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觀設計教學特色論文
時間:2022-10-11 02:32:00
導語:城市景觀設計教學特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景觀學科的蓬勃發展,我國各地各藝術類高校紛紛設立了城市景觀藝術設計或相關專業。因此,本文對環境藝術專業的城市景觀藝術設計專業教學進行了思考,針對課程教學的國內外現狀進行了分析,以及對城市景觀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體系構建和教學方法進行了思考。
【關鍵詞】城市景觀藝術設計教學教學體系教學方法
近年來,隨著景觀(LandscapeArchitecture)學科的蓬勃發展,以及我國快速發展的城市化進程,景觀設計方面的人才急需,于是各地各藝術類高校紛紛設立城市景觀藝術設計或相關專業。城市景觀藝術設計作為環境藝術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伴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和城市形象的樹立及其內涵建設的新需求而出現的一個新的專業方向,是城市空間視覺形象的整體設計,涉及到城市室外空間規劃、室外環境設施設計、公共藝術設計、綠化與種植設計、色彩計劃、照明計劃、水體設計等諸多設計內容,應該說是藝術設計領域的新拓展。他有別于建筑和規劃設計專業的教學范疇,從藝術設計的角度,將建筑設計、園林設計、城市規劃乃至城市設計等涉及到城市空間及城市景觀的部分設計內容統一在一起,是更高層次的綜合藝術創作和“新”的城市景觀環境的創造活動。因此,作為一名剛剛踏入教學崗位的青年教師,針對這種狀況,對于如何搞好環境藝術專業景觀設計教學工作提出一些設想,以供探討。
一、城市景觀藝術設計以及課程教學現狀
1.1城市景觀藝術設計現狀
近十年來,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以及人們對物質、精神生活環境要求的不斷提高,我國城市建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性進展。人們開始逐步重視城市景觀藝術設計,而其本身也在當今城市發展中起著維系經濟與文化、科技與生活等的重要紐帶作用。但是,目前的城市景觀藝術設計基本上存在著設計周期短促,前期深入調查不徹底等問題。只重開發,不重保護,盲目的跟風與抄襲現象嚴重,不顧地域特征及原有濃郁的鄉土風貌或特定的自然景觀,以致破壞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的事件屢屢發生,一些具有民風民俗的老街區、重點文物、人文遺跡、標志性建筑以及承載城市文化的歷史文化遺存只能在圖片中找尋回憶。同時,大量的城市景觀設施功能定位不準確,公共空間尺度巨大、非人性化,使得許多城市的景觀設計呈同質化、理性化和工具化的趨向發展,最終無法成為城市生活中“真正”和“真實”的有機組成部分,背離了其服務的對象——“人”,也就失去了其自身的價值。
1.2國外城市景觀設計課程教學現狀
景觀設計學起源于美國,是現代景觀設計之父奧姆斯雷德在1857年監督紐約中央公園時所創造的專有名詞。目前,絕大多數的美國高校的景觀設計專業是從農學院的園藝專業中發展出來的。20世紀,農學院繼續發展,景觀設計從園藝專業中逐步發展成長并分離開來,但在有些院校里,景觀設計還只是建筑或規劃專業下的方向。隨著社會的不斷演變,1900年奧姆斯德與舒克利夫在哈佛大學首開景觀設計課程,1929年哈佛大學成立城市與區域規劃學院,形成了建筑、景觀設計、城市規劃三足鼎立的格局,并發展至今,已有逾百年的發展歷程。以哈佛大學景觀設計課程為例,哈佛大學的景觀設計課程體系分為三大類:設計課、講授課和研討會、獨立研究。主要課程以園林景觀史、景觀技術、植物配置、景觀規劃與設計理論為主。在景觀設計教學上,一方面,哈佛大學有近30%的國際留學生,各種文化思維方式的交流必然給學習景觀設計學生帶來靈感和啟發;另一方面,學習景觀設計學生與學習建筑學、規劃學生接觸,知識面更為廣闊,可以對其設計有所裨益。
1.3國內城市景觀藝術設計課程教學現狀
目前,國內的景觀藝術設計專業開設的范圍主要在藝術、農林、建筑等高等院校中。并且其發展速度令人驚訝,從最初的幾個到目前的近千個,但是與其發展速度不對稱的是專業理念及培養目標不明確;課程設置隨意性大,無體系性;師資素質有待提高,結構不合理,教學質量難以保證;理論與實踐脫節和教學內容陳舊等問題。因此,如何使城市景觀藝術設計教學反映時代特點,滿足城市建設對藝術的需求,提高教學質量和增強所培養人才的素質,已成了急須解決的問題。
二、城市景觀藝術設計課程的教學體系構建思考
作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景觀設計教學有著其自身的規律和原則。城市景觀藝術設計作為一個年輕的、應用型專業方向,其教學體系的建構既要符合設計藝術教學的基本規律,又要具有強烈的時代特征。因而他的教學內容首先是應該重基礎、善應用;其次,作為一個交叉性特色濃厚的專業方向,他需要吸取建筑學、城市規劃、城市設計、園林設計、社會學、心理學、生態學等專業和學科的成熟理念和方法。因此,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中的城市景觀藝術設計教學內容應由三大層面的知識體系組成。
2.1專業基礎
