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生態城市規劃設計論文
時間:2022-10-09 11:22:10
導語:關于生態城市規劃設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結合實際,在分析城市規劃設計內容的同時,對生態城市內涵與生態城市規劃要求進行分析,同時總結了城市規劃設計過程中生態城市規劃的重點內容,希望論述之后,可以給相關工作人員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城市規劃設計;生態城市;規劃分析
生態城市首先是一種現代社會的新型社會關系,是建立在人類對于人與自然關系深刻認識的基礎上所形成的,保證社會、經濟、自然可以協調發展。生態城市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證經濟、社會以及環境實現協調化的發展,可以更好地改善目前的生態環境質量,從而可以實現可持續發展。但是在目前的城市規劃設計過程中,生態城市規劃一般會直接受到經濟因素的影響,而無法實現有效的發展,因此,在城市生態文化觀的引領之下,要不斷地進行現代城市的規劃設計優化,可以實現經濟發展、社會穩定、自然生態良好的全面化發展,可以真正地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1城市規劃設計概述
城市規劃設計是一項涉及公共空間的學科,主要的目的就是改善城市面貌、提升空間利用率、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實現全面化的發展。城市規劃工作的主要特點就是數據化與抽象化,而城市設計的關鍵就是進行圖形化與具象化,二者之間結合要進行建筑設計、景觀設計,同時還要進行城市內部的各項實體的詳細組織規劃,滿足居民的心理需求。我國的城市化發展是在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實施之后進行的,隨著我國的社會不斷發展,在城市化全面實施的過程中,城市規劃設計學科尚在完善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從而導致了一些環境和社會問題的出現:一方面,資源浪費較為嚴重,生產技術水平不高,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另一方面作為城市規劃的從業人員,應該具備多領域的研究,在規劃設計時要充分考慮人文因素和自然因素,特別是要充分考慮到生態環境發展需要之后確定城市規劃方案。
2生態城市的提出和內涵
2.1生態城市的內涵。生態城市的概念是在20世紀的70年代才開始提出的,并受到了世界范圍內各個國家的追捧,但是并沒有形成生態城市的完美體系。傳統的生態城市主要的理念就是降低各項資源、水以及食品的浪費,同時也要降低二氧化碳、甲烷、廢氣、廢水的排放,可以從一定程度上改善城市環境。該理念的提出是符合時展的,逐步地轉向生態化發展的狀態,符合現代城市發展的需求。城市人文內涵主要是實現經濟高速發展、社會穩定、人民幸福以及生態可持續發展。在這個基礎上,城市規劃需要保持內部環境的清潔、人們居住環境質量的提升、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所以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來促進高新技術的發展,發揮出生態作用,可以有效地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2.2生態城市規劃要求。2.2.1成長性。城市規劃設計中包含了多個學科與專業,綜合性比較強,是現代人們的工作與生活有序進行的重要基礎。因此,城市規劃設計需要保持長遠的眼光,能夠促進城市的發展與成長。首先在設計中需要留有一定的未來發展空間,在城市發展變化時需要做出必要的改變。其次,對于城市資源利用方面也需要保持成長性,否則在短期內就會導致資源嚴重短缺,嚴重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2.2.2生態優先。城市生態是人們生活的基礎,現代城市生活要秉承和諧發展的根本理念,在全面實現經濟發展的同時需要建立良好的社會秩序。因此,在城市生態規劃設計的過程中,需要以保護城市生態環境為出發點,特別是在城市建筑項目規劃的過程中,要盡量保持原有生態本底,堅守生態紅線,按照自然發展規律進行設計,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2.2.3承載范圍。城市在發展的過程中,對于人類生活的承載能力也是非常有限的。關于城市生態的承載力,需要從下面的幾個方面來進行:(1)城市的產業結構,生態城市需要具備完善的產業結構,可以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污染與排放。(2)城市人口承載力,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加會給城市帶來巨大的生存壓力,導致資源消耗與資源短缺問題加大。(3)城市的生態承載能力,城市生態系統中,人對環境的消耗和環境的自我修復能力之間能否成平衡。(4)解決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多的城市人口產生大量的各種廢棄物,垃圾處理問題直接影響城市生態環境,所以需要合理的處理廢棄物會更好地保護生態環境。2.2.4多樣化。城市高速發展中人與其他生物都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具備多樣性,在考慮自然生態發展規律的基礎上需要考慮到不同生物的差異性,一個城市的生物多樣性與城市自然生態環境存在直接的聯系。城市內部的水環境、大氣環境、土壤環境都是生物生活的基礎,所以需要充分的保護這些環境。城市生態環境主要是在某個地區中的人口、資源、環境比較集中的地區,與自然界的生物生存環境存在著明顯的區別。
3城市規劃設計中生態城市規劃的具體應用
