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室內空間設計研究
時間:2022-08-30 11:20:08
導語:幼兒園室內空間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從建筑符號學角度結合具體設計案例,對幼兒園室內空間中的裝飾元素進行分析。探討幼兒園室內空間構建中的裝飾符號對兒童感官與認知的影響。加深對幼兒園室內空間設計細節的認識,為同類設計項目提供參考。
關鍵詞:建筑符號學;幼兒園;室內空間
通過對建筑符號學理論與研究兒童認知特點的文獻進行檢索,研究室內空間中的建筑符號學原理。幼兒園建筑具有鮮明的特征與明確的使用功能,室內空間設計中運用的符號也體現了其特殊性。一方面其符號的運用要基于學前兒童的認知特點,另一方面其符號要對兒童的學前教育與身心發展起積極的作用。通過對具體設計案例進行實地調研,分析幼兒園室內空間中建筑符號學原理,對其設計要點與手法進行總結,為同類設計項目提供參考與借鑒。
一、理論研究
(一)建筑符號學理論概述。符號學是一門20世紀新興的學科。符號學概念由瑞士哲學家、語言學家索緒爾(FerdinamddeSausure)首先提出,揭示了語言是基于符號及意義的一門科學。美國符號學家皮爾斯(Peirce)也提出建立這樣一套符號學理論,明確給出了符號學的定義,并對符號學種類進行了劃分與描述。20世紀50年代意大利語言學家艾柯(UmbertoEco)、斯卡維尼(Scalvini)、加羅尼(Garroni)與建筑師艾尼格(Koenig)、德•福斯柯(DeFusco)將符號學引入建筑學。建筑和語言一樣同屬符號系統,向人們傳遞視覺信息。將建筑的外觀、材料、用途等元素,從單純的使用功能中提取出來,形成一個類似語言符號的系統相互組合,反映建筑所蘊含的文化意義、時代精神等信息。建筑符號學作為一種設計理論指導,廣泛運用于建筑設計中,建筑作為一種文化象征符號具有很長的歷史實踐和美術理論淵源。室內設計作為建筑設計的組成部分,二者互相關聯,互相影響。不同的設計符號會塑造不同的室內空間環境。(二)建筑符號學組成部分。美國哲學家查爾斯•莫里斯(CharlesWilliamMorris)把符號學分為三個部分:符構學(語構學)、符義學(語義學)、符用學(語用學)。符構學研究符號之間的關系。符義學研究符號及其所適用對象之間的關系。符用學研究符號與解釋者之間的關系。以幼兒園的室內空間為例,幼兒園室內墻面、頂面與構件的幾何造型、材質紋理與色彩等裝飾元素組合排列,屬于符構學研究范疇。針對幼兒園使用對象為學前兒童這一特殊人群,其室內空間布局與裝飾元素不僅要滿足學前兒童生理需求,還要符合其特殊的心理特征。例如,在室內空間中使用鮮艷明亮的色彩,模仿童話故事中的裝飾造型,暗示了這一空間是提供給兒童使用的,這屬于符義學的研究內容。同樣,學前兒童與成年人對幼兒園中同一室內空間或裝飾造型會產生不同的認識與聯想,這就屬于符用學的研究內容。(三)建筑符號對學前兒童認知的影響。根據美國學者皮爾斯的觀點,人對于符號的認知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階段,首先通過視覺、觸覺、聽覺等感覺器官來認知事物的物理屬性;其次聯系現象跟已有的認知進行對比;最終運用邏輯思維將現象與認知進行關聯。兒童的認知能力是隨著年齡而增長的,不同年齡段的兒童的認知能力也有所差異。幼兒園是學前兒童接受教育的場所,學前兒童的年齡一般為3至6歲。處在這一年齡段兒童的認知特點是主要通過圖像語言來感知,其思維是非邏輯的,主要依靠直覺。以提供給學前兒童的讀物為例,針對學其認知特點,讀物更注重于色彩、圖像等符號的設計與應用,將這些表象事物傳遞給兒童。學前兒童的學習、飲食、休息與游戲等日常活動都在幼兒園中完成,幼兒園相當是他們的第二個家。幼兒園的室內空間直接影響了兒童的成長過程。室內空間設計時所應用的圖案、造型與色彩等建筑符號直接作用于兒童的感知與認知,對兒童未來的身心健康,興趣愛好與價值觀等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案例分析
