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課程設計的理論研究與實踐
時間:2022-03-27 10:53:41
導語:高職課程設計的理論研究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優化重組教學內容,突出“項目經濟分析評價”能力培養
學習技術經濟學的最終目標就是有能力對項目進行經濟分析,并提供分析結果供決策層進行決策。如果在技術經濟學課程的教學中,脫離社會,脫離實際,就難以達到技術經濟學課程的培養目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把投資項目經濟評價的實踐活動引進教學內容中,通過教學內容的優化和重組,突出“項目的技術經濟分析評價”能力培養,才能達到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以“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為例,其知識體系包括項目建設概念、項目建設程序、項目管理研究范圍、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制、研究范圍及研究方法等。可以看出,以上內容理論性極強,涉及內容廣,不易理解更難以操作。
二、增加實驗課程,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和思維機能訓練
學習的過程是教師和學生不斷互動使學生能力得以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學生通過學習體驗,有目的的主動構建知識、形成能力、調整態度的過程。其中,學生的學習體驗是根本,教師作為體驗的策劃者和引導者,不斷引導學生獨立學習、查閱資料、進行社會調查,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課程結構調整中,增加實驗課程,積極拓展實踐環節,強化學生的能力培養和思維機能訓練。通過實驗教學環節,注重理論與方法體系的系統性,突出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加強理論與實踐的聯系,突出各種分析方法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注重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加強實際訓練,為學生后續的學習、實踐及今后的工作與發展打下良好基礎。實踐教學的設計一定要遵循:開設的課程實驗,能使學生受到綜合性、設計性訓練,提高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使學生掌握現代化工具與相應計算機軟件在可行性研究、投資決策、風險分析、項目評價中的運用,并學習具體操作方法、過程與技巧。技術經濟學課程實驗計劃可安排3次共6個學時,要求每次實驗提交作業或實驗報告。實驗名稱及內容設計如下表:
三、應用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方法,鍛煉學生獨立思考和將理論轉化為實踐的能力
傳統的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灌輸式或講座式的教學方法,是將抽象后的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然后再把這些理論和具體實踐相聯系,有許多理論甚至找不到可學生可感知的實際。具體思維過程是理論——學生——實踐;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法通過案例具體生動的演示和具體實踐情境的再現,可使學生身臨其境,明白問題產生發展的背景,并融入情境之中,充分發揮個人潛力,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啟發,積極主動地思考和討論問題,由學生來思考分析并總結出結論,具體思維過程是實踐——學生——理論。學生按照技術經濟分析的步驟,運用技術經濟的知識和方法,形成問題的解決方案。通過這種思維過程的訓練,彌補了學生實踐能力的不足,可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使學生明白知識的運用環境,知道技術經濟學的基本分析方法如何應用于解決技術實踐中遇到的各類經濟問題。這樣學到的就是活的知識而不是與實踐脫節的死的知識。如何根據具體的教學實踐和學生的理解能力選擇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案例,是技術經濟學教學中首先要解決一個問題。在教學中,把案例分為小案例和綜合性案例。小案例從學生生活中經常面臨的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著眼,一般用來引入知識點。如在講解資金時間價值時,首先提出案例“某企業在起步階段,聯系到一個廠房,有兩套方案供選擇,如果租用該廠房,目前年租金為23000元,預計租金水平10年內每年將上漲5%。如果將該廠房一次買下來,需要一次性支付20萬元,但10年后估計仍然能以20萬元賣出。銀行利率一定,折現率按15%,決策租用還是購買劃算?”在沒有經過具體分析之前,大部分學生都感覺購買劃算,現在20萬元買來,使用10年還能賣20萬元,這10年不是白用了嗎?但是,當理解了資金時間價值的概念以后,將兩種方案都折合成費用現值,則按照費用現值最小的原則,知道租用該廠房更經濟。通過實例,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聽課,可以促使學生主動思考,專心聽講,尋找答案,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使學生們在課堂上找到了基礎理論在現實生活中的若干實實在在的應用,充實了教學內容,使學生真正感到學以致用。綜合性案例用于財務分析和經濟分析,應體現綜合性和設計性,其基本技能訓練、選擇性和驗證性都應存在,融為一體。通過講授相關報表的編制、分析指標的計算、評價報告的撰寫等環節,把整個案例貫穿在一起。學生從認真分析弄懂案例中出現的問題到站在決策者的角度進行決策,真正對所學內容的應用有一個完整的了解。要求學生把所學的技術經濟學知識對案例所反映的全部問題進行歸納并對問題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例如,通過對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有關章節的學習以后,可以安排某某公司固定資產投資可行性評價的案例教學。通過設置綜合案例的學習,能夠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有關產品市場預測、項目生產能力及產品方案、廠址選擇等方面的知識,并重點掌握項目財務評價和國民經濟評價的概念、目的、程序和內容,以及掌握經濟評價中基本財務報表與評價指標的對應關系、建設項目報表結構和評價指標的計算、折現的現金流量法如NPV法、IRR法的原理與應用;同時,還可知曉敏感性分析的必要性和分析方法、與本案例有關的政策規定。通過對該案例和類似案例的分析,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使學生學會綜合運用技術經濟學的知識,并形成了對技術經濟學的整體認識。這種綜合性案例教學不宜過多,否則會因過于復雜而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
本文作者:朱永泰工作單位:湘潭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發展影響
- 下一篇:電廠汽輪機設備及課程設計研究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