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醫療環境下空間設計論文
時間:2022-06-07 09:31:26
導語:兒童醫療環境下空間設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兒童醫療環境空間設計不僅可以輔助兒童康復,還可以提高兒童醫療建筑的形象。兒童醫療環境空間設計需要關注兒童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還需要關注兒童患者的特殊治療模式。在符合以上兩個設計原則的基礎上,可以從滿足兒童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打造具有家庭氛圍的空間設計及提高醫療凝聚力這三個方面去進行設計。
關鍵詞:兒童;醫療環境;空間設計
一、兒童醫療環境空間設計的意義
(一)輔助兒童康復
兒童醫療環境空間的設計非常利用兒童的早日康復。好的醫療環境空間設計可以減輕兒童對陌生醫療環境的恐懼感,有利于保證兒童更好地與醫療工作者配合。好的醫療環境空間設計還可以滿足兒童活潑愛動的心理特點,讓兒童獲得更高的心理愉悅感,而心理愉悅感是非常利于兒童早日康復的。好的兒童醫療機構空間設計還有利于滿足兒童的生理特點,保證兒童在醫療機構內的健康成長。總之優秀的兒童醫療環境空間設計是以對兒童的人文關懷為中心的,其必然能起到輔助兒童早日康復的作用。
(二)提升兒童醫療建筑形象
建筑形象本身就是兒童醫療機構的一個評價標準,而兒童醫療環境空間的設計還有利于提升兒童醫療建筑的形象。建筑是一門藝術,具有豐富審美感覺的建筑必然具有豐富的建筑學意義。建筑精美的兒童醫療機構必然能提升自身的建筑形象,并為城市的綜合形象增加魅力。世界上一些非常著名的兒童醫院,就是因為設計的獨特性與優美性而成為了優秀的建筑景觀。例如荷蘭索菲亞兒童醫院、愛爾蘭都柏林兒童醫院、佛羅倫薩兒童醫院都因為出色的設計而蜚聲中外。我國也有一些兒童醫療結構在設計上因為符合兒童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而被人稱道。例如武漢市幼兒康復中心、上海市兒童醫院在設計上都是可圈可點的。我國很多兒童醫療機構在設計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設計師一定要為兒童醫療機構進行優秀的設計,從而提升兒童醫療機構的建筑形象。
二、兒童醫療環境空間設計原則
(一)關注兒童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兒童醫療機構是以為兒童服務為中心的服務性機構,在設計上就必須符合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最大化地滿足兒童的各種需要。兒童在生理上具有明顯的兒童特質。兒童身高有限,視野范圍有限,所以往往對可能發生的傷害預見性不足。除了身高有限以外,兒童在行動能力上也不夠健全。兒童在行走坐臥行方面往往具有一定的障礙。如果忽視醫療環境設計細節,就很容易讓兒童受傷或者產生不良的心理反應。從心理上看,兒童患者的特點是十分明顯的。相比于成人,兒童對陌生環境的適應能力更差。首先在醫院環境中,兒童非常容易對理療環境產生恐懼感。尤其是目前,兒童在家里被嬌生慣養的現象十分普遍,當他們來到陌生的醫院環境中時,就更容易產生陌生感及諸多不適應。醫院中的白大褂、白墻、白口罩很容易讓幼兒產生“白色恐懼”。其中讓幼兒最為恐懼的是抽血、注射及各種檢查。其次因為兒童的理解能力有限,往往對治療的意義理解不深,所以很多兒童對醫院治療也不夠配合,甚至會產生抵觸情緒。再次因為兒童更活潑愛動,好奇心強,在醫療環境中更喜歡亂摸亂動,而同時又對可能發生傷害性預見不足,因此受到傷害的可能就更大。兒童醫療結構在空間設計的過程中,必須重視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只有符合兒童生理和心理特點的設計才能有利于兒童的早日康復與健康成長。
