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文人的“自然”審美與環境設計

時間:2022-10-21 10:11:10

導語:淺談文人的“自然”審美與環境設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文人的“自然”審美與環境設計

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審美取向各不相同。當代的設計從滿足人們的生活實用出發到最終滿足人們的精神與審美訴求,對于視覺審美體驗越來越關注。中國文化中對自然的崇尚與喜愛源遠流長,傳統文人更是將“道法自然”、“求真”的信仰落實在衣食住行中,他們大多質樸、簡雅。魏晉知識分子標榜的風度更強化了后世的這種審美偏向,對于過分人工雕飾的東西,常將其斥為“不入品”等。本文從傳統文化出發,在當代設計中重新思考自然與人工、自然與設計的關系,考量如何和諧運用各種自然要素完成具有“自然之美”的設計作品,滿足當代人的精神訴求。

一、自然與人工

《莊子•齊物論》中說人生在這個世上就像小孩子離開了家鄉,如果人不愿意死亡,就是不愿意回到家鄉,大致就是返璞歸真的意思。因此,在文人看來,大自然是朋友,是老師,只要肯留意,大自然的一聲一響都能凈化心靈,教化人類。青青翠竹、郁郁小花、潺潺流水,無不是最高的美。令人舒適的設計須遵循自然之道,避免過多人工雕飾痕跡,“清水出蓮,天然去雕”則是最好的作品。重“自然”的思潮也從古至今影響著世人,在環境景觀設計方面,文人不愛循規蹈矩,更鐘情于沒有束縛、自然流暢的曲線,幽靜的小路蜿蜒曲折、花草植被都好似空谷森林原貌,人工建筑也順自然地勢而修建,與自然融為一體;在室內設計方面,讓自然融入設計當中,使現代與歷史對話,除了滿足人們對功能的需求之外,這也讓人們在回家時感到放松。由此可見,“自然”的含義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廣泛的多,不僅指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也指順勢而為,不強求功名利祿的行為,更指人的淳樸天真,不做作的性格和品格。它們的本質是一樣的,即簡化事物的復雜性,保持事物的本質特征。

二、“自然”與設計

1.自然與景觀設計。文人崇尚“自然”的審美思想,對當代設計也有著不小的啟迪作用。尊重自然生態之美是當代景觀設計的一個主導性原則。在景觀設計中,充分利用自然界的景物加以藝術創造,使人感到舒適安逸,并體會到大自然的韻味……,再從人文與科學的角度進行反復修改、探索,最后得出方案。例如,南京市的正榮潤峯居住區,整個小區是軸線與院落相結合的布局形式,精巧的設計出了不同的自然景觀。十八個庭院都遵循了古典園林手法,仿效自然,柳暗花明、移步換景,體現了自然之趣。居住區的植物采用曲線式的彎曲流線,三層植物疊加,在豎向上高低錯落布置,疏密有致,也采用不同的色彩搭配,使植物看起來栩栩如生。高低起伏的地形設計,有種在自然草坪上的感覺,使人不禁想在上邊玩耍。水景設計在景觀規劃中非常重要,往往給觀賞者最直接的感官沖擊,平靜且不流動的水,會給人寧靜、輕松、溫和的感覺,而流動的水往往會給人輕松、活躍、歡樂的感受,使人心情愉悅。半開放的廊架采用原木色,親近自然,使人倍感親切、樸實。這些景觀要素無不是將當代的簡約設計與文人思想中的“自然審美”高度結合。當代設計講求的是簡約理性的形式,大多偏向采用對稱與直線型,而大自然往往是生動而多變的。居住區的設計通過對景物的營造,來啟迪人們審視自身的生活、心理狀態以及人自然之間的關系。2.“自然法則”與民宿設計。伊恩•倫諾克斯•麥克哈格在1969年出版的《設計結合自然》一書中,著重于案例研究,并輔以理論介紹,詮釋了“設計與自然結合”的理論。本書對城市、村莊、海洋、土地、植被和氣候的研究詳細說明了生態原則在設計中的具體應用。他認為如果我們想要創造一個美好的城市,而不是一個扼殺人類靈性的城市,我們需要同時選擇城市和自然。這種觀點摒棄了以人為中心的設計概念,認為設計與自然是密不可分的,在現在仍是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民宿設計的最大特征就是使人的生活與自然生態高度結合。人們選擇居住在民宿中,不僅是為了躲避城市中車水馬龍的喧囂、霧霾,還是想體驗大自然中“采菊東籬下”的田園風光,以另一種生活方式居住在另一種設計的美宿中。民宿設計在追求生活美的同時也較為尊重自然環境,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對不同元素的組合,完成了包括地形、植物、水體、建筑,乃至空氣、氣候等自然元素與內在文化感知的相應調和,根據當地的風土人情,因地制宜的設計出屬于當地民宿獨有的特色。浙江省麗水市一處民宿設計,設計師對各個方面的考慮,準確定位古樹和古道,最后避開古樹,放入各種功能模塊,然后根據等高線和景觀視野設計出最適合的答案,堅持最小的自然破壞原則,每座建筑高低錯落,與不同高度的山相連,層層遞進,遠觀好似要從山林中緩緩走來,顯隱于景觀。設計也以石塊和夯實土為主要材料,延續傳統生活和文化,營造舒適放松的氛圍,讓人在居住的過程中無意識會放松,并不突兀,如同在大自然中。這樣的設計承襲傳統自然格局,恢復原有的生活方式,追求其美感?!对O計結合自然》的理論如何在我們所處的環境中得到改進和運用?正如麥哈格自己所說,既沒有重點放在設計,也沒有把重點放在自然本身,而是放在結合上,而民宿的合理存在,也是因為它是自然和設計結合的產物。

