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心理學下的城市公園入口景觀設計研究

時間:2022-03-11 03:56:22

導語:環境心理學下的城市公園入口景觀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環境心理學下的城市公園入口景觀設計研究

摘要:隨著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作為市民最普遍利用的公共空間城市公園的質量和數量問題逐漸被引起重視.為了改善市民的生活環境,各大城市已在不遺余力的新建或者改造城市公園.此時城市公園的建設和設計業相繼出現很多問題,尤其是目前對城市公園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總體的規劃設計和重點區域的設計,而對其入口空間的研究相對較少.許多景觀規劃設計者在對城市公園入口設計時對公園入口的設計缺乏應有重視,缺少對人的行為和心理的分析.為了解決城市公園入口的諸多問題,本文以城市公園入口空間為研究對象,以人的行為及心理為立足點,力求為城市公園入口空間的設計尋求一條系統的方法及設計思想,使城市公園入口空間設計工作更完善、系統.

關鍵詞:環境心理學城市公園;城市公園入口

1引言

隨著社會方式的多元化,生活在城市當中的人們目前正面臨著各種壓力,在各種壓力之下,人們渴望放松,試圖尋找各種方式去排解生活當中帶來的煩惱.隨之促使城市公園的大力建設,而城市公園的入口設計為關鍵所在.城市公園入口是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公園是否吸引市民的關鍵所在,是決定城市公園檔次高低的重要標志之一.它是聯系公園與城市的紐帶,同時又和城市道路、城市街區等組成城市的空間體系,是城市靚麗風景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城市公園建設及其入口不斷發展的同時,矛盾也在不斷的激化.環境心理學是以人為主體分析人的行為心理與環境的相互關系,揭示人在各種環境下的行為規律.著名的景觀設計大師劉濱誼說過:人類的戶外行為規律及其需求是景觀規劃設計的根本依據.所以在環境心理學下對城市空間入口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

2相關理論闡述

2.1城市公園、入口概念及現狀

我國行業標準《園林基本術語標準》(CJJ/T91-2002J2172002)把公園定義為:公園是供公眾游覽、觀賞、游憩、開展戶外科普、文體及健身等活動,向全社會開放,有較完善的設施及良好生態環境的城市綠地.19世紀工業革命,人們對其有著很高的評價,它推動經濟發展,推動城市化進程.但從生態視角來看,工業革命也造成了人類歷史上首次規模最大的環境污染.這也為城市公園的出現奠定基礎.城市公園的出現,試圖緩解城市惡化的環境,通過將生態自然引入人口集中的城市空間.最初,城市公園用地與城市商業用地、工業用地等相互獨立.隨著城市化運動的發展,城市美化逐漸得到人們重視,城市公園逐漸與城市建筑、居民生活等相融合存在于城市當中.目前其可分為五小類,綜合公園、社區公園、專類公園、帶狀公園、街旁公園.城市公園在其功能上的作用不可忽視.它不僅為城市的綠化做出貢獻,同時還是居民提供娛樂交流放松的場所.本文中“城市公園”是指位于城市范圍內的綜合性公園,是經過規劃后建成的供人們日常生活娛樂休閑的場所.在建筑的角度,入口即存在于建筑當中供人進出的一個空間,相當于“門”的概念.入口的性質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紐帶作用和具有獨立空間的性質.其聯系的是建筑內部與外部,但作為過渡的且有其獨立的空間存在與建筑之中.城市公園的入口則是聯系城市空間與公園內部空間的場所,它既屬于公園內部空間,也屬于城市空間的一部分.它不僅具有美化城市公園的作用,同時它具備引導人流、作為城市公園的標志、隔離城市公園內部與外部、供人交流的場所等功能.我國城市公園入口仍存在諸多問題,如整體感、尺度感、人性化設計都較為缺乏.城市公園入口分區不明確導致人行流線與車行流線混亂.尺度感的缺乏主要表現在入口空間過小或入口空間不完整.主要因為城市用地緊張和規劃者忽視了對城市公園入口空間的設計.城市公園的設計本應該本著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每一個細節的設計都應考慮人的因素.但在商業人士的眼中,他們無法完全的接收這一理念,仍本著只顧及經濟效益去對待這片神圣的土地.本文將針對以上問題,試圖探討出一套系統的方法去解決相關問題.

