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服裝設計專業教學改革研究
時間:2022-08-19 09:27:45
導語:中職服裝設計專業教學改革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經濟整體實力飛速上升,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經濟的快速發展帶動了服裝行業的進步,服裝市場對時尚設計人才的需求量激增。中等職業院校旨在培養社會各領域的應用型人才,向服裝市場輸送新時代的專業能力強的人才資源。目前,服裝行業質量參差不齊,面對社會競爭的壓力,如何基于就業導向,合理利用中職院校的教學優勢,發揮學校教學綜合能力,培養企業應用人才,是中職院校服裝設計專業教學改革的研究重點,也是服裝專業教師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之一。文章對此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就業導向;服裝設計專業;中職院校;教學改革
近幾十年來,隨著社會整體經濟狀況就業導向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服裝行業如雨后春筍不斷新起,各類時裝周展,設計展覽層出不窮。新興服裝設計在我國的發展不及歐美國家,創新設計經驗也有所欠缺,中職院校也面臨一些教學問題和教學挑戰。然而中職服裝設計專業便是面對就業市場,培養設計技能一流人才,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后能快速融入企業市場是中職院校服裝設計專業的核心工作。文章基于就業導向理念,探討中職院校服裝設計專業的改革舉措。
1服裝設計專業教學的實際含義
服裝設計是一門專業設計服裝的專業,結合藝術設計,科學方法,審美觀念,穿著要求等多個方面設計符合大眾要求的服裝。它區別于我國傳統的裁縫師傅這一行業,當代的服裝設計專業更加具體化,專業化,時尚化。服裝設計有不同的分類,根據工作內容的不同及工作性質的不同可以分為服裝造型設計、結構設計、工藝設計。根據服裝的穿著要求不同,分為不同的種類,如功能性服裝中的消防救援服裝、空乘制服等。服裝是人們日常生產生活必需的物品之一,所設計出的服裝不僅要滿足人們的遮擋身體、合身舒適、防風御寒等功能性穿著要求,同時要達到當代人們的主流審美和個性化追求,所以服裝設計成為當代火熱的專業之一,也是各中職院校大力發展的專業。服裝行業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較為簡單的部分,即設計、生產和銷售。設計環節是整個服裝行業的技術核心力量,只有先進潮流的設計才能在市場上贏得發展的一席之地。同時,設計并不是天馬行空的想象,任何一個服裝的設計都要遵循設計原則,這就要求中職院校的教師將良好設計理念和設計要求貫徹到教學的方方面面中[1]。
2服裝設計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
2.1教學方式過于傳統單一。服裝行業的三個簡單流程中,我國目前在生產環節和銷售環節方面較為關注,實力較為雄厚而對設計環節的關注較少,且實力相對低弱。所以,中職院校服裝設計專業因行業發展因素和其他制約條件存在一些教學問題。教學質量一直得不到改善,學生作品沒有時代潮流特點,學生專業技術不能滿足企業要求等。在社會發展的大背景下,中職院校無法改變外界條件,卻能從自身查找原因[2]。例如,現下的中職院校服裝專業教學都是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講解課本教材,難免會顯得枯燥乏味,激發不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服裝設計是一門藝術性、美術性、設計性等相結合的課程,學生往往有著很強烈的好奇心,要了解這一專業的不同之處,探索服裝行業在大眾媒體中展示的時尚感。教師的獨特見解便是學生學習設計和啟發靈感的一扇明窗。但是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只是一味地講解教學要求的內容,很少向學生傳播自己對時尚設計的主觀感受,學生感受不到思想的傳播,就很難發散創意思維,激發設計靈感,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對設計理念的認知和設計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中職院校對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過于欠缺,設計服裝要求具有實用性的同時仍要具有美觀性,實際動手操作才能發現學生知識上的欠缺,規范學生在設計剪裁、顏色配比、布料選取、縫紉方式等操作,鍛煉學生的專業技術動手能力。由于學校場地、資源等的限制因素,學校很少或沒有開展這種自主設計的課程,學生無法動手實踐,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只能是紙上談兵,無法培育出面向就業市場的應用型人才[3]。2.2教學內容脫離市場發展。服裝行業市場變化莫測,款式的更新換代,新型服裝面料的運用,顏色的流行方向,甚至是功能性服裝在日常出勤服裝中的應用都在飛速變化。