(一)項目概況。昆山陽澄湖科技園幼兒園是一所全日制幼兒園,設有大中小三個年級,12個班級。其位于昆山市科技園人才專墅“和風雅頌”社區西北方位。占地面積為2998平方米,建筑總面積為6631平方米,建筑為地上三層,高度為12.9米。陽澄湖科技園幼兒園根據學前兒童的成長需要,內設有分班活動室、美術教室、生活教室與科學發現室等多種教室。幼兒園設計之初就以人與宇宙為主題,旨在營造充滿科技感的教育環境供學前兒童去探索發現。幼兒園中不同的教室賦予不同的功能與用途,對其室內空間進行設計時運用的建筑符號與設計元素也不同。根據前文中查爾斯•莫里斯的分類,從符構學、符義學與符用學三個層面對幼兒園中蘊含的建筑符號與設計手法進行簡要分析。(二)符構學層面。符構學是建筑符號學理論中最基礎的部分,主要研究建筑符號與符號之間的組構關系。在室內空間中運用的形式元素,以及其組織構成的規則就屬于符構學的研究范疇。1.引借。引借是最常用的符號手法。引借是指從藝術形式、人的行為圖式、生物形式、美學觀及哲學思辨中進行借鑒,就像仿生建筑便是對生物形體的引借。引借手法主要表現在幼兒園大廳與分班活動室頂面與立面上,其運用了其他公共建筑中較少使用的圓形與球形幾何體,并配有飽和度較高的黃、藍、綠等色彩點綴。在大廳中不同規格的圓形幾何體中設置有休息座椅與圓形展板,通過直線將其互相連接。兒童可在此停留、與其互動并學習科學知識。幾何體之間的排列與組合形式直接引借了星座、星球與分子結構等事物。所蘊含的信息則是呼應了人與宇宙的設計主題。在不失去童趣的前提下,營造一個充滿科技感,可供兒童去探索發現的學習環境。2.夸張。建筑符號的夸張,表現在原有符號的基礎上對其進行更改,以此來強調、突出局部的作用與影響,增加符號傳遞的信息量,引起人們的關注和聯想。科學發現室是滿足兒童好奇心和探究欲的空間,夸張手法主要表現在對其頂面的裝飾,大面積運用于以深藍色為主要基調的裝飾色彩,從視覺感觀上給兒童以冷靜、理性與深邃的感受。頂面采用GRG材料塑造出凹凸不平充滿顆粒的肌理效果,則使人聯想到了星球表面的隕石坑。頂面點綴的LED燈則避免了整體空間氣氛的過于壓抑,配合頂面深藍色的背景,又使人聯想到浩瀚無邊的宇宙星空。從側面表達出其室內空間所包含的內容是無盡的知識與對自然界的探索和發現。(詳見圖3)3.母題重復。符構層面上的母題重復旨在設計過程中提煉出一種符號,將其作為造型的母題并重復使用,是對符號進行組織的一種基本手法。母題重復可以造成強烈的韻律感和秩序感,從而對設計主題進行強化。母題重復設計手法運用于幼兒園生活教室的頂面與墻面裝飾柜中,其以正六邊形為設計母題,通過對其色彩、形體與組合方式進行變換,體現其特定的主題。(詳見圖4)(三)符義學層面。符義學主要研究不同形式符號的表達意義,探討建筑符號的形式與意義的關系。通過對幼兒園室內空間的表達意義的方法與手段進行總結,來探討其所傳達的意義。1.象征。象征是指通過在室內空間中運用容易引起聯想的具體形象與裝飾元素,表現相應的概念與意義。在案例中主要體現在幾何形體象征與色彩裝飾象征,向使用者表達其蘊含的意義。幾何形體象征主要表現在幼兒園的科學發現室中。在教室中間區域,將聲光多媒體設備設置在一個由GRG材料制成的星球模型中,以及其具象的符號表現出來。一方面與科學發現室的整體環境氛圍相融合,另一方面也呼應了幼兒園的設計主題。兒童可以進入模型中,通過內置的多媒體設備探究星球內部的奧秘,從而激發了兒童的求知欲。