2.2環境心理學相關理論

環境心理學是一門交叉學科,其主要研究的是人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也就是說用心理學的理論方法去分析人的行為活動.而景觀設計師的任務是通過對景觀空間的設計滿足人的功能需求和心理需求.馬克思任務心理需求是人對科學的向往、對知識的渴望、他們的道德力量和他們對自己的發展的不倦的要求.當休憩游覽者處在公園入口處之時,公園入口的設計給人的第一印象會在短時間內通過人的各種器官如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來傳達到使用者.而當入園游覽者在享受這一系列感受的同時,他們將會潛移默化的對此公園進行思考、評價分析,由此產生了人的心理活動.游覽者在公園入口的一系列行為也就是這種心理活動的外部顯現.一個好的公園入口設計應該不僅僅是滿足功能上的需求,而是滿足人的精神層次的需求,吸引游覽者進入園內.如此可以通過研究游覽者在入口空間中的心理活動以及外在的行為表現來研究公園入口人性化設計.

3心理行為與城市公園入口的空間構成形式

3.1公園入口平面布局與心理行為

城市公園入口空間的平面形式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幾種:軸線型、遞進型、并列型和自由型四種.軸線型布置是景觀設計中一種常見的設計手法.其主要功能是引導視線和強調主題.主要表現在能給人帶來整體的序列感,使人感受到嚴肅端莊,能很好的增強空間氛圍.其次,當公園處于整體自由的環境中,軸線式入口景觀能使其中一部分要素組織成一個有序列感的整體,使大空間形成有松有緊的節奏感.一般情況下,公園入口的軸線型布置可延伸至整個公園的布局,如此整個公園將能給人帶來宏偉壯觀的感受.如上海世紀公園入口空間就運用了軸線式布局,軸線連接廣場兩側小品與中心花壇,形成宏偉壯麗的景象.遞進型公園入口的設計通常用于主題公園之中,以層層遞進的空間關系和環境關系、采用緊密結合的手法,分別表現不同功能空間.此種表現手法能使空間環境產生對比、層層推進走向空間環境的高潮以引入主題公園的主題.一般情況下,其也與軸線式布局相結合.并列型公園入口即將除主體空間元素外的其他元素按照某種序列并列布局,而主體空間元素隱藏于別處自成一體的設計方法.此種設計方式會給人一番別有洞天之感.自由型公園入口常見于依山傍水的公園景觀之中,因地形復雜增加施工難度,設計者通常采用自由型布局的手法,巧妙的與現狀結合打造出不失特色的環境景觀.

3.2公園入口豎向形式與心理行為

公園入口空間豎向形式大體分為以下三種:水平式公園入口,上升式公園入口和下沉式公園入口.水平式公園入口即公園入口處標高與公園內部與外部基本一致,此種形式最為常見.人流基本以水平的方式進入到院內,流線一目了解.這種方式簡潔自然,給人親切自然的感受,適合于人流量大、人流較為集中的公園.雖然在豎向高差上變化較少,但可以豐富入口空間環境如景觀小品的設計、平面布局形狀的變化等.上升式公園入口設計即公園內部標高高于園外,是通過提升園內標高以區分園內與園外空間的一種設計方法.因其標高不同自然將園外空間與園內空間隔離開來,人可以在被抬高的入口處自由活動而不被園外車輛人群等干擾.這種手法易表現園內建筑高大宏偉的氣勢,但其標高相差太大時,過長的臺階會給老人與小孩的入園造成困擾.下沉式公園入口指公園內部標高低于園外標高.這種入口空間能給人帶來較強的私密感,即使公園處于鬧市之中,亦能給公園內部人群創造安靜的休憩空間.標高高差越大,私密感越強.但高差過大反而會給人帶來陰郁感,故設計者采用此種設計手法時需注意高差的適度性.

3.3公園不同形式入口與其給人的心理感覺

公園入口空間平面布局或豎向形式的不同給人群的感受亦不同.因此我們在公園入口設計之時,需充分考慮公園周邊環境,分析公園的使用人群類別及公園所需的空間環境.如表3.3.

4心理行為與實體要素

城市公園入口空間由多個實體要素組成,大致分為兩大類:硬質元素與軟質元素.其中硬質元素包括建筑、小品、雕塑、廣場鋪地、墻與屏障.軟質元素可分為地形、水體、綠化等.各要素均與人的心理行為有著密切的關系.

4.1心理行為與硬質元素(小品、雕塑、鋪地)