(二)關注兒童患者的治療模式
建筑師約翰•波特曼說活:“建筑師應更進一步地去了解人類及其行為,從而創造一個更有益于人的環境。”[1]這句話確實是非常正確的,針對兒童醫療結機構的設計來說,最重要的就是以為兒童服務為中心,打造符合兒童患者治療模式的空間設計。相比成人,兒童的治療模式是比較特殊的。首先由于兒童的表述能力及行動能力有限,所以在治療的過程中需要成人陪護。其次由于兒童在心理和行動上的障礙,在檢查及治療的過程中,還需要醫護人員多方面的付出。例如很多兒科醫護人員都需要學習兒童心理學,因為他們在治療的過程中經常需要對兒童進行心理輔導。兒童特殊的治療模式也要求兒童醫療空間設計與之相符合。例如具有家庭氛圍的空間設計,具有高效醫療凝聚力的空間設計都是非常符合兒童治療模式的需求的。但是我國很多兒童醫院在符合兒童治療模式上的設計方面做得還不夠好,在這方面的發展空間還很大。在新建的兒童醫療機構設計中及兒童醫療機構的改造中,應該注重空間設計與兒童的治療模式相符合。
三、兒童醫療環境空間設計策略
(一)充分滿足兒童患者的需要
兒童醫療空間設計首先需要最大化地滿足兒童患者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為了滿足兒童患者的生理需求,需要兒童醫療環境空間具有無障礙性的特點。設計師應該為兒童設計無障礙的綠色通道。首先設計師應該設計或選擇符合兒童特點的生活用品,以保障兒童的無障礙活動。各種兒童座椅、兒童坐便等用品的設計都是十分必要的。其次不僅各種兒童設施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各種供兒童活動或使用的設施要求必須符合兒童的尺度。為了保障兒童的安全與便捷活動的需要,還需要重視各種標志設計。各種路線引導標志可以采用卡通的形式進行設計,盡量簡單明了。再次,兒童設施必須設計安全防范措施,以充分保障兒童行動的安全性。總之兒童醫療空間不僅要為兒童提供醫療服務,還應該為兒童打造健康茁壯成長的空間。為了滿足兒童患者的心理需求,需要兒童醫療環境空間能提高兒童的心理愉悅指數。首先要求兒童醫療環境從造型設計必須考慮兒童好奇心強的特點。兒童喜歡更為奇特和有趣的造型設計,因此異形及夸張的設計更能吸引兒童的注意力并提高兒童的愉悅感。除了造型設計以外,在造型設計的色彩上也應該盡量符合兒童的特點。兒童更喜歡具有跳躍性、生動性、鮮艷色彩的畫面。因此各種具有視覺沖擊力的畫面設計對于兒童是十分必要的。設計師在走廊墻壁、候診區、診室及病室內設計各種活潑、鮮艷的卡通畫是非常好的兒童醫療環境空間設計策略。兒童在色彩上更喜歡紅黃綠這樣明亮的顏色,因此設計師在設計各種掛圖及建筑物色彩的時候可以多運用這幾種顏色。需要注意是,設計師應該關注兒童醫院外立面顏色的設計,盡量為外立面搭配紅黃綠這樣明亮的色彩。因為兒童醫院外立面給了兒童第一印象,如果兒童醫院外立面是大面積的白色,就會加深兒童的心理恐懼感。再次,設計師在兒童醫療環境空間設計的過程中還必須要能滿足兒童活潑好動的特點。為兒童打造專屬的活動區域、游戲區域是非常人性化的做法。國內很多優秀的兒童醫院都為兒童打造了專屬的游戲空間,受到了兒童的一致歡迎
(二)營造適合家庭的溫馨空間