基礎層面的學習是指學習和掌握設計藝術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等內容。主要涉及繪畫、設計基礎、設計表達、形式美法則、賞析、制圖、創意、計算機輔助設計等相關內容,是學習城市景觀藝術設計的重要基礎。
2.2專業設計、設計理論與方法
專業設計和設計方法與理論層面的學習是指城市景觀藝術設計的教學主體,是整個教學的核心內容,設計原理、設計方法論、設計理論以及設計修養等課程涉及例如各科設計原理、設計哲學、環境生態概論以及中外建筑史等內容;專業設計包含空間設計、園林與景觀藝術設計、城市公共環境設計、公共設施設計等內容。這個層面的教學目的在于培養未來城市景觀藝術設計的專門人才,具有綜合的設計能力,是專業方向的重要支撐,因此應受到充分的重視。
2.3專業實踐
專業實踐層面的學習是指教學與市場應用相對接部分的教學內容。該部分的內容是進一步提高學生綜合設計能力和協調工作能力以及合作精神的主要途徑。主要涉及了景觀藝術設計考察調研、景觀藝術設計實踐課題以及到專業設計公司實踐實習等內容。
總之,城市景觀藝術設計的教學內容組成應具有藝術性、科學性、實踐性等特點,突出專業方向的基本特征,明晰培養目標,做到重應用、善實踐。
三、城市景觀藝術設計課程的教學方法思考
3.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學質量
建立一支高質量、高水平和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對于景觀藝術設計課程教學和環境藝術設計學科的建設都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對教師的啟用局限于兩種情形:
(1)由學建筑專業的教師組成,在教學中全盤套用建筑學的理論,而忽視了美術造型基礎的訓練,嚴重地影響了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
(2)由一些學純藝術專業的教師組成,在教學中只注重純藝術的表現,而輕視對工程技術知識的傳授。
我國現代環境藝術設計所涵括的范圍除了室內空間外,還包含了室外環境的景觀藝術設計。因此,要求教師隊伍具有不同的知識結構,以適應學科發展的要求。即景觀藝術設計的教育工作者宜以本專業出身的教師為基礎,輔以園林、環境工程、環境藝術設計等相關專業師資力量,共同構建景觀藝術設計的教育隊伍。同時,景觀藝術設計本身又是一個不斷更新不斷調整的學科,許多從事景觀藝術設計教學的教師受限于自身的教育背景和專業知識,知識儲備不足,這對教學是很不利的。因此,應不斷更新教師的知識儲備,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教導學生。
另外,景觀藝術設計是一門注重實踐設計能力培養的課程,要求專業教師在傳授書本知識的同時,也能結合自己設計實踐的專業背景更好地指導學生完成課題設計,從而真正使知識傳授與實踐培養有機結合起來。因此在師資的遴選方面,應大膽地跳出現有的教育模式,聘用著名公司、企業單位或其他教育機構具有特殊技能的專業人員擔任兼職教師,甚至可以聘請資深匠師作為教學輔佐,這不失為一種值得嘗試的教學方法。
3.2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2.1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傳統的教學方式局限于學校生活和課堂教學之內,影響學生的生活體驗和思維發展。從人才培養的角度來說,社會經驗和社會實踐不僅是學習知識的重要途徑,更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必要條件。在教學中可以采用“研究性學習”方法,讓學生帶著問題通過獨立自主的探索,尋求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同時,重視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這樣不僅能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還能培養他們在實踐中增強自主性和自信心,發展創造性的品格。例如在講到“居住區景觀藝術設計”這一章節的教學中,學生對其沒什么設計概念,但是有著好奇心和新鮮感,于是我們就讓學生走到生活中去,每人找一個口碑較好的樓盤進行現場調研,然后從學生拍回的照片中,從整體的規劃布局、空間布局、造景手法、景觀小品等方面加以分析,評判優劣。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而得到激發,大部分學生也都從各自的生活經驗出發,無拘無束、暢所欲言地表達了獨到的見解。又例如,通過講述居住區中的公共設施設置,有的同學就提出不僅應該“以人為本”,還應該為居住區中寵物們建立更多的活動場地與方便設施等。盡管許多想法并不成熟,但這些都是經過學生思考得來的。因此,我都給以鼓勵,并留出專門的課時鼓勵學生在課堂上互相交流,取長補短。所以,只有提供給學生自由表達、自由思維、自由思考問題、自我評價的機會,才能使他們能夠自由創造,開發創造性思維。