隨著專業的發展,公園入口設計已不再停留于簡單的建筑與綠化的搭配,而是充分運用了景觀小品、雕塑、景觀墻等.尤其是在較為大型的公園設計之中,入口的設計要求亦更為嚴格.若無景觀小品如花壇、坐凳、花架等等一系列硬質元素的設計,則無法使人在入口停留.人與環境成為相互獨立的個體,如此失去了景觀設計的意義.景觀小品不僅僅體現其裝飾性或者功能性,而是二者兼具.景觀小品除滿足其功能外,設計者可以根據人的心理與行為習慣來考慮景觀小品的色彩、質感、肌理、造型、尺度等.創意抽象小品能帶給人新鮮刺激的感受,具象一般的小品能增添空間氛圍,豐富空間環境.人的心理即是通過外在感官反饋的一種內在心理活動.因此景觀小品的色彩肌理等這些元素的設計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城市公園入口處帶給人的心理效應.雕塑按功能分可以分為紀念性雕塑、主題性雕塑、裝飾性雕塑、功能性雕塑以及陳列性雕塑五類.雕塑常常以其獨特的造型來點綴空間,使空間富有活力,是景觀環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雕塑的不同材質、造型等結合與其相適應的環境,給人的心理感受完全不同.如南京抗日戰爭系列雕塑在環境中給人沉重哀思之感.而某小區公園內的螞蟻搬家雕塑則給人輕松愉悅之感.鋪地最普遍且必不可少,其不僅具有防滑、防塵等基本功能,同時具有裝飾作用.即不僅具有使用功能,還能通過色彩、肌理、質感的對比從橫向上劃分空間,給人方向感,指引人進入不同性質的空間.

4.2心理行為與軟質元素(地形、水體、綠化)

城市公園入口地形主要分為平地與坡地兩大類.其中平地在地形中略顯簡潔、平緩,形成的景觀較開闊,私密空間較少.人在這樣的空間之中,視線不受阻,有安全舒適之感.但由于其在豎向上缺乏變化,易使人感覺視覺疲乏.所以在平地空間中,設計者應當充分運用景觀小品雕塑等,加強空間變化.坡地相對于平地而言,豎向上具有豐富變化,更能凸顯其個性.不同的坡地帶給人的空間感受不同,坡地的起伏和流動性形成豐富的空間層次感.凸起空間具有開放感,而凹地形具有隱蔽神秘之感.所以在地形運用上,我們應結合周圍建筑及空間功能去定位所需的地形.水作為生命的源泉,一直都是景觀環境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任何景觀環境中因為水的存在而具有勃勃生機.水體在環境中存在的形式分為動水與靜水.動水中水體通常與音樂、燈光、雕塑、綠化等結合.尤其在夜間,色彩斑斕璀璨的燈光與水的波紋或水柱結合,給人帶來奇妙神秘的感受.動態的水體使空間更富趣味性,易吸引人聚集.相對于動水景觀,靜態水景觀與周圍環境結合,帶給人的是安詳樸實、老練沉重.故設計者應根據公園性質等來決定用動態水或是靜態水.人生來就有親近自然的本性,不管是從生理還是心理人都愿意接近自然,因此綠化設計在公園入口處亦很重要.綠化除了物理生態的功效之外,還能滿足人視覺和心理需求.植物的質感、色彩、形態如闊葉喬木和細葉喬木,四季常綠樹種與賞花樹,喬木與花卉等的區別,都能引起人不同的心理感受.綠化除此功能外還具有分割空間、限定空間的功能.植物圍臺的高低給人的私密感也不同,如綠籬限定的空間相對開放,花灌木限定的空間私密性較強.因此設計師應根據空間環境特點,決定采取什么樣的綠化效果,以達到與周圍環境的統一.

4.3各實體要素對人心理行為的影響

不同的實體要素給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和行為特征,直接作用于公園入口處的環境氛圍.因此整個公園入口處各實體要素的設計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表4.3實體要素對人心理行為的影響.

5結論及展望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對空間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國城市公園的規劃已進入前所未有的繁榮時期.從目前國內的形式來看,我們公園的規劃設計已經相對較為成熟,已建成了一些成功的案例.但是在公園的宏觀規劃設計中,許多設計師仍然忽視了公園入口的設計,尤其是與人緊密聯系的心理行為的分析.城市公園入口是體現整個公園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公園整體設計的開始.城市公園入口的設計決定公園主題特色的體現.城市公園入口的人性化設計是整體設計的關鍵.人的心理行為是城市公園入口設計的根本依據,本文根據人心理行為相關理論,分別從城市公園入口各組成要素研究,探討出了公園入口各要素在幾種情況下人的心理行為表現.通過這種方式的探究,更好的體現了以人為本,以人的心理感受為主的設計宗旨.針對心理學與公園入口的關系,本文算是拋磚引玉只做了初步研究.筆者算是盡自己一點綿薄之力,希望有更多的人投入該課題,為景觀事業做出更多的貢獻.

作者:汪賽群 王利利 單位:合肥工業大學

參考文獻:

〔1〕周干峙.論城市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

〔2〕俞孔堅.城市里的豐產稻田-沈陽建筑大學稻田校園設計[J].園林,2007(09).

〔3〕柳曉杰.環境心理學在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中的應用研究———以濟南市百花公園為例[D].山東建筑大學,2014.

〔4〕張月.城市公園入口空間設計研究[TU].東北林業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