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服裝設計藝術風格審美內涵

時間:2022-11-01 03:27:47

導語:淺析服裝設計藝術風格審美內涵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析服裝設計藝術風格審美內涵

摘要:服裝設計主要是從服裝的功能以及其藝術性來展開的,本課題主要從服裝設計中藝術風格的接受角度入手,討論了服裝的藝術消費,并對服裝的藝術消費對藝術創作的促進作用進行了分析。結合服裝的藝術接受活動中,對服裝藝術的現實存在以及現實感受進行了思考,并從情感的角度對服裝藝術進行了感悟和評價。總言之,服裝藝術接受活動是在文化以及文明的發展促進下形成的一種行為。

關鍵詞:服裝設計;藝術風格;審美內涵;接受

1服裝作為藝術的審美功能和社會功能

具備了獨特藝術形式的服裝藝術是每個人不同審美素質以及審美來源的起點,而審美素質具有長期性、潛在性等一些特點,而這些特點對服裝藝術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服裝藝術與審美表達兩者之間是相互促進并且相互有較大的影響。在服裝藝術的前提下,人的身體成為了表達藝術美的載體,同時也是審美表達的載體,在身體這個載體上,人們對服裝的選擇就成為了人們的服裝文化的審美活動。在現代社會中,服裝不僅僅是人們遮蔽身體和保暖的必需品,而且是一種藝術,同時也是人們對于道德、審美、認同感的具體表現。服裝同時還具備道德功能,這方面主要是指服裝具備遮羞的作用。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人們開始對身體的某些隱私部位裸露存在了羞恥感,也將這些行為列為了文明社會的禁忌。因此,就發展出了服飾來將羞恥感部位進行遮蔽。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開始對服裝有了更高的要求,服裝也具備了視覺上的美感,人們可以通過獨特的服裝款式來取悅于人。服裝的認同功能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首先,同一種服飾符號可以體現特定部落、團體、階層、職業等不同角色的認同,同時也是一種心里和情感上的歸屬。服飾的這種認同感主要是體現在人類的個體或者某一個群體在一致性方面的認同,因此,也常被稱為社會認同。其次,人們常常會通過服飾來表達出自己的與眾不同和獨特的個性。

2服裝藝術的風格特征

服裝藝術的風格主要是通過服裝設計師來進行創造的。服裝設計師也是一個社會個體,在社會中生產活動,必然會受到社會形態、歷史文化、藝術氛圍等環境的影響,因此,服裝風格設計的產生也不是一種偶然的事件,他是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特定的政治環境、特定的經濟條件、特定的文化氛圍中迸發出的藝術靈感。服裝藝術風格也是眾多藝術風格中的一種,也是通過服裝藝術品表達出來的,它是對時代、民族、乃至設計師個人審美感念、思想動態、精神面貌等內在特質的外在表現,服裝藝術風格具有強烈的民族性、時代性、社會性。

2.1服裝藝術風格的民族性

服裝藝術的民族性主要是指服裝設計師在進行服裝設計的時候融合了本民族特有的著裝習慣、民族藝術風俗、民族審美觀念,使用符合民族審美觀念的材料,展現民族現實生活特性。這樣設計的服飾更能體現出民族的風格和民族的氣派。這也就是說,服裝民族特點的設計必須要建立在本民族文化傳統的基礎上,要能充分體現本民族的審美觀念,同時也要能體現出民族性的生活習慣、思想感情、審美藝術。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服裝的審美需求以及功能要求也在不斷的變化,審美需求更是趨于多樣化,因此,在服裝設計的時候融入其它民族風格也成為一種服裝設計的發展的趨勢。因此,服裝藝術同時也具有了世界性。形形色色的服裝藝術風格是在結合了不同的民族特色、不同設計性的個性特點、不同服裝流派的基礎上完成的,世界服裝藝術的發展是建立在民族藝術的基礎上的。服裝的實際離不開民族服裝的藝術精華。隨著民族文化藝術的發展和交流的深化,不同的服裝藝術的之間必然會產生相互影響、相互的滲透,最后形成相輔相成的局面。服裝民族性的發展要以本民族傳統服飾風格為基礎,逐漸地發展出符合本民族傳統文化的新的服裝民族藝術。近年來,西方的服裝文化對民族經濟落后地域的服裝藝術發展越來越具有吸引力,西裝就是現代服飾風格發展的成功案例。

2.2服裝藝術風格的時代性

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物質文明發達的程度也不同,服裝藝術風格在特定的物質條件發展時代表現出來的風格就是服裝藝術風格的時代性。人們對服裝的審美理想以及審美需求,實際上是通過服裝設計師們長期對社會文化以及社會審美需求的沉淀,并經歷過無數次的局部的改革,最后形成的一種服裝風格的潮流。服裝風格的形成不僅要克服傳統文化的局限,還要對傳統服裝文化的精髓進行繼承,并將一些地域性的文化傳統保留下來,這樣才能體現出服裝風格的文化特征。然而,現代的服裝藝術風格隨著社會的趨同性的特征正在向著單線的方向發展。

3從審美欣賞的角度看服裝藝術風格的主體接受

服裝藝術作品依賴其外在的情感和形象表達來打動受眾,但是服裝的藝術風格不同、感受的人不同,其實際的表達效果也不同。思辨能力較強的人能夠從服裝藝術品中感受到思想和情感的沖擊,并能從中感受到藝術的氣息。不同的群體、不同的知識結構、文化素養對服裝藝術風格的欣賞效果不同,因此,人們在欣賞服裝藝術風格的時候會比較傾向于接受與自身價值相契合的類型。但是服裝藝術的風格的設計不能因為接受主體表現出來的靈活性而產生哲理、情感表達上的偏差。

從審美欣賞的角度來看,服裝藝術風格的接受主體需要服裝藝術品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能夠從不同的審美角度來滿足人們對藝術的特殊需求。也就是說,服裝藝術風格設計要留給人們無限的遐想空間,這樣的服裝藝術作品才是真正的“藝術”,才真正具備了審美的價值,才能讓人從知識、經驗等不同的角度來表達自身的理解,才能更加清晰地分辨出服裝藝術作品體現出來的內在“神韻”。

參考文獻

劉超英.設計美與藝術美在服裝方面的情感比較[J].紡織報告,2018(2):64-66.

劉雯雯.民族風格元素在舞臺服裝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天津科技大學,2016.

劉夢夢.中國當下服裝設計的承古與革新研究[D].蘇州大學,2014.

作者:宋芝軍 單位:西安工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