3.1精心設計生態城市規劃方案。生態城市在規劃設計環節,需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設計方案,保證生態環境不被損壞,制定出城市發展藍圖,要保護城市的生態環境、人文環境、歷史文化環境等都不會被破壞。在設計中需要結合實際情況來進行合理的平面規劃設計,同時需要做好城市的空間輪廓線的布置,就是完成廊道、交通網絡的布置,可以適當地增加廊道綠化面積,可以組合成為完整的城市綠化網絡系統。在實踐中進行斑塊設計,比如中心公園、綠地廣場以及綠化帶等,要合理地進行綠化的布置,此外,生態城市設計要綜合考慮到歷史文化、民風民俗等因素,讓現代城市也能夠表現出大自然的氣息,可以更好地享受科技所帶給人們的便利,建立更加完善的城市生態產業系統。3.2保護城市濕地,加強海綿城市建設。城市濕地系統是城市天然自凈能力的關鍵性部分,其中包含了水、土壤、濕生植物等,對于城市生態環境可以更好地實現調節與平衡,使得人們的居住環境得到改善,可以調節城市氣候條件,避免發生嚴重的旱澇災害。天然濕地面積的急劇減少,濕地功能的持續下降,極易誘發自然災害,對于城市生態環境干擾能力比較強,嚴重阻礙了城市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海綿城市是指通過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充分發揮建筑、道路和綠地、水系等系統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城市發展方式。海綿城市建設是解決城市內澇、水環境污染、城市熱島效應的有效途徑,是未來城市規劃建設的重要發展方向。結合濕地系統、加強“海綿城市”建設,實現控污、防災、雨水資源化和城市生態修復等綜合目標,保護和利用城市綠地、濕地、水系等空間,優先利用綠色基礎設施和科學結合雨水基礎設施,恢復城市良性水文循環,保護或修復城市的生態系統。3.3生態系統和文化系統相結合。城市規劃設計中融入城市特色資源,突出城市的特點,這也是城市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城市歷史文化是人類發展的證明,同時也屬于不可再生的資源,因此,城市的規劃設計中需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適當結合歷史文化資源,城市建筑群需要考慮到現代設計方面的因素,體現出當地的文化特色,可以使得建筑群更具整體性的美感。3.4做好交通規劃和綠化設計。城市規劃方案中的交通系統設計,需要秉承低碳設計的基本原則,考慮城市未來的發展趨勢,結合道路的布局、斷面結構形式、車流量及交通系統的暢達性等方面設計合理的道路交通設計方案,減少城市資源浪費,在滿足實用性的基礎上可對道路進行適當地升級改造,保證人們的日常出行,最大限度保護其整體的生態環境。綠化設計是城市生態規劃設計的關鍵,其包含城市綠地系統、明確綠地范圍、合理布置綠地、提高城市綠化率。應充分考慮當地地形地貌、河流以及氣候條件,合理進行規劃布局和當地的科技與經濟水平,從而可以更好地提升城市綠地面積,充分地保證城市生態環境質量達到標準要求。在綠地設計中需要考慮到植被、群落等方面,要使得水面、綠地與點線面實現完美地融合,實現和諧化的發展。3.5結合綠色生態城區標準進行規劃。2018年11月,上海虹橋商務區已經獲頒全國首個“國家綠色生態城區實施運管標識”,對綠色生態城區的推進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對于協調好空間、人口、資源、環境和產業之間的關系成為上海推動城市綠色發展的重要課題。綠色生態城區是指在空間布局、基礎設施、建筑、交通、生態和綠地、產業等方面按照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要求進行規劃、建設、運營的城市建設區,建議將綠色生態城區評價體系中的土地利用、生態環境、綠色建筑、資源與碳排放、綠色交通、信息化管理、產業與經濟、人文、技術創新等因素在規劃設計中也充分考慮。建設綠色生態城區,既是對綠色建筑發展外延和內涵的拓展,也是轉變城市發展方式的必然選擇,更是建設生態之城的必由之路。
4結語
綜上所述,城市規劃設計中引入生態城市規劃理念,需要充分考慮到城市的現狀以及未來發展空間,需要合理地布置綠化面積,以可持續發展為最終的目的,充分地保證城市生態環境質量,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有效地降低環境污染問題,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積極地推動城市的高速發展,促進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杰.城市規劃設計中的生態城市規劃設計分析[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7(13):26.
[2]張偉.城市規劃中的生態城市規劃設計分析[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7(19):53.
[3]劉娟.淺談城市規劃設計中的生態城市規劃[J].建材與裝飾,2015(49):121-122.
[4]陶彩虹.談城市規劃設計中的生態城市規劃[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4(32):788.
[5]邵德超.城市規劃設計中生態城市規劃的研究[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7(10):3342.
[6]GBT51255—2017,綠色生態城區評價標準[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7.
作者:馬麗 單位:廣州市天河區城市規劃編制研究中心
- 上一篇:工業遺產景觀網絡式規劃設計與傳播
- 下一篇:汽車尾氣檢測系統設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