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感官與產品設計探討
時間:2022-12-26 03:00:06
導語:人體感官與產品設計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產品設計應以人為本,這種觀念在當今的世界已經成為無需爭辯的設計信條,只要留意一下近十幾年的設計作品,便可發現其中包含對人的關懷與關注,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出于商業目的而諂媚性質的追隨。但形成這種設計思潮的根本原因還是人對精神及心理享受要求的日益提高。只有設計在滿足了人類感官系統能夠適應或更高的程度后,心理和精神才能體味到所謂的享受;感官系統采集設計作品中包含的色彩、材質、形態等元素的信息成為大腦評判設計好與壞的唯一依據,將這些不同因素導致的心理反映收集、整合、量化甚至形成群體標準應用于設計中,會使設計真正具有“人的標準”更具人性化。
我們每天都要與各種天然元素和人造元素打交道:看到或接觸到許多不同的物體、聲音、味道,但日常看到和接觸到最為頻繁的,是我們人類自己創造出的各式各樣的產品和工具,而聽到和聞到的也多是由這些人造物產生的。能夠熟悉地使用這些人造物體是在自身的感知器官正常“工作”條件下完成的。隨著社會與科技的發展,這些產品和工具必將會更進一步地深入我們的生活,研究和分析產品設計作品給人的感知器官造成的心理感受或評價對指導現代產品設計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一、人體感知器官的功能
人體的感知器官包括視覺、觸覺、聽覺、嗅覺等,感知器官主要功能是感覺外界的物理刺激并把信息傳遞到大腦的活動。它們既是相對獨立的感知系統,同時在某一感覺系統受到刺激之后,除自身產生的直接反應外,還會引起其他感覺系統的共鳴現象。常見的一個現象就是當人們看到檸檬時嘴中就會發酸,這種感覺更會升華為心理的抽象認知。人類的感知器官,不僅具有傳統意義上的“五官感覺”的涵義,而且還具有通過“目前”、“此時”等局部片斷,瞬間投射到時空的感性宏觀想象力——即我們經常說的感性。當然,感性認識首先源于五官對外界的感知經驗,然后再借助于理性的依據進行綜合分析與判斷。假如當光線突然變暗,眼睛無法辨別周圍情況或需要辨別面前有何種物體的時候,我們會不由自主地用手去觸摸周圍和眼前的物體。而不是用耳朵去聽或用鼻子去聞。這是一種生理的條件反射,人在自身第一信息采集器官失靈時,會主動轉為依賴第二采集器官去收集外界信息。這說明視覺和觸覺系統是人體最為重要的外界信息采集器官。
二、感官因素在產品設計中產生的作用
當今設計對人體感官,尤其是針對視覺和觸覺感受的要求主要集中在設計物外部信息上。設計師設計出的產品只有美觀性、實用性便不可稱為優秀的作品,必須看其是否滿足適用性,其表現為體量適中,使用舒適、氣氛愉悅以及對特殊群體的關懷。因而,在設計中就要求整合加工工藝、材料等要素,使產品與人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相協調。
(一)生理特征對產品設計的影響
何謂好的產品設計,是指在設計過程中是否考慮某產品的把手距離恰當,肌理自然,材料耐驟冷驟熱因素等。例如水杯設計(如圖1),兩個水杯同為外表肌理平滑的生活陶瓷材料,第一個杯子的杯身與把手設計更加時尚新穎。消費者首要會考慮產品的外觀是否美觀新穎,但嘗試拿起、放下或考慮日常使用卻會對水杯有不同的評價。對不同水杯的選擇就會以消費者的關注點為基礎,對外觀注重的人會選擇第一個杯子,而對使用過程關注的人會選擇第二個杯子,視覺和觸覺都是屬于人的生理特征的范疇,這就是人的生理特征對產品設計的影響。
(二)心理特征對產品設計的影響
當人通過感覺器官感知到到某個物體時感官系統會把采集到的形狀,材質與顏色等相關信息傳遞到大腦,然后人腦根據個人經歷、喜好、歷史文化、種族、審美意識等日常積累的經驗對該物體做出個人的心理反映和評價,如喜愛、接受、厭惡等情緒,圖片中的兩款產品同為指環(如圖2),看到第一個平滑簡潔的設計,會讓大多數人心理產生百搭、經典的評價。第二款鏤空指環會讓注重個性或有某種崇拜的人所偏好。不同的消費者在看到這些產品時大腦會綜合這些感官帶來的心理感受得出對物體的不同偏好。這種感受就是所謂的人體感官的心理特征。這種感知過程用文字形容雖然很復雜,但實際上經試驗證明感官系統采集到信息傳遞給大腦并由大腦作出評價這個過程僅需要一秒鐘。最初印象最終會影響人對該產品的評價。