但從對現有院校數據的整理發現,大部分中職院校服裝專業的教學教材沒有根據行業發展狀態進行及時的更新,教學內容嚴重落后,脫離了服裝設計市場發展需求。教學內容的滯后會給學生的學習帶來知識的制約,學生接觸不到最新的教學資訊,就無法判斷市場的服裝的流行趨勢,知識的更新跟不上時代的進步。學生根據傳統教材設計的服裝,落后于時代的時尚主流,很容易被市場淘汰。企業往往會根據學生以往設計的服裝進行面試選拔,服裝的質量決定是學生能否進入一個業界質量上乘的公司進行工作的基礎,脫離服裝市場的教學內容會影響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和社會就業方向[4]。2.3教學就業指導不夠明確。服裝行業的快速更新換代,決定了市場就業的巨大壓力。其次服裝行業對創新創意要求較高,很少有一直處于時尚前沿的企業或者服裝設計師,一個具有國際市場影響力的設計師,往往來自于世界頂尖設計院校,接觸行業設計的第一手資源。但是,對中職院校的學生來說,文化程度相對較低,知識學習能力和創意思維能力也會相對較弱些。所以,結合中職院校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明確教學的就業指導方向,向學生輸入行業就業資訊,讓學生了解就業市場的發展情況,對學生畢業后的工作安排有一個良好的前景規劃[5]。
3服裝設計專業教學改革的措施
3.1關注行業市場動向,理論實踐結合教學。中職院校學生整體文化知識基礎較為薄弱,自主學習能力相對較差,對專業能力的學習重視度不夠,學校又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這便降低了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學院教師要進行合理的教學改革,改變教學的弊端。例如在教學課堂中,課前學生可以給學生播放國際知名服裝品牌的時裝會現場視頻,在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的同時讓學生更多地了解到時尚設計的流行風向標。課堂中進行服裝結構的制圖教學時,以女士連衣裙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穿著不同款式的連衣裙上臺展示,學生通過對比觀察連衣裙的款式、長短、面料、領口等不同方面的區別,以小組形式進行自由討論和發言,選擇本組認為的設計最為合理的一款,并對其他款式提出修改意見。小組發言完畢后,教學可以進行指導,提出學生回答中的不足之處。在小組發言完畢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課堂提供的布料,制作本組的連衣裙設計作品,在第二次課堂中評選出最佳設計作品。通過理論知識和實踐設計的相結合,鍛煉足額生的技術能力,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將知識運用到作品設計中,培養了應用型設計人才。解決了當下教學課堂的枯燥乏味和空談理論,提高了教學質量和學習效率。3.2采用實地演練教學,培養實際工作能力。教師在開展一個課程內容的教學時,要時刻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將學生能在課堂上獲得的內容作為關注點,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例如,每次實踐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設計作業可以進行收集保存,每月開展一個專業院系內的時裝展覽,在學校范圍內征集T臺模特。每次展覽院系可以給出相應的設計主題,如音樂、秋天、星空、中國風等,本專業的學生可以報名作為設計師進行時裝展覽的服裝造型設計,每一位參展設計師要設計一個主題的5件作品,最終評選出最佳作品獎和優秀個人獎。未報名設計師的學生要進行分配,負責展覽的其余工作,例如場地選取與布置,人員安排與協調等。通過展覽讓學生切身實地地了解服裝行業的部分工作內容,體會工作的詳細章程和處理細節。
4結束語
伴隨社會綜合素質的不斷進步,人們的審美觀念不斷發生變化,服裝行業市場的人才需求量在逐年上升,這就要求廣大的中職服裝設計專業教師團體重視教學過程,根據行業的變動,進行相應的教學模式改革,指導學生的就業方向,提升學生的技術能力,讓學生畢業后能更多地面對市場,成為企業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李英翯.就業導向下的服裝設計教學改革分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8(13):143.
[2]周云.基于就業導向的中職服裝設計專業教學改革研究[J].成才之路,2018(5):48.
[3]劉陽荷.關于中等職業學校服裝設計專業課程改革的思考[J].西部皮革,2016,38(8):281+287.
[4]李際.基于就業導向下的服裝設計教學改革探索[J].中國培訓,2015(8):78.
[5]陳瑤.基于就業壓力下的中職服裝設計教學改革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3(52):55-56.
作者:慕瓊 單位:安徽合肥技師學院
- 上一篇:園林景觀設計要點探究
- 下一篇:高職服裝設計專業教學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