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學建筑的中庭空間設計分析
時間:2022-01-29 10:17:45
導語:高校教學建筑的中庭空間設計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從高校教學理念的角度出發,闡述了在其影響下的中庭空間設計的特性和重點,指出中庭空間不僅是教學建筑中交通集散的場所。中庭空間更是校園中重要的教學及生活場所,承載著校園文化,具備重要的精神文化意義,并嘗試對中庭空間的營造總結出一些體會,為高校教學建筑的中庭空間設計提供一定的依據和建議。
關鍵詞:高校教學建筑;中庭空間
隨著科技和經濟的迅速發展以及現代教學理念開放式教學的提倡和高校建筑設施的建設和發展也在不斷提升。中庭空間作為高校教學建筑的組成部分,不再僅僅是承載交通功能的公共空間,其承擔的功能和作用也更加多樣和豐富,中庭的重要性也越來越被凸顯。
一、中庭空間的發展歷史
中庭的原型源自古羅馬時期的中心庭院式建筑,而后出現在教堂及神廟。現代中庭始于19世紀,1849年建成的利物浦海員之家是一個擁有五層高玻璃頂庭院的中庭式旅館建筑,1903年建成的位于洛杉磯布拉德伯里大樓有著種植了棕櫚樹和蕨類的四層頂面采光中庭①。20世紀60年代,美國建筑師約翰•波特曼把室外庭院引入亞特蘭大市的海特•攝政旅館中,具有現代意義的中庭就此誕生了。現今,中庭成為一種廣受歡迎的建筑公共空間而迅速發展,出現在各類型的建筑之中。它既具有室內的特性,給人們遮風避雨,還具有城市化、室外化的空間特性,有植物花草、光影變化甚至還有山石流水,滿足了人們對空間舒適性和多樣性的要求。
二、中庭空間在高校教學建筑中的作用和意義
在教學建筑中,中庭空間多作為建筑的輔助空間和交通場所存在。與一些商業建筑的中庭空間相比較,中庭空間的使用率及使用效果仍需提升和加強。在強調高效利用建筑空間,以及現代教育建筑設計的理念影響下,教學建筑中庭空間的性質、功能及如何組織,需要進一步的定位、拓展和規劃。
(一)中庭空間對建筑品質的提升
波特曼在中庭設計中提出一個重要的觀點,即將中庭塑造為一個微觀意義上的,城市從里到外最需要的公共空間——一個為城市服務的“肺”②,波特曼在自己的建筑中對中庭進行了許多設計,將室外的城市生活引進中庭,例如散步、交談、表演以及露天的商業行為等,將中庭作為室內的城市廣場,使得室內空間更加豐富和復雜起來。室外設計元素在室內的運用,如綠化植被、水景池塘、雕塑作品以及自然光線的引入和氣流的調節,令人們置身其中既得到了室內空間帶來的遮風避雨,又得以體會室外的放松開闊。這種集交通、交流、休閑、娛樂、服務等多功能的“共享性”空間也使得建筑本身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建筑的品質也達到了空前的提升。
(二)中庭空間在高校教學建筑中的功能特點
作為高校建筑組成部分的中庭空間,除了需要具有空間過渡、集散人流、協調空間組合等作用,解決建筑采光、氣流調節、氣候緩沖等問題以外,重要的功能目標就是最大限度地輔助教學。運用中庭的公共空間屬性,體量容積也較大,在此進行教學活動,可以跨越班級的劃分,加強班級間、年級間和師生間的交流溝通,幫助學生更好地展示學習成果、獲取更多地評價和建議。通過調研發現,普遍的國外院校對中庭空間的設計非常重視,空間利用率較高。中庭既是表達學校、系部、專業信息和知識的宣傳空間,還是傳遞教學通知和交換消息的展示空間,此外,也可以作為第二課堂,廣泛地開展教學活動。比如在美國高校教學中常見的pinup——學生將自己的作品用釘子釘在墻上進行展示,并伴隨著教師講評、學生演講、共同交流、積極討論甚至開展會議等教學行為。在中庭開展的教學活動具有外向性,開闊的場所極便于互相欣賞作品、便于進行廣泛地討論、便于擴大對外展示的影響和力度。在此空間進行學生的作品展示是對他們學習的更高要求,是對他們包括書面、畫面以及口頭等表達能力的鍛煉,也是對他們成果的肯定,有助于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榮譽感,綜合提升學生素質。此外,中庭還是傳達文化和情感交流的場所,是學生課外學習、社交、休閑、開展各類社團活動的好去處。在國外高校,中庭成為建筑中人流最多的空間之一,從早到晚都可以看到學生們忙碌地身影。反觀我國高校教學建筑,往往缺少充分使用的中庭空間,中庭似乎僅僅是交通集散地的存在,既很少在上課期間發揮作用,下課閑暇了,學生也很少到中庭進行活動。更遑論營造校園文化,塑造校園精神和展示教育理念了。
