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城市環境設計的傳統文化性
時間:2022-08-28 04:01:25
導語:現代城市環境設計的傳統文化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我國的城市化發展速度非常快,但在這一過程中,也一定程度上存在“千城一面”的問題,需要在現代城市環境設計中運用傳統文化資源以改變這種現狀。該文首先對現代城市環境設計及城市環境設計中的傳統文化性進行分析與闡述,進而探討現代城市環境設計中凸顯傳統文化性的有效策略,以期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一定的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城市環境設計;傳統文化資源;文化符號
我國歷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蘊豐厚,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中累積大量的文化資源。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人們愈發關注傳統文化的重要地位,開始探索對于傳統文化資源進行開發的有效途徑。城市是傳統文化資源的重要載體,正是由于傳統文化的存在,城市才具備獨特個性,才能提高城市給人的文化認同感,因此探索現代城市環境設計中的傳統文化性是極為必要的。
1現代城市環境設計與傳統文化元素
1.1現代城市環境設計。隨著城市化發展進程的日益推進,現代城市發展愈發強調環境優化及藝術美感。現代城市環境設計主要是合理利用環境因素,有效促進環境設計與空間設計之間的充分融合,以環境為基礎,合理利用空間元素、光影元素、色彩元素及材料元素進行藝術化的環境設計,充分融合設計理念,促進設計作品與城市環境之間的相互融合。城市環境設計內容較為廣泛,包含城市景觀設計、建筑裝飾設計及城市規劃設計等內容。城市環境設計內容包括物質環境設計及非物質環境設計,前者包括城市景觀及人工環境,是一種具體化的空間環境展現,后者包括文化、藝術等抽象化元素。在城市環境設計中,應當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設計與發展理念,滿足人類在生活、藝術及精神層面的審美需求。城市環境設計是一種藝術活動,也是一種社會活動,在開展城市環境設計時,要充分考量其功能性、藝術性、經濟性、社會性及文化性,通過科學合理的現代城市環境設計可以有效推進城市化的發展進程。另外,隨著信息技術及先進設備的應用日益廣泛,現代化城市環境設計對于信息化媒介與手段的應用也愈發廣泛,學科交叉情況日益普遍,極大地促進了公共環境藝術的優化發展,也成為促進城市環境設計優化的重要推動力。城市環境設計具備學科廣泛性,融合了工程設計、景觀設計、城市規劃、材料學及美學等學科,兼具科學性及藝術性,是一種對于各種環境元素及文化元素的優化整合。1.2城市環境設計中的傳統文化元素。城市的發展根源在于人類的聚居活動,這是一種較為自然的演變方式,而在人類社會發展的今天,城市的演變與發展,受到了更多的歷史因素、政治因素、經濟因素及環境因素的影響,人為干預成為城市發展的主要推動力。最初的城市環境設計,大多是出于城市環境美化的需求,追求視覺上的沖擊,追求大規模廣場、山水景觀等,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城市環境的雷同,出現了“千城一面”的現象。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生活環境的藝術性追求也日益突出,人們開始了解到城市環境中文化元素的重要性,開始強調通過突出城市環境的文化元素,樹立獨特的城市形象,維護民族自尊及文化自信,這一過程中,傳統文化資源得以大力開發,越來越多的傳統文化元素被應用于城市環境設計當中[1]。我國歷史悠久,文化精深,每個城市都有自身獨特的發展軌跡與鮮明文化特色,尤其是一些歷史文化名城,如西安、洛陽、北京、南京、杭州、開封、成都、延安等,其歷史文化元素十分豐富,文化個性十分鮮明,這些城市在現代化發展中,也十分注重對于自身文化資源的優化利用,繼承并創造性地突出城市個性與特色。但實際上,我國的許多城市對于文化元素的挖掘與利用也并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存在濫用及亂用等現象,大量傳統文化符號在不考慮其文化內涵及實際用途的情況下被胡亂使用,傳統文化符號與其載體之間毫無聯系,張冠李戴。這些現象的存在,嚴重地影響了對于城市傳統文化資源的優化利用。
2現代城市環境設計中凸顯傳統文化性的有效策略