(詳見圖5)色彩裝飾象征一方面要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征,營造活潑、充滿童趣的空間氛圍;另一方面暗示空間是提供給兒童使用的。幼兒園大廳和分班活動室中運用中性的、純度較高的色彩,使空間氛圍趨于理性自然。(詳見圖2)在科學發現室為了象征浩瀚無邊的宇宙星空,把頂面與立面處理成深藍色。2.抽象。符號的抽象指符號對其表達的客體形象進行簡化、提煉和加工,使之更具典型性內涵意義更為深廣。幼兒園生活教室的主要功能不僅是鍛煉兒童的動手能力,積累社會經驗,還具有對兒童進行社會教育,提高人際交往能力的作用。生活教室采用正六邊形的裝飾元素進行群體組合,一方面來源于化學中苯與石墨的分子結構,使空間充滿科技感;另一方面取材于自然界的蜜蜂巢穴,暗示了蜜蜂這種昆蟲高度的組織性與社會性。(四)符用學層面。符用學研究符號與解釋者之間的關系,符號對使用者產生的影響,與人類行為學有著密切的聯系。幼兒園使用者為學前兒童這一特殊群體,其對建筑室內空間的感知與解釋與一般的成年人有著較大的差異。兒童在成長發展階段具有不同的感知能力,將適合學前兒童的建筑符號應用到室內空間中,對于兒童的學前教育與健康成長富有積極的意義。根據美國學者皮爾斯(Peirce)的觀點,人對于符號的認知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階段,首先通過視覺、觸覺、聽覺等感覺器官來認知事物的物理屬性;其次聯系現象跟已有的認知進行對比;最終運用邏輯思維將現象與認知進行關聯。兒童的認知能力是隨著年齡而增長的,不同年齡段的兒童的認知能力也有所差異。幼兒園是學前兒童接受教育的場所,學前兒童的年齡一般為3歲至6歲。處在這一年齡段兒童的認知特點是主要通過圖像語言來感知,其思維是非邏輯的,主要依靠直覺。以提供給學前兒童的讀物為例,讀物更注重于色彩、圖像等符號的設計與應用,將這些表象事物傳遞給兒童。針對兒童的感知特點和幼兒園室內空間的特殊環境,其裝飾元素中大量運用幾何體塊,提高兒童對幾何概念的認識和空間知覺能力,運用多樣化的色彩是幼兒園室內空間中常用的設計手法。色彩是構成使用者視覺認知符號系統的必要元素,也是對視覺所傳達的信息是最敏感與最迅速的。
三、結語
學前兒童的學習、飲食、休息與游戲等日常活動都在幼兒園中完成,幼兒園相當是他們的第二個家。幼兒園的室內空間直接影響了兒童的成長過程。室內空間設計時所應用的圖案、造型與色彩等建筑符號直接作用于兒童的感知與認知,對兒童未來的身心健康,興趣愛好與價值觀等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本文結合具體案例分析了幼兒園室內空間中裝飾元素與其符號學原理。通過符構、符義與符用三個層面,分析建筑符號學在設計案例中存在的形式及意義,使我們加深對幼兒園室內設計細節中的理解。
參考文獻:
[1]文一峰.《建筑符號學與原型思考——對當代中國建筑符號創作的反思》[J]建筑學報,2012(5)87~92.
[2]羅麗娟《建筑符號學在幼兒園建筑設計中的應用》[J]城市與建筑,2016(9)8~10.
[3]苗艷鳳、田霖霞.《基于兒童認知階段的中國符號分類研究與應用初探》[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8(1)13~15.
[4]王浩諭.《基于兒童心理活動的幼兒園室內空間色彩的設計》[J]山西建筑.2018(8).
[5]舒波.《符號思維與建筑設計》[D]重慶大學2002.
[6]董黎.《論建筑符號學在建筑設計中的意義及運用》[D]武漢理工大學,2007.
作者:季震宇 趙昱 單位:蘇州金螳螂建筑裝飾股份有限公司