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偶模型在服裝設計教學的應用

時間:2022-03-22 11:03:30

導語:人偶模型在服裝設計教學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偶模型在服裝設計教學的應用

【摘要】服裝產品開發為高校服裝設計專業的重要一個環節,是檢驗與體現學生設計能力的最直接的手段,更是服裝品牌終端價值的體現的核心要素,依托人偶模型做服裝產品系列開發與展示,是一種創新性的方法,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專業積極性,增加設計制作的趣味性,開拓創新能力,降低開發成本,使課程中制作環節落地,而且也可以為品牌服裝的營銷展示與傳播提供一種新的路徑。

【關鍵詞】服裝產品開發;人偶模型;展示;創新能力

服裝設計專業部分課程在我國藝術類院校的“產學研”體系中尚缺乏有針對性的實踐探索研究,傳統上以理論方式為主的教學,較難適應當下服裝企業對熟練管理人才的需求[1]。服裝設計專業教學效果與學生能力的應該通過服裝產品開發來體現,但服裝院校學生的產品開發過程往往停留在設計的表層,以設計圖稿的形式來表達,設計方案很少通過樣衣制作檢驗。學生在服裝制作方面的動力和能力缺失,這是很多有服裝專業院校都面臨的問題。提高制作能力倡導藝工結合是各高校越來越重視的問題。目前我校把服裝專業培養目標定位為:會設計,能制作,有見識。著重強調學生必須要具備服裝的制作能力。因此在服裝設計相關的課程中我們提出了將產品開發進入實質性制作環節,分析并解決產品開發策劃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將設計方案轉化為實物進行落地。通過教學實踐,依托小型人偶模特做服飾產品開發不僅成為解決現有問題的一種有效途徑,同時也延伸成為服裝品牌展示的新方法。

1服裝產品開發與展示中的存在的問題

服裝產品開發是集產品策劃、產品設計、產品方案確認為一體的設計體系。在企業實際操作中,服裝產品設計開發流程如下:設計出思路→制定材料規劃方案→確定正式圖稿→面輔料、工藝、印花、繡花的選擇及成本確定→樣衣制作→樣衣審核→最終審核→大貨生產[2]。在高校服裝設計專業課程中產品開發是專業能力的具體體現。雖然在服裝專題設計、服裝商品企劃等專業課程中會涉及產品開發的內容,但多以推出系列設計稿或設計提案視為完成產品開發和考核學生的方式,再推進一步則是以小組為單位制作一件代表性的服裝作為設計效果的呈現。真正能體現產品系列開發的過程的只有到畢業設計環節才落地,并最后以畢業匯演動態表演的方式來展示。也有個別學生在此期間通過參加設計大賽入圍,進一步展開服飾的制作從而提高制作能力。這些方法都這不能全面有效的解決根本的問題。并且在畢業系列服飾設計和制作時,因前期缺少相關的實踐制作的訓練,對面料沒有足夠了解,對制作環節工藝方法把握不足也會導致設計制作效果不佳;又或者找人代工制作,這樣設計的全面性、有效性以及可監控性就更不容易把握,這是很多院校存在的普遍問題。在專業研討時,大家一致認為在理論課程教學中,結合工程內容教學是服裝作品中不可少的實現手段,它能完善服裝專業學生的知識構成,使其在初期的服裝靈感設計至成衣完成階段都能考慮全面[3]。簡言之還是要動手實踐制作。但是前提是一定要解決以下三個方面存在問題。1.1專業學習動力缺失,對設計制作出現抵觸應付現象。目前,高校學生普遍存在學習動力缺失的現象,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學習質量。大學生學習動力缺失的現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主要表現為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主動性不強、出現曠課現象、存在考試作弊行為等[4]。我們常說態度決定一切,而態度又包含:認知成分,情感成分,以及行為傾向。三種成分一致性越強,態度越穩定,越不易改變。比如:服裝設計專業對產品開發作業安排這件事的認知為:作業很多,又要畫圖,要花錢買面料,制作很難;進而產生抵觸情緒,討厭畫圖,不想做衣服,而進一步引發的行為傾向為:網上下載COPY,應付,不考慮服裝設計效果盡可能降低成本購買便宜面料,簡化設計方案,甚至委托他人代辦。這是當下學生的心理及所呈現出的應對專業任務的辦法。1.2重設計,輕工藝,產品制作難以落地。尤其是服裝設計專業的學生,認為自己專業方向是偏重于設計,因此只注重效果圖的繪制,對結構、工藝課程等學習也不傾注大多時間和精力,在裁剪、工藝制作等實踐環節只有少數同學能投入進去。設計的作品往往是為了創意而創意,并且深度的表達,對面輔料選擇缺少主觀的認知和判斷,更不能全面兼顧考慮到市場等。也有部分學生在工藝實現環節,發現自己設計的很多地方不能達到原有的設計效果,最后只能修改簡化設計,或者根據自己制作的實物推翻自己最初的設計稿,進行較大的幅度調整和修改。1.3系列產品開發設計成本較高,不愿意投入。在服裝實物制作時,因設計過程中沒有經過充分的市場調研,對面輔料把握不夠,很難找到適合自己系列的理想面料樣本。如何合理的選擇和搭配材料也成為了難題。對市場行情把握不準,采購面輔料成本較高。尤其在系列產品研發中,所需要的面輔料更多,投入較大,這是最觸及設計專業學生的核心問題,也是最關鍵的問題。有些學生對專業課學習投入的資料建設不能正確理解,在制作方面又受制于高額的面輔料投入,很難用心的將設計作品進行實現。