“兒童最為熟悉和喜歡的空間是具有溫馨氛圍的家庭空間,在兒童醫療機構中打造溫馨的家庭空間對兒童是十分有利的。”[2]兒童患者都是由家長陪伴來進行就醫的,所以打造符合家庭溫馨空間特點的設計也是非常值得稱道的。打造適合家庭氛圍的溫馨空間,不僅會提高家長的滿意度還會減輕兒童對醫院的心理陌生感。設計師應該充分利用各種手段打造適合家庭的溫馨空間。在病室內,懸掛具有家庭氛圍的畫框會讓孩子備感溫馨。搭配家庭經常擺放的飾物,也會營造濃厚的家庭氛圍。在病室內擺放魚缸、臺燈、掛衣架等家庭常見物品,氣球等各種玩具,安置綠植及各種家庭常見的飾物都可以營造溫馨的家庭空間。在病室外,營造符合家庭的溫馨空間也是十分必要的。在候診區,營造具有家庭氛圍的溫馨空間,就會從很大程度上減輕兒童的心理恐懼感。有的兒童醫院將候診區設計得與兒童的書房或者是家里的客廳相似,這就使得兒童在候診的過程中大大減輕了各種心理不適感。家長陪伴就醫,再加之兒童醫療機構如家庭般的溫馨氛圍,就更容易提高兒童的心理愉悅指數。
(三)打造具有醫療凝聚力的空間
為了提高兒童的就醫質量,僅僅考慮兒童的感受還是不夠的。畢竟兒童醫療機構起關鍵作用的力量還是醫療人員。沒有醫療工作人員的精心付出,提高兒童的就醫質量是無從談起的。而我國,兒科醫生面對的工作壓力及工作強度是有目共睹的。相比于其他國家,我國兒科醫生面臨的工作壓力更加巨大,工作任務更加繁重。如果在兒童醫療空間的設計過程中,忽視了醫療人員的需要,就不利于緩解醫療人員的工作壓力與疲勞感,從而也非常不利于提高兒童的就醫質量。所以兒童醫療機構的空間設計還必須滿足醫療人群對工作氛圍的需要。而舒適的空間設計可以滿足醫療人員的需要,從而提高醫療凝聚力。為了滿足醫療人員對工作氛圍的需要,打造具有醫療凝聚力的空間,設計師應該集思廣益。首先優化各種綠植設計,是緩解兒童醫療人員壓力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優化綠植設計是優化色彩設計的最佳方式之一,因為綠色代表著生機與活力。“而且據心理學研究,綠植能消除工作人員25%的疲勞,”[3]因此其價值是十分明顯的。有條件的醫院還可以打造三維化的立體綠色景觀,營造屋頂花園及室內花園。同時優化綠植設計不僅有利于醫療人員緩解疲勞更有利于兒童的身心健康。其次在各種燈光設計和聲設計上也應該盡量柔和化,以減少對醫療人員的工作干擾。在燈光設計上除了盡量使用自然光以外還應該科學設計各種人工光源。在診察室應該設計無極變速光源,不僅有利于醫生對兒童的觀察,也有利于兒科醫生的心理放松。在聲環境設計上,也應該符合兒科醫護人員的需要,盡量使用各種柔和的功放設備。[4]設計師在為醫療人員設計最優的空間環境的過程中,還應該盡量尋求與兒童需要的一致性,與兒童需要沖突的設計方案應該是被舍棄的。
四、結語
兒童醫院作為醫療機構,在設計上僅僅考慮功能性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綜合考慮兒童的心理和生理需求,打造具有人文關懷的兒童醫療機構空間。兒童醫療機構空間設計不僅有利于兒童的早日康復,還可以提高兒童醫療機構的建筑形象。設計者必須要明確兒童醫療空間不僅是治療疾病的場所,更是保證兒童健康、茁壯成長的場所。為了使兒童醫療機構能更好地為兒童服務,在設計時需要以兒童的生理與心理需要為中心,充分考慮兒童患者生理和心理的需要,還應該打造具有家庭氛圍的溫馨空間。此外打造具有醫療凝聚力的空間也是十分必要的,因為這不僅有利于緩解醫生的壓力和疲勞感同時,也間接有利于兒童的早日康復。
作者:李羽佳 都偉 馬成龍 單位:大連理工大學建筑與藝術學院
- 上一篇:現代居室色彩設計個性化分析
- 下一篇:戶外游戲空間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