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擴建規劃與設計微觀優化分析
時間:2022-12-31 02:40:57
導語:醫院擴建規劃與設計微觀優化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醫院的擴建規劃與設計工作在我國是改善國計民生的重要戰略部署,實現患者就醫與醫務工作者棲居于功能良好、布局合理、裝飾體宜的醫療空間,進行局部的微觀優化設計作為實現設計目標的重要方法途徑,必然要參與其中。本文旨在探析如何在后疫情時代實現醫院擴建設計當中在微觀層實現優化,一方面需要把握醫院建筑空間作為承載醫療活動的本體屬性,正確的把握其內涵特質有助于實現設計的優化。另一方面,醫院的規劃設計一直處于動態發展當中,關系國計民生等重要領域,其優化設計不光是服務患者,提升醫療效率,優化醫務工作者的工作流程,從而為患者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因此,本文嘗試從現有醫院設計的痼疾和醫院擴建與規劃設計策略、功能優化等方向來試論醫院擴建規劃與設計當中實現微觀空間優化的設計方法與路徑。
關鍵詞:醫院;規劃與設計;空間;功能;微觀優化
2020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病毒疫情的爆發,疫情陰霾籠罩之下,以往讓人信心滿滿的,承載人們對現代健康生活希望的載體,醫院的設計也暴露出其在規劃設計當中被遮蔽的問題特質,甚至是存在著較為致命的缺陷,基于此情況,醫院這種代表當代醫療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成就就必然引對其過去的設計理論思辨與設計實踐的自省,因此,基于以往醫院擴建中所存在的部分空間功能定位不清晰、標識系統混亂、內部基礎設施與裝飾缺乏必要的人文關懷等諸多問問題所引發的不光是對生命觀、價值觀等宏觀的思考,這種反思不應當是僅僅停留在宏觀的理論層面,也應當是在局部的、微觀的、技術層面一種全方位的設計思辨,在醫院擴建規劃與設計的實踐當中進行方法論上的創新,以此來對現有的醫院設計模式與體系進行梳理,并在未來的醫院更具綜合性、復雜性與多元性的設計與規劃當中,實現對醫院擴建規劃與設計的體系與模式進行升級與重構。基于此,對設計在實現醫院擴建活動當中所扮演的角色與功能進行必要的辨析就很有必要,以此來助力設計在實現醫院擴建當中合理的作用。在后疫情時代,隨著5G建設、人工智能等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對自身健康與高品質的醫療環境的重視將愈加重視,新時期醫院擴建規劃設計必然要實現高效治療與人文關懷同在。現代醫學證明,患者在設計優良、舒適美觀的醫療空間內進行康復治療,就可以實現身心愉悅的審美體驗,愉快的身心體驗將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其精神上需要人文關懷的訴求。與此同時,優良的醫療空間設計將大大提高醫務工作者的使用效能和工作效率,同時也對提高醫院的聲譽與辦醫理念具有積極的意義。
1醫院擴建規劃中的痛點分析
