市場化生產方面暫時落后一步,但千年瓷都的文化底蘊和工藝水平,仍然是其他地方無法與之相比的。在深厚的陶瓷文化和歷史傳統基礎上,發展好陶瓷文化創意產業,已成為大家的共識。陶瓷是“泥與火的藝術”,本身就是創意。在《景德鎮陶瓷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報告》中系統記錄了景德鎮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態勢,為紅色經典與陶瓷創意設計研究的現狀與未來提出了有價值的參考。目前,國內對“紅色經典”元素在陶瓷產品設計應用研究方面還處于剛起步階段,開發層次較低,以“紅色經典”為元素的陶瓷設計產品(常見的日用瓷、陳設瓷)數量比較少并且形式較為單調,文化內涵挖掘也不夠深,多半屬于小打小鬧式的,僅限于設計紅色旅游紀念品的包裝,對“紅色經典”在陶瓷產品上的應用研究仍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現在:1.在慣性思維的影響下,過度專注于在“歷史現場”中研究“紅色經典”,思維拓寬受到阻礙導致設計表達手法受限,缺乏實驗性質與主動性;2.紅色經典題材陶瓷設計產品,在紅色旅游產業鏈中,可能會受到到內容、場地、路線的局限性;3.景點之間相隔比較遠,很少有相應的紀念品可以買,消費者一定程度上有難以盡興的遺憾。需要注意的還有,除了紅色旅游外,創意陶瓷設計與其他產業間聯系較少,缺乏協調統籌。這些問題制約著紅色題材在設計中的發展,所以有必要做一個梳理與探討。

三、景德鎮陶瓷與江西“紅色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長期以來,“瓷都”景德鎮都受到“紅色文化”的影響,著名的“新四軍瑤里改編”就發生在景德鎮瑤里。在20世紀50-70年代景德鎮誕生了一批具有歷史意義的“建國瓷”與“瓷”,許多建國瓷與“瓷”都用紀實的手法描繪了中國共產黨偉大的革命歷程以及重大歷史事件、紅色戲曲與文學塑造的故事和人物形象,以及建國初期各行各業生產建設的發展盛況。景德鎮陶瓷業在建國后有了新的發展,通過社會主義改造組建了新的現代化瓷廠,向機械化生產大步邁進,瓷器產量大增,“建國瓷”與“瓷”的文字、圖案、色彩明顯表現出特定時期的種種特征,這些內容以及表現這些內容的形式,讓如今的年輕人難以理解。紅色題材在時期的流行,短時期內代替了被列入“封資修”的傳統紋飾畫面題材,但也使紅色經典題材出現了單一性、重復性。紅色題材的瓷器不僅僅是單純的生活用品或者裝飾,他們主要是宣傳“革命精神”的載體。現如今,大量紅色題材不同于近十年虛浮夸張的陶瓷藝術,以另外一種新的形式悄然回歸,不僅僅是對過去革命傳統的致敬與向往,還有對新形勢下當今社會正能量的傳遞,以及表現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眾志成城、共度難關的偉大凝聚力。此外還有藝術載體形式的創新,如在第十一屆全國美展獲得金獎的作品《生死時速》。2011年在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期間紅色題材陶瓷作品也是層出不窮。

四、文化創意視角下研究“紅色經典”陶瓷設計的有利條件

(一)紅色老區、革命圣地的地理優勢。江西被譽為“紅土地”,不僅是因為江西具有以紅壤土丘陵地帶為主體的地理環境特征,更因為江西是最重要、最著名的革命老區,南昌“八一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領工農紅軍來到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此外,共和國的搖籃——瑞金,秋收起義與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策源地——萍鄉等革命圣地與多處國家級、省級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等都在江西,這些紅色景觀與綠色旅游資源有機結合,對發展經濟、文化、旅游產業,帶動整個江西發展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二)基礎條件良好,有著名的文化品牌。紅色搖籃與景德鎮陶瓷都是對外代表江西形象的兩張王牌,經過對江西文化產業多年的改革發展,江西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已初具規模,文化旅游接待設施也不斷完善,接待能力大大提升。京九鐵路、南昌昌北國際機場以及全省高速公路網絡等重要交通基礎設施為發展紅色旅游、發掘紅色文化并打造江西“紅色搖籃,綠色家園”的文化品牌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三)紅色文化旅游產業歷經多年探索,積累了豐富經驗。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旅游業扮演著參與者和展示者的重要角色。在打造“紅色旅游”等紅色文化品牌,建設紅色景區,策劃紅色文化宣傳與媒體推廣活動,展開相關理論研究等方面,江西省具有率先性與創造性,為紅色題材的創意設計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四)紅色經典題材影響日益深遠,得益于其適逢發展良機。隨著江西“紅色文化”蓬勃發展,其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也隨之增加,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從中央到地方對廣大青少年進行思想道德主題宣傳教育給予了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為了提升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提醒廣大青少年不忘歷史,放眼未來,結合紅色文化、紅色經典題材設計生產日用陶瓷、裝飾陶瓷、旅游紀念瓷等不失為一個對青少年人群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這些也為紅色經典注入陶瓷設計提供了空前發展機遇。

五、結語

將紅色經典文化融入到裝飾瓷、日用瓷等設計中進行研究,對于陶瓷藝術的創新具有重要的意義。紅色經典文化表現的圖像、標識、符號等內容,與油畫、雕塑、國畫等在材質上有所不同,但是所追求的精神內涵是一致的。陶瓷具有材質的特殊性,在設計表現上又有別具一格的審美形態,將紅色經典文化融入陶瓷藝術作品的設計中,可以產生獨特的審美情趣與文化價值。

參考文獻:

[1]肖云嶺,陳鋼.井岡山根據地文化建設史[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

[2]崔晉新.新中國瓷碗[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3.

[3]樊建川“.”瓷器圖鑒[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

[4]曹新吾.崢嶸歲月•紅色官窯—中國輕工業陶瓷研究所60周年圖錄與資料集成[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4.

[5]宋軍.江西紅色旅游紀念品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08,(12):247-249.

[6]孫衛華.淺析我國當代旅游紀念品的設計開發[J].美術大觀,2010,(09):116-117.

[7]龔保家,余雅潔.紅色官窯(紅星官窯)的生產工藝[J].中華文化畫報,2011,(03):92-98.

[8]余雅潔,龔保家,占士紅.紅色官窯的裝飾藝術——日用瓷篇[J].中華文化畫報,2011,(06):111-115.

作者:涂彥 余雅潔 單位:景德鎮陶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