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型服裝人才培養分析
時間:2022-03-19 02:58:45
導語:功能型服裝人才培養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現狀分析
我們國家的服裝企業還是中小型居多,絕大多都不是自主品牌,還是以貼牌為主,或者根本沒有品牌,主要是以走量為主,所以往往一個人或者幾個人組成的小團隊就要完成一個大的公司的職能;當然就要求我們的服裝設計人員具有較高的素質以及全面的專業能力,能夠熟知關于服裝設計與生產的全過程,能夠全盤操控生產流程,準確把握服裝造型設計、協調服裝色彩搭配、靈活選擇服裝材料、緊跟服裝流行趨勢。要具備這些能力就必須要有專業的、系統的培訓以及長時間的實踐經驗與思考探索。
2.1構建功能型服裝設計人才課程
以當前的教育模型來看,在課程設置方面主要是以基礎課程、專業課程這兩塊,還是比較陳舊的課程設置;但在當下市場化經濟的大環境下,應該有機的設置課程,開設課程不能一層不變,必須根據市場的需要進行轉型;去掉那些沒有專業支撐力的課程,開設那些能突出市場化需求的新型課程,全面的構建新型的市場化功能型課程體系。
2.2改革人才培養的方案、推進新人才的培養
根據新的課程培養方案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計劃;制定功能型的新人才的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新的大綱計劃要特別注重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課程的劃分比例與排課時間安排,避免出現放羊式的時間安排;要重點注重課堂上與課堂外、院校與企業的課程設置安排;要注重課程中實踐場所的安排與建設:如校內的服裝模擬工廠、校內服裝工作室、校內服裝營銷店面、校內各種孵化基地的建設與運用安排。在計劃中還有特別注重不定期的安排服裝行業的大師或經驗豐富的行家來學校進行知識的傳播、豐富課堂、完善教學環節。
2.3完成行業性學院教育,全面學院化教育體制
學校教育出來的學生最終是否合格、是否優秀最后還是靠市場來驗收。所以,當我們在開設課程的時候就必須要注意開設的課程是行業性課程為主導,要使學生在學院進行學習時如同親臨行業;讓課程與社會、行業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對此在轉換中主要采取以下的方式進行教學活動:一方面構建大量的實踐實驗平臺、實訓基地;把學生一貫認為的教學場地從只有黑板的教室轉移到跟行業具有相同特征的實訓場地,讓學生進入社會以后沒有行業的陌生感,可以以最快的時間轉變。另一方面,打破傳統的單個式作業教育,讓學生充分的感受到團隊的精神與團隊的力量和矛盾;在完成作業練習的時候是以團隊的形式完成,團隊完成從設計、產品研發、產品生產與銷售的全過程,完全讓學生感受在團隊中自己的位置與能力。
2.4擴充產學研合作方式,完善實踐教學場所
①重點突出實踐教學、把實踐教學完全化服裝設計是產品設計的一種,它就是一種商品的設計與銷售,所以對于服裝設計的教學大部分是一種技術的教學,當然就應當把理論教學實踐化。在這個項目中就是要加大實踐教學的比例,如:服裝的設計課程就必須要在教學環節中充分體現從產品設計、產品研發、產品生產的全過程,不能就停留在稿子的設計上面。具體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的作業環節中要求學生要根據自己的設計稿進行成衣的制作,當然還需對產品進行準確的市場定位并模擬銷售給同學。②建全實訓地、校內各大品牌服裝專賣店、各類服裝定制工作室要全面開展與知名服裝公司立長期、緊密的合作關系,為人才培養創造出優越的條件和充足的實訓、實踐基地,如:健全實訓基地的設備維護與更新,以及使用率;讓同學們的課堂都能走進實訓場所,零距離感受行業狀況;完善校內各大服裝品牌專門店的模擬銷售場所,供同學進行銷售學習;開設各種類別的服裝定制工作室向學院非服裝專業同學進行銷售來完成產品設計與生產、銷售的全過程。
2.5創新課堂教學形式
在課堂教學中不再是以一個老師為主導的教學方式,而是以一個教師團隊為組合的教學方式,在教師組合團隊過程中注重教師的知識安排結構,比如以服裝設計教師、結構工藝老師為一個團體,主要進行成品設計到成品制作全過程的跟進與教學;或者以管理教師、跟單教師、服裝陳列教師、服裝營銷教師為一個團體來完成對服裝產品的生產管理、陳列與銷售這些環節進行教學跟進。讓學生完全的感受到產業式教學的存在,同時讓學生成為功能型的人才。
現代服裝產業多元化的發展,對服裝教育提出了新的人才培養觀。學校要順應社會發展的潮流,加大教學改革的力度。要向世界先進的服裝院校學習,加強與世界知名院校的合作,盡快實現教育觀念國際化,教學模式科學化,教學手段現代化,培養出適應產業發展的多元化的人才。我們要注重教學的規范性,但同時也要強調靈活性和應變性,我們要注重在科學背景下培養功能型人才。
本文作者:林燕萍工作單位:江西服裝學院
- 上一篇:住建局黨務公開工作總結(共5篇)
- 下一篇:高職服裝設計人才培養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