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工業創新設計方法

時間:2022-11-22 08:49:00

導語:淺析工業創新設計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析工業創新設計方法

摘要:創新設計是創新思維和設計實踐的結合,通過對創新設計內在規律和外在表現形式進行深入的了解,為系統指導創新設計奠定基礎。本文主要以用戶和自然兩個緯度為切入點,討論創新設計的方法,并且以實際案例剖析創新設計方法在創新設計活動中的運用,為創新設計實踐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創新設計;設計方法;設計實踐

1以用戶為切入點的創新設計方法

用戶作為產品的目標使用者,他們的表象需求及潛在需求決定了產品定義、使用方式、使用場景、銷售渠道,甚至是銷售價格。由于用戶的需求分為不同層面,所以也決定了滿足用戶的需求可以針對性地從用戶不同層面的顯性和潛在需求尋找答案。不管是通用性與適用性的極致選擇、針對特殊人群和特殊場景的精準解析,還是為常規體驗帶來意外驚喜的趣味,最終都是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下面我們就從“極致”“關愛”“趣味”“美化”四個層面分析創新設計的方法。

1.1極致——通用性與適用性的兩端

通用性,是指某個產品的設計盡可能考慮更廣泛的人群或者更多的使用場景,盡可能減少設計開發的重復和浪費,并讓整個社會形成統一的基本認知,有利于推廣普及。例如,中國的筷子就是典型的通用性設計案例,通過簡單極致的造型和結構方式實現“夾”“挑”“切”“插”等功能,任何菜系均可通過這個簡單的工具完成。適用性,是指某個產品只針對一種功能或者某個特定場景進行設計,它的優勢就是精準高效地解決問題。例如,西餐的刀叉就是適用性設計的典型代表,每個工具針對性地解決某個問題,甚至叉子又細分為吃沙拉用的叉子和吃肉用的叉子等。筆者在2008年針對年長用戶群體生理特征和使用習慣所設計的長者手機(cp09),就是用適用性設計的思維方式對普通功能手機進行全新定義的結果。首先是交互界面設計:這款產品首次采用最簡單的二級菜單交互設置,可以使用戶輕松找到想要的功能;二級菜單的底層設計也決定了功能鍵可以由上下兩個簡單的按鍵模式,取代常規功能機的五向按鍵。其次是產品功能定義層面:老年人用手機最大的需求就是打電話和發短信,所以在做產品定義的時候,就要把一般功能機的多余功能全部刪除,只保留必要的功能。考慮到該群體的特殊需求,比如晚上經常起夜,閑時有聽收音機的習慣,所以增加了收音機功能;考慮到老年人在緊急狀況下的及時營救,所以增加了“SOS”緊急呼叫功能;考慮到老年人的聯系人絕大多數是自己的兒女,所以設置了子女一鍵撥號功能。再次是產品造型層面:因為該群體視力下降和手部指關節韌性和靈活性下降,所以在針對按鍵部分進行設計時,不僅考慮了把它做到盡可能大,并且還參照黑莓按鍵的指向性較強的造型設計,使按鍵在使用時更精準、更易用。同樣考慮普通功能機解鎖需要快速連續按下兩個距離較遠的按鍵,對于該類人群是個不小的挑戰,所以就設計成了撥動開關,這樣無論速度多慢都可以輕松進行解鎖和鎖定。最后是產品色彩及表面處理方面:屏幕采用橙色背光液晶屏,橙色不僅醒目,還能使用戶在使用時心理得到溫暖的感受;產品外殼采用啞光UV噴涂處理,使其看起來穩重大方,用起來防滑不易跌落。相反,瑞士軍刀就是將通用性思維方式和設計方法運用到極致的代表。瑞士軍刀又稱“萬用刀”,將各種工具集合在一件產品上,一般有主刀、小刀、鉸剪、開瓶器、木鋸、小改錐、拔木塞鉆、牙簽、小鑷子等工具。這些小工具的任何一個都無法與專業工具相媲美,但是它的通用性及小巧方便的特點成為任何專業工具都無法超越的優點。這也恰恰為那些非專業人士提供了一個精準的選擇對象。