2服裝產品開發中問題解決方案

2.1調動學生積極性,優化考核模式。現在高校基本以“95后”為主體,作為授課教師要摸清這個群體學生的心理特點,采用他們感興趣的方式溝通、交流,調動他們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根據他們所關注的問題,采用趣味引導的方式,創新并優化考核模式。如:通過減少繪圖數量,把原本的以量定性,轉變成以質定性,促使學生能認真思考設計方案,投入精力進行精細化設計。2.2循序漸進,從易到難。服裝設計的部分學生對服裝制作往往又是望而生畏,繪制效果圖只能是紙上談兵,要鼓勵他們從系列中某一個簡單的款式開始著手做起。指導他們確定好面輔料,制作過程中協助他們做好工藝環節的分析,及時分析和探討制作環節的制作的工藝問題,促使他們完成其中一套的樣衣制作,提高他們的設計、制作自信。以及突破自己能力的學習動力,進而采用同樣的方法,完成整個系列的制作。2.3降低制作成本,創新實現途徑。面料采買成本控制,是學生面對的核心問題。這一個問題如果得不到有效解決,那么設計開發的實際制作環節只能又陷入我們最初描述的循環。在這里我們導入一個成本控制的概念,我們知道任何企業做服裝企劃的目的都是為了贏利,必須滿足商品的“五適”原則,而有效的成本控制是企業增加利潤、取得競爭優勢的關鍵和重要手段。不懂成本控制是我們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因為在平時實踐制作開發產品的機會較少,導致在畢業設計系列作品設計中很多學生也缺少成本把控的概念,往往以達到舞臺效果,或者以達到畢業未目的,一次性不計成本的投入來制作畢業設計的最后一個獨立系列,而這也是一種誤區。所以成本意識要在每一個實踐環節都要導入。學生對設計面料的把握與運用方面也存在問題,什么樣的面料能實現最初的設計構思,能達到設計圖中的效果,這也需要在實際操作中學會評價、判斷選擇面輔料。這就更需要平時實踐制作的積累,到畢業設計的時候才去檢驗學生的產品開發的制作能力已經為時太晚。除此之外,還要面對的是工藝問題,學生在匯報自己設計稿的時候總是會描述說:“這個部分做的是圖案設計,要定位印花,這個部分要用刺繡,領口部門要用花邊裝飾”……“紙上談兵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們做設計都明白,如果不通過樣衣制作,工藝流程,設計出現的問題及相對應的解決辦法就更無從談起。但是如果真得要做成衣,又回歸到我們最初的制作成本上來了,一部分學生的負面情緒乃至應付性的完成行為就展現出來了。通過在服裝設計開發中的經驗、思考、實踐及與同行業內人士的交流,認為基于人偶模型進行產品開發可以成為有效的解決這些問題的一種途徑。以趣味導向的研發制作環節,更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不斷嘗試創新設計款式的欲望,并且在產品展示環節也會萌生出新的創意。