三、高校教學建筑的中庭空間分析及規劃
在進行中庭空間規劃時,我們需要整體考慮空間的特征及屬性,考慮空間的功能及精神。既做到空間統一完整、劃分合理、界面美觀、節能環保,又要做到體現人文關懷、符合現代高校教學理念,滿足師生的需求。
(一)高校教學建筑的中庭空間設計人性化原則
人是空間的創作者也是使用者,高校建筑的中庭設計應該首先考慮到使用者的行為特征和心理需求。因此,我們在進行設計時要特別注意以人為本,將學生的因素擺在首位,將中庭空間設計要求與學生各種行為活動緊密結合。如綜合考慮展示、研討、檢索等教學活動和餐飲、休閑、娛樂等生活行為,規劃出動靜結合、收放有序、豐富多彩、便捷舒適和親切自然的中庭空間,滿足學生在學習、生活和社交中產生的各種要求。此外在進行交通路線規劃時,要考慮到無障礙設計,令使用者無論是在水平還是垂直交通線路都可以順暢地到達目的地,充分體現出人性化的原則。
(二)高校教學建筑的中庭空間設計開放性原則
在進行中庭空間設計時,我們還需要從教育教學的角度出發,深刻理解高校教育理念的變化與發展,把握住高校教學的特性和人才培養的標準,在空間設計上要把握住強調開放、交流和互動的教學思想,并做到有效控制公共空間中各種行為的相互聯系和干擾。
(三)高校教學建筑的中庭空間設計可持續發展原則
高校教學建筑的中庭空間的可持續發展原則主要從兩個方面把握:一是高效利用建筑,即中庭設計應當具有高度的多元化和多層性,以滿足公共空間使用功能的需求,使之能為各種活動提供便利的場所,成為靈活、豐富的“復合空間”;二是節能環保,由于中庭空間體量大,且在圍合的界面上大量采用玻璃材質,如果設計不當,極易造成巨大的能耗。因此在設計中,要考慮因地制宜,主動利用各種日照條件、氣候特征進行采光、遮陽、保溫、通風,并通過對中庭的合理布局,發揮空間自身結構的作用。如根據不同平面方位、不同剖面結構的中庭具備的特性進行分析和規劃,形成有效的“煙囪效應”,加強自然通風,使中庭成為調節整個空間的“肺”,達到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統一。印度建筑師查爾斯•柯里亞所做的帕雷克住宅,他從德里歷史上著名的宮殿建筑“紅堡”中得到啟發,將“空間轉換”的啟示應用在帕雷克住宅的設計中。通過兩個不同形態的剖面并置,分別來適應夏季和冬季兩種不同的氣候條件:金字塔形的夏季剖面使內部空間與外界隔離開來,可以減少夏日熱量的襲入,主要適應于炎熱夏季的午后使用;相反,倒轉金字塔形的冬季剖面,使室內向天空開敞,以適應嚴寒季節和在夏季的夜晚使用。③
1.高校教學建筑的中庭空間設計個性化原則中庭空間的設計要能夠體現文化屬性,要有獨特的個性特征。個性化的空間氛圍可以增強視覺體驗和帶來象征性的意味,使師生產生親切感和歸屬感,滿足人們的精神和情感需求。我們在進行中庭空間設計時,需要在結合高校自身的特點和特長基礎上,牢牢把握住校園獨具個性的精神、文化和學術氛圍。
2.高校教學建筑的中庭空間設計智能化原則當代的教學活動已經開始全面應用信息技術,人們注重電腦、網絡技術的使用和交流并且影響到了教學建筑的變化和發展。在中庭空間中設置計算機控制系統,支持實時交互、多媒體教學以及遠程教育等教學手段已經成為必不可少的趨勢。
四、結語
中庭空間不僅是教學建筑中景觀、氣候調節、休憩的公共場所,合理設計的中庭空間能在建筑運用和管理中起到提升教學空間品質、高效利用建筑和發揮生態效能的作用,其形態和發展對塑造校園文化、豐富校園生活、宣傳教育理念、實施教學建設、加強師生交流以及影響教學效果等方面也提供了強而有力的支持。
參考文獻:
[1][英]查理•薩克森.“中庭建筑——開發與設計”[M].戴復東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0.
[2]石鐵矛,李志明.國外著名建筑師叢書第一輯——約翰•波特曼[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
[3]朱琳,徐峰.中庭作為氣候緩沖區的生態設計初探[J].華中建筑,2007,(09):108-110.
作者:張潔 單位: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未來數字家庭中有線電視雙向網的運用
- 下一篇:數字移動化現狀和展望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