受到此次疫情持續影響之下,未來在國內擁有規模以上人口的中小型,甚至是大城市必然將會對當前醫院的狀況進行硬件升級,規模上進行擴建,空間組織上持續優化。醫院的擴建與規劃活動將會進入一個高潮期,在即將迎來的醫院改造熱潮當中,實現醫院組織系統的微觀優化則是最為重要的一環。鑒于醫院本體的復雜性與獨特性,由于其公益質的屬性,投入高,運營成本高等于成本回收難度較大等不利因素,醫院的建設發展在我國經歷了長期的緩慢發展,直至上世紀的90年代中后期在經濟大發展的節奏帶動之下,有了長期的發展進步。然而伴隨著城鄉一化加速農村人口凈流入遠大于流出,原本稍有發展的醫院規劃建設的弊端被顯露無遺,醫院擴建規劃中的弊端出現,其本質是醫院的規劃設計與現代醫學發展節奏不相匹配。隨之而來的是醫患關系緊張等社會矛盾持續惡化,在此表象之下則是醫院規劃設計的不合理因素所致,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1.1醫院內部導視系統的視知覺體驗度欠缺一方面,這種秩序性混亂帶來的是整個醫院內醫療體系運轉效率低下、極易引發醫務工作者視知覺上的疲勞,情緒緊張煩躁,從而增大了發生醫療事故的風險。另一方面,導視系統的“無序性”會增加患者就醫的時間成本和精力消耗,同樣可能會加劇原本較為敏感的醫患關系矛盾。1.2由于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我國部分地區醫院擴張經歷了一個“野蠻生長”的階段此外,由于國家相關部門的規定限制;根據衛健委2018版《綜合醫院建設標準》修訂意見第四章第二十一條:綜合醫院中急診部、門診部、住院部、醫技科室、保障系統、行政管理和院內生活用房等七項設施的床均建筑面積指標,應符合一下規定。部分地區的醫院擴建時對醫院用地與規模問題矛盾解決的并不好,同時在實際指標落實上與指標規定相差甚巨,因此就會出現門診超負荷運轉、床位緊張等設計上的功能缺失問題,導致醫院基礎設施與患者實際需求之間出現的供需矛盾等問題,原有的醫院設計模式已經無法承載現代醫療技術的發展,進而產生新的優化需求。1.3目前我國醫院建筑在風格上呈現千篇一律的造型,形式單一,同質化問題嚴重,缺乏差異化美感設計的本質問題則是按照人的審美觀念為人造物的藝術活動,應當在設計上回歸按照人自身的審美尺度投射在設計作品上來,當前我國醫院無論是外部造型風格上或者是內部空間色彩裝飾上都是缺乏了對人的審美尺度的關照,比如在設計上前篇一律,無論是科室之間、護理區或者是導醫區其基本裝飾風格都呈現一種冰冷的、缺乏人文關懷的設計風格,以人為本的情感關懷在設計上的缺失是我國當前醫院擴建規劃與設計當中急需解決的又一問題。鑒于醫院建筑設計屬性的復雜性,對醫院設計當中存在的導視系統混亂、功能缺失、缺乏必要的人文關懷等痛點分析,因此在醫院的擴建規劃與設計實踐當中應當加強對主要設計節點的把控和多方參與以解決現實中所遮蔽的痛點問題。
2醫院擴建分期規劃與設計策略
醫院以其特殊的功能屬性,因而醫院的設計不能與其它公共建筑的理念一樣。在功能屬性上必須是以服務患者、以患者為本、兼具空間使用的效率與秩序兼具,在審美上必然要體現患者的審美關照,同時也應當兼顧道醫務工作者的情緒問題,以免在空間視知覺上造成緊張、躁動的心理體驗。基于此,醫院擴建的設計必須從源頭上進行系統規劃,整體布局,由于我國在醫院的建設上一般采取外包的模式,以招投標競爭來確定最終方案,因此,對于各設計進程的重要節點應當加強把控。在設計策略上應當進行整體布局、按照功能模塊進行系統設計、注重設計細節的掌控,以此來提高醫院擴建當中的設計品質,和委托方與患者的滿意度和舒適體驗度。現代意義上的醫院擴建與設計策略,應當貫穿整個設計過程規劃、招標、設想、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2.1明確設計目標。在擴建設計當中以設計目標為總領一切的存在,設計目標是整個設計策略實現的重要一環;明確醫院經營的重點領域、服務對象、導視系統VI、品牌CI等。VI全稱Visual Identity, 即企業VI視覺設計,通譯為視覺識別系統,視覺識別系統設計是最外在、最直接、最具有傳播力和感染力的設計。該設計是將企業標志的基本要素,以強力方針及管理系統有效地展開,形成企業固有的視覺形象,透過視覺符號設計出經營者的理念、精神,有效地推廣企業及其產品的知名度和形象。