三、人類視覺對產品設計的影響
(一)色彩對產品設計的影響
色彩作為一種物質的表面屬性可以附著在任何一種構成設計的形態上。色彩的差異主要表現為三種不同的屬性,色相、明度、飽和度。正是這些差異產生了無數種色彩,其中人眼只可以區分上萬種顏色,正是這一小部分顏色導致了人類內心感受的千變萬化。如紅色象征熱情,綠色猶如生機,紫色代表神秘等。而不同的色彩搭配給人的心理暗示也不盡相同,黃和黑的搭配預示危險,提醒人們注意使用安全。除此之外,還有更復雜的多色搭配和同色系搭配等給人心理感受的研究,目前大部分被應用于平面的設計上,如果將這些新的研究應用于產品設計上將會帶來更大的發展潛力。
(二)材質對產品設計的影響
物體的材質是由不同顏色有規律地搭配或混合形成的。多數情況下我們可以從色彩上區分材質的不同。由于科學的進步,很多新興的原材料被應用到現代設計中,但并不是最新的材料就適合所有產品,一些材料已融入人們的意識里,并與產品形成了類似于條件反射的固定搭配。例如一提到家具我們就會聯想到木材,提到日常用品就會聯想到塑料,諸如此類的還有金屬象征現代,玻璃傾向整潔等。適當地運用這些材料不僅可以使人在看到產品的第一時間內消除人對產品的陌生感,還有利于營造親切氛圍。另一方面也可以逆反而產生趣味性。如臺灣設計師設計的木質鼠標和竹質鍵盤就是對人傳統材料觀念的一種調侃(如圖3)。
(三)形態對產品設計的影響
形態從早期的哥特式家具到幾何形體和流線型的產品再到今天的多曲面且帶有弧度邊緣的現代產品,近百年來設計師們在不斷創造和豐富新的形態,想找到一種或幾種最適合人類視覺觀看習慣的形體。最后發現多曲面、曲度的形體最不容易使人產生視覺疲勞。而單純的幾何形體更易給人整潔、理性和呆板的印象;復古造型華麗不易接近;流線型動感略顯單調。不是說這些造型沒有可取之處,不同的形態應用于適宜的產品,更能吸引有著各色審美標準的消費者。
四、觸覺對產品設計的影響
觸覺是人體中最為敏感的,其感受器就分布在人的手部和指腹位置。雖然人體的觸覺系統從外界采集的信息量遠小于視覺系統,但在產品設計中它幾乎和視覺在相同程度上影響使用者對設計的評價。盡管某些產品在視覺上十分美好,但人在長久使用時會產生諸如疲勞、不安甚至是煩躁等消極心理時,便會導致產品設計的失效。觸覺上的外形與視覺中的形態有很大的差異,產品外形的觸覺考慮主要是產品與人體的接觸面進行的設計。美國的心理學界提出“人在觸摸光滑的物體的時候會感到緊張,而觸摸到表面粗糙的物體時會感到安全和欣慰”。舉例來說,同樣為手機套,但因為材質不同帶給人的觸覺與心理感受大不相同(如圖4和圖5)。圖4為硬塑手機套,圖5是硅膠手機套。就其觸感來說,硅膠的柔軟和防滑的材質特點,更受實用主義者的偏好,也會使人產生更加安全的心理感受。
五、結語
當今的產品設計應該把人的因素作為設計過程中首要考慮問題,設計方案的確立與實施過程中,產品帶給用戶方方面面的體會,都需要設計師們投入大量的精力研究。因為設計作品的好與壞最終還是以使用者的心理感受作為評價的標準。只有抓住這個最終要義并以此為設計的出發點,產品才能有效地指向預定的消費群體。而人體的感官系統作為了解外界最重要的媒介,它們與設計的融合是應該被重視起來的。只有兼顧人體感官和設計兩方面的平衡,產品才能給人的感覺更加清晰、明確。
作者:左宏 張娜 姜楠 單位:沈陽建筑大學設計藝術學院
參考文獻:
[1]趙江洪著.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設計心理學》.2004年1月
[2]邱松著.《造型設計基礎》.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年7月
[3]李樂山著.《工業設計思想基礎》.中國工業建筑出版社.2001年2月
[4][日]中西元男,王超鷹編,梵非譯.《21世紀頂級產品設計》.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年2月
[5]宋潤民.中國心民族情國際觀.《設計》.2015年12月
- 上一篇:現代兒童電子產品設計中視覺體驗的運用
- 下一篇:產品設計教學中綠色思維方法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