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心理學下的避難應急標識規劃設計
時間:2022-02-14 09:47:15
導語:環境心理學下的避難應急標識規劃設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根據災難前后人們的環境心理特點,分析了避難應急標識規劃體系的現狀,從應急標識的識別性、指向性和安全性等方面,闡述了避難應急標識規劃設計的原則,以使避難應急標識的設計更加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
0引言
作為災害發生前后人類自我保護的一席安全之地,避災綠地成為了現如今不可缺少的城市結構之一。整個世界都處于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城市的自然格局不斷的被改變,同時也造成了環境的不斷惡化和自然災害的頻發,這也代表著避災綠地應不斷的隨著世界的進步而進化。現如今的城市避災綠地當中,避難應急標識起著在災難發生前后為人們提供避難導向的重要作用,是避難場所成功運行的前提條件,也是城市避難的重要基礎,所以更應當融合人們在災難時期的行為與環境心理特點。本文根據災難前后人們的環境心理特點,結合當前避災綠地的應急避難標識規劃體系現狀進行初步探討。
1避難應急標識作用階段
災難是一種突發或換發的或逐漸積累的自然或人為事件。但是無論災難的發生模式如何,都代表的是避難應急標識在災難前后作用的重要性是不容小覷的。
1.1第一階段
日常生活階段是最基礎也最常見的狀態,此時人們呈現出最為放松和自然的狀態,心理上處于“不作為”的狀態。人們按照內心的意愿進行正常的生活活動,對公園、廣場這些避難場所還處在一個“欣賞”的狀態,并沒有對內部指示牌多加留意并記錄。此時的應急標志系統還處在一個“未開啟”、不受人們重視的階段。
1.2第二階段
災難前夕階段是人們心理狀態開始出現波動的階段。此時,人們往往已經注意到災難即將來臨,或多或少已經接收到災難來臨的訊號,整個心理是處于高度緊張及高度恐慌狀態,過于夸大的消息傳遞都讓人們感受到過大的壓力,從而出現驚慌失措,使得人們開始出現判斷的失誤。此時,避難場所的避難應急標識的作用處于一個非常重要階段,開始發揮其引導指向作用,并且此刻的人們開始注意并找尋整個引導系統。
1.3第三階段
災難發生階段是人們的心理出現恐懼狀態的最高峰,此時急劇恐懼的心理狀態帶來的是大部分人失去往常的冷靜,幸存者出現極度的悲傷,甚至出現短暫的意識喪失。這時的人們會有部分出現急性應激障礙,意識不清、定向出現問題、對外界刺激無反應等特點。憤怒、盲目、悲傷、恐懼、激動、絕望等都是這時大部分人出現的亢奮狀態。這個時候的人們處于迷失混亂的狀態,避難應急標志系統的作用在此時的作用將發揮到最大值,有序的引導人們的避難行徑是此時最為重要的作用。
1.4第四階段
災難后是人們心理波動直線飆升之后的第一次回溫,此時避難者的心理出現前所未有的脆弱,這時出現的痛苦、茫失、無助與災難發生時出現的狀態不相同,這一刻的人們在平復了之前的亢奮心理出現的低迷的平靜,面對失去的親人、財產、朋友等情況,人們會出現認知的模糊;面對災后的謠言基本喪失正確辨別的能力;面對未來的無助感也會讓大部分人們產生恐懼心理。而這一階段的避難應急標識對災民的災后轉移、生活及有序的災后管理援助工作的順利開展等起著重要作用。
2避難應急標識規劃體系
2.1避難應急標識現狀
現階段,我國的避災綠地應急標志并沒有提出一個統一的規劃標準體系,大部分城市是運用或改自于DB11/224—2004北京市地方標準《地震應急避難場所標志》這一標準體系,綠色背景下的奔跑狀的小白人也成為了這些城市的應急避難指示牌的基準。人們在災難發生時內心呈現的是極度緊張與恐懼的狀態,所以城市在規劃避災綠地標識時要注意這些在災難前后的巨大變化,以人們心理變化為基礎規劃設計避災綠地的應急標識,才能夠真的做到在災難發生階段成功指引人們避難,減少損失。
2.2避難應急標識存在的問題
根據調查研究,現階段避災綠地應急標志系統處于一個較為落后的階段,各類避災綠地中或多或少都出現一些問題,以下將一一列舉:1)標準不統一,地方性標準存在弊處。正如上文所說,國家并沒有為避難應急標識提出一個統一的標準體系,各個城市都是根據現在已有或者根據自身城市建設擬定的地方性標準,所以城市與城市之間無論是顏色上、大小上、規模上均出現不同,這種地方性標準只能夠對當地的居民提供一定的指向性,而對于那些外來者會出現無法找尋的現象發生,這是因為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會將平日接觸的刺激記錄為“認知圖冊”,從而進行比較或是識別,城市之間出現的不同,就表示城市的外來者需要重新增加“圖冊”認知,并且在災難發生時能夠做出正確的判斷才能減少損失,所以總的來看,標準的不統一是避災綠地現階段的一大弊處。2)破壞嚴重,維護不及時。在實地調查過程中發現許多應急標識牌出現破損、涂鴉等現象,有些指示牌已經完全看不出標志原樣,有的已經倒塌被植被掩蓋,這說明相關機構對標識維護不及時,同時給人們一個“不重要”的暗示,從而人們對避災綠地的認知會相應的減少,如果災難突然發生會造成大量人力、財力的損失。