視覺識別系統設計將企業識別的基本精神充分地體現出來,使企業產品名牌化,同時對推進產品進入市場進行促進。該系統設計通過視覺表現企業的經營理念和精神文化,形成獨特的企業形象。CI是英語Corporate Identity的縮寫,能夠透徹地消化醫療空間的環境帶來的復雜訊息。1999年日本設計師原研哉為山口縣光市梅田醫院設計的視覺標示系統,就是帶有東方美學特征的具有溫情色、柔和、細膩的審美意象。這家醫院主要是面向婦女和兒童所使用的,為了在設計上表征醫院的經營范圍合營造高品質就醫環境的氛圍。因此原研哉先生采用較為柔軟的白色棉布材質做造型設計,再在棉布上印刷紅色的字體,雖然在色彩上很醒目,但是采用一種秀麗且纖細的字體,營造出一種溫馨、舒適、安寧的醫療空間氛圍。因此,加強對醫療空間的VI設計也是服務于醫療目標,提高醫院的口碑合品牌認同感的有效路徑。2.2加強設計工藝流程管理。其目的就是要對設計的程序的合理性的檢驗和對設計實施過程中的主要環節和節點加以有效的把控和有力的監督,確保實現設計目標,實現在醫院擴建規劃當中的目標任務進度和各職能公司之間的協調,從而使得目標得以實現。這當中甲方與乙方的合作溝通就顯得極為重要了,現代醫院的功能要求上更為復雜,從原來單一的醫療為導向型轉向以醫療、保健、康復、醫養等類型綜合化轉變,因此,在醫院擴建規劃設計當中對設計質量和標準的把控就必須由多方人員參與才肯能得到保障。在我國通常采用招投標的方式來確定設計方案,然而,現實情況就是投標方的設計人員對醫院的使用流程、方法上缺乏充足的認知者就存在做出來的設計方案與甲方的需求有很大出入,評審專家也可能存在某些方面的疏漏或者短期內無法對醫療技術問題的熟知程度有限,從而通過終審的方案定稿之后,在實施過程中依然面臨者不小的現實挑戰。基于這種情況,多方專家參與是實現醫院擴建設計優化的前提保障;以醫療專家、有設計學科背景的患者、建筑設計師、室內設計、材料專家等多領域的學者共同參與方案的論證與最終確認。從而加強設計程序的管理,提出較為完善、合理的設計方案,以流程的有效監督來為實現優化服務。2.3實施規劃與設計質量管理。醫院擴建設計價值的最終實現必須是以好的質量為依托的,因此,多方專家不但要在設計流程當中體現監督作用,而且,也要在依靠獨立有效的質量監督體系當中發揮影響力,加強對各個設計生產階段的評估與檢查,及時發現并解決設計過程當中的質量問題,以此來確保在設計實現過程當中各個環節有序而穩步的服務質量目標,從而確保最終實現微觀優化的設計目標。
3規劃與設計中的功能優先級排序
后疫情時代在醫院擴建與規劃當中對其功能要求必然會提高標準,這就需要從以往的醫院設計與規劃的常規進行突破。在過往的設計當中只需要停車場、門診大廳、候診、公共衛生間、護理單元、急診室、CT和X光、病房等八大物理功能空間設計排序分布合理即可,顯然這種空間安排固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在后疫情時代的設計要求顯然更高一點;需要全方位、多維度來統籌醫院擴建中的功能因素,更需要兼顧到人類行為、意識、情感、人文等因素合理的融入其中。在滿足物理空間功能能的基礎之上應當體現出一切設計為了人,一切服務于患者和醫務工作者。因此,在醫院擴建的規劃與設計當中需要明析功能的優先級排序。3.1主要區域的流線優化。在醫院建筑公共空間時,合理布局,避免流線交叉,減少病患辦理手續的空間距離及等侯的時間消耗。盡可能地多利用自 然采光通風,創造親近自然和井然有序的環境,緩解緊張氣氛, 提高醫療工作效率。因此,一方面需要在規劃與設計當中確保各區域之間交通流動線的合理有序,保證醫院內人員流動通暢,特別是在就醫高峰期也能夠高效運轉,基于交通流線的優化應首當其沖。