2.1傳統文化的應用原則。對于城市而言,其內在靈魂就在于城市本土傳統精神文化,這種傳統文化屬于一種抽象化的精神文明,正是由于城市傳統文化的存在,城市才具備獨特性,才能夠在不斷前行的歷史中不斷傳承與延續,成為城市超越時間限制的重要因素。洛陽的合院、蘇州的雨巷等城市元素,都是其深刻歷史文化內涵的重要體現,也成為城市的文化名片,這是城市精神、城市靈魂超越時間的一種精神載體。在現代城市環境設計中,對于傳統文化元素的應用,應當充分秉承以下原則:其一,要突出場所感,即由于傳統文化元素的合理應用,城市具備鮮明的個性特征,城市環境元素與城市文化特質絕不違和,身處洛陽,就不會看到溫婉的江南水景,身處杭州,就不會看到豪放的塞外風光;其二,要突出時代感,對于城市來說,她并不僅是人類的聚居區,同時也是深厚歷史文化的集中累積,是時代風貌的集中體現,身處城市環境中,要能夠體驗并感受其時代性,人們可以通過城市環境中的歷史文化元素,感受城市歷史文化的深厚沉淀,但并不會產生超越時代的“穿越感”;其三,要突出文化認同感,城市給人的文化認同感是一種精神層面的東西,在城市環境設計中,要追求歷史與現代的充分融合,通過富有深刻文化內涵的城市環境元素調動人們精神層面的共鳴,給人以文化上的認同感及靈魂上的歸屬感[2]。2.2傳統文化的應用方法。2.2.1對于空間元素的運用。不同的時代下,人們對于傳統的認知與理解也有所不同,但在不斷發展中,人們對于歷史及傳統的認知是螺旋上升的,從可見的傳統物質及傳統符號逐漸上升至抽象化的理性傳統,歷史傳統文化的認識也由模糊認知上升至哲學認知。在信息時代下,人們的生活方式有極大的變化,生活節奏日益加快,藝術文化的表現形式及傳播載體也更多地利用了先進的信息化手段,人們開始探索先進技術與傳統文化的契合點,開始探索傳統文化的現代化表現方式。在城市環境設計中,設計者要靈活運用信息化手段,同時也應當充分利用傳統文化元素。城市環境設計者應當充分利用城市環境空間,將整個環境空間作為承載傳統文化元素符號的重要載體,采用傳統或流行的方式進行傳統文化的明喻。以洛陽為例,洛陽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歷史上曾有多個王朝在洛陽建都,包括夏、商、周、西漢、隋、唐等朝代,因此洛陽的歷史文化資源十分豐富。在進行城市環境設計時,應當充分發揮空間設計理念,強化對于城市歷史空間文化肌理的保護,因而洛陽十分強調對于老城區的保護性改造,注重對于街區空間的整體性保護,對城墻遺跡進行保護性開發,設計城河文化公園,以其為承載宋、金歷史文化的重要地標。2.2.2對于文化符號的運用。城市環境設計應當充分提取傳統文化資源中的文化符號,通過城市環境設計以實現歷史信息的有效傳達,結合現代城市環境設計體量,從空間造型、空間細節片段等方面設計隱喻。以洛陽為例,在洛陽城市環境設計中,在公共景觀設計及公共景觀開發中,充分強調公共景觀在視覺引導方面的巨大重用,利用公共景觀及空間資源進行更加系統的規劃及資源配置,發揮傳統文化中的文化元素、空間形態及空間環境的隱喻作用,營造具備文化內涵的景觀及造型,利用洛陽市的產業資源及人文特征進行景觀空間的有效填充。可充分利用洛陽的道教文化資源,利用現存道教活動場所,提取其道家文化資源符號,通過相關符號設計以實現景觀再現,強化對于上清宮、呂祖庵、洞真觀等道家古跡,以及老子等文化資源的開發,在城市環境設計中充分利用這些文化符號,打造獨特的城市文化環境及文化底蘊,展示洛陽與其他城市相互區隔的地域文化。在城市環境設計中,還可根據周邊的歷史故事、民俗工藝、文化資源、民間工藝等元素進行小品設計與小品鋪裝,并通過文化隱喻及景觀定位,對當地文化風情加以呈現,展現獨特的地方文化。在利用文化符號進行城市環境設計時,應充分利用場所特征,結合其色彩特征、造型特征、圖案特征及文化特征保證文化符號應用的合理性[3]。
3結語
在現代城市發展中,城市環境設計是其重要組成,也是推進城市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現代城市環境設計,必須突出自身的文化特色,打造良好的城市文化環境,在城市環境設計中運用傳統文化資源,需要首先對當地文化資源進行深入發掘與整合,結合文化資源內涵及本質,從空間設計及文化符號的應用等多種方面入手,打造更加良好、更加具有文化個性的人居環境。
參考文獻
[1]胡雯.論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傳統文化元素的運用[J].居舍,2018(36):88.
[2]楊雪威.淺談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城市環境景觀設計[J].大眾文藝,2018(4):83.
[3]喬瓊妹,楊紀偉.文化遺產歷史空間保護與城市設計———以洛陽市東西南隅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城市設計為例[J].江蘇城市規劃,2014(6):11-15.
作者:徐雪倩 單位:洛陽理工學院藝術設計系
- 上一篇:低碳理念產品設計方法研究
- 下一篇:景觀設計與景觀色彩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