3.2.2開展雙向交流,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思維的創造性與思維的獨立性是密切相關的,沒有獨立思考就沒有創造力的形成和發展。而“注入式”教學完全抹殺了思維的獨立性,學生在課堂上充當聽客和看客,處于服從、接納、受支配的地位,不能發揮主觀能動性。因此,實施創新教育,必須轉變傳統教育“唯師是從”這一專制型的師生關系的觀念,建立起相互尊重、信任、理解的平等、民主、合作的關系,這種關系有利于學生主體精神的發揮,提高思維的表達能力。據在美國洛杉磯藝術設計中心任終生教授的王受之先生介紹:“目前幾乎所有的美國藝術院校發展的特點就是突出觀念和思維,輕視傳統表現技法;假如你在世界上極具前衛地位的加利福尼亞藝術學院,你問該校的研究生花了這么多錢來這里到底學到了什么,他們會回答,我們學到了思維。在該校中沒完沒了的討論會成為一大特色”。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經常針對某一講授內容讓學生先展開討論,引導學生各抒己見。如講到“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與改造設計”這一章時,專門讓學生課后去采訪一下當地的市民什么樣的歷史街區保護與開發才能使他們認同或下次還會再來拜訪,或市民心目中的歷史街區保護與開發設計應該向哪個方向發展等問題。學生對此興趣很濃,紛紛發表他們的調研結果和自己的見解。這樣在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加強了交流,師生相互啟迪,相互激勵,相互修正,使創造性思維產生共鳴,并發生連鎖反應,從而啟發誘導出更多的新見解、新觀點。并在教給學生知識點的同時,更注重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使學生由學會變成會學,培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3注重文脈延續思想
城市是歷史的積淀,每個城市都有其自身產生、發展的過程,它經歷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建設與改造,使得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歷史風貌產生。從城市文化的形成來看,特定城市文化與其地理位置、氣候、生產方式、經濟狀況乃至生活方式有著直接的關系,但如果僅從城市文化本身來說,城市文化應是城市歷史積淀的具體與直接的顯現。而城市的景觀也是隨著城市的發展而變化的。歷史傳統、文化風俗、宗教、民族個性、經濟發展水平等都體現了城市的文化精神。正因為此城市具有這樣的人文環境特點,現代城市景觀設計的研究范疇也從原先的物質形態、視覺藝術擴展到行為、社會、心理、生態等多學科理論。因此,作為引導學生進行城市設計的景觀藝術設計教學,也應從城市的歷史文化遺存出發,注重城市文脈的延續,體現城市的人文環境的個性和特點,創造城市的地域性特色。
3.4注重實踐環節
景觀藝術設計課程教學具有較強的專業特點,教學中應十分重視實踐的過程。因此,應通過多種渠道加強與社會的聯系,盡量讓學生在課程學習的過程中與實踐保持緊密聯系。如在課題設計之前,除了介紹有關課題設計的知識和方法外,適當增加設計案例的介紹。另外可以通過參觀一些相關的優秀實踐作品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感受設計作品的建成效應并對其進行評價總結,從而對設計課題有更深的理解和領悟。在設計課題的選取上,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實際工程項目的設計,如鼓勵學生將公司或企業的課題帶到學校里來,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或讓學生參與教師接納的工程設計項目,在設計的實踐中,將課堂內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設計中,并在實踐中增長才干。公務員之家
四、結語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景觀藝術設計課程是一門對自然環境及已有環境的分析、規劃、設計、管理和維護的學科與藝術。因此,作為一門致力于構建人與自然和社會環境之間和諧關系的學科,景觀藝術設計教育教學的全面發展和高素質專業人才的教育與培養正適應了當前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因此,設立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中的景觀藝術設計應形成自己的景觀設計教學特色,以更好地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科建設而服務,同時為社會培養基礎理論扎實,設計能力全面,實施組織能力強的新型環境藝術設計工作高級人才。
參考文獻:
[1]俞孔堅,李迪華.景觀設計,專業學科與教育[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
[2]吳良鏞.世紀之交展望建筑學的未來[J].建筑學報,1999(8):6-10.
[3]李娜,解健紅.應用型人才的特征和培養對策[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2006(4).
[4]劉濱誼.現代景觀規劃設計(第2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
[5]寧紹強,穆榮兵.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與人才培養問題研究[J].
- 上一篇:國民經濟深層次矛盾分析研究論文
- 下一篇:國民經濟與福利發展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