3)設置位置不得當,不能夠引起重視。現階段應急標識牌設立位置不合理也影響人們對其該有的認識,有些指示牌設立在林蔭大樹下,被樹干、樹蔭遮擋;有的設立在旮旯拐角處,基本無人經過;有的被下方長勢良好灌木遮擋等等,這些現象造成標識不能引起人們的注意。人的注意分為無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三種,但無論哪一種注意,都需要將避難應急標志設置在能夠引起人們注意的位置,這樣使人出現無意注意的狀態,也就是人們下意識記錄下來的東西,才能起到其該有的作用。4)標識系統不全面。部分避難綠地標識系統不全面,有的只是單單將一個避難場所應急指示牌放置于入口處,而內部并沒有其他應急標識或者避難場所擁有多個出入口,就只將避難場所標志設立在主入口處;在災難突發時,這些情況都會造成避難時的混亂場景,使得避難場所失去其本來的功能,所以各個避災綠地應該健全內部的應急標識,讓每一個功能分區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5)公眾認知少。對于大部分人而言,“什么是避難場所”“什么是應急標志”并不清楚;災難發生的時候要往哪里躲避、如何躲避,只是知道表面;身邊公園的應急標志在哪兒、是何意義也不是十分確定。隨著我國的不斷發展,雖然社區和學校單位總是針對災難進行各種宣講和演練,但是人們真的學習到的知識卻少的可憐。避難場所的作用與功能不僅需要被社會中每一個人認識,也需要人們對其共同保護。
2.3規劃設計原則
避難場所應急標識功能可以大致分為三種:識別性、指向性和安全性。這三種功能特性在設計過程中,遵循人們的心理要求進行系統的規劃設計。
2.3.1識別性
在災難發生的時段,人們心理處于恐慌的狀態,所以應急標識的識別性就尤為重要。應急標識的識別性根據顏色、大小和圖案的不同,其達到的作用效果也有差異。1)顏色。人們對于接收環境信息的渠道有很多種,弱刺激能增強其他刺激的感受性,相反,強烈的刺激感可以降低其他刺激。色彩會讓人感受到不同感覺,應急標識應運用強烈的色彩對比,從而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災難時期都能夠引起人們的重視。但是在運用顏色的時候應盡量避免灰暗濃重的色彩,此類顏色易造成人們的心理壓力,使人產生抑郁的心理,尤其在災后避難階段,會產生心理上的阻礙。2)大小。現階段避難場所標識牌的大小是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規定的,人們對于具有充分可見的定向參照物有一定的記錄能力,所以避難標志系統在設計時要注意其可視性,大環境下的標志最為重要,應根據人們的習慣進行設計。3)圖案。避難場所標志系統一定要運用引人注意、簡單易懂的圖形作為提示,人們對于醒目圖形有著強烈的記憶能力,簡單易懂的圖案可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誤會,避災綠地面對的是所有年齡段的人們,其中包括那些單單靠圖案進行認知的人們,所以避災綠地應急標識應盡量的避免大量文字說明,從而可以加強避災綠地在面臨災難時段的作用。
2.3.2指向性
避難場所應急標識的指向性是其最重要的功能,災難時期,它的指向性代表著避難的有序進行。人們在平常生活中會根據看到的標志系統進行頭腦中的構建,從而形成心理學中的“心理地圖”,其實是記憶的復制品,所以避難應急標識應指向明確的方向,應安置在相應避難分區的位置;在避難場所的分叉路口、道路的起點與終點都應安置避難引導牌,這些都能夠讓人們將避災綠地的環境指向貯存在頭腦里,從而引導人們以最安全、最快捷的路徑到達避難區域。
2.3.3安全性
避災綠地應急標識應注意其安置位置的安全性,應安置在最為醒目的地方,災難時不易受到波及,不易倒伏、掩蓋等,保證其標識的安全性也保證避難的有序進行。
3結語
人們的心理狀態是時刻萬變的,不同時期產生不同的心理反應,而這些反應都指導人們自己的行為特點。避難應急標識是保證人們在災難時期有序避難的前提條件,也是核心條件,滿足人們的心理需要是其設計規劃的重點。本文僅僅是淺談了一些最為基本的條件,還需要更加深刻的研究,從而可以完善避難應急標識的規劃設計體系。
參考文獻:
[1]林玉蓮,胡正凡.環境心理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2]林柯余,袁奇峰.我國環境心理學的“本土化”之困[A].第七屆全國建筑與規劃研究生年會論文集[C].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09:92-95.
[3]時勘.災難心理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4]劉博佳.淺析基于避難行為特點的城市廣場設計[J].建筑,2011(6):18-20.
作者:趙天嬌 段曉梅 單位:西南林業大學園林學院
- 上一篇:鉆孔樁成孔質量檢測精度的施工技術研究
- 下一篇:初中英語教學質量的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