1.2關愛——針對特定人群和特定場景的設計

特定人群也分為很多種,我們今天僅以女性和兒童為代表的弱勢群體為例淺析設計方法。舉一個很小的例子,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礦泉水瓶由于成本的限制和商家一味在價格上的競爭,瓶蓋較薄加上一次性瓶蓋連接處精密度不足,造成了很難擰開的現狀。“易用瓶蓋”就是針對這一現象而做的一個解決特定人群和特定場景的精準設計。首先,橢圓造型增加了擰開瓶蓋時的力臂,使弱勢群體可以用很小的力擰開原本難擰的瓶蓋;其次,球形的造型設計使其握起來更舒適,上邊緣的起伏紋理取代了常規瓶蓋側面原本細密的棱線,既起到了加大摩擦的效果,又減小了疼痛感。這一系列的思考和設計都是基于特定人群潛,在需求的分析基礎上提出的最簡單的解決方案。

1.3趣味——為平淡的生活帶來一縷陽光

趣味化的設計方法并不直接解決某個特定的問題,它是基于用戶本質需求的一種滿足。例如“趣味握力器”,它是在普通握力器的基礎上進行改良得來的:增加了氣囊和充氣機械結構。當用戶使用這個握力器的時候,可以同時為上面的氣囊充氣,當氣充滿時氣囊就會變成一個活靈活現的“肌肉男”,這種形象的正向激勵暗示用戶堅持鍛煉就會像這個“肌肉男”一樣擁有完美健康的體魄。當用戶沒有堅持鍛煉時,氣囊就會慢慢泄氣,使原本完美的“肌肉男”變成一個癟癟的氣囊,這時用戶的強迫癥心理就會提醒用戶堅持鍛煉。吸盤音箱之所以能夠一夜之間爆紅,蔓延全球,也是因為趣味設計的力量。市面上幾乎所有小藍牙都是大同小異,造型上不是方塊就是圓柱,操作模式更是雷同。但是這款吸盤音箱在音箱腔體外面增加了一層硅膠外衣,并且這個硅膠外衣具有吸盤功能。就是這個小小的創新設計,它可以吸在任何光滑的表面,無論是廚房還是浴室,無論是咖啡廳的落地窗還是在車里,都顯得那么協調,甚至還可以作為手機支架使用。一個小小的趣味設計,滿足了每個人原本喜愛創作的心理。

1.4美化——不是所有的問題都需要解決

美化看似是創新設計最表層的工作,但是只要運用得當,在很多時候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以我們身邊無處不在的干粉滅火器為例,幾乎所有人對它的態度都是逃避和恐懼。它總是被隱藏在最不起眼的角落,更要命的是幾乎很少人愿意用它。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太丑。就是這么直接的原因導致它很難融入我們的生活和工作環境,好像出現在哪里都顯得那么格格不入。二是過于設備化的設計語言,生硬的手柄、工業感十足的壓力表、不易閱讀的使用說明等,每一項弊端都會讓非專業人士望而卻步。而通過美化設計的滅火器就輕易改變了這一現狀。優雅時尚的流線造型、精煉明確的使用方式、簡單明了的使用說明,都從不同方面有針對性地對傳統滅火器進行了美化設計。這個產品對美化設計帶來的直接效果,就是更多人心甘情愿讓滅火器出現在我們的工作生活環境中,并且對它不會有任何心理障礙。這就是美化的力量。

2以自然為切入點的創新設計方法

2.1仿生——適應大自然的生存法則

仿生設計學,亦可稱之為“設計仿生學”(DesignBionics),它是在仿生學和設計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邊緣學科。其涉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許多學科。人類作為大自然的一分子,從有人類跡象出現,距今最多有600萬年歷史,人類文明起源至今大約有6000年歷史,而據化石記載地球上最早在35億年前就出現了生命。人類作為如此年輕的地球一員,沒有理由不向自然界的前輩學習。如果要上天,我們就向天上的動物學習,直升機的創意原理就來源于蜻蜓;如果要下海,我們就向海里的生物學習,潛水衣的幾乎零阻力表面材質就是向鯨魚學習的結果;如果要入地,我們就要向地下的生物學習,地下探測機器人的運動原理就是向蚯蚓學習的結果。

