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育與專業數學課程設計論文
時間:2022-05-03 11:26:38
導語:小學數學教育與專業數學課程設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數學是小學教育階段的主要學科之一,小學數學課程的設置乃至全部數學活動,都要遵循其課程目標。
一、小學數學教育的理念及其變革
伴隨著基礎教育的改革,小學數學的教育理念、教學目標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用“培養初步的思維能力”代替了“培養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這種變化首先體現的是數學教育理念的進步。多年來,數學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對學生進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包括從小學到大學的數學教育)。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普及以及信息時代的到來,各學科知識相互溝通、緊密聯系,數學知識更是滲透到科學技術乃至人們生活的每個角落。相應地,數學教育承擔的也不再僅是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其他形式的思維能力也需要在數學教育中加以培養、延伸。同樣,原來的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也不只是通過數學教育來實現。因此,在數學教育中僅以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為目標是不合適的。以“探索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代替原來的“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這里更加強調了知識的傳播向能力培養的過渡。過去,常常是講完某一學科知識以后,尋找幾個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對照書本對比聯系即可。而這里強調的是“探索”的過程: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通過思索將問題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表達出來,指導他們解決。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提高的不僅是數學能力,而且加深了對整個數學的認識和理解。
二、小學數學課程內容安排及其發展
在設計課程內容時,不僅要依據課程標準,滿足學生需要,同時還應盡可能地反映數學學科的發展。小學數學是為學生打基礎的學科,其課程內容應具有相對的穩定性。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起著奠基作用的小學數學教育也必須與此相適應。小學數學課程中引進統計知識和現代信息技術內容不僅順理成章,而且十分必要。有研究指出,對于數學學科知識的安排,各國各地區各有特色,具有一定的差異,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全都包括對學生進行綜合運用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探索、認識與交流,希望達到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目的。2001年頒布的新課程標準將原來的知識進行了整合,增加了實踐與綜合應用的內容,總體上含有四個領域的內容: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梢钥吹?,課程內容結構的變化反映在兩方面:⑴數學課程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在不斷地變革;⑵人們對數學課程的理解和數學課程的設計理念也在不斷地變化。總之,在我們設計課程時,既要考慮數學學科本身的特點,又要考慮學生對這一學科的理解、情感和接受能力以及學生今后發展的需要。
三、高師院校小學教育專業的數學課程設計
由于小學教育專業的培養模式是“綜合培養、學有專長”,所以數學課程的設置,也不能單純地適應將來從事小學數學教學的需要,而應將數學課程分成兩類:⑴通識課程,面向所有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可根據各地區情況有所不同);⑵面向理科方向的學生。我們僅對第二類數學課程設計進行探討。
1、必修基礎課程。我們知道,作為數學學科的基礎課有三條主線──代數、分析、幾何。在高等代數中,多項式的理論起源于求方程的根。歷史上,求解一元二次、三次、四次方程都先后獲得成功。數學家在研究一元五次方程的根的過程中,引入了許多新的概念和結果,從而形成了現代數學的一個分支──抽象代數。幾十年來,它的基本內容與方法在數學的諸多分支,以及在通信理論、計算機理論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2、必修應用類課程。必修應用類課程適宜安排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最優化理論及應用、模糊數學應用、數學建模。概率與統計的知識是近年來基礎教育逐漸增加的內容,新課程標準做了具體的描述。雖然統計學的研究基礎是數據,但是研究要借助概率論的結果,因此必須先安排講授概率論基礎知識。講授數理統計時,要精心設計教學,努力使學生能夠經歷提出問題、收集和處理數據、作出預測和最后決策的過程;使學生不僅掌握統計與概率的基礎知識,還可以解決簡單的問題。要告訴學生,無論獲得數據還是分析數據,總是要滲透隨機與概率的思想。最優化理論包括了線性規化以及最優化基本理論及主要算法介紹,它是現代管理、決策、經濟、金融乃至評估等工作領域的基本工具,也是數學應用的最廣泛的學科之一。講授過程最好結合實際應用模型。它所承載的歷史使命與重擔,越來越被更多的教育界人士所認識。我們這里探討的小學教育專業中的數學課程設計,也只是處于剛起步不久的思考,實踐時間也不長。相信隨著專業的建設和更多學者的加入,將會使這種設計更加合理,人才培養方案也將更加完善。
作者:李春 吳淑環 單位:吉林省松原市乾安縣余字中心校
- 上一篇:學生物理實驗教學中探索能力的培養
- 下一篇: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與改造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