3“以小見大”,基于人偶模型的服裝產品開發與展示

服裝設計制作是根據國標尺寸或者品牌的經驗進行真實比例的服裝開發,可以通過平面或者依托人臺進行立體裁剪的形式進行制作。而我們所指的小微人偶是非真人比例的6~12關節的28~30厘米的塑料材質的素體娃娃。在我們國內統稱其為“芭比娃娃”。依托小型人偶做服裝設計和制作可以追溯到文藝復興時期,作為時尚潮流信息傳遞的載體或者是收藏品被皇室貴族所保存。影響力最大,國內外比較知名的應該當屬芭比(Barbie)了,以至于現在很多人看到小型人偶都統稱之為芭比娃娃。在多數人認為這些小人偶是小女孩用來把玩的玩具,而現在可以轉變成傳遞教育信息的重要工具,是設計制作落地和效果展示的載體。產品開發環節所采用的小型人偶模型是非品牌化的素體人偶模型,購買成本較低,價格5-10元不等,采用小人偶進行服裝開發,大大降低了面輔料的使用量,原本需要購買5套服裝材料,現在購買1套就足夠使用了。在實踐的過程中學生的認知也發生了變化,從當初認為是幼稚的行為,到最后興致勃勃,用心挑選面輔料、努力克服制作環節的比例問題,思考如何進行印花處理、工藝等個方面的問題。能自發主動的去研討和溝通在制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找到解決的辦法,這無疑是一種進步。如圖1、圖2所示牛仔系列服裝設計效果圖與成衣效果呈現,實現過程也經過對設計方案分析、面輔料分析采買、制版、服裝制作、成衣展示等環節。我們可以看到即使是如此小尺寸的服裝,從飾帶、裁剪、省道到扣子,每一個微小的細節都體現出了學生在制作環節的思考和用心,還運用了許多不同的裝飾手法,與最初的設計效果圖能達到一致,例如運用抽絲方法制作出該系列的休閑破舊的風格,金屬扣環等也體現了對流行元素的合理運用。如果1∶1真人的服裝需要學生依靠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將風格、廓形、色彩、面料、工藝融合在一起制作成服裝,其實依托人偶做服裝開發也增加了設計的難度,但是卻降低了面輔料的成本,并且吸引學生挑戰自己動手去完成。就像無錫的精微繡一樣,卷幅微小,但更需要構思巧妙和精湛的繡技。依托托小微人偶的服裝制作,看似簡單,其實更需要認真細心的規劃,對面輔料的選擇也要充分考慮,如服裝中閉合部分所用到拉鏈、紐扣等輔料更要把握好相對應的比例。在面料的選擇和過程中,學生通過調研和對比強化了對材料知識了解和掌握。而成衣展示策劃環節,學生也運用場景展示的方式來展出這些服裝人偶,采取同樣的理念,比如像售樓部的樣板間沙盤。以小見大,可以根據服裝的款式風格構思設計制作小微銷售終端店鋪,如圖3圖4所示。不僅提高學生對店鋪空間設計,陳列策劃等實踐操作的能力,也達到了專業培養的目的。服裝品牌也可以借助于這樣的形式傳遞產品形象、品牌文化,同時也可以作為終端店鋪吸引消費者的一種方式進行陳列展示。

4結語

咫尺之內而瞻萬里之遙,方寸之中乃辨千尋之峻,基于小人偶模型進行服裝產品的開發已經在我校得以實施。這種方法,不僅僅節約了產品開發的成本,直觀的展現了設計稿的效果,使學生對策劃、設計、制作、展示等各環節有了非常清晰的認識。并且對后期1∶1成衣制作各環節的實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這種模擬開發的方法得到了我省兄弟院校的關注,“以小見大”產品開發匯報展出之時,多個高校和企業派相關人士前來參觀,對這種模式表示認可,與此同時還與企業達成了合作開發的項目。而學生學習動力的回歸與態度的轉變,以及實踐制作的有效落地是最為重要的。

參考文獻

[1]徐軍.服裝商品企劃課程模擬實踐環節教學研究[J].裝飾,2014(4):135-136.

[2]黃燕,沈雷.服裝品牌開發流程分析及優化[J].服裝學報,2017,2(1):79-83.

[3]梁惠娥,崔榮榮.服裝設計理論教學中的“藝工文技”結合[J].紡織服裝教育,2012,27(5):446-449.

[4]龐暉.高校學生學習動力缺失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學園,2014(6):33.

作者:羅云 劉芳 單位:中原工學院服裝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