三、自然設計的必由之路——“和諧”與設計

用最“自然”的形態所做出來的設計往往不是最實用的,怎么在“自然”與實用的和諧下做設計,是各行各業的設計師們都在不斷思考的。當代設計中最能體現出“和諧設計”思想的便是綠色設計。綠色,是一種生活方式,而這種生活方式是源于自然,綠色設計就是人與自然和諧,人與設計和諧的體現,隨著綠色概念的普及,它被越來越多的應用在各個方面,菲律賓建造的一所學校,是亞洲第一所使用礦泉水瓶建造的,這樣的房屋采光良好、造價較低。綠色設計是人們將原本要廢棄的材料重新利用,賦予它新的生命,獲得新的價值。很多設計的靈感源于自然,并結合人們的需要轉化為具有自然審美,且為人所適用的設計。蘇州園林的假山,就飽含了設計師的情懷,假山遠遠望去,形狀各異,使人津津樂道,這種文人“感興”的手法,有著設計師偶然性和非理性的因素,是設計師情感的興起,用心體驗事物的本質,進而有感而發進行創作。再如月相碗,悉尼歌劇院,或是“鳥巢”,這種種設計,使自然與生活和諧起來,自然滲透于生活,生活中處處體現自然之美。

四、結語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和高科技手段在設計實踐中的廣泛應用,人類的設計自由度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在征服自然的自信心不斷膨脹的同時,人類是否還要遵循自然之道,值得我們不斷反思?!白匀幻缹W”充當了當代設計的橋梁和紐帶,將對大自然的喜愛投射到客觀物體上,賦予設計品以自然性的特點。人的心靈不會被形骸所束縛萬物與心靈相契合,這種對審美和藝術的追求與感悟,使人們對設計有更深的理解,對美有更高的領悟。

參考文獻:

[1](英)伊恩•倫諾克斯•麥克哈格.設計結合自然[M].天津大學出版社,2006.10.

[2](日)原研哉.設計中的設計[M].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11.

[3](美)維克多•帕帕奈克.為真實的世界設計[M].中信出版社,2013.01.

[4]張松輝.道冠儒履釋袈裟——中國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M].岳麓書社出版社,2015.09.

[5]洪瀟楠.日常生活審美化語境下的當代藝術設計審美取向[J].藝術教育,2016年12期

[6]方海錦,吳冬蕾.禪與枯山水——以龍安寺方丈庭園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19,(4下):74-75.

[7]張曼青,曹磊,王森.“園林式”行政辦公景觀環境設計——以南京市六合區交警十大隊景觀設計為例[J].大眾文藝,2018,(20):49-50.

[8]陸湘.淺談城市濱水景觀的藝術性表現[J].大眾文藝,2018,(21):69-70.

[9]張卉,金曉雯.探尋法國古典主義園林的理性之美——以凡爾賽宮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19,(2下):54-55.

[10]方海錦,吳冬蕾.禪與枯山水——以龍安寺方丈庭園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19,(4下):74-75.

作者:李婭萁 吳冬蕾 單位:南京林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