2.2綠色——人類作為大自然的一部分應有敬畏之心

綠色設計也稱“生態設計”,是指在產品整個生命周期內,著重考慮產品環境屬性(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維護性、可重復利用性等),并將其作為設計目標,在滿足環境目標要求的同時,保證產品應有的功能、使用壽命、質量等。綠色設計的原則被公認為“3R”的原則,即Reduce、Reuse、Recycle,減少環境污染、減小能源消耗,如產品和零部件的回收或者重新利用。綠色設計自20世紀80年代提出以來被越來越多的設計師和普通大眾所接受和推崇,它反映了人們對于現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環境及生態破壞的反思,同時也體現了設計師道德和社會責任心的回歸。這款電子產品的包裝,就是典型的通過重新利用的原則達到減少環境污染目的的綠色設計案例。作為一款藍牙耳機的包裝,在運輸和售賣過程中它起到了基本的收納保護作用,同時高檔的質感和精致的做工也為產品銷售起到了一定的推廣作用。看似過度的包裝,只是暫時屈從于殘酷的商業競爭環境,綠色設計思維讓這個本來要很快丟棄的包裝瞬間變成一個精致的小花盆,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為地球增添了一抹綠色。

2.3色彩——無論是生存還是美感,都是合理的存在

光的存在讓我們可以看到并分辨各種不同的色彩,從而構成了五彩斑斕的世界。基于色彩對于人們心理影響的研究,已經從哲學范疇轉化為科學范疇,使我們可以結構的方式認識色彩、使用色彩。例如,享譽世界的色彩權威——潘彤色卡,每年都會根據當年國際環境和全球的經濟政治等復雜因素,預測下一年的色彩流行趨勢,這些流行色也會被廣泛應用在印刷、紡織、塑膠、數碼科技等領域。色彩在產品上的體現不僅為我們帶來美感,更多時候還會對我們的內心產生重要影響,這也是色彩心理學研究的重點。比如純度和明度較高的色彩,這類色彩個性鮮明,充滿能量,所以在運動類產品(服裝、鞋帽、智能硬件等)上得以廣泛應用。還有,黑色系給人堅實穩重的感覺,粉色系給人甜蜜溫馨的感覺等,這些都來源于人們內心深處對色彩的原始記憶。另外一類色彩的應用則是出于生存的需要,比較典型的就是很多動物的保護色。比如青蛙之所以是綠色,就是為了適應水邊綠色系為主的環境,從而達到對自己生命的保護的目的。還有變色龍,通過改變皮膚表層的納米晶體,改變光的折射,通過與周圍環境的色系達到一致的效果來保護自己。迷彩服就是在服裝設計上以色彩達到保護效果的直接案例。隱形產品和服裝的開發、設計,也是應用了主體與環境色彩的關系近似或者相同的原理。

3結語

創新設計是一個綜合學科和邊緣學科,是一個系統性強、復雜度高的活動。以上提到的創新設計方法,只是眾多創新思路的一部分,除此之外,還可以從科技創新、文化再造、藝術提升等領域進行創新方法實踐,在實際創新設計應用過程中更是疊加和穿插的關系。在大多數設計活動中,還是應該按照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流程進行創新設計實踐。

作者:賈思源 單位:深圳市上善工業設計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王堃如.產品形象設計中創新思維的分析——以蘋果公司創新設計為例[J].工業,2016(5):231.

[2]孫明.論以“自然為本”的可持續性工業設計[J].天津理工學院學報,2002(2):36-39.

[3]維克多•帕帕納克.為真實世界而設計[M].

[4]柳冠中.設計方法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