3.11停車場,該區域的設計應盡量采用下沉式空間設計,停車方式應當采用大數據智慧型分流模式,采用大數據服務系統,對出入車輛實行預約機制。如果空間足夠可以預留網約車或者出租車等候位和流線系統。3.12門診大廳,門診大廳是整個醫院工作系統最為繁忙的區域,各功能區的流線交匯于此,人員往返密切,按照現行《綜合醫院建設標準》,該區域在使用面積上不低于醫院整體建筑的15%。加強該區域的視覺導航系統設計,引導就醫、繳費、實現適當的人員分流,保持運行通暢。再次,則是最好采用天井式的設計,保持采光、通風良好,讓患者與醫護工作人員都能夠實現在一個舒適、陽光的空間內和諧共處。3.2裝飾設計上體現人文關懷。人文關懷是源于西方的人文主義思想,其核心要義即是對人的價值的肯定和對人性的尊重。醫院設計裝飾上的人文關懷是營造舒適、和諧、宜人的且高品質的就醫環境,以提高患者對醫院的信賴感和體驗滿意度。在設計實踐上則是通過對材料、色彩、光源、家具成設、室內景觀、聲控系統的合理搭配與使用,來營造充滿人文關懷的就醫環境,通過室內空間環境氛圍的營造來緩解患者就醫帶來的緊張、焦慮之場域氛圍,轉而以積極的心態來應對因就診而帶來的憂患,以輕松的心態來配合醫護工作人員的工作。3.2.1材質的選擇:醫院建筑作為一種大型的公共空間,在材料選擇上對高強度、高耐候性的材料需求較為迫切。唐人就有過關于建材的論述:“大木為杗,細木為桷,欂櫨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校短量長,唯器是適者。”務必要選擇健康的材料,以營造舒適的空間環境。3.2.2醫療空間色彩:色彩形式的律動感,會給患者與醫務工作者這帶來心理上的慰藉與安全感,宜用色彩純度相近的色系組合,強隊比的色彩配置會給患者在精神上帶來壓抑、緊張之感。應用節奏變化平緩的色彩可以營造一種較為和諧的審美心理體驗。3.2.3室內景觀設計:疫情過后,醫院建設中的醫療室內空間設計作為一項重要環節也將得到重視與發展。層次與秩序感兼具的室內景觀會將鋼筋水泥森林里的空間軟化處理,給棲身于醫療空間之內的醫務人員與求醫者來說都是一種全新的視知覺的體驗,從而體現整個醫療空間的人文關懷。3.2.4精在體宜的聲與光設計:在醫療空間之內棲身的棲居者,對光線與聲音的感知往往會敏感于常人,噪音與混亂的光線極有可能會刺激到患者與高壓之下工作的醫務人員,對人的心理影響是巨大的。因此,在醫院的核心區域應適當的應用隔音材料,并避噪音給人帶來精神傷害。基于醫院擴建與規劃的使用受眾對象的心理與審理特質,光線的設計應當做到與受眾群體實際情況相適應。對強光系統的使用應當做到謹慎對待,避免強光帶來的二次傷害,同時也應當注意到光線不足給人帶來精神萎靡的不良體驗,在設計上帶給受眾舒適、愉悅的心理體驗。
時代是思想之母,縱觀人類發展史,每一次災難過后都會迎來生產技術與思想變革。隨著戰疫情的勝利即將來臨,人類的醫療方式與就醫觀念必將發生,患者對體驗良好的醫療空間的渴求將會上升到更高的層次。因此,醫院擴建規劃與設計中需要具有超前的理念與對人的關懷,在重要的設計節點需要留足改造升級的空間。
參考文獻
[1]衛健委2018版《綜合醫院建設標準》修訂意見.
[2]梁梅.現代平面設計史[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3]劉小鷗.醫療建筑設計中注重人文關懷分析研究[J].建筑技術開發,2017,44(7):18-19.
作者:于飛 單位:建峰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上一篇:幼兒園用地分析與規劃設計研究
- 下一篇:鐵路貨物班列產品譜系設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