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設計課程教學探討
時間:2022-11-24 02:07:11
導語:城市設計課程教學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為了適應新的城市發展背景下城市建設的發展需要,提升城市設計課程的教學質量,本文從城市設計對象的選取,設計過程的制定,教學組織的形式,教學方法的豐富等方面闡述了城市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和優化,從而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提高城市設計課程的教學與研究水平,從而適應當前城市設計學科的發展要求。
關鍵詞:城市設計教學;優化設置
一、研究背景
由于城市的快速的發展,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城市設計扮演者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同時作為培養規劃設計師的高等院校越來越重視城市設計課程的設置。2013年12月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中共中央總書記指出,城鎮建設要依托現有山水文脈,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要融入現代元素,更要延續城市歷史文脈。這樣的背景下,城市設計扮演的角色也會越來越重要,作為培養城市建設專業人才的建筑類院校,城市設計課程的設置也要順應社會發展的新形勢,城市設計課程的改革與優化顯得至關重要。
二、城市設計課程的設置特點
城市設計課程是建筑類院校本科建筑學專業,城鄉規劃專業等專業的主干課,是城鄉規劃專業和建筑學專業的必修課程。城市設計課程一般設置在四年級下學期和五年上學期課程,授課學時一般是八周到十周的時間。通過城市設計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宏觀邏輯思維能力以及文字寫作能力,從而更好的提升城市設計課程的教學質量,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使學生在城市設計課程學習過程中對城市建筑、城市空間、城市景觀及構成城市空間所有要素有一個全面地、系統地把握與認識,建立完整的設計觀念,并在其他城市單項設計中能夠自覺地、全面地考慮分析城市整體空間效果及環境空間。
三、城市設計教學過程的優化
1制定多樣化的設計對象
在教學中首先合理地選擇設計對象。常規的城市設計課程往往是教師團隊制定一個統一的一個題目,設計對象規模、性質都是固定的,地塊的現狀資料教師也提供給學生,使得學生在這樣一個統一資料完善的題目下進行設計。導致的結果大多數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變差,喪失設計的創新性,設計方案比較雷同。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提高學生的設計能力和創新意識,首先就要對課程的研究對象的選取要進行研究,研究對象的性質,規模,類型等方面,增加設計題目的可選擇性,制定多類型的,不同特點的設計地段供學生選擇。
2多階段性的設計對象
傳統的城市設計課程最后成果的考核都是有任課教師關起門來進行評圖,與學生互動交流的較少,整個課程結束學生的印象都不會很深刻,不知道城市設計應該怎么去做。改變原有教學模式,教學成果和教學過程同樣重要。在整個城市設計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強調分階段講授,在設計課教學中,從課程的選題,任務書的制定,專業知識的講解,相關案例的分析,課程方案設,方案的完善等,由教師分階段講授相關理論知識與技術方法,各個階段之間是個彈性的動態過程,邊做邊講,邊做邊學。學生在每個階段要提交不同形式的成果(調研報告、案例分析、概念分析等),利用多媒體進行匯報交流,教師進行一一點評,這樣階段性的交流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實現從“這樣做”到“為什么這樣做”的轉變。
四、城市設計教學方法的優化對策
1教學組織的開放性
相較于傳統的教學組織,教師上課授課,學生聽講領會,僅僅只是利用了有限的課上時間,課下毫無交流,學生變成了完全自學,教師的指導協助的作用沒有發揮出來。在信息化快速發展的今天,就要充分的利用網絡資源,學生和教師建立良好的互動。教師或者學生可以利用網絡搭建一個固定的交流平臺,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師可以利用這個平臺及時的一些教學文件,案例,優秀學生作業,工程規范等學習資料;學生可以利用這個平臺及時與老師進行交流獲取老師的指導與幫助。利用這個平臺,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制定自身的學習計劃。在階段性教學的基礎之上,進行階段性成果匯報。每個階段組織一次階段性答辯,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進行匯報,對階段成果進行開放性展示,班級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學習。任課教師組成評審組對成果進行點評和總結。這種答辯匯報交流形式有利于學生和老師之間形成良性的互動,便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氛圍活潑。
2教學方法的多樣性
改變傳統的學生被動接受教師講授內容的教學模式,就要利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在每一階段都要采取一種或者多種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有一個深刻的理解和研究,增強學生的學習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專業綜合素質。城市設計課程理論講授部分,要充分地結合經典優秀的案例進行針對性的講解,設置一些問題與學生進行討論交流。激發學生的主動思考,對某些問題的質疑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在現狀調研的部分,學生組成小組進行現場踏勘、調查收集相關資料,學會團隊合作。教師提供調研大綱,由學生完善調研內容,在調研內容制定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思考問題,設計對象有那些內容需要關注,對以后方案的形成的影響因素進行深刻剖析。小組完成調研資料進行共享,在發現問題和分析問題的過程中每個學生單獨完成,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建立多種解決問題方案設計概念,討論并進行取舍。與此同時圍繞設計過程中所遇到問題,提出相關的設計思想并進行研究,提出研究報告。經過一系列城市設計課程的改革優化,取得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生的學習熱情被調動起來,最重要的是學生掌握了主動學習的方法,學生的專業綜合素質得到了提高。通過教學改革希望能夠改變傳統教學上存在的弊端,大幅度的提高教學的質量,培養出能夠滿足社會需要的,實事求是的,有責任感的,具備扎實專業能力的城市設計師,為城市的建設培養出合格的人才。
作者:崔誠慧 單位:吉林建筑大學
參考文獻:
[1]葉雁冰.建筑設計課程開放性教學模式探討.高等建筑教育.2009年第18卷第4期
[2]伍江.建立開放性的建筑學本科教學體系.時代建筑.2001年第s1期
- 上一篇:文化傳播視域下動漫造型設計探析
- 下一篇:陶瓷材料在現代產品設計中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