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設計新型人才實踐研究
時間:2022-02-02 09:01:44
導語:服裝設計新型人才實踐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期我國才出現了服裝設計專業,該專業的設計之初,主要是為了為社會輸送大批量的高素質服裝設計人才,隨著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深入,該專業在現有模式下培養的設計人才在實踐中已經難以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因此,怎樣培養符合社會經濟所需要的新型設計人才勢在必行。本文系統的闡述了工作室培養模式下服裝設計新型人才培養的提升路徑,旨在為社會輸送大批量的服裝設計人才。
人們的思維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經濟全球化水平的進一步提高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生活理念的不同,二是對于時尚的認同感的不同,在這種環境下,服裝設計憑借著品牌的流行逐步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我們從服裝設計行業現階段的發展現狀來看,服裝行業已經很難跟上時展的步伐,其滯后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我國的服裝品牌難以參與到實際的服飾循環之中,在這種環境下,服裝設計專業必須從實際出發,不斷的迎接挑戰,樹立全新的改革理念,才能夠促進自身的進一步發展。
1.工作室培養模式的內涵
所謂的工作室制培養模式主要是指以“學生為本、以工作室為依托”、針對服裝設計與制作實際生產的各個環節掌握的基本理論,結合企業實際項目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綜合模式;是師徒傳幫帶的培養模式,采用靈活多變的培養方法對學生職業能力進行培養,增強培養與就業的融合,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隨著近年來人們生產生活水平的不團提高,服裝行業也得到了飛速發展,服裝制作企業也在不斷的調整自身的產業結構,從而不斷適應社會。在這種環境下,我們必須培養出更高水平的服裝設計人才才能夠不斷的滿足社會和企業的需求。而實現工作室培養模式則可以極大地改變傳統培養模式存在的弊端,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實現工作室培養模式勢在必行。作為一種全新的培養模式,工作室培養模式具有以下特點:
(1)培養模式多元化。工作室是工作室培養模式的一個載體,在這一在體制上,工作式培養模式將多種培養模式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常見的培養模式包括服裝設計理論、服裝結構設計等等,在培養過程中,學生可以就培養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隨時隨地向老師請教,由此可見,該種培養模式具有較強的開放性、互動性以及融合性。
(2)培養模式多元化。與傳統的服裝設計專業結構培養模式相比,工作室培養模式賦予了學生更多的自由,學生在這種培養模式下,能夠自主選擇發展方向,選擇與自身條件相符合的培養運行機制。從本質上來說,該種培養模式就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完成服裝設計與實踐的過程,由此可見,學生在工作室培養模式下能夠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能夠提升自身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方面有利于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培養興趣,另一方面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培養的積極性。
(3)培養內容多元化。工作室培養模式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設置培養內容。這樣能夠使培養模式同行業發展、技術進一步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將理論知識同具體實踐知識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幫助學生通過項目指導以及參賽等形式把握理論知識,從而逐步提高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與傳統培養模式相比,工作式培養模式在培養設計方面打破了傳統的形式束縛,實現了產業結構和產業設計之間的有機結合。
(4)職業精神團隊化。工作室培養模式通常是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以小組的形式進行項目研究,這對于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思維潛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現階段,我國服裝企業大多以系統的形式進行服裝款式設計、生產、營銷等環節,所以說,學生在這種培養模式下,一方面要不斷的調整自身狀態,不斷的提升自身的專業知識,從而適應培養環境。另一方面還要不斷的提高自身更好地協調各部門和人員關系的能力,從而將自己所潛藏的技術能力充分的發揮出來。
2.以工作室化培養模式下服裝設計模式培養改革
(1)建立項目化工作室,實現全景式的直觀培養模式。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經濟的不斷進步,培養過程中所處實際環境正在逐步的影響著學生的培養效果,不僅如此,這種影響還呈現越來越強的趨勢,在這種環境下,我們應當不斷的實現自身培養模式的專業化,逐步轉變傳統的培養方式,實現培養方式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現階段,我國絕大多數院校所沿用的工作室培養模式還處于初級階段,難以滿足服裝企業的實際操作上的需要,因此,我們應當進一步實現培養模式中實際操作的專業化,從而進一步增強大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應當以服裝企業的發展方向為指導方向,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現服裝設計模式的改革;應當著重強調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在培養過程中實現直觀性培養,進一步實現直觀性培養效果。
(2)實現培養模式的與時俱進。由于絕大多數大學生所處的環境都是一種相對封閉的環境,因此,很多大學生缺乏必要的社會經驗,自控能力以及自學能力相對較低,不僅如此,由于現階段服裝設計模式的培養內容與具體的實踐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服裝設計專業的培養難度,長此以往,學生勢必會對該門模式產生一定的厭學的心理。服裝設計模式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對大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具有較高要求。這就要求大學生在日常的培養過程中,不斷積累一些理論知識,不斷的實現自身能力水平的提高;從實質上來說,工作室培養模式的培養范圍相對較小,在這種環境下,學生應當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不斷的對模式進行改變,當然,教師在培養過程中,也應當從實際出發,為學生布置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的任務,這樣做才能夠使大學生最大程度的掌握所學知識,不斷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實現崗位實踐與學生就業之間的有機聯系。工作室的實踐培養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替代了傳統的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極大的方便了大學生的實踐。從現階段的培養情況來看,我國絕大多數院校在實際的培養過程中對于實踐培養模式給予了高度的重視,都在沿用一種仿真式的實踐培養模式,這種培養方法不利于為學生營造一種直觀性的視覺感受,極大的限定了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從而使學生容易出現煩躁易怒的情緒。而工作室培養模式的出現,則極大的改變了這種培養弊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結語現階段,我國各院校都在高度重視培養模式的創新,希望通過進一步完善培養模式的方式,不斷滿足社會和企業對服裝設計模式的要求,但是,現階段院校所沿用的傳統培養模式沒有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也沒有實現實踐與就業的無縫對接,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大學生的就業能力的下降。在培養過程中,引入工作室培養模式,則可以有效解決上述問題,轉變學生的認知觀念,完善學生的培養方式,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使每一名服裝設計專業的學生都能夠找到自己心儀的工作。
參考文獻:
[1]米永龍.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培養模式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3.
[2]肖勁蓉.基于工作室模式下的服裝設計模式培養研究[J].山東紡織經濟,2012,07:97-99.
[3]金晨怡.基于工作室項目實踐培養的服裝設計創新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杭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02:155-160.
[4]張巧玲.中外服裝營銷專業高等培養培養模式與模式體系的對比研究[D].東華大學,2006.
作者:陳雪 單位: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
- 上一篇:情景教學法在初中政治課堂的應用
- 下一篇:構建簡約高效的高中政治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