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擠壓模具課程設計研究
時間:2022-03-22 09:23:17
導語:冷擠壓模具課程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面向中國制造2025新形勢下的專業(yè)課程設計實踐教學,提出以工程教育認證為引領,變革現有的教育模式,重新再設計了教學途徑,改進課程設計及多元化考核體系,堅持以生為本、產出導向、持續(xù)改進的教學理念,著力培養(yǎng)大學生的工程素養(yǎng),從而提升專業(yè)課程設計實踐教學獲得感。
關鍵詞:中國制造2025;OBE;實踐教學
國家教育部在2018年6月的新聞中證實,截止到2017年底,全國共有198所高校的約800多個工科專業(yè)通過了中國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和工程教育專業(yè)認證協會的共同認證了,這表明,通過認證的專業(yè)質量實現了國際等效,達到了世界工程教育的先進水平。自2006年以來,教育部啟動工程教育專業(yè)認證試點工作的十多年里,以申請加入《華盛頓協議》為契機,以推進工程教育認證為切入點,我國高校的工程教育進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快車道。
有跡象表明,我國工程教育專業(yè)認證計劃于2020年實現所有專業(yè)大類的全覆蓋,這也為中國工科學生走出國門提供了國際統一的通行證[1]。為貫徹工程專業(yè)認證的所提倡的“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xù)改進”三大理念,在冷擠壓模具課程設計實踐教學中,我們引入了結果導向的教育模式(Out-comes-basedEducation,縮寫為OBE),重新再設計了教學結構,堅持以生為本的培養(yǎng)理念,面向中國制造2025,著力培養(yǎng)大學生的工程素養(yǎng),從而強化專業(yè)課程設計實踐教學的獲得感。結果導向的教育模式[2]在美國學者撰寫的《基于產出的教育模式:爭議與答案》一書中明確地定義為:清晰地聚焦和組織教育系統,使之圍繞確保學生獲得在未來生活中獲得實質性成功的經驗。并認為基于OBE可以完全實現了教育范式的轉換。其核心就在于,結果導向的教育模式中,學生學到了什么遠比怎樣學習和什么時候學習重要。簡而言之,OBE的教育范式是一個學習產出驅動的教學活動和學習產出的評價體系[3]。
在OBE教育系統中,教育者必須對學生畢業(yè)時應達到的能力及其水平有清楚的認知,然后設計適宜的教育結構來保證學生達到這些預期目標,這顯然同傳統教育同性的內容驅動形成了鮮明對比[2]。根據中國工程教育認證標準(2017年11月修訂)及補充標準的要求,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yè)的主干課程應設置課程設計,培養(yǎng)學生的設計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4]。冷擠壓模具課程設計就是我們專業(yè)主動適應這一當前教育發(fā)展趨勢,以冷擠壓技術專業(yè)特色理論課程為前導,在新的課程體系設計中體現這一教育改革要素,能夠合理地支持畢業(yè)要求的達成。根據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辦學定位,并能充分體現“厚基礎、寬口徑、強實踐”的辦學理念,且專業(yè)特色鮮明,能夠體現學科專業(yè)發(fā)展的前沿動態(tài)。
我們針對冷擠壓模具課程設計強調了以學生產出為導向的OBE理念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yè)學生的要求,即除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chuàng)新外,還特別強調了設計可行的實驗、調查或研究方案、計算評估和檢驗方案的合理性,以及對信息進行歸納和綜合,已得到合理有效結論等能力。因此,同材料加工行業(yè)的專家和資深工程師們多次聯席探討如何科學合理地設計實踐課程的內容,由淺入深地將目標能力指標與專業(yè)課程知識的設計貫穿于各實踐環(huán)節(jié),使之在更加規(guī)范化的同時,做到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的完美結合,同時,深度融合OBE教學與評價理念,持續(xù)改進課程設計和多元化考核體系,使學生的工程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能力在課程設計的實踐教學中得到循序漸進的提升。
課程設計實踐教學[5]非常適宜于餞行以學生為中心的人才培養(yǎng)、產出導向和持續(xù)改進的三大教學理念、是提升大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工程應用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載體,是畢業(yè)要求目標達成度評價最直觀的本科教育環(huán)節(jié)。以工程教育認證推動冷擠壓技術課程設計的教學改革和評價體系改進,通過設計答辯及時反饋、及時調整今后課堂理論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活動;通過獎懲評價體系,對優(yōu)秀者,給予表彰,以調動大學生學習積極性,對未達目標要求者則令其重修。
面向中國制造2025,以工程教育認證牽引專業(yè)課程設計教學,是實現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切實發(fā)展學生工程素質,完善學生知識應用,提高學生學習獲得感的重要途徑。因此,必須積極行動起來,加快推進工科課程設計教學的改革,以適應新形勢、新經濟、新工科對當代大學生的新需求。
參考文獻:
[1]新華網我國846個專業(yè)進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陣[EB/OL].(2018-06-12)www.xinhuanet.com/2018-06/12/c_1122974777.htm
[2]顧佩華,胡文龍,林鵬,等.基于“學習產出”(OBE)的工程教育模式—汕頭大學的實踐與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27-37.
[3]唐立國,郭慶.以學習產出為質量標準的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質量評價體系[J].教育與職業(yè),2012,(11):178-179.
[4]章兢.中國工程教育專業(yè)認證標準與認證實踐[C]//2009國際工程教育大會文集(中文版),2009.
[5]尹繼明,呂凡任.課程設計在實踐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與探索[J].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011,29(2):73-75.
作者:董萬鵬 何建麗 張 瑩 劉淑梅 廖秋慧 盧慶華 單位: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 上一篇:小學生Scratch課程設計分析
- 下一篇: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yè)課程設計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